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本节分析免疫与计划免疫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中第一章的第二节。本节主要讲述人体免疫的概念、类型、功能特点,产生机制及其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本章知识的核心,也是本章的难点。这节内容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因而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的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使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学生在第一节已经了解了生活中的传染病,导致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与人体自身免疫有关,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在感
2、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思考讨论,从而构建本节的概念。本节内容不仅要求一个人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懂得一些免疫知识,而且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通过学习也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学情分析学生对免疫的知识比较生疏,而且这节内容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学中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2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描述人体免疫的功能。4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培
3、养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思维能力、阅读教材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识图能力和运用对比方法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了解自身免疫力的基础上,增强对免疫的全面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培养热爱生命的价值观。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2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难点1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概念。 2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自主学习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4、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学案等。教学设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1课时(设计者 崔荣英:市教学能手、省优质课三等奖获得者)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的生活?同学们为什么要注射疫苗?还有,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 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 【生】思考、尝试回答。【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板书)。探究新知自主学习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师】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请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
5、”进行小组讨论,注意观察思考人体的第一道保卫自己的防线有哪些结构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呢?【师】请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1的问题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请观看屏幕中的“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卡通动画。【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的作用。【师】皮肤的汗腺能够分泌乳酸,使汗液和皮肤表面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师】皮肤除了杀菌作用以外,还有什么功能呢?请完成学案自主学习1的问题2:讨论皮肤的其它作用。多媒体展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卡通动画。【生】观察动画,讨论回答: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师】人体还有什
6、么结构覆盖在身体的表面,并且与周围的环境直接接触?【生】思考回答。【师】这种结构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请完成学案自主学习1的问题3:呼吸道黏膜的作用。多媒体展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卡通动画。【生】呼吸道黏膜能清扫异物。【师】请归纳总结一下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生】小组交流总结。 组成:皮肤和黏膜【师生】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板书) 功能:阻挡、杀菌、清扫异物 【师】请回忆细菌的繁殖特点:每半小时繁殖一代。若手的皮肤上原有100个细菌,从早上到中午的4个小时内,细菌的数量是多少?【生】25600个。【师】同学们,知道了皮肤完好的重要性了吧。【师】人体皮肤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可以起到
7、阻挡病原体的功能,受伤的皮肤则难以阻挡病原体,那么病原体就会侵入到人体内。接下来将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功劳”。【师】请大家完成学案自主学习2的问题: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生】讨论回答。【师】病菌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生】思考。【师】多媒体展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卡通动画。从动画中你能看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之一吗?【生】讨论交流回答。【师】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哪种结构使病菌溶解?请结合有关白细胞的知识和生活常识想一想,皮肤受伤,病菌侵入后,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 【生】讨论交流回答。【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中“吞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卡通动画图,当身体某处受伤
8、时,吞噬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病原体的入侵部位,将病原体吞噬、消灭。当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时,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发炎。病菌被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了。【师】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师】从上述两幅动画中你能归纳出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吗?【生】小组归纳总结。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师生】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板书) 功能:溶解、吞噬病菌 【师】上述两道防线具备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师】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
9、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师】请阅读下列资料(多媒体展示):2013年1月5日,“水痘病毒”突破小明身体的两道防线,进入他的组织,在他的体液中繁殖扩散,小明患了“水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痊愈了。但水痘仍在这个地方流行,“水痘病毒”再次突破他的两道防线,进入他的体液中。但是,这时候的“水痘病毒”被他的第三道防线所消灭,小明没有再患上“水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这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有关。【生】阅读资料和课本81页,讨论回答。【师】图片展示:胸腺、脾脏、淋巴结。 【生】了解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师】请根据材料中的内
10、容,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1)小明体内的第三道防线是怎么消灭“水痘病毒”的?(2)小明痊愈后,水痘依然流行,但小明没有再被传染上,为什么?(3)到了3月份,该地区“流感”开始流行,“流感病毒”突破小明的两道防线进入到他的体液中,并且繁殖扩散,为此小明又染上了“流感”,这说明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免疫作用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免疫叫什么?【生】讨论、交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师】根据学生的分析与见解,多媒体逐步生成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内的过程图解。请同学们说出抗体与抗原的概念。【生】交流回答。【师】多媒体展示“天花患者”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然后又被人体消灭的过程是怎样的? 第3天
11、第5天 第7天【生】写出过程并与同桌交流。【师】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归纳总结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生】归纳总结,交流补充。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师】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板书) 功能: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师】请大家结合刚才学过的知识,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多媒体出示表格。【生】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你还有哪些不解的问题?提出并与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随堂检测 1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A杀菌作用B清扫异物C吞噬病菌D保护作用 2人体内可以吞噬消化病原体的是() A呼吸道黏膜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D吞噬细胞 3下列现
12、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的杀菌作用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B腺细胞C上皮细胞D淋巴细胞 5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6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肝脏B脾脏C胸腺D淋巴结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85页的练习1、2题和学案中的课后训练。 板 书 设 计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和黏膜 功能:阻挡、杀菌、清扫异物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功能:溶
13、解、吞噬病菌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教 学 反 思本节课注重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特点,通过观看动画图、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发表见解等活动,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分析入手,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将感性的知识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动画设计和卡通图片,配合设计的问题,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14、的能力。本节课新概念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部分学生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如何提高概念的具体化、形象化,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2课时(设计者 王兆芬: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我们共同回顾一番: 1填表复习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名称组 成功 能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2填表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名称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组成由 防线组成由 防线组成产生作用特点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师生】交流,评价。【师】过渡。什么是免疫?它有什么具体功能呢?探究新知一、免疫的功能【师】请结合图
15、8-10,阅读教材82页的二、三自然段,完成探究活动1。 【生】阅读、思考、讨论。甲:人能够健康地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可以说具有免疫力。乙:免疫最初的含义是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但是,随着免疫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也提高了。现在对免疫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丙:及时清除体内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师】免疫的功能具体有哪些呢?课本的图片很生动的告诉了我们,下面我们来
16、进行仔细的分析。PPT展示示意图。【师】病原体时时刻刻都想侵入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钢铁长城,尽忠职守的守护着人体的健康。谁来解释一下这幅图片的意思?【生】讨论分析:当外界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大军会进行阻击,杀死或阻挡病原体,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反应了“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这一功能。【师】这一方面的功能我们可以概括成:防御感染。如果这一方面的功能过强,免疫系统就会很敏感,对一些本不会引起人体疾病的食物、药物、花粉等物质进行防御,造成人体出现过敏反应。我们知道有些人对鱼、虾等食物过敏,有些人对花粉过敏,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等,这些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我们称为
17、过敏原。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中防御感染能力过强的一种表现。【师】在阻挡外军的同时,内部也需要维持稳定啊,我们人体每天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细胞衰老、死亡,这些细胞如果不清理出去,人体就成了“细胞垃圾场”,这种情况在人体会发生吗?那对于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人体的免疫会怎么办呢?【生】对于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会及时的进行清理。【师】这一方面的功能我们可以概括成:自我稳定。如果这一功能过强的话,免疫系统会把正常的细胞当成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清除掉,容易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师】人体每天会产生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细胞,以补充衰老的、死亡的和损伤的细胞,这些细胞大多数是正常的,但有可能
18、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细胞,那对于人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怎么处理的呢?【生】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师】我们可以把这一功能概括成:免疫监视。在这一功能中,如果某些免疫细胞“偷懒”,就会导致有些异常细胞成为了“漏网之鱼”,然后疯狂的繁殖起来,就形成了肿瘤。而恶性肿瘤就是癌症。看来人人都有可能患癌症,面对癌症,要积极的调动自身的免疫细胞去消灭它们。【师】免疫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对防病、抗病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那免疫是不是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呢?【生甲】不是, 我们应辩证地看免疫: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例如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和过敏反应是不利的。在进行器官移
19、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生乙】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免疫监视功能缺乏或过低则可能会发生肿瘤、癌症等疾病。【师】上述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有利的;而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例如,防御功能过高时,会对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和食物(如鱼、虾等)等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则有可能会发生肿瘤。【生】完成归纳总结1,填写表格。【师】请大家结合刚才学过的知识,
20、想一想,在为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是应该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还是应该用别人的健康皮肤?为什么?【生】应该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师】为什么?【生】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精确地识别“自己”和“非已”,并排斥“非已”成分,所以只能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而不能用别人的。但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异体器官移植必将获得新的突破。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生物学问题;本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又比较抽象,生动的插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思考。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对免疫的科学认识。二、计划免疫【师】过渡:有些人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容易
21、得各种传染病。那么能否想办法来提高他的抵抗力呢?【生】能,可以接种疫苗。【师】回答得好。那什么是疫苗?这就涉及计划免疫的问题了。请结合探究活动2,阅读教材83-84页有关内容。【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师】很好。那疫苗是怎么进行接种的?【生】医疗防疫部门常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我们称为计划免疫。在我国,接种疫苗被写
22、进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师】每个同学都有“预防接种证”,在医院刚一出生,医院就给予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孩子满两个月后,要到户口所在地的医院或防疫站办理接种登记,领取预防接种证,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月龄安排接种日期。这就是党和政府大力推行的一项措施计划免疫。大家还记得所打过哪些预防针?(也就是说接种了哪些疫苗)?【生】麻疹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师】大家能记起的大都是上小学后的事情。可是,刚出生的婴儿,就要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三个月后,再接种百白破疫苗;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23、【生】由带接种证的同学展示从出生到现在所打的疫苗,让学生了解接种的主要疫苗预防的主要疾病:卡介苗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疫苗麻疹;乙肝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接种疫苗被写进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采取的措施。设计意图:本部分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举例分析计划免疫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问题简单化,易于理解。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并以国家对计划免疫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感恩情感教育。三、艾滋病【师】免疫的功能这么强大,是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愈?【生】不是。【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种免疫系统对付不了的疾病艾滋病。【师】引导学生思考: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有哪些传播途径?我们应该如何与艾滋病人相处?请阅读教材84-85页文字内容及图8-13,完成探究活动3。【生】观看课件,阅读课本P84-85的内容,【师】视频展示艾滋病的病因、病症、危害以及明星对艾滋病人的关心。【生】观看、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师】假设我们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我们应该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生】思考、交流。 【师】小结,我们应正确
25、对待艾滋病人,关心患者,不歧视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师生】交流、展示、质疑、释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并深入思考,然后从资料中寻求答案,既强化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又使学生震撼感受了艾滋病的危害,同时认识到要关爱艾滋病患者以及如何预防艾滋病。课堂小结【师】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对这一节课的全部内容进行知识串联,看哪个小组串联的系统全面。【师生】交流收获。【师】看来大家这节课收获很大,下面来做练习巩固所学,并要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知识串联,将知识化零为整,利于牢固掌握
26、知识。在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随堂检测1当人体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 “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 细胞和 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3免疫的功能有:抵抗 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 的细胞, 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4婴儿要注射卡介苗,以预防_病。 5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_,将安全有效的_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和学案中的课后训练。板 书 设 计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免疫的功能1防
27、御感染:过敏反应2自我稳定:类风湿3免疫监视:器官排斥现象/肿瘤二、计划免疫疫苗:用失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三、艾滋病 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病原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播方式:体液传播(血液、精液、乳汁、尿液、泪液)教 学 反 思1本节课是在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围绕生动的图片和发生在身边最熟悉的病例展开分析讨论,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突破了概念多、抽象,难以理解的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查看预防接种证可以看出,让同学们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父母,体会国家对我们健康成长的关心。3学
28、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大都源于彼此自主学习、讨论与交流,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题目,从多个角度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资料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积极参与到各个探究环节中,从而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习中不断去体验,在质疑中解决问题,这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不足是:本节课因内容较抽象,在内容的理解上用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记忆。需另外安排时间进一步对知识进行记忆和应用。 备课资料1艾滋病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由性行为、血液接触或母婴接触传播。感染HIV后,人体
29、的免疫功能会被抑制,容易导致病毒感染及肿瘤的发生。人体感染HIV后,会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个器官出现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部分患者在感染HIV初期无临床症状,但大部分HIV感染后6日至6周可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艾滋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1)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头痛皮疹: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3)淋巴结: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肝脾肿大。上述症状可自行消退。从感染HIV至抗体形成的时期,称为感染窗口期。窗口期HIV
30、抗体检测阴性,但具有传染性。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一般的接触,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2)血液传播。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
31、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3)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艾滋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主要采取一些手段进行抗病毒病情控制和对应症状处理,但只能祈祷缓解病情的作用,无法将艾滋病毒从患者体内消除。最好的方法是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感染
32、到艾滋病毒。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病毒,与普通病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破坏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是对抗病毒和细菌入侵的人体的关键系统。所以很难研发出有效的对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虽然艾滋病目前治不好,但随着医药技术的提高,科学的发展,相信在未来是有可能攻破这一难关的。多个国家艾滋病疫苗已进入了二期或三期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果。所以,要对未来充满信心。2关于免疫 人们经常听到“免疫”一词,一般会简单地认为免疫就是指人体的抵抗力,但对免疫的真正含义并不十分了解。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它包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这种过程可
33、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当自我稳定功能过高时,会可能患类风湿关节炎等;当防御保护功能过高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过低则会得免疫缺陷综合症;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时,可能会形成肿瘤等。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大致分为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两种,两者是密切联系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种系发展过程中不断与病原微生物斗争中形成的,并可遗传给后代的一种免疫功能。它是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密切相关的。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后天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它能识别再次接触的相同抗原
34、,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它需要在高度分化的组织和细胞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免疫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例如:过敏是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的)精神免疫学是研究心理活动过程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利用心理治疗方法增强免疫应答能力或预防疾病的发生。20世纪80 年代,人们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由此开创了精神免疫学。21世纪初,为了有效的遏制癌症,各国科学家联合开展了生命方舟计划,其原理就是研究社会环境情绪的相互关系。实践证明:社会环境情绪是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有人将此类因素概括为:身心医学。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胃溃疡的发病率较和平时期高出数倍
35、,这是由于战时的精神紧张、恐惧、悲痛等因素,破坏了体内各系统功能平衡的结果。近10 年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是人体生理反应的1个环节 ,它受控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免疫功能.精神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在面临紧张刺激的情况下,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在情绪致病中的地位和机制。它是近年来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之一,它将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神经内分泌学等相关生物科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乃至哲学等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精心培育并发展壮大的一门新型学科。3饮食调理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抗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
36、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等。在人体免疫力不足的情况下,它们都可以成为感早班的病原体。虽然人体对不同病原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以抵御再次感染,但抗体具有专一性和时限性,比如链球菌抗体只能在较短时期内保护机体不受链球菌的再次侵犯,也并不能抵御其他病毒的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根本无法抵御感冒病毒的侵袭,这才是他频繁感冒的真正原因。日常饮食调理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最理想方法:(1)多喝酸奶。坚持均衡饮食,如果人出现酗酒、精神紧张或饮食不平衡等情况,会使人的抗病能力削弱。要纠正这种失衡,必须依靠养生细菌,酸奶中就含有这类细菌。(2)多饮开水。记住,是白开水!这样能使鼻
37、腔和口腔内的黏膜保持湿润;多喝水还能让人感觉清新,充满活力。研究证明,白开水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十分理想的生理活性作用。水很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身体吸收,使人体器官中的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特别是晨起的第一杯凉开水,尤为重要。(3)多吃海鲜。海鲜中含有丰富的铁、锌、镁、硒、铜等,经常食用能促进免疫功能。(4)经常喝茶。科学家发现,茶叶中含有一种名叫茶氨酸的化学物质。由于它能够调动人体的免疫细胞去抵御细菌、真菌和病毒,因此,可以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提高5倍以上。(5)不妨饮点红酒。大部分酒精饮料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抑制作用,但红酒恰恰相反,它含有的一些抗氧化
38、物质对增强免疫功能很有好处,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心脏。(6)吃些动物肝脏。动物肝脏含有叶酸、硒、锌、镁、铁、铜,以及维生素B6、B12等,这些物质有助于促进免疫功能。(7)研究发现,冬虫夏草能有效增加免疫系统细胞、组织数量,促进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杀伤细胞数量、又可以调低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首选。配方:选用天然虫草素含量较高的福临门冬虫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10天大部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8)适当补充铁质。铁可以增强免疫力;但铁质摄取过量对身体有害无益,每天不能超过45毫克。(9)补充谷氨酰胺:它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非必需氨基酸,堪称强化免
39、疫系统的“利器”之一。经常感冒或腹泻的人,可将谷氨酰胺粉剂加入果汁或凉开水中服用。(10)补充精氨酸。海参、鳝鱼、泥鳅、墨鱼以及山药、黑芝麻、银杏、豆腐皮、冻豆腐、葵花子、榛子富含这种物质,多食用有助于增强免免疫力。4计划免疫(1)世界计划免疫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4年第2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就提出“要在2000年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该组织又在3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具体地提出,要在1990年前对全世界儿童提供有关疾病的免疫预防。到1981年10月为止,全世界已有197个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1974年WHO吸收了已在被消灭中的天花以及麻疹、脊髓灰质炎等预防与控制的经验,提出了扩大免
40、疫计划(EPI),以预防和控制天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并要求各成员国坚持该计划。1978年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决定成立EPI顾问小组,并强调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之一,儿童免疫接种率被视为WHO全球战略成功的标志之一。198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用“普及儿童免疫”(UVI)来表示EPI的目的。在实施EPI之前,推测全球不足5%的婴儿被适当免疫,致使每年死于麻疹、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等达500万之巨,且另有500万人留有后遗症。经WHO和各成员国的努力,1991年10月,WHO和UNICEF在纽约举行的庆祝大会上宣布:19
41、90年至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至1995年使麻疹病死率下降95%,并消灭新生儿破伤风;为实现目标,将努力改进疫苗接种途径,研究只需接种1或2次就可预防6病的疫苗,来代替现在需要接种八次的接种法;并研究在无冰箱贮存下能保存一段时间仍能预防一种疾病以上的疫苗。(2)我国的计划免疫我国的计划免疫和免疫程序: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为普及儿童免疫纳入国家卫生计划。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即对七周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以及及时加强免疫接种,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1992
42、年卫生部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科技进步,计划免疫将不断扩大其内容。我国于1980年正式参与WHO的EPI活动,1985年我国政府宣布分两步实现普及儿童计划免疫。1988年各省实现12个月龄和18个月龄接种率达85%目标,1990年实现各县适龄儿童接种率达85%要求,实质上于1990年我国已达90%目标,并根据WHO推荐的免疫程序,1986年卫生部重新修订了我国儿童计划免疫。(3)计划免疫的内容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内容使“五苗防七病”,五苗是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七病主要是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1992年国家把
43、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部分省、市、自治区还把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纳入计划免疫管理。(4)计划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指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及接种的先后次序与要求,主要包括儿童基础免疫和成人或特殊职业人群、特殊地区需要接种疫苗的程序。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1个月月龄,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2个月月龄,接种(服)第一次脊髓灰质炎疫苗。3个月月龄,接种第二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第一次百白破疫苗。4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第二次百白破疫苗。5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百白破。6个月月龄,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8个月月龄,接种麻疹疫苗。1.52岁,
44、进行百白破加强接种。4岁,复服脊髓灰质炎疫苗。7岁,复种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白破二联疫苗。 (5)扩大的国家免疫规划方案2007年国家扩大了计划免疫免费提供的疫苗种类,将原有的“五苗七病”基础上增加到15种传染病。新增了甲型肝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多糖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钩体病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和炭疽疫苗。(6)接种的途径及剂量不同的疫苗的接种途径、接种对象年龄及接种剂量有所不同。如果接种途径及剂量不当,不仅影响免疫效果,而且还会加重接种反应,甚至造成接种事故。因此在接种前应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7)疫苗禁忌证WHO规定具有以下情况者作为常规免疫的禁忌证:免疫缺
45、陷、恶性疾病(肿瘤、白血病)及应用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能使用活疫苗;接种对象正在患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疾病,应推迟接种;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者,不应继续接种;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等,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8)预防接种反应生物制品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可引起有益的免疫反应,但也可产生有害机体的不良反应或变态反应。主要有以下副反应: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在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有时可能同时伴有发热、头晕、恶心、腹泻等全身反应。这些一般属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任何处理,12天内可消失。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