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65274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学情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准

2、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二能力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三德育目标: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法设计】1、自读法。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

3、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3、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课堂设计】一、导入“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饱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借这幅对联引出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境界。正是有着对田园,对自然这么美好的憧憬,陶渊明才这么

4、义无反顾的回归田园。把学生带入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中,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1、掌握辞的特点,诵读全文2、学习归纳重点文言现象3、分析作者归隐的原因,体悟其复杂情感4、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三、整体感知,学习辞这种文学体裁,诵读全文辞: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和六言为主。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重在抒情。节奏:六字句时,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根据辞的特点,让学生听录音范读,把握其节奏和韵律,体味其中蕴

5、含的作者的感情。四、自读课文,梳理重点文言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少许时间,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检查翻译语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分别从句式,古今异义,重点实虚词,综合翻译等角度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点的能力和预习效果。扫清字词障碍,在课堂上注重归纳,梳理知识体系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行人。以:用。介词结构后置,“以前路问征夫”恨:遗憾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意动用法,以为喜悦。情话:知心话。亲戚: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跟亲人们谈谈知心话能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既窈窕以寻壑,亦崎

6、岖而经丘。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谷。经:登上,到。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五、归隐原因1、题解:归去来兮,两个虚词连用强烈表达想要回归田园的感受(板书)。具体研讨小序第一段,从哪里回归?官场。为何作者那么强烈的想要由官场回归田园呢?自读小序,找出作者回归田园的原因。并讨论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主要板书)联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2、自读第一段这一段中哪些话也体现出了作者回归的原因?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作者不愿成为官场倾轧的棋子,不愿成为为五斗米折腰的小

7、人,不愿违背自己质性自然的本性。因此才发出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样的慨叹。这句话也成为千古名句,翻译并赏析。翻译:之:主谓之间。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是:对,正确。而:连词,表并列。非:错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做官)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觉悟到今天做的是对的昨天是错的。赏析:自责自恕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前后对比,鲜明有力。3、引入写作背景从作者归隐的原因可以引入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来理解文本,加深对其感情的理解。陶潜(365

8、-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篇著名的与官场决裂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由写作背景出发,再回归文段,具体探讨作者回归田园的复杂情愫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逐步加深对作者思想的把握。六、具体研讨作者感情采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发现问题,增强讨论的兴趣,激发其创造力。对田园生活,作者究竟是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朗读2、3两段

9、,注意节奏与感情。通过幻灯片上这几幅图片和文字,讨论作者体现的具体感情。在这里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发现、揣摩和相互交流。之后展开课堂上广泛的交流,在交流中对以下诗句进行深层次的体会。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途之乐(板书)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抵家之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安居之乐将有事于西畴躬耕之乐虽然都是乐,但这几个乐之间蕴含的深意是否相同?回归田园的欢悦(抓住“遥遥,飘飘”叠字的表达效果)保持独立人格的清高坚定的人生追求。(将把自己归田的理想变成实践,表现出归隐的决心)在乐的背后,在文中是否还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看下两幅图片和文字,讨论作者的感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0、。岁暮年衰之忧,知音难觅之忧(对现实的不满)(板书)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理想破灭之忧济世不得的痛苦(板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赏析: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点拨:借助景物的形象描写。夕阳晚照,苍松兀立,诗人虽孤高傲世,但也难免呈现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也是非同一般的。如何理解在文中出现的复杂感情?总结:作者弃官归乡是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理想的代价的,在抛弃官场时,也告别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不该只看到他回归田园的欢悦,同时我们也应留意到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在那

11、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他选择了自己的拒绝。拒绝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权利。陶渊明拒绝了一个物质的世界,拒绝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世界,把自己的立足点落在了自己内心的田园。既如此,在归隐的路上乐与苦并存,作者准备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七、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大声朗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设计意图:此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是对作者思想的深层把握,答案不求唯一,可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明确:陶渊明的

12、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是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表现。(板书)八、写作方法欧阳修慨叹“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这里不仅有对陶渊明精神的赞扬,更有对其文风的褒奖。引入对作者文风的探讨从写法和语言两个角度。1、写法研究:问: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设计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作者有没有指斥当时社会的黑暗呢?尽管作者没写,但我们从他寻找桃花源来看,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本文中作者要写辞官归田,有

13、没有直说诸如“官场腐败,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类的话呢?结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赏析:诗人一向是“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灵魂的栖所。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寄寓自己的隐逸情趣,表现了其清高人品2、文风潇洒淡远,平淡自然。多用押韵叠字,富有节奏和韵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无怪乎李白高歌: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九、作业先展示学生高考优秀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

14、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清秋的黄昏,微风吹过,飘来一阵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那是菊花香.你笑容飘逸洒脱,随手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饮尽杯中的酒,走向桃花源深处.林间,归巢的鸟儿慢慢沉寂.不经意间,你抬起了头,南山上,夕阳的余晖渐次暗淡如暝。这是你看透人世沉浮的淡定,犹如空谷之幽兰,随性清幽,犹如风后之虫鸣,悠扬自得。淡定在你的一生中得以诠释。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

15、,“我心中的陶渊明”设计此作业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同时训练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结语:陶潜,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明志、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陶渊明是真的隐士。他的归隐不悲壮,不绮丽,不渲染,只在官场之外过自己的生活。他说真话,做真事,抒真情,坦率而真诚。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也许元好问的两句诗是对他的最好概括吧!那就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