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主 备 人备课时间周星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 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能力目标1、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综合能力。 2、增强对生物遗传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情感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教学重点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难点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
2、间的传递。教学方法图解法、讲授法教学准备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 学 过程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揭示教学目标1、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回顾一下七年级上册有关细胞及细胞核的知识。讲述克隆羊多利的身世,分析:请描述动物细胞的组成。请联系上节知识,解释“多利羊的性
3、状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一样”的原因。细胞核内由哪些组成?试着描述染色体、DNA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一、基因与染色体:讨论:基因、染色体与DNA之间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染色体上,且是随染色体一起成对出现的。 人体内有23对染色体,含有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用图解表示其关系: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1.发现过程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对马蛔虫的研究。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与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证实染色体是减半传递的。2.为什么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只有23对染色体?原因: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3、 过程图:课堂小结达标训练完成高校课堂的达标训练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