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2、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3、了解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三、教学内容:(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1兴修水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 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
2、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 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 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指导学生看书中耧
3、车图)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粮食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4桑麻的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
4、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1丝织业的进步 两汉的丝织业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产品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产量大、种类多、工艺精,有名贵的锦、绢、纱等。当时已经使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2冶铜业 秦汉时,冶铜业仍然很兴盛,汉朝的铜器制作精美,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工艺之精、构思之巧,是世界罕见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简要介绍)。 3冶铁业的发展 那时候冶铁业发展很快,作坊多,规模大。考古发现许
5、多汉代冶铁遗址。(指导学生看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汉代冶铁发达的地区。宛这个地方属南阳郡,东汉时南阳有一位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排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用水力推动排扇来鼓风。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而水排的发明和使用使鼓风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它的优点是供风稳定、供风的能量较大、节省劳动力。这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东汉的铁器制作精细,那时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经济的繁荣汉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长安有人口50万
6、左右,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三倍以上。长安城商业很繁荣,全城有九个专门的商业区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货物齐全。长安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四、教学过程:1、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2、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3、了解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2、说明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3、自主探究(一)任务:阅读“治理黄河河农业进步”的大小文字,圈点标划重点基础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田蚡为什么
7、不让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武帝开始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汉武帝治河,因为田蚡的田产 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他的田地就 没有水患之忧.而汉武帝是因为有迷信思想,所以才听田蚡的话。 两汉时期哪位皇帝治理过黄河水患?结果怎样?西汉东汉时间汉武帝时期汉明帝治理者汉武帝王景结果80多年没再发生水患800多年黄河没再改道汉代农业工具有哪些新发明?使用了什么新的耕作技术?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使用二牛抬杠耕作人们种植哪些作物?北方小麦 南方水稻 桑麻广泛种植4、自主学习(二)任务:阅读“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的大小文字,圈点标划重点基础知识,完成下列题目:1、汉代丝
8、织技术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花机的使用 染色技术 素纱襌衣 2、有什么新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3、汉代冶铁技术高超表现在哪些方面?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钢材的制做5、自主学习(三)任务:阅读“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的大小文字,圈点标划重点基础知识,完成下列题目:1、汉武帝在经济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同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2、西汉的商业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长安和洛阳很繁华,出现商业区(市)3、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五、 小结:两汉城市繁荣的表现和经济发展的原因?两汉城市繁荣的表现 规模大: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规模
9、宏大,人称东西二京。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布局: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荫,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 商业活动: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市场上商品繁多,有生产原料、工具,有日常用品,还有各种食品,望去令人眼花了乱。活跃在城市里的车马行人熙熙攘攘,显示了汉代城市的繁荣。 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 业方面的成就,为商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六、动脑筋七、练一练八、活动
10、与探究1、2、九、课堂检测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当堂填空1、水利:西汉:_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_治理黄河2、农具: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_发明播种工具_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_的耕作方法4、耕作技术:南、北方分别以_、_为主。_广泛种植。5、丝织业:已经使用_,而且_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6、冶铁业:_汉的南阳太守_发明了_,比欧洲早_年。7、1、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是()、五铢钱、圆形方孔半两钱、铲形和币、刀形币8、汉朝时实行的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C、统一度量衡、货币D、大力兴修水利9、3、下列汉代城市中有专门的商业区“市”的是( ) A、长安 B、洛阳 C、临淄 D、南阳十、课后作业:1、列表归纳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2、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