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工程采用动态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实行预控、检查、验评三结合,严格执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认真参加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了解设计意图,审查施工图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设计失误造成的损失,同时做好技术文件复核工作。
2、查承建单位资质、质量保证体系的同时,注意检查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关键工种的操作人员是否具有上岗证书,同时有关人员必须及时到岗、到位。
3、狠抓材料进场关,进场材料要有生产许可证、材质检验证、出厂合格证即“三证”齐全,否则决不能用于施工。同时,从细节入手,对保证资料进行认真的核查。如要求合格证数量与清单数量必须吻合。决不放过任何细小错误,必要时要求承包商提供供货商生产许可证和资质证书。
4、对施工机械及设备的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和操作要求三方面予以审查,同时检查机具数量以满足施工要求。
5、对专业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确保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6、预检及分部分项工程报验必须按程序进行,每一道工序完工后必须先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仪表设备的安装
(1)就地仪表的安装位置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施工,当设计未具体明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光线充足,操作和维护方便;仪表的中心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显示仪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示值的位置;仪表不应安装在有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电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位置;检测元件应安装在能真实反映输入变量的位置。
(2)安装过程中不应敲击、震动仪表。仪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仪表与设备、管道或构件的连接应受力均匀,不应承受非正常的外力。
(3)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的仪表,宜在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管道同时安装时,在管道吹扫前应将仪表拆下。
(4)仪表盘、柜、台、箱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和表面油漆损伤。安装及加工中严禁使用气焊方法。
(5)节流件必须在管道吹洗后安装,其安装方向必须使流体从节流件的上游端面流向节流件的下游端面。孔板的锐边或喷嘴的曲面侧应迎着被测流体的流向。
(6)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与测量管道的连接必须正确,引压管倾斜方向和坡度以及隔离器、冷凝器、沉降器、集气器的安装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7)控制柜、操作台的安装
柜、台的底座水平倾斜度每米不超过l mm,总长度大于5m时,允许偏差5mm,应固定牢靠。
单独柜、台垂直度允许偏差1.5 mm,水平偏差l mm,应固定牢固,各种接地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成排柜、台垂直度允许偏差1.5 mm,相邻两柜(台)顶部高差允许2 mm,顶部最大高差5 mm。盘面平面度,盘间连接(多于5处)允许偏差5mm;相邻两柜(台)接缝处,允许偏差 l mm,各种接地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8)DCS、ESD系统设备安装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施工。
4、仪表线路的安装
(1)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100V以下的线路采用直流25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MΩ。
(2)线路敷设应按最短路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敷设线路时,应使线路不受损伤。
(3)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物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电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位置,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或屏蔽措施。
(4)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当线路附近有火源时,应采取防火措施。
(5)测量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部件断开。
(6)在线路的终端处,应加标志牌。地下埋设的线路,应有明显标志。
(7)线路不宜敷设在高温设备和管道的上方,也不宜敷设在具有腐蚀性液体的设备和管道下方。
5、仪表管道的安装
(1)仪表管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测量要求,不宜安装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和振动的位置。
(2)仪表管道埋地敷设时,应经试压合格和防腐处理后方可埋入。直接埋地的管道连接时必须采用焊接,在穿过道路及进出地面处应加保护套管。
(3)管子弯制后,应无裂纹和凹陷。
(4)仪表管道安装前应将内部清扫干净,连接时其轴线应一致。成排安装时,应排列整齐,间距应均匀一致。不锈钢管固定时,不应与碳钢材料直接接触。
(5)测量管道与高温设备、管道连接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6)当仪表管道引入安装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有毒及有腐蚀性物质环境的仪表盘、柜、箱时,其引入孔处应密封。
7、仪表试验
(1)仪表在安装和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校准和试验,确认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产品技术所规定的技术性能。仪表安装前的校准和试验应在合格的试验室内进行。
(2)仪表校准和试验用的标准仪器仪表应具备有效的计量检定合格证明,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宜超过被校准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
(3)单台仪表的校准点应在仪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选取,一般不少于5点。回路试验时,仪表校准点不应少于3点。
(4)仪表工程在安装、调试、配管、配线工作完成后,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系统试验。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做以下试验:检测调节系统试验、报警系统试验、联锁保护系统试验(监理工作重点)。
(5)DCS系统调试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和产品说明书做下主要工作:A、配电盘检查;B、DCS设备性能检查;C、网络通讯试验;D、控制站冗余试验;E、冗余控制站的I/O卡试验;F、系统组态检查;G、DCS回路试验;H、串行接口检查;I、ESD试验;J、流程图画面检查;K、启动报表打印程序;L、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备份(监理工作重点)。
六、交工验收
(1)仪表及自动控制装置按详细工程设计资料和规范的要求安装完毕,仪表系统无负荷运行合格,方可中间交工。
(2)仪表系统经48h连续正常运行后,即为负荷运行合格,施工单位向业主交工。交工时,由我方组织验收,经监理、业主、施工、设计单位共同验收签字后,即为正式交工。
(3)督促施工单位按《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做好交工技术文件,确保交工文件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交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交工技术文件说明
B、交工验收证书
C、隐蔽工程记录
D、工程中间交工记录
E、合格焊工登记表
F、设计变更一览表
G、未完工程项目明细表
H、各种仪表调试记录
J、报警、联锁系统试验记录
K、仪表系统调试记录
L、仪表盘、DCS机柜、操作台安装记录
M、各种仪表调校记录
N、DCS基本功能检测记录
O、管路强度、泄漏性、真空度试验、酸洗记录
P、电缆(线)敷设及绝缘电阻测量记录
Q、主电缆安装检查记录
R、主汇线槽、主桥架安装检查记录
S、就地仪表安装检查记录
T、施工组织设计
仪表设备及材料的检验和保管
仪表设备及材料到达现场后,应进行检验或验证。
对仪表设备及材料的开箱检查和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包装及密封良好;
b) 型号、规格、材质和数量与装箱单及设计文件的要求一致,且无残损和短缺;
c) 铭牌标志、附件、备件齐全;
d) 产品的技术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e) 仪表盘、柜箱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盘、柜、箱内的所有仪表、电源设备及其所有部件的型号、规格均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合。
f) 做好检查记录
仪表校验调整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a) 基本误差应符合该仪表精度等级的允许误差;
b) 变差应符合该仪表精度等级的允许误差;
c) 仪表零位正确,偏差值不超过允许误差的1/2;
d) 指针在整个行程中应无抖动、摩擦和跳动现象;
e) 电位器和可调节螺丝等可调部件在调校后应留有再调整余地;
f) 数字显示表无闪烁现象。
交工验收
仪表工程交工验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a) 仪表及自动控制装置按详细工程设计文件和本规程的要求安装完毕,仪表系统经无负荷运行合格,方可中间交工;
b) 仪表系统经48h连续正常运行后,即为负荷运行合格,施工单位应向业主交工。交工时,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经监理、业主、施工、设计单位共同验收签字后,即为正式交工。
工程中间交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仪表工程中的取源部件、仪表管道、仪表线路、仪表供电、供气和供液系统,仪表设备和装置的安装,经自检合格后,由施工和生产单位共同按系统进行检查,并应符合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及有关规范要求。
b) 按系统进行无负荷试运行时,由施工单位负责,生产单位配合。无负荷试运行合格的仪表系统, 经施工、生产单位双方检查签字后,不得再随意动用,交生产单位做负荷试运行准备工作;
c) 因特殊原因而未完成的仪表项目及无条件试运行的分析器、调节仪器,应根据具体条件和生产情况,由生产和施工单位双方确认, 共同协商处理, 并办好移交手续。
仪表系统的负荷试运行过程应由生产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配合保运。
交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 封面;
b) 交工技术文件目录;
c) 交工技术文件说明;
d) 交工验收证书;
e) 隐蔽工程记录;
f) 工程中间交工记录;
g) 合格焊工登记表;
h) 设计变更一览表;
i) 未完工程项目明细表;
j) 各种仪表调试记录;
k) 报警、联锁系统试验记录;
l) 仪表系统调试记录;
m) 仪表盘、箱、操作台安装记录;
n) 仪表保护箱、保温箱安装记录;
o) 仪表管路试压、脱脂、酸洗记录;
p) 节流装置安装检查记录;
q) 电缆(线)绝缘电阻测定记录;
r) 接地极、接地电阻安装测定记录;
s) 智能仪表、PLC、DCS组态记录工作单;
t) 无损检测报告;
u) 工程签证;
v) 工程竣工图;
w) 仪表设备材料合格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