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7.2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新人教版课题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备课 时间 编号14课型新授课课时总1课时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重点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具教学挂图学法教法读图观
2、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板书设计 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 明确任务3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学生:云南学生:傣族学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环节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 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
3、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读图7.13,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7.11)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7.12),派
4、代表发言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1.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图7.15),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2.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学生: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教师激励评价学生后及时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
5、缅甸、老挝等国。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读书读图、填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傣族男女在泼水节泼水嬉戏 欢乐的泼水节学生回答,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引
6、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阔学生视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15环节三:展示构建 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在教师板图的基础上,回顾。生指图板演。在教师补充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完成活动题。愉快地结束本课教学。 12 环节四: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随堂同步,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15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