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明确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和目的;明确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懂得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我国人口、环境方面的资料,并积极主动的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观念。2、重点重点、难点: 重点: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难点: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教学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法”:通过
2、问题激发学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2)探究法: 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调查法:根据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实践,把实践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导入 : 展示图片“人口与森林变化”示意图人 从 众森 林 木引导:针对我国的人口与环境问题,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学习这两个基本国策。 看图思考:该图片表明了什么?(该图表反映出了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与严峻的环境问题) 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引导他们自然而然的进入要讲授的新课 第一环节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
3、策 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1、展示图片:“世界人口日”及漫画“满位”引导: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人口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部分提问:谁能说一说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基本特点是什么?2、展示图表:“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提问:该图表反映出了我国人口基本特点的哪一个方面?3、展示材料一(略)思考:该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展示材料二(略)思考:该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具有什么样的特点?5、展示材料三(略)思考:该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展示材料四有人说,人是劳动者,是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人越多劳动者就越多,创造的财富就
4、越多,社会就发展的越快。提问: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人多会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请同学们在教材中查找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是什么?过渡:那么国家为什么提倡少生、优生呢?请结合自己的家庭人口状况算一笔帐提示材料:结合自己的家庭人口状况算一下年收入和支出,谈谈人口的多与少给你的感想7、活动:“请你算一算”算一算你的家庭月收入与支出与人口多少的关系)过渡:看来,要想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同时人口过多以及人口素质偏低也严重威胁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第二个环节的内容: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看图思考:该图说明了什么?2、归纳我国人口的特
5、点及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3、讨论、交流:人多会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归纳: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男女性别比失衡等。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反映出我国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及目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思考:通过算帐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学生的知识经验训练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分析归纳
6、的能力。通过算帐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人口多带来的问题,感受“分母效应”从而懂得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作用第二环节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展示“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1、请同学们列举我们周边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归纳并引导我国环境问题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过渡:从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呢?(归纳: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过渡: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
7、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选择前者,应当刻不容缓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许多人缺乏这样的观念,仍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这样的一些人你打算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提问:针对保护环境同学们能作出怎样的承诺呢?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探讨和交流同学们收获了很多,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的承诺付之于行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争做绿色环保小卫士。 解读“顺口溜”表明的意思环境污染方面: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农产品
8、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承诺宣言(略) 过自己的亲身直观感受意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周边环境问题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深入探讨的热情,由此引导学生提升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我对新教材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把握,教学反思如下: 1、在教学中注意转变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对话,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反观教学实施的过程,我认为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实施新教材时,首要的还是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
9、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把握,重视对学情的分析,以学定教,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教材”的做法,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指挥者的角色,教师应以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讨论者的身份参与和组织教学,要注意增强教学对话,重视学生的讨论、交流、合作、体验与感悟学习,在注重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同时,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和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自身的体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重在引导,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感悟体验。2、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创设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
10、习、体验、感悟与提高。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其中讨论,交流各自的认识,进行合作学习,共享思维成果,实现共同超越,并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实现自我的提高。如在进行“算一笔帐”的活动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达到提高认识与觉悟的目的,使教学追求“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3、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探究与体验感悟过程,建构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新课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灵活的使用了教材,增加了人口多带来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承诺部分,学生在其中进行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并在讨论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共享同龄人彼此的思维成果,并充分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从而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4、教学的不足与有待改进之处: 第一、我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引导过多,整堂课教师的话语还是多些,没有让学生尽情的交流自己的想法,思维局限于教材过大。第二,对我国环境的严峻形式只停留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应配合些环境恶化方面的图片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