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建议一、就业困难问题的原因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 (一)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据教育部统计, 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 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
2、达城市以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大学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
3、良机。(四)热门专业人才过剩(五)缺少社会实践、没有职业技能成 (六)职前培训机制不健全 (七)创业服务项目尚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八)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二、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建议 从自身大学生角度(一)了解用人需求,不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如何更好的利用仅有的不到四年的时间来完善自我直接影响了大四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来关注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等级
4、证书,进而在就业招聘中占据优势,获得一份好工作。 (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的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三)网罗校友资源,多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比较成功的校友手里拥有一些资源,可以帮助师弟师妹们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建议充分调动和利用专业教师及校友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招聘机会。针对专业特色,利用校友、老师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专业的小型专场招聘会
5、,以便使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转变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一)高校要推进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二)完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三)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就业一体化帮扶机制(四)实现就业促进政策的集成化、信息化和及时化(五)政府劳动就业服务应提前介入 (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的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