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石吟【导学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美、韵律美。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内容,了解化石所展现的亿万年前神奇的生物世界。4、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2、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媒体使用】【教学过程】一、预习领先一步1、走进作者张锋,国家级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学博士。2.背景助读原载杂志科学24小时1982年第2期,后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整部作品以诗歌的
2、形式,宣传科普知识。3、给加点的字注音。gu( 裹 )藏 cng lng(葱茏 ) 骸( hi )骨 长吼( hu ) 万载( zi ) 奇幻(hun) 潜(qin)行 猛(mng)犸(m) 卓(zhu)越 躯壳(qio)3、解释下列词语:悄然: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骸骨:尸骨 造物主:万物的创造者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化为乌有:虚幻,不存在,一切都消失了。二、课堂小试身手问题一: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
3、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问题二、诗歌一开始就连续用了六个问号,请问这样设计在文中起何作用?明确:通过连续不断地问句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问题三、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明确: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紧承上文的问句并引出下文对远古世界的想象和描写。问题四、能否找出诗歌第4、5、6节中的比喻句一两例,并说说你的理解。示例:“(化石)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作者把化石承载的信息比作“珍贵的密码”,生动
4、地体现了化石在揭示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作者把化石上的痕迹比作人的“皱纹”,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化石所历经年代的久远和历程的丰富。“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作者把大自然比作“魔法师”、“雕刻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作用。问题五、有两节诗歌之间的关系很特别,你能找出来并说说它们有什么关系吗?明确:第二节和第七节。两者形成前后照应关系,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问题六、结合整首诗歌内容,加上你的联想和想象,说说最后一节中,“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曾经是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说的最主要的事情(观点)是什么?明确
5、: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问题七、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诗歌共七节,可分三层。其中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引发读者想像。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问有答。问题八、从修辞、词语、感情等方面入手品析诗歌(让学生举手发言,自由畅谈,教师从中引导,同时提醒其他学生在课本做标注)(1) 从修辞方面:比喻:“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把生命信息比喻成“密码”形象生动)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6、(把化石比作人脸的皱纹)“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拟人:用第二人称“你”指代化石,显得自然亲切(2) 从词语方面:“冰冷”既符合化石的真实状态,又能表现真理的冷静。“海枯、石烂、日转、星移”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写出了生命的“不息地”进发的特点。(3)从感情方面,把握两个感叹句:“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三、习题训练巩固1指出下列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拟人 比喻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