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 学习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教学重点1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课前准备 请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将古诗词抄写在卡片上并背诵下来。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班得瑞的春音乐。)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一首春的音乐,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听后回答。想去看看春天的景象么?那就让我们随着朱自清一同走进春的世界吧。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七课朱自清的春。(板书春朱自清)二、出
2、示学习目标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
3、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四、朗读课文,检测字词。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体会这篇课文主要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要求:(1)标自然段序号;(2)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查字典标注拼音。
4、2、检测字词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酝酿(ynning) 黄晕(yn) 蓑笠(su l) 嘹(lio)亮应和(h) 烘(hng)托 宛(wn)转 欣欣(xn)然 静默(m) 朗润:明亮润泽。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舒活:舒展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宜迟。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五、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学习朗读的知识。朗读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表达出内
5、心的感受。请看朗读范例。(幻灯片11)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表示语意未尽而中途极短暂的停歇,“”表示略长些的停顿,“”表示前后语意连贯,“”表示重读。请同学们将朗读符号标注在书上,听老师范读一遍。(教师范读)同学们请你们也试着读读。(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在朗读本段时同学们要用愉快的语调,读出春天来临时的喜悦之情。(2)听配乐朗读,在文中标注朗读符号。(放春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配乐范读,在书中标注出朗读符号,并轻声跟读。(3)配乐自读。(放班得瑞春音乐)学生在音乐中轻声朗读。2、梳理文章层次。(1)请同学们配乐朗读全文,划分文章
6、层次。请10个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分全文层次。朗读后,请同学分层。讨论明确:全文共分为三层:第一部分(第一段):盼春;第二部分(二至七段)绘春;第三部分(八至十段)赞春。(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篇课文是通过描绘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的活力和春带给人的希望的?讨论明确: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人。第二段总写春回大地,三至七段具体描绘春天。 春草 (3段)春回大地: 春花 (4段)(2段) 春风 (5段)春雨 (6段)春人 (7段)六、析读课文内容。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我们可以从文章描写的画面及语言、结构等方面,加以细细品味。下面老师以“春草图”和“春花图”为例,交给大家
7、细读课文的方法。1.教师示范析读“春草图”。(1)一范读:教师范读“春草图”,请学生边听边批注春草的特点。教师朗读,学生批画,讨论。学生发言,讨论后明确:春草的特点是:新、充满活力。教师追问:春草的新表现在哪里?充满活力飞特点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学生分析:春草的新表现在:新出生,“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新绿:“嫩嫩的,绿绿的”。充满活力表现在:充满生命的活力“钻”;充满青春的活力:“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教师小结:我们在分析景物特点时一要概括,二要学会结合原文语句进行解析。你的分析是从文本中来。(2)二朗读:请同学齐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
8、顺序描写春草的? 学生朗读课文后,在文中作批画。讨论后明确:由点到面: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是点的描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面的描写。描写的顺序又是由近及远。”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从侧面写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这是从正面到侧面。(3)三品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请同学们从本段中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细细品读,从修辞运用,词语赏析,写作手法等角度,谈谈你的感受。要求:画出最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出声有感情的品读;批注自己的赏析。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9、讨论发言,明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和钻”用的极好,形象地描写出初春时节小草在不知不觉间生长出来的情态,同时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地再现出来。本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突出了春草的清新、可爱,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教师指导方法:我们在赏析语言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赏析:第一步:品析词语,指出运用极佳的词语品析好在哪里,具体写出了什么内容。第二步:分析修辞,指出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作用。第三步:抒发感情,指出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三步可以调换步骤,灵活运用。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重新整理自己的语言品析,继续讨论发言。讨论明确:“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
10、质的和色泽,显示了它蓬勃的活力。放在句末,起到强调作用,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2、教师小结析读方法。同学们,析读法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析读一定要以充分朗读为前提,反复咀嚼,反复玩味,才能析出深意;(2)析读的重点应是文章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文章的精华所在;(3)析读不要限于别人的说法,要析出自己的特色。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三步析读法,品读本文的“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析读步骤:一朗读:概括本段景物特点;二细读:理清描写景物顺序;三品读:赏析优美语句,品析语言特色。3、合作学习,析读文章四幅图画。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析读一幅图画。析读任务完成后,推荐代表在
11、班级发言。“春花图”小组代表发言:(1)春花特点:开得热烈,“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色彩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道怡人,“花里带着甜味”;野花遍地,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2)描写顺序:由上而下,树上花下遍地;由实到虚,“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甜味,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由正面到侧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从侧面衬托百花争妍的热闹场面。(3)语言品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和“飞来飞去”两个词,写出了春天百花盛
12、开、蜂蝶忙碌的热闹景象,而且有声响、有动作,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还从侧面描写出春花多、艳、味甜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化手法写春花竞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遍布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春风图:小组发言:(1)春风特点:和煦,“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温暖的特点;清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13、酿。”湿润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气味和花香;悦耳,“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一曲动听的春风交响乐。(2)描写顺序: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轻柔;嗅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视觉和听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本来难以捉摸的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被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3)语言品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一词,表现
14、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拟人化手法,更增加了亲切、温馨的气氛。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可见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有多深厚。“春雨图”小组发言:(1)春雨特点:多,“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细密,轻柔,“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2)描写顺序:由景及人,一写雨中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写雨中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由近及远,近看雨在下,到屋顶上的薄烟,到乡下,小路上,石桥边的人以及他们的房屋。动静结合,“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这写的是静夜,还有白天的活动,“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3)语言品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
15、象地写出春雨细、亮、密的特点。“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笼”字写出了屋顶上雨雾蒙蒙,薄烟轻动,形象地表现出春雨的轻细与浓密。“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中的“逼”字,说明被雨水冲洗过的小草又绿又亮。“迎春图”小组发言:(1)春天人的特点:充满活力,“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2)描写顺序:由点到面,由孩子写到“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这是由点到面的描写。(3)语言品析:“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写出“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迎来风和日暖的喜悦。着重
16、渲染了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4、朗读体会文章主题。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概括春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新生、娇美、活力。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质,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主题。八、总结阅读方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朗读的一般技巧与方法,即朗读应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恰当运用重音、停顿、节奏,学习并运用析读法,赏析了五幅春天美丽的图画。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无限赞美之情,再次感情朗读全文。(学生配乐朗读全文)九、延伸拓展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春天的图片,请你从中任选
17、一幅或几幅画面,描写春天。要求:(1)抓住景物的特点,作具体描写;(2)按一定的描写顺序描写;(3)语言优美生动,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或调动多种感官生动描摹。(幻灯片展示一组春天图片)学生自选画面进行描写,然后在班级交流。十、反馈练习读读下面几段描写春风的文字,谈谈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与课文第五段“春风图”有什么不同。课文:“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片段一
18、 起初,风还腼腆,凉凉的,轻轻的,车前车后荡着哨音。愈向远方,风愈烈了,仿佛起了妒忌般,追赶着我们,又阻挡着我们。(摘自李佩芝踏青的风日)片段二 二月里的春风,在白天,暖洋洋的,带点潮湿味儿,吹在脸上,却有点像棉花絮拂着脸上的味道;可是一到夜晚,特别是深夜,那股尖利的劲儿,真有点像剪刀呢。夜风在河滩里飘动着,沙滩里的柳树,像喝醉了酒似的使劲地舞动着她满身的嫩油油的枝条。(摘自李准五部水车)片段三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摘自林斤澜春风)答
19、案:片段一分析:课文分别从触觉、视觉、嗅觉、听觉几个方面来描写春风,突出其和暖、轻柔和清新的特点。不仅直接描写风,还通过描写风中的景物、风中的鸟儿和人物活动来侧面表现春风的特点。综合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而这段描写,主要描写了风给人的感觉(触觉)、声音和由“轻”而“烈”的过程。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片段二分析:课文描写的是江南的春风,抓住了它和暖与清新的特点。而这段描写的是北方早春二月的风,突出其白天温暖潮湿、夜间尖利强劲的特点,写法上对比的意味很明显。片段三分析:与课文相比,一是所写内容不同,课文是写江南的春风,这里写的是塞外的春风,前者温柔清新,后者强劲刚猛;二是语言风格不同,课文是以散句为主,读后使人感觉清新自然,舒缓柔美;本段以整句为主,给人以节奏明快,粗犷豪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