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2877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9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2023年第40卷第9期在经济繁荣、地方文化兴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清末岭南以私园的营建为代表,逐渐形成了以庭园为主要空间特色的造园手法。该时期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与建筑布局密切相关,无论是建筑密度还是组合方式上都出现新的变化,而尤其以楼屋的出现,使岭南园林开始突破早期以地面层游览路径为主体的二维空间组织,呈现立体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既有研究以岭南园林垂直建构为主体,园林,2023,40(09):89-98.AbstractThe ver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

2、ngs of Lingnan garde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roke the previous two-dimensional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gardens,which was dominated by the ground-level touring path,and presented the trend of three-dimensional,complicated,and diversifi e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typological research method,t

3、he buildings are linked to the vertical con-struction of Lingnan garde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historical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building are explor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images and textual historical materials.summed up the ar

4、tis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wo aspects of morphology and organization.The buildings in the Lingnan garde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ere not only part of the building but also became a critical method for the vert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gardens,which enriched the spatial morphology and organization

5、,and strengthened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of Lingnan garden.Keywordshistory of Chinese gardens;Lingnan gardens;buildings;vertical construction;typological research文章编号:1000-0283(2023)09-0089-10 DOI:10.12193/j.laing.2023.09.0089.012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3-04-06修回日期:2022-07-24摘 要清末岭

6、南园林楼屋的垂直建构打破了以往以地面层游览路径为主的二维园林空间组织,呈现出立体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楼屋与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性建构相联系,通过梳理辨析相关图像及文字史料,探讨楼屋形成的历史机制以及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从形态和组织两方面归纳总结楼屋的艺术特色。清末岭南园林中的楼屋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成为园林垂直建构的重要手法,丰富了空间形态和流线组织,强化了岭南园林的地域性文化性格。关键词中国园林史;岭南园林;楼屋;垂直建构;类型学研究胡李燕1998年生女浙江嘉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岭南近代建筑史、园林史、文化遗产保护王艳婷1994年生女甘肃酒泉人在读博士

7、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岭南近代园林史、文化遗产保护彭长歆1968年生男湖南宜章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员研究方向为岭南近代建筑史、园林史、文化遗产保护胡李燕1 王艳婷1 彭长歆1,2*HU Liyan1 WANG Yanting1 PENG Changxin1,2*(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 510641;2.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1)(1.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China,

8、510641;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and Urban Science,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64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二维历史图像三维重建的清末岭南私园空间形态与构成规律研究”(编号:51978271)Approach to Garden Buildings:The Vertical Construction of Lingnan Gardens in Late Qing Dynasty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

9、ndence)E-mail:LANDSCAPE SPACE园林空间90取得了一定进展。20世纪60年代,夏昌世、莫伯治1对岭南庭园进行深入研究,关注到园林竖向上的变化,并提出“天台花园实质上是上升的突变序列”;陆琦2、梁明捷3指出岭南庭园空间向高空延伸的趋势;郭谦4多次提及岭南园林中连房广厦等复合组群与现代建筑向高空纵向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蔡银梅等5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以岭南庭园的垂直性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现代应用的可能性。上述研究主要依赖测绘图从平面和形体两方面对岭南园林建筑进行讨论,但并未涉及对其垂直性建构的研究。部分学者应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园林空间进行了解析。谢轩等6基于类型学理论探究

10、水体形式、山石组合形态、植物种植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组合类型图式。陈心怡等7通过类型学方法构建形成岭南景园空间特征原型聚类和谱系。借助这类研究方法可全面认识岭南园林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基于此,文章借助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楼屋类型与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性建构相联系,通过梳理辨析相关图像及文字史料,探讨楼屋形成的历史机制及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从形态和组织两方面归纳总结其艺术特色。1 园楼的发展背景地理及气候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建筑人文。岭南襟山带海,域内河网纵横,气候湿热多雨,因此形成了注重朝向、通风、防晒及降温等特色的人居环境。建筑布局迎合夏季主导风向,空间通透明亮,便于纳风。建筑重视滨水空间的营造,利用

11、水面调节微气候。岭南人民也因此形成了重视户外活动、喜水纳凉等生活特性。明清时期岭南农工商业兴盛,社会经济发展显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驰禁海上贸易,以及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广州“一口通商”,使得广州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由于农工商经贸的繁荣、社会财富的高度积累,清末岭南社会奢靡、享乐之风渐起,推动居住建筑的改良与造园活动的兴起8。其中:宅院空间由注重礼制转向礼仪、生活兼备,并注重庭园化。空间布局强调实用性、交际性,由礼贤外宾至暇适居游,形成功能类型丰富多样、形制多变的宅院空间。在外销画 宅邸组图(图1)9中,大堂迎宾、偏厅闲谈、闲轩小憩三组场景生动概括了清末广府人家的日常生

12、活,而其中“闲轩小憩”以家庭聚会为主题,显示了楼台这一新的居住空间与底层敞厅轩的组合已成为日常居住空间的主要形式。威廉 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96)以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身份考察该时期广州建筑,还详细地描绘了楼屋的构造方式及与庭园的关系(图2)10。清末繁荣的私园营造进一步推动了楼屋的多样化发展。因以接待洋商及个人享受为目的,该时期行商花园无论在造园面积还是建筑规模上都达到了岭南传统园林发展的巅峰,楼屋营造更是争奇斗艳。以潘仕成海山仙馆为例(图3),其园内楼屋有贮韵楼、文海楼、雪阁等11,分别承担接待、鉴藏、观景的功能,并成为所在园区的中心。河南潘家花园经历代经营更

13、是楼屋林立,有潘正亨于园中山丘建楼屋万松山房和海天闲话阁,潘正衡于菜根园中建晚春阁,还有潘正炜于秋江池馆内设听颿楼,可俯瞰珠江白鹅潭,赏江上往来帆影,为潘氏研学、收藏之处12;与潘家花园相对,河南伍家花园内有伍元华建听涛楼和延晖 楼,分别用于鉴藏及招饮,另外还有揖山楼、月波楼、拥书楼等楼屋的记载13。广州西关潘长耀花园(图4)地处十八甫城市繁华地段,楼屋a 大堂迎宾 b 偏厅闲谈c 闲轩小憩1图1 外销画 宅邸组图9Fig.1 Export painting Residence Group91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2023年第40卷

14、第9期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 胡李燕 等.营造更为密集,形成以水庭为基础,楼台林立、廊腰飞桥的景象。园楼的营造也示范了清末城市建筑尤其是酒家等娱乐消费建筑的发展。为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营业面积并使建筑具备眩奇的商业性,露台、亭台等与多层建筑进行了复杂的组合(图5),这也反过来影响了园楼的营造。2 园楼的功能类型岭南园林中最能集中体现垂直性特征的就是楼屋,在紧凑的平面中呈现出竖向发展的趋势。由于园主生活需求的多元性,岭南园林楼屋在功能类型上呈现多样化,可分为会客、鉴藏、居住、观景4种主要类型(表1)。由于生活气息较为浓厚,与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居住功能更为突出。另外,园楼普遍的垂

15、直性建构特征使得岭南园林不同于江南园林,而表现出更高、更广阔的观景视线。(1)以会客为主。岭南园林多由商贾之士建造,园主有会客接待的功能需求。以会客为主的园楼常作为主体建筑,体量大,空间使用灵活。如行商潘仕成在唐荔园的基础上扩建海山仙馆作为其私园,用于接待外国使臣和商馆首领。园中主楼为贮韵楼16,专供潘举办文酒会,作为风流雅士宴集之地,承担了礼仪性接待和日常游乐的功能。(2)以鉴藏为主。财富的积累引发岭南商绅对书画墨宝的兴趣,从而收藏大量珍贵的书画、藏品。以鉴藏为主的园楼常位于幽静秀美之处,有利于营造内敛的空间氛围。如潘有度之子潘正炜贾而好儒,便于珠江边建听颿楼用于书画碑帖的收藏与鉴赏17。听

16、颿楼风格简朴,近江一面设窗,可俯瞰珠江白鹅潭、听风帆。(3)以居住为主。园林生活的闲暇诉求意味着礼制空间活动的放松,使园楼在功能上表现出居住性。以居住为主的园楼通常首层用于家庭成员起居和非正式会客,二层为居室,该空间相对独立。园楼内部不设楼梯,另设小梯屋,通过上下迂回的廊道才能到达居室,寻求含蓄隐秘的空间氛围。如顺德清晖园园主龙延愧为其千金建船厅,故称“小姐楼”。该楼首层为起居空间,二层为小姐居室。船厅旁有丫鬟楼,内设楼梯,经过曲折的二层廊道与居室相连。另有东莞可园雏月池馆、绿绮楼以及番禺瑜园小姐楼内部均不设楼梯,以廊道、平台与小梯屋相连接。(4)以观景为主。为追求更丰富的观景体验18,以望楼

17、形式突破园林的封闭性,为园主及访客提供不同高度的观景视点。如东莞可园的邀月阁,园主张敬修曾自撰 可园记云:“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5342图2 威廉钱伯斯民居测绘图10Fig.2 Mapping of William Chambers residence图3 海山仙馆长卷(局部)(夏銮绘,1848年,广州艺术博物馆藏)Fig.3 Long Scroll of Haisan Xiankan(partial)(painted by Xia Luang,1848,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Guangzhou Museum of Art)图4 铜版画潘长耀(昆水官)花园1

18、4Fig.4 Copper print of Pan Changyao(Kunshuiguan)garden图5 19世纪末广州的酒家等商业建筑15Fig.5 Commercial buildings such as restaurants in Guangzhou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LANDSCAPE SPACE园林空间92畅。”故张氏在可园内建四层望楼以期达到“幽”与“远”的空间意境,同时契合岭南传统民居的防御功能。3 园楼类型与形态为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清末岭南园林的楼屋发展出多种类型,且每种类型均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细节处理方式,共同构成园林起伏变化的空间。通

19、过识别岭南园林的楼屋原型及演变形式,在类型学视角下对楼屋进行多维度研究,分析园林空间的形态类型、组织关系和结构类型20,并将其整理简化为图式语言。园楼可分为船厅、楼阁、楼台、望楼4种类型。3.1 船厅船厅是岭南园林中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制,可作为主体建筑代替厅堂,兼具日常生活与游赏功能。船厅多为三开间狭长形平面,形制似船,常临水而设,借水面调节物理环境,亦为海洋文化在园林中的缩影。船厅一般包括舫、船房、船楼1。考虑到船房式平屋缺乏垂直性特征,故本文不作讨论。3.1.1 船楼船楼为二层及以上的船厅,造型似楼,但平面和建筑环境又似舫。船楼临水而建,立面多用竖向隔扇,空间通透以纳风,二层前设露台以满足园

20、主生活和观景需求。船楼根据其平面形制和外观造型可分为 型和型。(1)船楼 型。此类船楼面阔大进深小,多用歇山顶,建于水边或逸地以展现船楼的全貌,注重船楼的整体营造。如清晖园船厅(图6)外观为三间二层砖式船楼,船身立于空旷之地,船头两侧各有池塘,展现了船的意向。船厅三面设有开敞的回廊,立面为竖向格扇,二层面向水面前设平台,与楚香园互为借景21;可园雏月池馆(图6)外观亦为三间二层砖式船楼,船身临水犹如楼船泊岸。船厅二层两侧设有回廊,面向水面一侧使用支摘窗,既可遮阳通风,又可观湖远眺。(2)船楼型。此类船楼面阔小,进深大,多位于狭小空间内,无法展现船楼全貌,为表现船的意向,注重船头的营造。如番禺瑜

21、园船厅(图6),外观为一开间四进深的“船头式”双层砖砌船楼,屋顶为硬山式“勾连搭”;船身为两侧砖砌厅堂式,掩藏于建筑组群之中,船头构图完整,立面为竖向花窗22,正对方形水池,二层前设露台,与拱桥交相呼应。清末,中西交流频繁,在西洋建筑的影响下,船楼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船楼保留原型特征,强化与周边环境的结合,引入西方建筑技术与材料,以此形成垂直性建构的复合空间。如潮阳西园的船楼(图6)。其园主萧钦是潮阳著名商贾,承建过英商建筑,受其影响,在潮汕民居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建筑材料、构造技术来构筑西园。其中,船楼作为西园的主体建筑,外观为双层传统水阁,船身沿水伸展,侧重船楼整体的营造,故又称“水楼”。

22、水楼平面为潮汕传统外廊式厅堂,采用中西结合的装饰风格,两层设有檐廊,且二层设可封闭外廊,从而适应岭南多变的气候。屋顶演变为平顶并饰有琉璃瓦小檐,可从壁山登顶俯瞰表1 园林楼屋功能类型图表(部分)Tab.1 Diagram of functional types of garden buildings and houses(partial)类型Types图像资料Image data类型Types图像资料Image data以会客为主以鉴藏为主海山仙馆贮韵楼19广东钱局花园主楼潮阳西园水楼海山仙馆文海楼19以居住为主以观景为主顺德清晖园小姐楼番禺瑜园小姐楼海山仙馆雪阁东莞可园邀月阁93Landsc

23、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2023年第40卷第9期舫屋原型型型/佛山梁园船厅广州馥荫园船厅广州海山仙馆文海楼广州小画舫斋船厅澄海樟林西塘船厅内院、借观外景23。可以说,水楼既有典型船楼的形态逻辑,又重新定义了垂直建构的复合性。3.1.2 舫屋舫屋为长方形的写意式舫舟1,局部为二层,即前有平屋,后截有楼。根据平面形制及外观造型,舫屋可分为 型和型。(1)舫屋 型。此类舫屋面阔小进深大,平屋后有小楼,多以船头面水,尤似深舟出航。如梁九华兴建的群星草堂,其主体建筑船厅(图7)形似双层砖式画舫,前有三进深歇山顶平屋,后有一进深硬山顶小楼。船头面水,三面环以

24、柱廊,开八角形满洲窗,二层临水一侧有八角形小窗,以便登高观景之用24。上述做法既拉开了观景视距,又丰富了空间层次,使游者能够获得一种地狭却旷奥的感受。(2)舫屋型。此类舫屋面阔大进深小,平屋旁有小楼,常以船身临水,似船舫停于水边。如海山仙馆文海楼(图7)外观为双层舫屋,三开间平屋一侧有一间硬山顶小楼。文海楼从驳岸突出,船身沿水展开,两侧有水廊,廊间设美人靠以便休憩。潘仕成有意营造舫屋泊岸的意象,以谙合文海楼的清修朴实。基于园主功能需求和使用方式的转变,舫屋空间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舫屋保留原型特征,构建露台与楼屋的结合,空间转化为公共开放之用,谙合世俗之意。如广州馥荫园画舫(图7),是 型舫屋的

25、变体。其前身为潘氏“东园”,以侍奉潘母为主要功能,厅堂作为潘氏治学之所。在东园易主伍氏后,伍氏将旧堂改造为画舫,作娱乐消遣、接待会客的场所25。画舫向一侧水面加建成狭长形平面,前有伸出水面的埠头,后有一间硬山顶小楼,二层露台可供伍氏举行中大型宴会使用。画舫的加建使空间由内向转为开放,以此增加了空间的公共性。舫屋原型型型/佛山梁园船厅广州馥荫园船厅广州海山仙馆文海楼广州小画舫斋船厅澄海樟林西塘船厅船楼原型型型变体/顺德清晖园船厅东莞可园船厅广州瑜园船厅潮阳西园水楼76图6 船楼建筑形态一览Fig.6 List of architectural forms of the ship building

26、图7 舫屋建筑形态一览Fig.7 List of building forms of boating houses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 胡李燕 等.LANDSCAPE SPACE园林空间943.2 楼阁楼阁为二层及以上的楼屋,形式灵活多变,立面多用门扇,追求空间开敞通透。根据平面的形制和外观造型,楼阁可分为 型和 型。3.2.1 楼阁型此类楼阁体型较大,平面近似方形,四面设门窗隔扇,多作为园林主楼以接待宾客。如海山仙馆贮韵楼(图8)为五开间、四进深双层卷棚歇山顶建筑,收山收一间,架于荷花池之上。其正面明间较大,横面前间较小,作前廊,底层明间为敞厅式空间,立面均采用格扇,空间通透明亮

27、,二层采用可封闭外廊,既可适应岭南多变的气候环境,又能保证其私密性;伍家花园主楼(图8)和广东钱局花园楼阁(图8)均为五开间、三进深双层卷棚歇山顶楼阁,立面采用敞式槅扇,四周环以檐廊,并设美人靠,供观景休憩26。3.2.2 楼阁型此类楼阁为斋馆式小楼,体型小巧玲珑,作为园林的日常起居场所,一般结合内庭或水石景,注重营造清静内敛的空间氛围。如可园绿绮楼(图8)为张敬修藏琴之所,亦作为女眷居所,位于问花小院中。该楼由两座楼阁组合而成,为一组双层砖砌歇山顶小楼,狭而修曲,形体交错,极富韵律感。绿绮楼面向小院一侧设双层檐廊,该侧立面由门扇和支摘窗组合而成,使得室内外景色相互渗透;瑜园小姐楼(图8)是园

28、主邬仲瑜为其千金所建,位于园林东北角,该楼与船厅形体相交,以平台相连接,二层立面采用通透花窗,空间明亮,富有女性气息27。3.3 楼台楼台是以楼阁为基础,在第二层增加天台空间,楼前有台,可登台远眺。如可园的东南、东北角楼(图9),视线开阔,既便于楼阁原型型型/广州伍家花园楼阁广州海山仙馆贮韵楼广东钱局花园东莞可园绿绮楼广州瑜园小姐楼楼台原型/广州伍家花园楼阁东莞可园东南楼台东莞可园东北楼台顺德碧江金楼赋楼98图8 楼阁建筑形态一览Fig.8 List of building forms of pavilions图9 楼台建筑形态一览Fig.9 List of building forms on

29、 the roof95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2023年第40卷第9期观景,又有防御之用,方便武将张敬修侦察。两处角楼为双层砖砌歇山顶楼屋,东南角楼正面二层有露台,面向园外,东北角楼两面均有露台,既可观察园内,又可 监视园外;而伍家花园中的楼台(图9)及佛山顺德碧江金楼(图9)均为女眷起居的场所,建在园中较为私密的地方,这种楼台通常下层为家族非正式聚会的场所,二层为女眷居室,天台空间可为女眷增加私密性的室外活动空间,也能为其提供可窥望来客的隐秘视野。3.4 望楼望楼在岭南园林中颇具特色。造园者喜用望楼,既作为突破园林封闭空间的方式,以

30、此拓展和延伸园内的视野,又将其作为园林空间的构图中心,重构竖向轮廓。如海山仙馆雪阁(图10)立于荔湾涌与珠江交汇处,建塔聚山川灵气,登塔观水乡风貌,以此打破园林的界限28。雪阁平面为六边形,内部墙体采用放射状的布置,呈现外向的开放性,塔身为白色墙体,并逐层收分,每层均有披檐,二至四层立面设竖向满洲窗;作为园中主要的观景之所,可园邀月阁(图10)是园林空间的构图中心,园主张敬修多次登楼赋诗。邀月阁外观为四层仿碉楼,是昔日莞城最高的建筑。其下层为青砖基座,顶层为歇山小榭,既可通过外部台阶登楼,又可通过内部的楼梯上下29;另有城中名观五仙观禁钟楼,明洪武十年始建,清乾隆年间重建,下层为红砂岩砌筑的台

31、基,上层为重檐歇山顶的木构架体系,四周开敞无围护结构30。4 园楼选址与组织4.1 选址4.1.1 边缘岭南园林空间内收与扩散相结合,常采用绕庭布置的手法使封闭的园林空间通过景观及视线组织,将园内外的景色借楼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纳景的视野面31。如可园雏月池馆、绿绮楼、邀月阁等楼屋均沿着园林边界布置,采用连房广厦包围开阔庭院的做法,以适应岭南多变的气候,突起的高楼敞廊便于纳风散热,利用楼阁形成阴影区以此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园楼之间相互连接也方便交通。同时,亦能登楼眺望外景,以此满足张敬修在 可园记中所写:“然游目不骋,盖囿于园,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从园外望去,该组楼屋临园外大塘,于水中

32、贮台,立面轮廓高低起伏,与外景融为一体1;清晖园小姐楼位于该园与楚香园交界处,运用俯借及仰借手法作两园的过渡空间,在扩大园景范围的同时,增加了园林竖向的变化。小姐楼借双层飞廊与书斋、丫鬟楼相连,形成一组奇巧多趣的建筑组群。从望楼原型/东莞可园邀山阁广州海山仙阁馆雪阁广州五仙观禁钟楼10图10 望楼建筑形态一览Fig.10 List of architectural forms of the Watchtower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 胡李燕 等.LANDSCAPE SPACE园林空间96楚香园望去,该组楼屋轮廓参差优美,实为景观构图的核心内容。4.1.2 中心大尺度的岭南园林往往将重

33、要楼屋布置于中心(图11),既为全园的核心交通空间,又被用作日常生活与重要宴会接待,与园中其他空间紧密联系。该类园楼借选址、形态及装饰突显其特有的空间艺术特色,并成为景观视觉焦点。如海山仙馆贮韵楼位于中心位置,作为全园的交通枢纽,承担了宴会接待、雅集娱乐等功能。除位置选择外,该楼在建筑空间的建构上也独具匠心,它以廊桥连接文海楼、凉榭,以及湖心岛32,作为中心节点与园内其他空间要素紧密结合。4.2 空间组织4.2.1 独立岭南园林中部分楼屋自成一景,不与其他建筑结合。此类园楼大多因园主有更高的观景需求,或有更强烈的园林趣味。如海山仙馆雪阁毗邻珠江,园外红荔十里,潘仕成借此楼大大增加了游赏的乐趣,

34、登楼四望,一碧千顷。张维屏在 游荔湾诗中云:“诗人指点潘园里,万绿从中一阁尊。”可见,雪阁被视为园内风情之物位于水中央,与生活世俗相分隔,以植物衬托其风雅。4.2.2 复合连房广厦是最能代表岭南园林在垂直建构上的组群布局形式。通过连房广厦式的布局形式,使得二层及以上的园楼通过台阶或平台相连接,以此在有限的面积内营造出幽深的空间意境,同时也避免因烈日、暴雨、肆风等不良气候影响日常使用。如可园楼屋组群(图12)由邀月阁、绿绮楼、雏月池楼阁位于园林边缘处楼阁位于园林中心处11图11 园林楼屋选址一览Fig.11 List of sites for garden buildings97Landscap

35、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2023年第40卷第9期馆、可堂(原为二层,重建为一层)、东北角楼等组成。园楼高度不同,檐上下重叠,形体交错,楼台曲折蜿蜒,形成一组既开放又围合的楼屋组群;瑜园楼屋组群(图12)由船厅、书房、客厅等组成,厅、斋、楼、台相接,布局精妙且紧凑,尺度宜人,空间回环曲折,形成一组较为封闭的建筑组群。4.3 流线组织大量建造的园楼在改变清末岭南园林空间形态的同时,也推动了园内游览路线的多样化。因应楼屋之间联系的需要,以及楼屋自身垂直交通的需要,廊腰飞桥、磴台壁立成为清末岭南园林流线组织的重要创新。4.3.1 廊腰飞桥廊腰飞桥主要出现在拥

36、有雄厚财力的行商花园中。由于水域广阔、楼屋众多,行商在楼屋之间、水庭之上设立高架廊桥方便行走。相对水平展开的游径系统,楼屋之间的廊桥也提供了 一种新的观赏视角。以广州西关十八甫伍家花园为例,楼屋之间架设两层连廊,并以干栏形式立于水中,既方便不同楼层之间的水平联系,又提供临水而立和眺瞰全景的视觉体验(图13)。同样的做法也出现在海山仙馆主楼贮韵楼中(图14),其游廊从贮韵楼两侧抄手发出,右抄以干栏式建设,与贮韵楼二层相接,廊下可通游船。4.3.2 磴台壁立除了少量的楼屋建筑群采用廊腰飞桥连接外,更大量的楼屋依托自身楼梯,并与假山、楼台组合,在高密度的庭园建筑环境中构建层层叠叠、不断攀升的空间形态

37、,形成磴台壁立的垂直性园林景象。逐步上升的空间序列串联生活起居与园林游览,富含静态与动态行为的交织。其游览过程打破水平层面的“游”,使人脱离了封闭狭小的观察视角,随着视高改变,景物随之变换,形成一组立体动态的场景。为了营造迂回曲折的流线,清晖园小姐楼与飞廊、假山紧密结合,形成独特的登楼方式,将静态的居住生活与动态的游园活动融合;潮阳西园水楼与假山结合紧密,三层山石复道,假山上有一螺旋圆亭,轻盈奇特,极具西式风格,山下有一地下水晶宫,可仰望园内景色。山外设径、磴、路、桥、矶,可赏、可蹬、可游、可憩,山内筑洞、穴、岩、壑、洞府幽邃,扑朔迷离,回环转折,四通八达33。水楼、客厅、璧山与园亭形成立体、

38、复合的游园路线,赋诗、作画、鉴藏等静态生活空间与会客、游览的动态活动空间相互交融,增加生活与游览的趣味性。连房广厦东莞可园连房广厦广州瑜园连房广厦141312图12 岭南园林连房广厦组群形式Fig.12 Lingnan gardens with houses and wide buildings grouping form图13 广州西关十八甫伍家花园Fig.13 Wujia Garden,Xiguan Shifu,Guangzhou图14 海山仙馆33Fig.14 Haishan-Xianguan in Canton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 胡李燕 等.LANDSCAPE SPACE

39、园林空间9824 叶蔚标.佛山梁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5 彭长歆,张欣.从空间营造到文化生产清末广 州花地馥荫园再考J.风景园林,2022,29(09):128-134.26 彭长歆.张之洞与清末广东钱局的创建J.建筑学报,2015(06):73-77.27 罗汉强,梁莲英.余荫山房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8 彭长歆,姜琦.从果基鱼塘到岭南名园清末广州海山仙馆园林空间营造机理溯源J.南方建筑,2023(3):90-99.29 王红星.东莞可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30 陆琦.广 州五仙观J.广 东园林,2013,35(05):79-82

40、.31 陆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2 广 州市荔湾区文化局,广 州美术馆.海山仙馆名园拾萃M.广 州:花城出版社,1999.33 邓其生,彭长歆.潮阳西园中西合璧的岭南近代园林J.中国园林,2004(06):57-60.参考文献1 夏昌世,莫伯治.岭南庭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 陆琦.岭南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梁明捷.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广 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4 郭谦.有根有源的发展与创新浅谈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发展J.广 东园林,2019,41(03):93-95.5 蔡银梅,郭谦.基于空间句法的岭南庭

41、园空间及“垂直性”分析J.城市建筑,2020,17(01):175-179.6 谢轩,任亚鹏,赖文波.传统岭南园林中理水、掇山、绿植的建筑类型学图式分析J.华中建筑,2023,41(05):157-161.7 陈心怡,罗 志华.基于聚类分析的岭南景园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城市建筑,2023,20(07):149-152.8 彭长歆,王艳婷.城外造景:清末广州景园营造与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J.中国园林,2021,37(11).9 王次澄,吴芳思,宋家钰,等.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第三卷)M.广州:广 东人民出版社,2011.10 WILLIAM C.Designs of Chinese

42、Buildings,Furniture,Dresses,Machines and Utensils M.London,1757.11 李睿,冯江.广 州海山仙馆的遗痕与遗产J.建筑遗产,2021(04):9-19.12 黄任恒.番禺河南小志M.广州:广 东人民出版社,2012.13 彭长歆.清末广州十三行行商伍氏浩官造园史录J.中国园林,2010,26(05):91-95.14 WRIGHT G N,THOMAS A.China in a Series of ViewsM.London:Fisher,Son&Co,1843.15 DENNIS G.CROW L T D.Historic Pho

43、tographs of Hongkong,Canton&MacaoM.Los Angeles-London,1998.16 高伟,卢颖梅.还君明珠探索历史图像中的广州行商园林J.中国园林,2015,31(08):110-114.17 潘剑芬.广州十三行行商潘正炜商业及艺术用印研究J.美术学报,2022(03):20-29.18 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9 中国国家图书馆.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上)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20 刘正浩.类型学视角下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形态分析J.园林,2019(04):78-83.21 舒翔.顺德

44、清晖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2 陆琦.岭南私家园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3 周琳洁.广东近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结语清末楼屋的兴盛影响了岭南园林的营造,使之呈现出垂直化发展的趋势。相比于北方园林的恢宏大气、江南园林的合乎自然,岭南园林的营造更具生活气息,浓郁的生活趣味促使其园楼空间多样化。为创造出参差不一的观景视点,岭南园林的营造开始向高处发展,通过不同类型及高度的楼屋建设,以此丰富景观视线,加强游园体验。因应生活需求,清末宅院空间由注重礼制逐渐转向礼仪、生活与观赏兼备,表现出会客、鉴藏、居住和观景的多重功能。在上述功能推动下,

45、岭南园林楼屋发展出多种类型,即船厅(包括船楼和舫屋)、楼阁、楼台和望楼。它们或绕庭布置,或作为主体建筑位于园林中心,通过独立存在与复合相结合的布局方式,采用不同平面、立面、高度,以及多种屋顶与露台形式促使岭南园林的空间被垂直建构。竖向空间的发展推动了岭南园林游览路线的多样化,并由此催生出廊腰飞桥和磴台壁立等新的流线组织方式。本文基于类型学的研究视角,通过辨识岭南园林的园楼原型及演变形式,梳理其形态及组织,分析园林流线及建筑复合空间的营造发现清末岭南园林中的楼屋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成为园林垂直建构的重要手法,打破了传统园林以地面层为游览路径的二维空间组织。通过向高处发展,岭南园林呈现出立体化、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丰富了空间形态和流线组织,强化了其地域性文化性格。注:图1,图2,图4,图5,图14分别引自参考文献910141532;图3源自广州艺术博物馆、图13源自法国国家图书馆;表1部分引自参考文献19,其余图表均由作者自绘/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