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阳光高效课堂之小组文化建设传统课堂,同学间没有互教互学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完全是各个独立个体自己的事,小组存在与否,无关紧要。阳光高效课堂无论是关注生命的狂欢还是知识的落实,都离不开小组作用的发挥;无论是拓宽展示的空间和舞台,还是提供最有效的“同学”机会和资源,小组都是最佳平台;无论是课前预习的独学、对学、群学,还是展示中的倾听、对抗、质疑,小组都能和学习主体形影相随,提供“贴身”服务。小组,是高效组织体系的最基本单位。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小组建设在阳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建设的成功标志是小组文化的形成。在使用“小组”这一课堂的
2、基本教学单位时,要下力气抓好小组的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凝心聚力”。一、何谓小组文化 小组文化就是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使小组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一种学习氛围,它主要表现为学生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小组文化建设,使小组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以消除学生合作学习的疲劳。小组文化有两种形式:显性(或有形)文化、隐性(或无形)文化 。小组显性文化包括组名,组训(小组口号),值日本、组牌、教鞭、粉笔盒、粉笔擦等;隐性文化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显性文化是表象,可
3、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隐性文化是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显性文化是隐性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隐性文化的完善,隐性文化通过显性文化才能表现出来。二、显性小组文化建设 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口号、组徽、组歌等,并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激励每一个组员。组名至关重要,是最典型的文化符号标志,它既要符合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又要具有本组的特色。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在制定组名时应突出文化主题,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办学特色以及班级文化主题和班级特色,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名字,打造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如至善、求知、雄鹰、坚持、奋进、
4、雏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又如某班组名:一飞冲天、三组鼎立、四如破竹、七心协力等,巧妙地借助了组序。小组口号也有很多,像“永不言弃;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坚持到底;再坚持一小会儿;为理想而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小组成员还可以集体表决选择本组的“组歌”,组歌在上每周的班会主题活动前或其它一些活动开始前可以组织演唱、展示。 2、展板文化也是小组文化的重要部分。班级的展板、墙报、板报、班刊都是展示小组文化的阵地。小组内的口号,小组成员一致认同的名人名言,小组成员自己编写的格言都可以不定时的用彩色笔书写在自己组相应的展板上,以通过展示时时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和全班学生。 合作学习的成果也应即时在展
5、板展示。成果包括学生得到的喜报、老师的即时性评语、小组内课上课下集体完成的手抄报、艺术作品,特色作业等。通过即时的展现,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3、组内对小组成员活动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表现,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事先班内的训练要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评价主题要多元化,可以有纪律评价、卫生评价、学习(发言、展示、作业等方面)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有鼓励、有建议。每周一班会时间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小组。这些评价固定下来成为小组内部的常规工作后就自然演变成了小组的文化。 三、隐性小组文化建设 1. 制定组规组规制定的主体是小组全体成员,由组长,带领
6、组员依据老师指导,根据班规制定,价值取向与小组文化的建设目标一定一致。组规制定走民主路线,制定的过程也是统一的过程。内容要尽可能详细,包含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语言表述要尽可能简洁、通俗、风趣,避免长篇大论、刻板生硬。组规,要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起到导向和惩戒作用。 2、用动态的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文化的形成与持久。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
7、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如小组长轮流任职。在刚进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时,我们分的小组是异质同构,并且把表现最突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目的是为了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其他小组成员的发展。为此,我们可采用小组长轮流制度,这样锻炼了每一位成员的组织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3、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文化 。文化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升。由组长负责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第一、我们要求时时处处不打破小组界限,时时处处以小组为基本的育人单位。在上课和活动时不打破小组界限,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参加,保证小组的整体性,以方便小组长对小组进行施政。 第二、打造“月月有活动、组组能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每月的活动中我们尽力给小组提供更多的适合小组整体参与的机会。在活动前,我们把每一个活动进行分解,能直接由小组完成的部分我们组织小组竞标后完成,以此来加强小组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活力。在阳光高效课堂建设和推进过程中,要一直把小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小组建设文化先行,小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文化、团队文化,有了文化就有了认同,就有了统一,就有了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把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