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
课题
《论语》十二章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②朗读、背诵课文。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重 点: 朗读、背诵课文
难 点: 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①范读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导学与测评部分题目
作业:①背诵课文。②抄写、识记字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通假字
前五则 一词多义
翻译
教后札记:
辛锐中学六助教学法实施教案
课题
《论语》十二章
课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
①研读后五段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重 点: 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难 点: 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检查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思想修养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作业:
① 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 ②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主要内容: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思想修养
格言、成语: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后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