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1 课时课题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能力目标: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归纳,以及对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的探究,逐步提高分析归纳和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列举我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落实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重点探究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具体做法,是本课重点。难点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有限的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是本课难点。突破难点的主要措施是例举史实,观察图
2、片、分析材料等,让学生反复,多角度的体会、感受,从而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生成较全面、较客观的认识。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环节说 明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学生观看视频,欣赏歌曲,感受氛围,体验情感。思考问题:歌曲中,五十六种语言会成一句什么话?这句话用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又表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总结:我国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各民族的团结对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从而导入新课。课 程 讲 授环节一、目标解读要求学生齐读本课学习目标,并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知识有怎样不同的要求。教学活动中,带着目标学习,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目标解读是通过对目标的简要分析,提醒学生注意哪些
3、知识是要求了解的,哪些知识是要求记住的,哪些知识是要求重点掌握的。心中有目标,在课堂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忙碌而不盲目。环节二、自主学习凸显主体两个问题:1、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2、我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1、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独立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5分钟阅读。)(1)民族团结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国家稳定、繁荣;2)有利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教师引导:假设我国各民族非常不团结,那我国必然政局动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人民安居乐业是生活必将被打乱,在国际上很可能面临他国威胁,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2)列举我国历史上促进民族团结的事例。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
4、2)昭君出塞;3)汉与匈奴和亲。教师引导: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追求各民族团结。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结合教材,从历史到现代,正面与反面多个角度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体会民族团结共进的深情。2、我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1)说说我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1)修建青藏公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2)东部沿海各省支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补充:3)实施西部大开发。(2)你知道西部大开发中“西部”指哪些地方呢?思考:为什么国家排除万难也要修建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有何重要意义?) 补充并深入剖析了青藏铁路的修建意义。此环节中,教师层层设问:青藏铁路为什么号称“天路” ? 既然青藏
5、铁路如此难修,国家为什么还要排除万难修建青藏铁路?这是承上启下的联结点,也是关键点。突破了这个知识点,能增强学生对我国政府的信心,坚定拥护党和政府的信念,并为中学生也应维护民族团结做好铺垫。自主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能动性。本环节中,主要采取学生的自主学习,生生互评,教师引导、启发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并进行考评。这样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环节三、合作探究突破重点本环节围绕“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展开,主要理解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结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先做出引导性设问: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了很多努力。那么,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又该怎样与少数民族同学、朋友和谐相处呢?小结两两互背“我国促进民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提供方法:先熟读,再记关键词,然后通过关键词推导句子。作业布置课时练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