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1.教材分析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青少年常常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诱惑和不法侵害。尽管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不同方面制定了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保护措施有时难以落到实处。本单元分为两课,第八课一念之差引导青少年识别身边的诱惑,形成抵御诱惑的意识。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
2、、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教材知识结构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2) 学习运用抗拒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3) 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了解犯罪的三个特征以及我国的刑法体系,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过程与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学生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生
3、活态度,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2)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抵制不良诱惑。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为做知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3.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4、.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多样的案例和尽量多的讨论、辨析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讨论身边的诱惑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不良的诱惑。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法庭,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处理违法和犯罪问题。还可以通过辩论及演讲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抵制不良行为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关系,懂得防微杜渐、知错必改。本单元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预防犯罪的必要技巧,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危险的诱惑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用“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导入主题。
5、教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 (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 提出下列问题:如果是你捡到了这个盒子,你会打开吗,后面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发言后教师继续讲故事。 (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不久就恢复了勇气,并产生了好奇: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没能经受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这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的灾难。原来这是 “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讲完故事后请学生自由谈体会。 总结: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
6、诱惑,有精神的、物质的,有积极的、消极的。如果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带来难以挽回的恶果。 了解诱惑的存在及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 “潘多拉”魔盒。 活动一:身边的诱惑 教师:诱惑是神秘的,它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引诱人、俘虏人。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种用神秘来引诱我们的诱惑呢? 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尽量多地“搜捕”出身边的诱惑,将它们“一网打尽”。 学生讨论: 游戏的诱惑、电视的诱惑、玩的诱惑。 教师呈现“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结果,引发讨论。 发现身边的诱惑,提高抵御诱惑的能力。 活动二:“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结果 小组讨论:该怎样看待这
7、些诱惑?在什么情境下它们对同学们有促进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又对同学们不利? 教师:其实,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诱惑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问题在于我们对待这些诱惑的态度以及我们的行动。在这些诱惑面前,如果我们能独立、自主、自律、自控,不被诱惑所左右,能够有节制地利用它们、享受它们,而不沉迷于其中,它们就不能伤害我们。相反,如果我们不能恰当地处理,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造成危害。 了解情况以和自己对比。 活动三:危险的诱惑 教师: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这样的诱惑,我们一旦入圈套,就会陷入深渊。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美丽的女妖塞壬,她有极其动人的歌声,凡是听了她的歌声的水手都会失去
8、理智而走向深渊,失去生命。尽管水手们都知道这样的事实,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去听塞壬的歌,于是一个又一个水手失去了生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诱惑可能让我们失去的不只是时间、精力,更可能是生命。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 学生自由交流。最好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搜集危险的诱惑给人带来痛苦、灾难的案例,使学生交流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说服力。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的或可感知的。 在学生展示资料、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资料,如故事、新闻报道等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总结:诱惑可以成为一种动力,也可以让我们失去生活的方向。如果很清楚自己陷入了不良诱惑中,就是我们应该努力抵制
9、的时候了。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良的诱惑,而要克服诱惑,最主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意志力或自制力。 教师:你的自制力强吗?让我们来测试一下自己的自制力 。 让学生认识到危险、甚至是邪恶诱惑的存在,增强抵御危险诱惑的意识。活动四:自制力测验 测测自己的自制力。 测验见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测测你的自制力”。 了解自己的意志力。 课堂小结 不良诱惑往往都是以美丽开始,以危险结尾,如果我们被这样的美丽俘虏,就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坚决地抵御不良诱惑才是我们的选择。 拒绝不良诱惑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一: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师讲寓言故事: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每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
10、 30 内天它就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这时,人们还有几天时间来挽救池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寓意并且引申: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这个谜语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反作用。人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但是,毕竟是在灾难到来之前,人们已认识到问题并且设法挽救。若及时采取行动,还是可以补救的。这朵美丽的百合花就像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一样,如果我们对不良诱惑不加抵制,就会深陷其中。因此,我们要学会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上节我们分析了身边的诱惑,今天我们讨论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呈现下列一组案例,学生针对案例中
11、的问题寻找抵制诱惑的办法。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看学生认为哪些诱惑是自己很难抵御的,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活动会更有实效性。 讨论一:一个同学特别崇拜篮球明星,每次路过报刊亭时总是忍不住要买一本篮球杂志,而上课的时候更是忍不住要看。虽然老师不断地提醒他,甚至几次没收了他的杂志,但是这个同学始终无法抵御篮球杂志的诱惑。 讨论二:有的同学在家里学习时总是坐不住,电视对他有诱惑,零食对他也有诱惑。如何抵制这些诱惑呢? 讨论三: 现在,手机拥有群体呈低龄化趋势,通过手机传播的黄色短信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重庆有一个 16岁的少年受了黄色短信的毒害,因强奸未遂而被学校开除。如何拒绝手机中黄色
12、信息的诱惑呢? 讨论四:有一名同学看到别的同学都有电子词典类的东西,便向父母索要,听同学在聊什么牌子的鞋如何如何时髦,也向父母索要,由此而引发家庭矛盾。如何拒绝“好”东西的诱惑呢? 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任选一两个问题,讨论后,以表演的方式将抵御诱惑的方法表现出来。 学生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一些操作性强的方法。 只要学生认为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方法都可以记录下来。 可以归纳出的方法: (1)设想后果抵制诱惑法。 (2)主动请人帮助法。 (3)避开诱因法。 (4)婉言谢绝法。 (5)加强自制力。 学习相关法律,做到知法懂法。活动二:学法懂法 教师:不良诱惑会引发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
13、而不良行为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成为违法犯罪。所以了解不良行为的类型,对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积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类型有如下界定: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盗窃、故意他人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课堂小结 如果这些不良行为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主动地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用高尚的情趣
14、引导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人生,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防微杜渐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一: 分析小磊的遭遇 少年小磊,两岁时父母离异,小磊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再婚,对小磊不管不问。小磊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 10 名。就在上五年级时爷爷重病无钱医治,小磊也无钱上学了。为了交学费,小磊第一次偷盗,从亲戚家偷了现金 1.1 万元交给了奶奶,因心里害怕,与同学一起外逃,事后被亲属抓回,遭父亲打骂。小磊从此流入社会,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曾因抢劫罪被当地法院判刑1年6个月。他愿意悔改,更想上学念书。去年从少管所出来,小磊抱着重新做人的想法回到了家中。但爷爷去世了,奶奶投奔
15、了亲戚,小磊又一次被父亲打出家门,流落街头。但他还想上学,为了攒学费他到饭店做小工,一个月只挣几十元,于是车站候车室、居民楼道就成了他的家。小磊急于攒钱上学,先是找过去的同学借,以后则发展到对同学威胁、抢夺,抢劫 19 次,最终沦为一名少年犯。 学生讨论:你对小磊的遭遇有什么看法吗?小磊的犯罪有家庭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总结小磊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也是非常可惜的。他走上犯罪道路有家庭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他不能把握住自己,不懂法律,不懂得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走向犯罪。 活动二:分析优秀学生犯罪的原因 小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一天
16、,他玩纸飞机的时候把教室的灯打碎了,按照校规要赔偿 50 元钱。从哪里弄这 50 元钱呢?小江犯难了,几个同学给他出主意:同学都有钱,不如劫一点钱吧。于是他们开始合伙劫同学的钱,最后他们的团伙发展到了 12 人。最终,小江因为抢劫罪被判 8 年有期徒刑,其他人也分别被判刑。 学生讨论:小江为什么会从一名优秀生变成罪犯? 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小恶”会变成“大恶”。要从克服“小恶”开始防微杜渐,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小恶”讨论:古人讲“不以恶小而为之”。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生活中的“小恶”?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讨论的可能结果: (1)公
17、然违反校规,对自己不约束,自私; (2)随意破坏纪律; (3)考试作弊; (4)向同学借钱并拖欠不还; (5)威胁同学; (6)不想学习,只想着轻松享乐; (7)和外校不好的学生来往; (8)打架,逞强好胜; (9)爱占小便宜; (10)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 (11)不遵守交通规则。 找出生活中的“小恶”,从克服“小恶”做起,预防违法犯罪。过则勿惮改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小杨是一名 14 岁的中学生,他很羡慕别的同学家里的手提电脑。一天,一位同学无意中说起,在自己家附近有一间工具屋,好像有一个小偷偷了一台手提电脑放在里面,还没有拿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放学后,小杨从那里把
18、电脑拿了回来,准备自己使用。 学生讨论:你如何评价小杨的行为?(小杨的行为是一种偷窃行为,是违法的。) 后来,小杨的偷窃行为被发现了,在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帮助下,小杨认识到了错误,主动将电脑交给了相关部门并报案。 但是,当小杨回到学校上课时,发现以前的好朋友对他都敬而远之了,同学们看他走进教室都低下头不说话了。 用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一:出谋划策给小杨出出主意,他该怎样做才能重新回到同学们中间。 小杨想到了找老师帮助,于是他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我由于一时冲动而犯法。这件事发生后,我悔恨不已,决心痛改前非。可是因为此事,我给老师和同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为此我感到自卑。我曾经劝说自己别太压抑,
19、应该抬头做人,可这样一来就有人认为我还没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又批评我。我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半点鼓励,有个别同学还当众羞辱我。我不敢反抗,怕老师批评我,更怕影响我毕业。可越这样同学就越瞧不起我。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我真想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得轻松些。我该怎么办? 讨论:看了小杨这封信,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该怎样对待小杨? 让学生了解,有时得到他人的谅解并不容易,所以,改正错误也需要决心,要有耐心。 活动二:他山之石呈现勇于改正错误的例子,引发学生的讨论。 著名的西班牙医学家拉桑雅哥,小时候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想学习,在中学时门门功课不及格。曾因为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盗而到处游荡。等他回到家中,父亲已被活活气死了,左右邻里都指责他,再后来,甚至没有一个人愿意理他。家庭的冷遇、人们的歧视,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然而,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他幡然悔悟。从此,他刻苦学习,高中毕业时成绩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是发愤努力,直至成为母校的首席医药教授。拉桑雅哥因创立神经细胞学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 学习借鉴。课堂小结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知错能改的故事? 人的一生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人正是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因此,成长过程中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今天,希望我们能够将这样的一个题目印在脑中:过则勿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