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课 第2课时 架起沟通心桥【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理解、宽容和感恩。 2.增强责任意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能力 能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 *知识 1.认识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表现和危害。 2.了解与父母增进相互理解的多种方法。【教学准备】课前观察并记录:最近一周与父母争执的事件以及双方的行为表现。【教学过程】 环节一:故事欣赏 阅读教材第76页“一碗面条”的故事 思考与交流:听了老婆婆的一番话,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生活中,对于别人给予一点恩惠,我们常常感激不尽,可是,“睫在眼前长不见”,对用心呵护我们的父母,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甚
2、至一直伤害着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营造课堂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意识到自己日常的一些行为可能是对最亲近的人一种心灵上的伤害。) 环节二:自我反思 反思之一:想想最近一段时间与父母发生的争执,这些争执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内交流,选择典型的事件,完成下列表格。时间事件缘由 思考: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争执? 教师总结:种种争执的产生,究其原因,从父母来说,可能有父母的管教方式不适当的因素,也有我们还不成熟,做事太任性,或者青春期心理成长,渴望独立的因素。总之,我们与父母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存在种种的差异造成的代沟,以及我们有时候不能接受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
3、和严格要求都会造成在青春期成长阶段出现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 反思之二:这些争执事件后来是怎样发展的?如果没有得以很好地解决,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其解决? 组内交流,选出相关事件,从我们自身寻找影响事件解决的因素。没有得到解决的事件影响其得以解决的原因你的想法、行动事件一事件二事件三事件中的我们的行为、表现带来哪些结果?教师总结:逆反心理常常表现在对父母的教育和劝说不肯听从,常常故意顶撞父母,或者对父母的教育不理不睬,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而逆反心理也常常导致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甚至造成心灵的相互伤害。因此,虽然逆反心理是成长道路上的正常现象,但是我们也要学会主动调适逆反心理 反思之三:用心沟通,
4、相互理解,争执就会消失在萌芽阶段。想想在这些争执事件中,父母和我们的哪些语句不利于良好的沟通?尝试着将它们找出来。事件父母说的不利于沟通的语句我们说的不利于沟通的语句事件一事件二事件三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脾气,当你打算发脾气时,耐住性子等6秒钟,保持冷静,换个角度、换种语气、换种方式,就会多云转晴、柳暗花明。 通过自我反思逐步认识到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表现方式以及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基于学生自身家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反思,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逐步认识到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表现方式以及危害,指导学生实践。) 环节三:情景剧场 故事再现:出门与同学玩,和父母约定好了晚上8点前回家,可是直到
5、晚上10点多才进家门,接下来 结合生活实际,与同桌合作,将教材第77页的母子对话进行丰富并展示。 故事反转:无论是对父母不理不睬还是以强硬的态度顶撞。我们都不仅让自己痛苦,而且还会伤害最爱你、最关心你的父母。 尝试换种语气,修改台词,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演。看看哪种语气有助于化解争执? 教师总结:多吃点、路上小心、天冷记得加衣服妈妈的唠叨,有时候会让我们觉得是一种噪音。可我们静心思量,你会发现,那每一句唠叨里,都缱绻着妈妈的无尽关爱与深情。原来,唠叨也是一种爱!当我们厌烦父母唠叨的同时,也拒绝了这份爱,这种拒绝让父母黯然神伤。对父母无徽不至的爱,鸟儿尚知反哺,那么,大家打算怎样回报呢? (设计
6、意图:通过故事再现和故事反转,指导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策略,惑受运用变换角度想法、语气态度、表达方式等,可以帮助我们调适逆反心理,增进与父母的相互理解。) 环节四:一份特殊的礼物 尽心做一个计划,给父毋一份惊喜!在一个特珠的日子,送上你的一份心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和感恩,学会将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教学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围绕逆反心理展开,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和真实情感的体悟。不仅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主动分析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表现和危害,更从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主动地变换与父母的交往方式,调试逆反心理从而增进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