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4、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像力。德育目标1、逐步培养学生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3、对学生进行增进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原子概念的形成。2、核电荷数和质子数以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化学变化的实质。教学疑点 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教学方法课件引导、探究为主、归纳总结、阅读讨论、讲练配合。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氧化汞受热分解装置,课件,微观分解的Flash动画,描述原子结构的图片,“原子与分子比较”、“几种原子的构成”表格。教 学 过 程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1、 什么叫分子?分子具有哪些性质?2、 举例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回答问题。个别补充通过复习巩固上节所学知识。课题过渡【引入】我们已以知道了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发再分,那么它分成了什么呢?它是如何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的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问题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新分子产生,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温故引新演示实验 引入新课进程自主探究引
3、导分析总结归纳【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实验。提出观察要求:1) 先给木炭加热,观察木炭有什么变化2) 再同时给氧化汞加热观察:a.试管壁上有什么变化b.木炭是否燃烧 讨论从实验看在看在氧化汞受热发生的是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的物质?【分析】氧化汞是由大量的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受热时却可分成汞和氧气两种纯净物质,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氧化汞分子应该由更小的粒子构成,受热时这些粒子彼此分开成汞的粒子和氧气的粒子。【讲解】化学上把这种粒子叫原子。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原子。教师活动【板书】第二节 原子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多媒体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讲解】
4、每一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它受热后分解成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汞原子直接取聚集成金属汞。用化学的方法不能将氧原子或汞原子再分成更小的微粒。思考教师引入的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莫测,试管壁上有什么现象,带火星的木条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先给木炭加热,木炭不能燃烧;同时给氧化汞加热试管上银白色小液滴,木炭燃烧。展开讨论,而后由一位学生板演氧化汞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领悟记录并领会原子的概念。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 学生兴趣高涨。【学生讨论】:氧化汞受热从微观上是怎么变化的?结
5、合多媒体展示的画面(二)(三)【汇报与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小组的分析、讲解、补充和纠正得出:氧化汞受热后结合在一起的氧粒子、汞粒子彼此分开,成为单个的氧粒子和汞粒子。单个的粒子不能稳定存在重新组合,每两个氧粒子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而大量的汞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金属汞。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分析现象,一方面证实分子可以再分,另一方面引入新课,同时通过展开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德。 初步建立原子的概念。设计意图由学生从化学变化的宏观的现象,分析、判断、讨论、归纳、进而得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用科学的思
6、维方法,提示事物变化的本质。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拓展引抻设疑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照分子你们能总结出原子的特点是什么?【问题讨论】:前面我们学习了分子的概念,现在又学习了原子的概念,请大家结合多媒体,讨论氧化汞受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变化的实质是什么?【观看课件】结合Flash动画讨论(看氧化汞分子分解微观动画演示)展开讨论,学生【归纳】原子特征:原子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发生重新组合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学会对照、总结。指导学生在后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培
7、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评价讲述解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板书 化学反应实质化学反应实质:分子-(化分)-原子 -(重新组合)-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区分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建立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突出学过的分子概念中的一个关键字词“一种”。指导学习化学背景材料启示引导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0至 P31页的内容,让学生小结原子的性质,观看硅原子的照片和1993年用探针操纵硅晶体表面而书写的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中国”。然后
8、逐项讨论并讲解填齐。思考:1、从这两幅图中能能得出原子的什么结论?2、它们在化学领域中起什么作用?谈谈你的体会。自学、阅读“原子和分子的发现”,并组织相关的讨论:为什么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以后,化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物质结构的发展过程(1)德莫克得特最早提出原子,认为万物是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2)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论证了原子和分子存在。(3)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4)原子分子论,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学说。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创立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加强爱国
9、主义教育。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归纳比较讲解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上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汞是由许多汞原子构成的,铁是由许多铁原子构成的。【问题讨论】:原子和分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对照以下表中内容讨论它们有哪些相似性,有什么本质区别,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分子原子相似性 本质区别 相互关系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列表区分“分子和原子”的相似及相异点,懂得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并将其整理于笔记本上。学生小结: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最根本的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微观领域也是多丰富多彩的。学会类比、对照、总结
10、揭示原子内部秘密进程【引入】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讲解并板书】二、原子的构成【板书】原子的构成 质 子(带正电荷) 原子核原 (带正电) 中 子 (不带电)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教师活动阅读课文、画出重点、加以识记。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及物理上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子的构成。学生探究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枪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学生活动巩固新学的知识。建立原子可分的概念。设计意图寻求规律原子核后带
11、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看书上第二章表21【讨论】学生原子组成的规律学生观察表21几种原子的组成情况,分组讨论得出原子的组成规律:、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情况。给同学们留下悬念,让同学们深入思考,为下一节留有余地。巩固练习反馈信息1、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释,水受冷结冰是什么变化,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什么变化?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氧气、氧化汞、二氧化碳、汞的构成? 2、磷的原子核里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核外有多少个电子?
12、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3、硫的原子核里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核外有多少个电子?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4、对比磷原子的构成,你有何体会?学生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不足之处个别学生补充,最后老师加以评价。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检测,了解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教学小结与拓展1、 本课的小结(由学生完成)。2、 课外作业(1) P34. 1、2、4。(2)阅读课本查询网上资料:原子的相关资料.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识。探究活动1、家庭小实验:“摩擦起电”。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的本质。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课后巩固知识,挖掘教学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