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柳先生传教案一、教学目的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二、教学重难点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三、教学方法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
2、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
3、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b.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5、重温课文,熟读成诵附录一: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
4、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