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2展开与折叠(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13754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2展开与折叠(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2展开与折叠(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2展开与折叠(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2展开与折叠(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2展开与折叠(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2展开与折叠(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2、;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内容教师:(拿出圆柱形纸筒,展示)沿圆柱形纸筒上所画虚线展开,纸筒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会是什么图形?学生:长方形。教师:(拿出圆锥形圣诞帽,展示)沿虚线展开,圆锥形圣诞帽的侧面是什么图形?学生:扇形。教师拿出一个制作漂亮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又拿出另外一个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体纸盒。教师:人们是如何将平面纸做成如此漂亮的纸盒的呢?导入新课:展开与折叠(二)目的:感受圆柱、圆锥的侧面可以展开为平面图形,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效果:老师的

3、提问燃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新课自然导入。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师: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教师: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学生讨论得出分为4类: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教师:既然都是正方体,为什么剪出的平面图形

4、会不一样呢?学生观察手中图形,小组讨论得出同一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的表面上看似不同,但通过转动、翻转可得相同。教师: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几条棱剪开?学生:由于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即未剪开的棱),因此需要剪开7条棱。目的: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验证自己的想法。作品成果的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问题“既然都是正方体,为什么剪出的平面图形会不一样呢?”的提出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去思考,关注个性发展。效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

5、些棱剪开成平面图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的能力。由此,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促使学生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三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内容:练习1教师: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先想一想,再动手剪,剪错了不要紧,再粘上,重剪。 (1) (2)学生思考,再动手剪,然后与同伴交流。请剪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剪法。教师:把一个正方体剪成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你能剪成吗? (3) (4)学生先想,再剪,同伴之间互相交流剪的方法相互指正,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学生说明(3)的

6、剪法。(4)不能剪出,因为图中有6个面相连,而将正方体的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要剪开7条棱。练习2教师:贴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师: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 A B C D E F 学生思考,猜想答案。教师请一位同学用透明胶粘贴成正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验证答案。目的:让学生描述自己是如何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成指定形状的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并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以培养学生动脑猜想、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和空间观念。练习2训练了学生由平面图到立体图的空间想象能力。效果:学生先猜想,再操作确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以及主

7、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学生间相互探究,交流的热情很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内容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有何体会?学生:我们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学生:正方体有11种形状的平面展开图。学生:解决“展开与折叠”问题的方法:一是动手实践,二是发挥空间想像,合情推理。布置作业:习题1.4第1,2题。目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也给学生发现、探究、反思、总结、发展的空间,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效果:学生互相交流,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收获。反思:本节课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创设了一个

8、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真实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折叠和展开两种操作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感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经历先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这一学习过程,先让学生任意剪开准备的正方体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剪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再到最后按要求剪出规定的展开图,从无意识剪到有意识地去想像,这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因此,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促使学生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现了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由于本班学生整体认知状况较好,因此,教学中作了一些拓展要求,如要求学生对所有11种展开方法进行了归类。如果学生认知状况一般,建议将该环节删去,就是学生认知状况许可,教学中安排了该环节,也应注意这里的重点仍然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而不要仅仅定位于理论分析,更不要让学生记忆这些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