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记录。3.掌握对采购与付款循环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4.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掌握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6.掌握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7.掌握无形资产的实质性程序。8.理解应付账款函证与应收账款函证的差异。二、主要内容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包括从提出采购申请开始,到支付货款结束,这一过程经过了若干个交易或事项,一般也牵涉多个职能部门。从总体上说,采购与付款循环包括了采购和付款两大交易,但采购交易和付款
2、交易又涉及多个具体业务流程,具体包括:提出采购申请、批准采购、验收商品、存储商品、确认和记录负债、批准付款和记录货款的支付等。 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凭证与记录 采购与付款循环历经提出采购申请到记录货款的支出过程,需要由仓库、采购部门、验收部门、应付凭单管理部门、会计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完成,涉及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付款凭单、应付账款明细账和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支票(汇票、本票等)、付款凭证、转账凭证、购货发票等主要凭证和记录,表111列示了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交易及其对应的主要凭证记录。表11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交易与主要凭证记录主要业务活动对应的凭证和记录相关的主要
3、部门相关的认定1.提出采购申请请购单仓库、有关部门发生 2.批准采购订购单采购部门完整性3.验收商品验收单、订购单验收部门完整性 4.储存商品验收单上签收仓库、请购部门存在5.确认与记录负债购货发票、应付账款明细账、供应商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卖方对账单、转账凭证应付账款部门、会计部门存在、计价和分摊、完整性 6.批准付款付款凭单、支票应付凭单部门、财务部门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权利和义务 7.记货款支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支票、付款凭证会计部门存在、计价和分摊 、完整性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内部控制包括:(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企业应当建立采购
4、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授权审批控制。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有资源整合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业务采购权应当尽量集中,实施集中或相对集中采购,或采取集中招标形式,以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和费用。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
5、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下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3)请购与审批控制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商品或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请购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应当明确采购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到货时间等。(4)采购与验收控制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及计量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企
6、业应当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请购部门、生产部门、财会部门、仓储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付款条件及供应商的资质、经营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调整。企业应当对紧急、小额零星采购的范围、供应商的选择作出明确规定。同一企业(或企业集团)下属的分支机构应当尽量避免多头对同一供应商。(5)付款控制企业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报告。(6)内部稽核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稽核,应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
7、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大宗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重点检查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支付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合法性;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重点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4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是指对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测试工作包括:(1)针对了解的被审计单位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活动,确定拟进行测试的控制活动;
8、(2)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记录测试过程和结论;(3)根据测试结论,确定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5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在介绍了采购与付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之后,接下来介绍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涉及资产负债表项目,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应付款等,涉及的利润表的项目主要是管理费用。本节着重对应付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户的实质性程序作一介绍,其他账户的实质性程序可依据其特性参考执行。6. 固定资产审计固定资产的审计
9、目标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存在的;所有应记录的固定资产均已记录;记录的固定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固定资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已恰当记录;固定资产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具体如下:(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检查固定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3)实地检查固定资产的存在性。注册会计师可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查验,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4)检查固定资
10、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对各类固定资产,获取、收集不同的证据以确定其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审核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对于房地产类固定资产,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检查有关融资租赁合同;对汽车等运输设备,检查有关运营证件等;对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结合有关负债项目进行检查。(5)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增加。询问管理层当年固定资产的增加情况,并与获取或编制的固定资产明细表进行核对,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于通过不同途径增加的固定资产采用相应的检查方法。(6)
11、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减少。固定资产的减少主要包括出售、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向债权人抵债转出、报废、毁损、盘亏等。注册会计师应查验各种途径固定资产减少的真实性,并核实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做恰当的会计处理。(7)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和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包括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注册会计师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将符合资本性支出的支出记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将收益性支出记入当期损益。一般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通常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注册会计师应检查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固定资产的其他相关审计,如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