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呼兰河传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606069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兰河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呼兰河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兰河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作者写景状物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内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2、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质疑、讨论、交流结合点拨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有关有效信息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2-2-4)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二、自读感知 三、作者作品 1、作者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四、再读思考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又如:“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布置作业 写一段回忆童年的文字,要注意用儿童的口吻表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