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目标:为了加强内部管理,正确核算企业成本、费用,特制定本要求。2.合用范围:本要求适合用于企业及分子企业。3.成本、费用开支项目3.1成本管理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的合理配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3.2制导致本开支项目制导致本的项目有:(1)直接材料费用;(2)直接工资费用;(3)制造费用。3.3管理费用开支项目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修理费;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审计费;咨询费;诉讼费;费用性税金;土地使用费;技术转让费;新产品试制费;
2、无形资产摊销;创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损失;聘任中介机构费;其他管理费用等。3.4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划分上有明确的区分。制造费用属于产品制导致本的组成部分,它发生在分厂和车间等生产单位;管理费用是组织经营活动的各项费用,它重要发生在各职能部门。制定内部成本费用开支项目,严格划分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有利于制导致本的核算和加强管理费的管理。3.5财务费用开支项目财务费用包括:(1)利息支出;(2)汇兑净损失;(3)调剂外汇手续费;(4)金融机构手续费;(5)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3.6营业费用开支项目营业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运杂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
3、、促销费、广告宣传费、样品费和销售费用(指销售企业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场地租赁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等。3.7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2)对外投资的支出;(3)被没收的财产,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赞助、捐赠支出;(4)国家要求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4.成本控制制度4.1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建立成本管理委员会(或成本管理小组),由企业领导担任主任,总会计师和总工程师担任副主任,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子企业的重要责任人担任委员。按照分工职责实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和控制
4、,据以对控制指标和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管理。4.2成本控制的责任、内容和要求明确生产单位对成本控制的责任,对料、工、费实行有效控制。4.2.1车间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生产车间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的单位,其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车间发生的料、工、费用支出,按照要求的计划和成本目标进行控制。重要有如下几个方面:4.2.1.1控制各种费用的开支。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都要按费用指标和标准,从用途、作用、时间和数量上进行控制;4.2.1.2加强对消耗的料、工、费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4.2.1.3费用和资源消耗的控制。费用和资源消耗的多少,决定着生产活动的规模和效益。因此,各种生产活动
5、也是成本的控制内容。总之,生产车间的成本控制,使产品成本在目标要求的范围内发生,并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革新达成减少产品成本的目标。4.2.2生产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4.2.2.1生产部的成本控制,就是负责编制和落实生产、作业计划,制定水、电、气等消耗定额和管理制度,制定在产品的期量标准,组织均衡生产和合理调度,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产品、半成品资金占用,组织生产车间对在产品、半成品定期盘点,对水、电、气的使用要严格计算、节约能量、减少能耗成本,从而达成成本指标的圆满完成;4.2.2.2为生产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做到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减少损失,各生产厂负责制定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改进劳动条件
6、,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生产的防范措施,加强劳保用具管理,节约劳动保护费用开支;4.2.3技术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技术部应从推进技术进步来控制成本。搞好产品设计,采取先进工艺、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产品设计成本和定额成本;4.2.4质量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质量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措施以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对预防成本和内外部质量损失,要有严格的措施控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检查,落实产品质量措施,提升优质品率,减少不合格品和废品损失;4.2.5设备动力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制定设备利用定额编制设备运转、维修和保养计划。组织设备管理,提升设备完好率和
7、利用率,保持设备的精度,提升产品的加工质量,减少维修保养费用;4.2.6供应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供应部门应做到既要确保物资及时供应,又要减少材料采购成本和储备资金的占用。供应部门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和物资储备定额,实行定额领料限额发料。采购材料要货比三家,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优价格,减少采购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益;4.2.7人力资源部的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人力资源部的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是提升的劳动生产率,减少工时费用。负责制定和修定工时定额,编制工资总额计划。在发展生产,不停提升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员工收入。依照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合理组织劳动力和安排工资支出,制定内部工资分派形式;4
8、.2.8计划统计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制定的生产经营计划,按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提出生产经营中的问题,采取措施确保计划的实现。并及时准确地进行综合统计,为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数据。生产单位负责依照生产成本计划组织生产,检查考核成本执行情况;4.2.9财务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财会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负责全企业成本计划和产品目标成本的制定及其检查。并参加生产定额、储备定额、成品定额以及资金定额、费用定额的制定;负责成本计划的分解、落实到各归口单位;检查、考核成本计划、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组织成本核算,指引子、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汇总分厂(车间)产品成
9、本报表,进行成本的预测、控制和分析工作。4.3产品成本计划编制方式4.3.1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编制方式。可分别由各种重要产品按其成本项目编制。包括:直接材料(原料、重要材料、燃料及动力)依照各项消耗定额和内部计划价格计算;直接人工(生产工人工资),按计入产品的工时和产品计划单位工资额,求出单位产品的工资费用;其他直接费用(按生产工人工资的一定百分比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其计划额确实定措施与直接人工项目相同;制造费用。在这些费用中,凡能确定归属对象的,应当计入各产品计划成本中;属于各产品共同性的综合性费用,则应采取适当的分派标准,摊入产品的计划成本,求得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4.3.2产品成本计划编制
10、措施。依照生产经营计划中的计划产量和单位成本计划编制。通过计划编制,能够确定各种产品成本目标,了解各种可比产品成本的计划减少情况是否达成预定目标,并可作为考核所有产品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4.3.2.1产品成本计划成本包括按产品品种和按成本项目计算两种;4.3.2.2按产品类别计算的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又分为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按各种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乘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即为按上年实际平均成本计算的总成本;乘以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则为本期计划总成本,不可比产品可按本期各种不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则为不可比产品的计划总成本;4.3.2.3可比产品的计划总成本与不可比
11、产品的计划总成本之和,就是所有商品产品计划总成本;4.3.2.4按成本项目计算的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编制措施,是按成本项目归集的,可依照的实际,参考按产品品种的措施制定。4.4、产品成本计划与目标成本的编制产品成本计划与目标成本是生产经营、技术组织措施和财务计划的组成部分,也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任务,必须采取多个措施加以实现。4.4.1产品成本计划的基本内容4.4.1.1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按照制导致本项目反应计划期内重要产品单位成本应达成成本水平,以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4.4.1.2所有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即要求可比产品,不可比产品的计划成本水平,并确定可比产品的减少额和减少率;4.4.1.3按产
12、品类别确定的成本计划。生产费用预算。按照生产费用要素确定计划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计划支出的生产费用总额;4.4.1.4减少成本的措施。包括:增产节约措施;挖、革、改措施;提升质量减少废品率措施;技术组织措施;提调工时和设备利用率措施;减少原料、能源措施;节约费用措施;落实岗位职责,杜绝事故导致损失的措施等。4.4.2产品成本计划编制程序4.4.2.1搜集整顿资料。重要包括;生产经营方针目标,市场的信息,计划期生产大纲、产品产量、品种、质量、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劳开工资、技术组织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的计划。另外,还包括各项经济技术定额内部价格、行业水平和上期实际成本等资料;4.4.2.2分析上期成本
13、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和内部外部条件的变化;4.4.2.3进行成本计划的试算平衡。确定计划期影响成本减少的各项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测算,预测也许达成的水平,找出与目标成本的差距,挖掘潜力达成产品目标成本;4.4.2.4综合平衡下达执行。财务部门汇总编制的成本计划与有关子企业、分厂(车间)综合平衡后,送成本管理委员会(小组)和企业办公会议同意,由企业公布执行。4.5成本检查是对成本计划、成本目标和成本核算是否正确,成本数字是否真实、准确、有无违背财务制度等问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利及时发觉问题,揭露矛盾,明确责任,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成本检查的任务是:4.5.1检查各项成本、费用开支是
14、否合理合法;4.5.2检查成本计划与目标的执行情况;4.5.3检查成本计算是否按任务制度要求执行,各项成本、费用归集、分派是否合理,有无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估量成本替代实际成本的现象;4.5.4检查成本数字的真实性;4.5.5检查有无违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行为。4.6成本分析分析成本结构变化情况,找出成本升降的各种原因,挖潜降耗,提出减少成本的措施。成本分析的内容是:4.6.1对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生产费用执行情况和重要产品单位成本进行分析;4.6.2各企业各生产车间所归口管理的生产费用计划、目标成本执行情况以及重要产品单位制导致本执行情况进行日常分析;4.6.3成本发展趋势及社会经济效益
15、分析。包括可比产品成本减少率分析;百元工业总产值生产费用分析;质量成本效益分析;百元销售收入占商品成本分析等。可对不一样的成本组成或要求来选用适合的措施;4.6.4成本分析的措施:常用的成本分析的措施有: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法)、原因法、连锁替代法、差额分析法、动态比率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等。4.7成本考核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领导、企业、生产车间的成本指标完成情况和成本责任进行考核。4.7.1成本考核是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便于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4.7.2成本考核的依据是成本考核指标,明确各责任单位完成成本指标的经济责任,按时进行考核;4.7.3以真实完整的资料及及时准
16、确的指标,进行考核评价;4.7.4在成本考核中,要与经济责任中的成本责任挂钩,做到奖惩分明。4.8内部成本报表4.8.1应依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内部成本管理和市场经济需要,编制内部报表,形成内部纵横联系的成本报表体系。企业、生产车间的成本报表应在成本报表统驭下,做到各重要成本指标和实际成本上下一致;4.8.2、内部成本报表一般包括:“成本计算表”(按产品和成本项目分列)、“制导致本和制造费用明细表”、“在产品成本明细表”。依照管理的需要还可建立“目标成本明细表”、“质量成本明细表”和“责任成本明细表”等。5.成本计算措施成本计算措施应依照其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生产类型不一样,工艺技术过程
17、不一样,对确定成本对象,成本核算时间,成本核算程序,生产费用分派措施,在产品成本核算上都有直接影响。应视自身的实际,选择成本计算措施。企业成本计算措施为品种法。6.费用控制制度6.1费用控制应依照费用计划和目标对实际发生的期间费用进行指引、监督和控制,发觉偏差及时纠正,使费用支出控制在确定的指标范围之内。6.2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的编制程序和措施编制费用计划应依照生产经营计划来确定。一般的程序是:管理费用由各管理部门提出计划;财务费用应当由生产、供应、销售和财务部共同确定计划;销售企业提出营业费用计划。三项费用(即期间费用)由财务部进行审核、平衡、汇总编制。编制措施6.2.1有开支
18、标准的费用,按开支标准计算;6.2.2其他计划中已要求的费用项目,依照已经有的计划资料确定;6.2.3既无开支标准,其他计划又无要求的费用,能够按上期实际发生的数额参考本期变化情况和节约要求确定。6.3预算和费用的审批6.3.1费用预算依照期间费用计划,结合企业各个时间的需要提出详细用款预算,由企业提出,经企业领导审批,财务部汇总平衡。同意后的费用预算,财务部依照货款回笼进度分期安排用款,支付费用必须凭企业责任人和企业领导签字认可的合法单据,财务部方能按实报销;6.3.2编制费用预算要从实际出发,审批要严格,开支要节约。在费用开支上,采取“一支笔”的审批措施。7.差旅费用报销要求7.1目标:为
19、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差旅费报销标准和报销措施,达成既提升出差人员办事效率,又节约费用开支的目标,特制定本要求。7.2合用范围:本要求适合用于总企业,各子企业依照本要求制定细则并报总企业立案。7.3一般要求7.3.1企业员工因公出差,事先应填报企业统一印制的“出差申请单”,阐明出差事由、时间、地点、路线、交通方式等内容,经部门领导同意,企业领导同意后才能离开企业;7.3.2各部门在安排出差任务时,要从严控制人数和出差时间,落实出差人员的详细工作任务,并要作到事后对照检查。除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外,企业其他领导出差一律不得带专职随从人员;7.3.3差旅费的借支金额严格按企业的费用报销标准和出差申
20、请(写明出差地点和时间、任务等)计算的往返交通费、食宿费以及同意的专题费(如定额的会议费、专用业务费等)等费用需用额预计;7.3.4出差人员事前经企业领导同意,因私绕道的,其绕道的交通费用、绕道期间的食宿费一律自理,不得报销;7.3.5出差的长途交通费用在本要求范围内的凭据报销;住宿费实行限额凭据报销;市内及短途交通费、伙食补贴费实行总额包干,节约归己,超支不补;7.3.6出差人员返企业后三个工作日内,凭据到财务部报帐,并结清借款,不得逾期。凡未按要求及时报帐的,一次性扣工资50-100元;超出1个月仍未报帐的,停发工资,直至收回借款为止。特殊情况需延期报帐的须经企业直接上级领导同意;7.3.
21、7凡借支差旅费尚未报帐或延期报帐未获同意的,不能再向企业借款,即上次不清,下次不借。7.4报销标准和报销措施7.4.1长途交通工具:出差人员一般只能乘坐火车、轮船、汽车。火车限乘硬卧如下,轮船限三等舱如下,超标费用自理。企业领导可乘飞机(限一般舱)。其他人员事前未经企业总经理同意一律不得乘坐飞机;7.4.2住宿费按在外实有夜间天数(即出差总天数减一天)限额凭据报销(标准见附表),夜间乘坐火车硬座和轮船五等舱且在途时间超出6小时的按车船票价的50%发给补贴。企业车辆随同出差的,其司机的住宿费标准随乘车人等级标准报销;7.4.3市内短途交通费实行定额包干(标准见附表),按出差实有天数发放。乘坐我司
22、车辆出差的不发市内短途交通包干费。凡报销包干费用的,一律不得再报销出租车等交通费用;7.4.4员工乘坐飞机时从市内到机场的大巴车、公交车费按实报销。超标费用自理。特殊情况必须乘出租车往、返机场的需经企业分管领导同意后才能报销出租车费(特殊情况一般指:带有公章、大量现金、有价证券、重要凭证;紧急情况、突发事件赶路等)。企业总经理助理以上人员往返机场可由企业派车或乘出租车;7.4.5伙食补贴费实行定额包干(标准见附表),按出差实有天数发放。包干伙食补贴不辨别在途、住勤,均执行统一标准。凡公款请客吃饭、交纳了会议费且会议安排了伙食的不得再报销伙食补贴费(即在报帐时按就餐顿数扣减伙食补贴);7.4.6
23、出差参加会议时:由会议统一安排食宿的,其会议期间的住宿费、市内及短途交通费依会议标准按实报销;其未统一安排食宿的,按企业费用标准报销;7.4.7出差期间停发企业的误餐费;7.4.8到威光企业出差的人员不报出差补贴。由威光企业统一安排工作餐并在厂内住宿。其往返车费凭据按实报销;7.4.9在企业所在地(指成城市、拉萨市)市内外出办事,乘坐公交车的凭据按实报销。一般不能乘坐出租车、三轮车。特殊情况需乘出租车、三轮车的,要单独写明情况并经部门领导同意,企业分管领导同意后方能报销。凡动用我司车辆的,不再报销任何交通费用;7.4.10报帐程序。出差返企业三个工作日内完成:1)出差人员按要求填制“差旅费”报
24、销单,将有关单证按财务部要求粘贴整洁附后;2)将填写完整、附件齐全的出差报销单报本部门领导审查签字;3)交财务部按企业要求审核单证是否合规完整;4)一般报企业分管领导审批签字,超限额费用同时报企业总经理审批签字;5)返回财务部报帐。凡借支款有剩余的,报帐时要将剩余的现金一并交财务部销帐;7.4.11出差费用报销的审批:一般员工由部门责任人审核,企业分管领导同意后报销;中层干部一般由企业分管领导审批,计划外的大额费用由企业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助理以上干部由总经理审批。7.5其他医药企业营销人员可不执行本要求的报销标准,其差旅费报销标准由各医药企业另行制定,报企业同意后执行,送企业财务部立案。阐明:
25、1、住宿费为限额报销,在本表限额内凭当初住宿费发票按实报销。 2、市内及短途交通费(不含机场往返公交车费)为总额包干,节约归己,超支不补。企业自带车出差不报包干交通费。3、伙食补贴费为总额包干,节约归己,超支不补。出差公款请客按顿数扣减包干伙食补贴。参加会议且交纳的会议费包括伙食费的不报包干伙食补贴。4、出差人员返企业后三个工作日内,凭据到财务部报帐,并结清借款,不得逾期。凡未按要求及时报帐的,一次性扣工资50-100元(即:借款1500元以内的,扣工资50元,1500元以上的扣工资100元);超出1个月仍未报帐的,停发工资,直至收回借款为止(由各企业财务部月末清理,报分管行政的领导审批后执行
26、扣款)。特殊情况需延期报帐的须经企业直接上级领导同意。凡借支差旅费尚未报帐或延期报帐未获同意的,不能再向企业借款,即上次不清,下次不借。8.手机费用报销要求8.1目标:为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便企业对外业务联系和内部人员之间工作联系,企业对企业、分子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和特殊工种外勤人员的手机费用实行限额报销。为此,特制定本要求。8.2合用范围:本要求适合用于企业及分子企业。各分子企业依照本要求制定的实行细则经同意后实行,并报企业立案。8.3手机费用限额报销人员范围8.3.1企业及分子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及享受同等级别待遇的人员及特殊工种外勤人员可按本要求限额报销手机费用;8.3.2特殊工种外
27、勤人员指专职小车司机、采购、出纳、融资、市场管理、广告管理等因工作需要常常外出,对内对外联系频繁的人员。由部门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后确定。8.4手机费用限额报销标准(每个月)8.4.1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 按实报销;8.4.2副总经理及同级别和享受同等候遇人员 350元;8.4.3总经办主任、副主任、董事长秘书 300元;8.4.4其他部门经理、副经理 250、200元;8.4.5专职小车司机 100元;8.4.6其他外勤人员 50-100元。8.4.7子企业、分企业:8.4.7.1总经理 350元;8.4.7.2副总经理 300元;8.4.7.3 销售部经理 300元;8.4.7.4其
28、他部门经理、副经理 200、150元;8.4.7.5专职小车司机和其他外勤人员 50-100元。8.4.8专职从事销售业务的子企业可依照企业政策自行制定限额标准报企业同意后执行,并送企业财务部立案8.5费用报销措施8.5.1采取每个月凭据在限额内按实报销的措施报销手机费用。即:每个月由个人填制“费用报销表”,将有效票据粘贴好附在报销表后,并经分管领导签字后到所属财务部凭据在限额内报销,超出限额的部分自行负担;8.5.2出差时间较长的人员,因长途电话影响费用超支的,凭电话局打印的本人使用的电话号码的话费发票和话费清单按实报销当月费用。凡按实报销费用的,不得以电话冲值卡发票报账,并不再报销当月限额
29、通讯费;8.5.3手机费用标准上当月报销,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出两个月,逾期不报者作自动放弃处理,不能再补报。8.6费用管理措施8.6.1手机费用报销是为了以便工作联系,因此,凡是在企业报销手机费用的人员,须将自己的电话号码提供应企业,以确保随时联系畅通;8.6.2企业委托董事长秘书姚沛先生为主联系官,请有关人员将备用、常用联系电话通知姚沛先生,姚沛先生有责任为其保密;8.6.3各单位、各部门间有急事联系不上时,可找姚沛先生联系;8.6.4因工作原因联系有关人员时,一次联系不通予以警示,三次联系不通取消其手机费用报销资格。9.小车费用报销要求9.1目标:为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0、以便企业对外接待工作,有利于小车管理,特制定本要求。9.2合用范围:本要求适合用于企业及分子企业。9.3小车费用限额报销人员范围: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工会主席,控股子企业、分企业总经理可使用企业小车。9.4小车使用标准:9.4.1企业用车本着以便接待工作而设定。各部门接待客人以及企业安排各部门接待的客人需要用车,标准上由各分管领导使用的车辆负责接待。特殊情况需用高一级车辆或车辆不够时由企业小车班调剂安排使用;9.4.2企业非单个人专用的小车由企业指派专职驾驶员并由小车班统一管理;9.4.3个人专用小车除企业董事长、总经
31、理外一律不派专职驾驶员,车辆管理责任直接落实到使用人;9.4.4按本要求可用企业小车而使用个人自购小车的人员可按限额报销小车费用;按本要求可用小车而未使用小车的人员可按限额报销交通费用;9.4.5因工作需要,本要求使用企业小车范围以外的个别特殊岗位人员,经企业总经理、董事长同意,可限额报销交通费用。9.5报销标准9.5.1企业、个人小车:9.5.1.1非专用小车:由企业小车班按企业管理要求按实报销车辆养路费、保险费、汽油费、过途经桥费、停车费和小修理费等有关费用。车辆修理费要事先提出修理申请,同意后的修理费按实报销;9.5.1.2个人专用小车:车辆养路费、保险费由企业报销;汽油费、过途经桥费、
32、停车费和单笔开支在50元以内的零星维修费等每个月按500元包干报销,超支由个人负担;小车修理需事前递交书面申请,经总企业核算同意后到企业定点维修处修理,经同意的修理费企业负担70%,个人负担30%;9.5.1.3个人专用小车在领用时就是旧车的:其领用时的一次性修理费,初次因安全需要必须更换轮胎和大部件的费用,由企业负担;再次更换和维修由企业和个人按本要求百分比负担。初次修理和更换部件的内容由小车班责任人核算确定;9.5.1.4使用企业与个人共同出资购置的小车:协议限期内由企业与个人按双方签订的协议百分比分摊车辆养路费、保险费和修理费(修理前仍需经总企业核算后到企业定点维修处修理);汽油费、过途
33、经桥费、停车费和单笔开支在50元以内的零星维修费等每个月按500元包干由企业报销,超支由个人负担。协议到期后,按个人产权的小车报销标准报销费用;9.5.1.5使用个人产权的小车:车辆养路费、保险费、修理费、汽油费、过途经桥费、停车费等所有费用按每个月1000元包干报销,超支由个人负担;9.5.1.6符合使用企业小车条件而未使用小车的人员,每个月包干报销交通费500元;9.5.1.7本要求使用企业小车范围以外的个别特殊岗位人员,确因工作需要,按企业总经理、董事长同意的限额报销交通费用。9.5.2报销措施:9.2.2.1实行凭据报销制。9.5.2.2小车费用、包干交通费、限额交通费每个月报销一次。
34、一般是次月初报上月费用,一次性报清。最长可延迟到两个月内报帐,逾期不再报销。9.5.2.3专用车由用车人、非专用车由小车班驾驶员、包干或限额交通费由报销人,凭当期有效票据到所属企业财务部门报销有关费用。报销时将有关单据粘贴好,填制“费用报销单”,由分管领导签字后予以报销。专职驾驶员报销费用还须先经小车班责任人审核签字后再报分管领导审批。修理费报销需附经同意的汽车维修申请单(格式见附表)。9.5.3审批权限9.5.3.1一般费用(或限额包干费用):由总企业分管行政工作的领导按本要求审批。分管行政工作的领导的费用由总企业总经理审批;9.5.3.2修理费用:一次性元以内的由总企业小车班责任人审核、企
35、业分管领导审批,元以上的由总企业分管领导审查后报总经理审批;9.5.3.3限额交通费:特殊岗位人员确因工作需要,由部门、子企业、分企业领导提出书面申请,由总企业总经理、董事长审批并确定限额。报销时由总企业分管行政的领导审批。9.5.4小车使用是为了接待客人和以便工作,因此小车使用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待客人用车。如拒绝接待客人用车,企业予以取消其车辆费用报销资格。附:汽车维修申请单10.业务接待费报销要求10.1目标:为了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接待费的开支行为和报销程序,做到既满足生产经营业务需要、节约费用开支,又便于操作控制,特制定本要求。10.2合用范围:本要求适合用于企业及分子企业。各分
36、子企业依照本要求制定细则经同意实行并报企业立案。10.3业务费开支范围:因企业生产经营业务需要,接待客户或有关单位来人所需的就餐费、礼品费等有关费用属于企业的业务费开支范围。业务费按企业要求的标准使用,事先未经同意的超标费用不予报销。凡与企业业务无关的接待费不予报销。10.4业务费实行计划管理10.4.1日常业务接待费用计划:由企业办公会依照各子企业、分企业、部门的生产经营计划和工作需要核定一个基本费用限额,以满足日常业务接待的需要;10.4.2专题业务接待费用计划:计划以外的业务接待费用纳入专题费用计划管理,实行先申请后使用的管理措施。专题费用必须先申请,同意后在限额内使用,决不允许先用后批
37、;10.4.3财务部门负责计划执行检查,以确保计划的严格执行。10.5业务费开支标准10.5.1餐费10.5.1.1接待客户或有关单位的人员,按职务高低对等接待,各部门要从严控制陪餐人员,一般不允许主人多于客人的情形出现;10.5.1.2餐费开支标准为:接待工作人员中午就餐一般为盒饭,在人均15元以内开支费用,晚餐可去餐馆就餐,费用控制在人均35元以内;接待中层干部,午餐或晚餐费控制在人均50元/餐以内;接待单位领导,午餐或晚餐费控制在人均80元/餐以内。总人数在3人以内的,开支额能够在上述标准的130%以内按实报销。特殊情况需提升接待标准要先经企业领导同意才能开支。10.5.2礼品及其他有关
38、费用礼品及其他费用要从严控制,实行单项审批制度。由部门提出费用申请,报经企业领导同意后才能开支。10.6审批权限10.6.1日常业务费用计划内开支的审批10.6.1.1餐费:接待用盒饭费用、餐馆用餐一般由企业分管行政的领导审批,但费用超标或单项费用元以上要报经企业总经理同意;10.6.1.2礼品及其他费:单项费用在元以内(含元)由企业分管行政的领导审批,元以上的由企业总经理审批。10.6.2分子企业的接待费在企业同意的日常费用开支计划限额内按实列支。详细费用支出由各分子企业经理(厂长)审批签字,财务责任人复审;10.6.3专题业务费用开支的审批:单项金额1000元以内由企业分管行政的领导审批;
39、超出1000元的由企业总经理审批;10.6.4销售企业的业务费的审批:企业按费用总额与销售回款总额挂钩的标准管理,其开支计划依据企业当年同意的销售政策制定,报企业总经理同意后执行。详细开支审批权限由销售企业制定细则,报企业同意后执行,送企业财务部立案。10.7业务费用的报销10.7.1报销业务费用时,由经办人填写报销单,写明费用开支的事由和接待的人数等情况,将有效票据粘贴好附在报销单后,再按本要求的审批权限交有关领导签字后报销;10.7.2日常费用报销:在企业同意的月计划限额内的业务接待费支出,企业总部各部门由部门责任人审核、企业分管行政的领导审批,分子企业由各企业责任人审查同意后交财务部部门
40、审核报销。财务部门除审查票据的合法性、正确性外,必须查对月计划的使用数,对超出限额的费用一律不得报销;10.7.3专题费用的报销:依照工作需要,由各分子企业、各部门事先向企业递交专题业务接待费申请单(格式详见附件),经分子企业或部门责任人、总企业分管领导签注明确意见后报总企业总经理审批;10.7.4专题费用必须先申请,先批后在限额内使用,不允许先用后批;10.7.5各部门、各分子在向财务部办理借款和费用报销时,必须同时向财务部提供经同意的专题业务接待费申请单,否则,财务部有权拒绝办理借款和报销业务。财务部在办理上述业务时,必须按申请单同意限额进行审核,凡与申请单申请事由不符或超出同意限额的,一律不得办理借款和报销有关费用。10.8在检查上月费用执行情况时,各分子企业财务部将该月的业务接待费计划执行情况上报给企业财务部,由企业财务部汇总后向企业总经理报告。11.附则:11.1本制度由企业财务部负责解释。11.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要求即行废止。11.3本制度经总经理同意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