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第1节:弘扬民族精神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弘扬民族精神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是一单元的重点。“发扬民族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几千年来,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伟大的民族。尤其是在近现代,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探索革命的道路,支撑着中华民族儿女奋发图强,走向强大、富裕。以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民族自信心
2、。2学情分析:本课七下的思品教材中学生已学过。此处进行加深,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民族自信心。3重、难点的确立:本节重点、难点: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几千年来,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伟大的民族。当前我国新疆的“7.5”事件,说明民族团结是多么的重要,要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情感。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对民族团结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5教法、学法的选择:探究、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讨论,将问题分析清晰,给学生以启发和反思,特别是民族团结,同时增加
3、认同感:(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训练内容预期目标设计意图效果反馈与修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收集有关中华民族对内维护民族统
4、一的资料。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整理维护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课中教学课中教学导入:请同学们阅读P9:鲁迅和梁启超的名言,这两个人的名言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民族精神。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板书)一、弘扬民族精神(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10:回考:什么是民族精神?它有何作用?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1.民族精神(板书)(1)含义(板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讨论: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中华文明与其他几种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的不同命运,分析其原因。我国文明长期生存和
5、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2)作用(板书):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史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爱国主义(板书)(1)含义(板书):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的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2)表现(板书):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的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事迹。3.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板
6、书)请阅读教材P11: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讨论:谈对“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的理解,说说它们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这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过时。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但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4.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板书)展示:课前查找的有关中华民族儿女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资料。(1) 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讨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现实意义。(2)我国爱好和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今天的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
7、、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小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思想动力。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为这种民族精神而自豪,同时要在新时代把它发扬光大。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阅读思考学生回答做笔记勾书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做笔记、勾书学生举例说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学生展示学生讨论学生小结鲁迅和梁启超的名言说明了什么?什么是民族精神?它有何作用?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中华文明与其他几种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的不同命运,分析其原因。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有哪些表现?感受爱国主义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
8、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会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懂得它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学习本课的启示?归纳出民族精神,引入新课让学生懂得:民族精神的含义、作用,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国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有哪些表现?感受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激发起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激情。引导学生了解“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懂得它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并积极弘
9、扬这种精神,以建立和谐的国内国外环境。总结提升,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课后安排1.完成练习册P?2.收集资料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2-3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是一单元的重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历史事实证明了标题所揭示的真理。“只
10、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这一框题从理论上论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论断。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2学情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当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青少年的情感是缺乏理性的、不够稳定的,他们会因他人的影响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会因不公平的现象而产生过激的思想和行为。由于青少年对我国社会历史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可能对我国社会的现状产生不满的情绪。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我国的青少年以及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重、难点的确
11、立:本节重点、难点:通过一些历史事实,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并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并认同教科书中主题文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只有让学生搞清楚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成功缔造了新中国。近代中国百年探索的历程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需补充相关材料。5教法、学法的选择:探究、体验、
12、讨论、讲授等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讨论,将问题分析清晰,给学生以启发和反思。(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力目标:培养起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
13、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态度,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价值观。四、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训练内容预期目标设计意图效果反馈与修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收集资料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整理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课中教学课中教学导入:从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你认识到了哪些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雪耻梦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
14、-14并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明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通过前面的学习: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有过许多尝试。农民战争如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改良运动如戊戌变法: 失败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 失败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什么?中国人要救国图亡只能走什么道路?1.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
15、人民共和国。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小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实现富强的最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的历史选择: 农民革命不可能获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中国资产阶级担负不起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不会成功 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进一步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呢?要通过革命建立全新的社会制度,就必须有全新的理论和思想作支撑。以
16、往所有的运动或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们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16,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辛亥革命比起前几次运动来有它的进步性,但它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因为:一方面,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见,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1.由于没有先进正确的理
17、论指导,以前救国救民的道路都失败了。2.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3.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小结: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阅读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做笔记、勾书听讲解学生思考学生阅读思考学生回答听讲解学生归纳回答做笔记、勾书学生小结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次运动的结局如何
18、?为什么?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作用?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引导学生了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雪耻梦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进行的探索,这些探索失败的事实,为学生理解是中国人民选了中国共产党奠定基础.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的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而言,采用先给结论后进行论述的方法是非常合适的。通过推理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安排1.完成练习册P?2.收集资料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哪些差距。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