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64957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昊驹 S S1.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灭亡为什么没有到来?2.u英国:世界上第一个颁布社会救助法规,称济贫法。u贫民救济:具有恩赐性和惩罚性的特点,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俗称旧济贫法),该法具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助的性质,成为未来社会保障的雏形。u社会救济:1834年颁布了新的济贫法,认为救助不是一种消极行为,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新济贫法被看成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u德国: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u美国: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3.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也需要社会保障?4.序1999年

2、京沪穗汉厦沈等11市2000年京沪穗汉蓉保等10市2001年京沪穗汉蓉沈等10市2002年京沪穗汉蓉沈等10市2003年京沪穗汉蓉沈等10市2004年京沪穗汉蓉沈等10市2005年京沪穗汉蓉沈等8市1失业下岗环境保护下岗就业下岗就业下岗就业下岗就业下岗就业21.60%49.20%45.20%53.50%52.90%39.70%40.70%2廉政建设失业下岗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14.70%43.70%41.30%34.50%32.10%32.00%35.7%3经济增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住房改革住房改革住房改革11.10%34.70%32.60%29.50%31.60

3、%31.00%32.8%4环保问题社会治安经济增长医疗制度改革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环境保护5.60%33.40%25.80%26.30%24.30%30.20%23.1%5社会治安廉政建设住房改革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医疗制度改革5.40%29.00%25.80%25.70%22.70%29.60%22.7%6就业问题经济增长廉政建设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青少年教育问题经济发展水平3.60%20.20%15.40%23.10%21.40%19.00%21.3%7人口问题养老问题社会治安青少年教育问题廉政建设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犯罪与社会治安3.30%19.30%15.20%20.60%20.70%1

4、8.3%18.3%1999年-2005年居民关注的国内社会热点问题排序(前7位)5.p社会保障概述p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p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p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考 6.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各种项目的总和。2.国外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英国: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到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美国:是安全网,对生老病死、伤残孤寡、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方面提供安全性保护。7.德国:是为

5、因生病、残疾、老年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其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法国:是使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不预之灾,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在生活上提供保障。国际劳工组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而追求到的一种社会成果,这些政策和措施是对因疾病、失业、年老以及死亡而中断收入来源、陷入贫困的公众(或者是其中的大部分)加以保护。8.社会公平的维系机制经济成果的共享机制政治文明的促进机制精神和谐的润滑机制各个社会保障项目都是以创造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和缩小社会不公平为出发点和目标的。(郑功

6、成)9.4我国: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3、各国对社会保障定义理解的共同点 认为社会保障是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10.二、社会保障的目的维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1、经济目的 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2、政治目的 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11.三、社会保障的特点 社会性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资金来源的社会性。强制

7、性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避免了主观随意性。社会保障所规定的某些保障项目,不论个人或雇佣单位愿意与否,都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参加并接受其保障;社会成员个人无权选择所参加的社会保障的项目、待遇,社会保障机构也无权拒绝社会成员享受其权利的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立法形式保证实施,符合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缴纳,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12.普遍性项目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多个方面;保障对象普遍:覆盖至全体社会成员。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进步。13.互助性横向互

8、济:部分保障项目如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纵向互济:代际之间的互济。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体现的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反哺。储蓄性 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其实质是“取之于已,用之于已。”14.四、社会保障的功能u 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u 经济性功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5.社会性功能 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l 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

9、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客观地描述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性和功能。16.社会保障的公平功能(即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功能)起点公平: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不致于因先天不足或生活无保障而陷入生存困境;过程公平:则意味着能够通过社会保障,让一部分竞争的失败者重新参与社会的公平竞争;结果公平:而社会保障所具有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在客观上起到了降低社会成员发展结果的社会不公平性的作用。(公平是相对的)17.经济性功能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直接来源于社会保障费、国家资助(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

10、,经过长期积累,数量巨大,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支柱。18.平衡需求功能:在经济扩张时期,就业比较容易,失业率低。在经济紧缩期,找工作困难,失业率高,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保障被称之为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l当经济衰退而失业增大时,由于失业给付,抑制了个人收入减少的趋势,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以购买力,从而具有唤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复苏。l而当经济高涨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因此增大,减少了社会需求急剧膨胀,最终又使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19.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

11、收的环节,在一次分配的时候,将高收入者以征税的形式收上来,通过财政手段转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劳动力有效配置:20.五、社会保障的内容和体系 核心(基本)保障:社会保险 补充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为。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3美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退伍军人补助、老人医疗服务、教育、住房。3英国:社会保险、社会补助(住房、儿童、食品、高龄老人)、社会救助(低收入户、贫穷老人、失业者)、保健服务、社会服务。3瑞典: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家庭福利、职业培训。21.3日本:社会保险、国家救济、社

12、会福利、义务教育。3中国: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22.1、社会保险3定义: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3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3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涵盖了社会保险的概

13、念。二者都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的范围不同。英文SOCIAL INSURANCESOCIAL INSURANCE是社会保障的意义,而非我们某些译著所译的“社会保险”。23.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优抚 养老社会保险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24.25.26.27.28.29.以武汉为例养老:单位20%、个人8%;(1666)基本医疗:单位8%(其中1个人账户,7统筹账户)、个人2%;(1621.4)大额医疗:个人定额7元;失业:单位4%、个人1%;(1621.4)工

14、伤:单位根据行业划分,1%-3%之间不等,个人不缴。生育:单位0.5%,个人不缴。30.31.32.2、社会救助3定义: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3作用:社会救助是每一个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社会救助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低纲领和目标。33.湖南雪灾34.08年雪灾:因大雪坍塌的安徽省某加油站 35.3、社会福利3是为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和举办各种福利事业的总称,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3一般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团体举办的社会文化教育事

15、业以及市政建设、社会服务等,享受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36.职工福利:是职工所在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建立各种补贴、提供劳务或发放实物,以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享受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职工及家属。特殊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和无劳动生活能力的人举办的福利事业,包括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老人福利等。3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西方福利国家大福利小保障:社会福利外延最宽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福利、个人福利甚至于教育福利。我国是大保障小福利: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一样,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37.4、社会优抚3定义: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的一类社会

16、保障制度。3内容:向烈属、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废军人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荣誉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为军队离退休干部提供服务等。3作用: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目的在于安定军心,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38.39.六、现代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 从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分,主要有四种不同的模式。传统型保障模式。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采用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的原则,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个人收入和保障缴费相联系。这种模式更注重效率目标的实现。福利国家模式。以英国、瑞典、挪威等国为代表。为全民保障,保障项目无

17、所不包,社会保障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保障水平偏高。其资金筹措方式是课税资助下的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更注重公平目标的实现。40.国家保障型模式。以东欧及前苏联为主要代表。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受保人个人不需要缴纳费用,保障水平较高,保障待遇与劳动贡献相联系。而且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把公平与平均主义相混淆,不但牺牲了效率,而且助长了社会保障负功能惰性和依赖性。储蓄保障型模式。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国家通过强制储蓄方式进行。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保险费由劳资双方按比例缴纳。政府不提供资助,职工之间没有互助互济也不共同承担风险,完全是一种“自助式”的保障模式。我国实现的是中国

18、特色的一体化多途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4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1、传统社会保障制度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3第一阶段:国家保障模式。建国初期到1966年,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阶段。低工资、高保障;社会保险金在全国范围内由总工会统筹调剂,但农村没有社会保障。3第二阶段:企业保障阶段。1966至1976年十年动乱时期,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被解体成为企业保险制度,“企业办社会”。两个严重的直接后果:一是社会保险金的统筹调剂工作停止,社会保险的调剂职能丧失,造成行业间、企业间负担的不平等;二是社会保险基金停止积累,由企业实报实销,加重了企业负担,加重了企业办社会的责任。4

19、2.2、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3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社会保障层次单一;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单一;保障资金的社会化程度低,保障不力;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社会保障制度办法及待遇结构不合理。43.3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1978年至1992年间的改革探索时期1993年至2004年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时期2005年以后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时期44.3、我国社会保障的构成与特点民政部、总工会稳定特殊保障国家优抚待优待、抚恤、安置军人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社会优抚民政部增强最高保障国家、企业及社会团体增进福利改善生活全体公民 社会福利民政部减弱最低保障国家

20、及社会团体扶贫 保障最低生活无生活来源、遭遇不幸及贫困者 社会救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稳中有升基本保障国家、用人单位及劳动者补偿收入损失 保障基本生活工资劳动者、个体劳动者 社会保险组成部分对象目的特征资金重要来源重要性发展趋势主管单位45.我国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到今年6月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2.45亿人,比2002年扩大了1亿人。刚刚开始试点的新农保覆盖了5965万人,年底将超过1亿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2.5亿人,比2002年增长了10倍。工伤保险参保1.53亿人,其中5800多万人是进城的农民工。4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存的在问题失业保险

21、制度存在的问题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热点47.养老保险制度存的在问题国家对老职工有隐性负债。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特征是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为主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变。这个转变的难点主要是对老职工和退休职工而言,过去他们的养老金是由国家和 企业负责的,现在一下子要他们依靠个人账户养老,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的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的,这实际上就存在一个国家没有对他们的过去贡献做出补偿的隐性负债问题。48.养老保险金缺口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就全国而言,1998年缺口为162亿元,到2002年就达到411亿元,若考虑省际之间的不平衡,缺口则在500亿元以上。2003年按县计算的缺口近700亿元。1

22、9982002年的5年间,在使用了参保职工缴费1807亿元之后,缺口合计高达1439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助,5年来不仅不可能有增加的1254亿元积累,甚至连以前的511亿元积累也会支付殆尽。而如果继续走现收现付之路,从2004年到2050年间,养老保险年平均缺口近2900亿元,越往后缺口越大。49.挪用基金现象严重。审计署的相关统计表明:自1999年以来,审计署组织审计养老保险金共5825亿元,查出违规违纪基金269亿元,其中挤占挪用110亿元,大部分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委托金融机构贷款或自行放贷、投资入股和经商办企业,有些甚至无法收回。50.51.资金存储管理混乱。由

23、于社会保障基金滚存数额较大,成了众多金融机构争拉存款的对象,个别金融机构甚至为了拉存款,为保险机构提供办公场所、交通、通信工具及工作人员福利,把应属基金增值的利息变通为小集体的利益甚至个别人的利益,出现了私设小金库、贪污私分等现象。52.养老保险中的其他问题l户籍制度与区域差别问题;(深圳、贵州)l缴费年限问题 “到达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l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五省市开始试点。牵涉3000万“事

24、业人”的养老改革由此启动。这一改革由于牵涉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多项大部头制度变动,且改革对象涉及到中国大多数“专业技能人才”,因此改革阻力和难度甚大,相关制度设计仍需磨合、完善。时至今日,各省区市试点改革推动缓慢,有待实质性进展。53.基金保值增值措施难以奏效。鉴于普遍的工资水平上升较快并有时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因素,而所积累的基金又不能保证较高、稳定的收益串,致使未来的养老金收益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事前测算的收益率和到期实际兑现的收益率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在基金积累问题上,一方面,因老职工的养老金缺乏来源,被迫挪用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致使基金积累难以形成;另一方

25、面,有限的积累也因缺乏有效管理和投资手段而难以保值增值。54.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失业保险资金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国外失业保险金的来源多数为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而我国失业保险金的来源为企业和个人共缴,而且缴纳的比例较低,现行的失业保险金,按企业工资总额的3%缴纳,企业缴纳2%,个人缴纳1%,但按工资总额3%提取的失业保险金只能承担不到2%的城镇失业率。另外,对失业保险金的管理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55.失业保险金支出结构不合理,保险标准确定比较混乱。失业保险在本质上是不同于社会救济的,它主要是对参保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支付的费用。由于失业保险是由劳动者个人

26、和企业、单位按规定缴纳保险费用,从而获得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所以,不能把失业保险当作失业救济来使用。但在实际上,我国失业保险积聚的相当部分的支出是用于失业救济。56.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热点(一)很多城乡居民无有效保障医疗保障制度是医药卫生体制的核心。我国目前的基本现实是,大多数城乡居民无保障或无有效保障,仍必须主要靠个人及家庭力量抗拒疾病风险 保障形式覆盖人口所占比例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57亿约1/3(占城镇户籍人口)相对较高,但对部分人群只保大病(住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超过8亿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只保大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30左右城镇居民医保年内在50%的城市实施报销

27、比例稍稍高于新农合医疗救助总体上还是象征性制度57.大多数人缺乏基本保障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很突出 影响多数公众基本社会权利,医疗卫生事业公平 性低下,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不利于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导致疾病负担上升 很多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拖成大病,导致因病 致贫等社会问题58.(二)卫生投入绩效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大大超过GDPGDP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但国民健康结果改善程度却明显低于可比的大多数国家,一些卫生问题还有加剧之势,投入绩效过于低下。国际机构8080年代初对中国的评价和世界卫生组织20002000年对有关成员国卫生投

28、入绩效的评价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卫生投入绩效低下不仅影响国民健康结果,也影响公平性,还有其他诸多负面后果 59.医改热点问题第一,一般医疗问题能否完全视为私人消费品?有观点认为,公共卫生是政府责任,但一般医疗问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品,应主要靠个人和家庭承担责任。政府应承担保障责任 普通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边界很难划分即使个体性疾病,如果完全由个人承担责任,很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后果;相反,如政府承担相关责任,则可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60.医改热点问题第二,医疗保障的重点是大病还是常见病与多发病?不少人主张,医疗保障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应保大病,因大病费用高,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花

29、费少,可以由个人和家庭承担。基于中国国情,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重点只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国的经济现实决定了保大病的思路行不通!61.医改热点问题第三,基本医疗保障是针对特定人群还是采取普惠方式?针对部分低收入居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有人主张政府应建立专门针对贫困者的保障制度。中高收入群体因有支付能力,可以自己承担责任普惠方式更好 医疗风险的不确定性比较大,需对所有人提供保障 针对特定人群不容易组织 专门针对贫困群体实施保障,还难以避免贫困陷阱问题,导致群体间矛盾62.医改热点问题第四,医疗保障的筹资模式应当选择保险方式,还是财政预算投入方式?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基本保障制度究竟应采取保险方式筹资还是

30、税收筹资(财政预算投入)是目前有很大争议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看,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公平性、费用控制和反应性方面各有利弊保险筹资对就业结构的要求高,管理难度大 我们的观点:基于中国国情,在基本保障方面,应选择财政预算投入;非基本保障可通过保险实施63.医改热点问题第五,在基本保障层面是认可差别还是追求统一?目前,在如何处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本保障水平差异问题上,有人主张应继续坚持城乡有别、因地制宜的原则 必须追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保障水平的基本一致,特别是在基本政府责任(基本公共品提供)方面基本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必须体现公民权利的平等社会政策必须立足于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 解决问题的基本出路

31、是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关系64.医改热点问题第六,能否主要靠市场配置医疗服务资源?目前仍有观点认为,医疗服务应当靠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医院的市场主体作用必须强化政府的统筹规划职能 市场自发配置资源无法解决地域可及性问题 市场自发配置资源无法保证层级结构的合理 国际经验值得注意 具有奢侈品性质的服务例外65.医改热点问题第七,医疗服务机构能否以营利性部门为主?目前,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全面向民间资本放开服务市场、通过强化竞争提高效率、降低价格的思路也很流行 公立机构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利益目标冲突无法避免 垄断并非都有害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竞争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医疗服务要讲效率,但需要对“效率

32、”有明确认识;公立机构微观效率也并非一定低下。当前公立机构出现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不能因其存在问题就否认其存在意义和价值 国际经验值得注意 可以发展部分私营医院,但他们与公立机构的关系只能是补充关系,不应该也不可能“平等竞争”66.医改热点问题第八,医疗服务机构组织运行方式选择能否全面借鉴企业改革经验?不少人认为,应当象办企业一样办医院,强调效益,强调经济激励,强调自主权,甚至强调产权和增值 医疗服务部门和企业在功能、目标上有巨大差异 (物质财富创造VS消耗;利润VS公益)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也要讲“效率”,但这个效率不是“经济指标”强调公立机构“产权”和“增值”是伪命题 国际经验值得充分注意 过去

33、医院“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问题 “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要谨慎!67.医改热点问题第九,基本保障领域是补贴供方还是补贴需方?从国际实践经验看,很少有完全补需方的模式(信息不对 称和部分产品不可购买);且具体操作各有利弊有些东西是可买的,有些是不可购买的补贴需方(购买服务)需要很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中国 总体上不具备,且成本可能更高对补贴供方的怀疑主要是效率低下。事实上,通过管理体制创 新,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在这方面,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 非常多可以进行探索和试点,但如果没有周密制度设计和充分的经验 总结,不可冒然推进68.医改热点问题第十:如何保护医务人员利益以及如何实施激励?保护义

34、务人员利益、合理实施激励很重要,但如何保护、如何激励需要认真对待单纯经济激励特别是将个人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的做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基于竞争性人事制度基础上的岗位职级工资制仍应成为主导性分配制度 可以实施一定的经济激励,但只能与公众满意度和健康绩效挂钩69.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考 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偿还应对老职工的养老金隐性债务。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中老年职工积累的养老金权益占年度GDP的比重只有40%多一点,较之于其他许多国家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从动态过程看,因为老职工养老金并不需要一次支付,而是在相当长的年份内逐年偿还,每年支付的数量并不是很大,所以不存在偿还能力不足问题。包括:p结合

35、对国有企业的公司化和股份制改造,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划归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用股权收益支付隐性负债;p将部分国有企业划归社会保障机构进行经营,以其经营收入偿债;p将一部分国有资产(例如一些中小企业、部分国有房地产等)进行出售、租赁,以销售和租赁收入偿债。70.完善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必须真正实现行政管理机构与基金投资营运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的分设。在保持必要的政府监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将投资机构交给市场,例如,像智利那样培育一个养老金基金的托管人市场,成立多家形成竞争态势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建立在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之上的市场竞争降低管理成本与

36、管理风险。71.选择多种投资方式,确保社会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银行存款是当前的主要投资工具,但其比例应该逐渐降低,可保持在不超过 20%的水平。国债是养老基金较好的投资选择。从国债二级市场中寻找获利和以更低成本变现的机会。另外,养老基金可以中央养老基金为主,争取获得国债一级承销资格,从而减少国债持有成本,增加收益。有选择地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可以从两方面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一是新基金发行时,规定一定比例向养老基金发行;二是在二级市场上选择业绩良好的基金,在适当的时候购买基金份额。可以有选择地以一般投资人身份投资上市流通股。这是有较大风险的投资,要十分谨慎,投资比例不宜过高。可以有选样地投资于优

37、良的企业债券或基本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72.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按照现行计发办法,缴费满15年以上的,基础养老金按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 20%计发,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按账户储存的1/120计发。这种办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缴费15年以上的参保人员多缴不能多得。二是不符合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退休人员退休后的平均余命在25年以上,而按现行计发办法个人账户储存额领取10年后就领完了。因此,这种不够合理的办法必须予以改变。按照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参保人员每多缴一年增发个百分点,不封顶,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且这样也符合退休

38、人员平均余命的实际情况。73.发展农村的社会救济制度。发展农村的社会救济制度的重点是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不仅是改革与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举措,而且也是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在社会救济中还是沿用“不规范、不统一、实施中具有很大随意性”的传统方法,没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4.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人口大多数在农村,随着农村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整个经济的市场化发展,以及农村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城乡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也越来越突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促进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对于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5.医疗保障制度改革p建立并逐步完善定价机制,让公共投入真正变为公众福利p完善对相关机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并举 人事制度 分配制度 资产管理 业务活动边界p保护相关医务人员基本利益,维持队伍稳定,稳步提高服务质量p坚持城乡统筹:农村城市分开管理、分别组织的做法不应继续下去了76.77.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应当如何进行改革?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