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2 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和湖泊的分布;3 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4 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5 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6 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疑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及主要物产、人文地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麦浪如金的华北田野、稻花飘香的南方大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寒气袭人的青藏地区。二、引导学生看图P
2、17图中的5-30由学生小结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学生在图上完成17活动,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面积人口。、学生继续完成P17,向学生介绍本区的少数民族本区除了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以藏族为主。并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对本区的气候和地形总结。学生阅读P18中的阅读材料。一 基本概况面积、及人口和民族位置及范围自然环境的保护分为三江源头的保护和珍惜野生动物的保护。由于本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此,本区的自然环境保护,主要表现在河流源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珍惜动物的保护。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景观,而后结合资料讲述保护三江源头的必要性;本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3、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都发源于这里,草场广阔、野生动物多,2000年的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江河最多,海拔最高的湿地之一,该地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灾害频繁。主要表现为: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江河径流量减少、草场严重退化、鼠虫害猖獗、土地沙漠化发展。生物的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水土流失加居。简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的情况。讲一讲过索南达杰的故事。分析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中的活动1、比较那曲和大体同纬度的南京的气温资料,然后由学生分析出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通过比较那曲1月平均温度比南京低16.7,7月平均
4、温度低20,原因是地势高,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是”高”和”寒”.回忆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归纳青藏地区特点是:光足热量不足.因些农作物主要是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这些农作物尤其是青稞和豌豆性喜温凉、较适宜于在本区生长的。本区又是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区,为高寒牧场,主要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教师小结农业的特点和生产条件:生产条件:低温、太阳辐射强。引导学生看地图册了解本区主要的农作物及主要分布地;以及主要的牲畜。关于交通和经济结合P20中的第一、二段文字了解青藏地区建国前后交通的变化。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完成20活动1。关于矿产资料,引导学生看图5-37,并思考:本区有哪些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点拔。四作业布置地理指导用书四:板书设计(一) 基本概况(二) 自然环境的保护(三) 农业和牧业1 发展农业条件:1是气温低,2是太阳光照强。2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3 主要牲畜(四) 交通和经济1 交通铁路、公路、航空2 经济(五) 矿产资源1 石油、煤、钾盐、2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