1、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根据高考考纲,了解相关知识,懂得各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与判断。(二)教学重点:商品的两种属性。货币的职能和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三)教学难点:各知识点与热点之间的联系。【教学构思】(一)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中,能够理顺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使学生尝试掌握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为专题复习做准备。(二)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对比不同,理解记忆,辅之以多媒
2、体手段。(三)学法指导记忆、理解、积极思考、设问质疑、发现不同。【教学过程】进行新课,交流分析: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一、理顺概念:(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联系与区别。想一想: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物品与劳动产品以及商品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生产与交换出现的时间先后问题。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二者紧密联系,否则是不会产生出商品经济的。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3.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3、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就必须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是否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为什么不可能?原因: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造成的。消费者寻求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最佳结合点“物美价廉”。4.商品之间的交换表面上看是商品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实际是双方之间相互交换劳动,是人与人的关系。5.交换价值:是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与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2只羊=4把斧子。价值即需要表现的是2只羊,而在表现这2只羊价值
4、的是4把斧子。2只羊是这次交换活动的物质基础,而4把斧子是表现这2只羊的交换价值。在货币产生后,他转换成了货币,成为了价格。6.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7.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三个: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注意:对“平均”的理解。不是算术平均,而是大多数人生产某种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工具。8.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表示方式: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9.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
5、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相同时间内商品价值总量。(二)货币:1.货币的出现时间、发生的阶段。2.第三个阶段中的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的实质:商品。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银与货币的关系: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货币。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价值大、体积小、容易分割、便于携带、宜储藏、质地均匀。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他依然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
6、与一般商品不同,它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因而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不同,只有当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才成为货币。货币和一般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4.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含义: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这种职能基于自身的属性拥有价值。行使这种职能的方式,主要是观念中的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与传统的物物交换之间的区别:1.是中间环节上的
7、区别,从而导致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别。是一种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2)非基本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储藏手段: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此它可以当作财富的代表储藏起来。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产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这与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支付手段是赊销赊购,支付债务。不同于期货贸易。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作用:购买外国商品、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社会财富的代表。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价格出售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
8、价格就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5.纸币的产生与发展:(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作用:代替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只是它所代表的价值与其自身所拥有的价值不符。纸币在流通中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符。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当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不符时,会出现两种情形:(1)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2
9、)纸币发行量低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导致通货紧缩。大量商品积压。相对生产过剩。6.对待货币的态度: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原则怎样贯彻?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是从整体上,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说的。只有贯彻等价交换交换原则才能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正常进行,而不等价交换则会挫伤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波动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间看,商品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价格终究还是有价值决定的,即仍然是实行等价交换。3.供求关系与价格相互制约。4.价值规律的作用:三点。第一点是由价格波动带来的;第二点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带来的;第三点是由利益竞争导致的。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有的,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作用发挥的程度和结果又有不同。价值规律的作用贯穿于经济常识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