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 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难点:1、语言难点:细细品味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2、情感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你们当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先生脚步,感受一下他笔下的一家人在散步中浓浓的亲情。(板书文题)2、作者介绍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
2、,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fn q() xn f() chi sn() 霎()时 水波粼粼() 嫩()芽 熬()过 2、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散步人有哪些?(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4)、结果如何?三、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劝说散步:1、“我”要母亲散步,是出于什么考虑?(母亲的身体,美丽的春景)
3、2、文中描述的春景如何?请学生分析。(充满生机生命的可贵)3、“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孝顺的儿子)4、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请结合课文以儿子的口吻说说。出现分歧:1、 散步中,出现了什么分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歧?(生读)(我的儿子要走小路,我的母亲要走大路)2、 小路有意思,真的有意思吗?文章中写没写?怎么写的?(第七段)春天的美丽与生机3、 “我”的选择是什么?这个选择容易吗?请从文中找一找哪句话最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的为难?我们来读一读。(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4、 大家来看这两句,句式上有没有相同点?读一读(生答:形
4、式整齐均一,对称,和谐流畅。读起来有音韵感,用词很准确)这样结构相似的句子把“我”的为难之情表现的很是形象,你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通过句式较为相似的句子来表现作者感受的?大家来找找看,并且品味一下5、 最后这个分歧是怎么解决的?母亲是怎么处理的?有一个细节描写大家找出来。哪句话?哪个词语?尝试做这个动作。来,读一读。感觉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生读)(慈祥的、和蔼的)6、 在这次选择的过程中,谁的权利最大?(一样的)这是一种循环关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亲情链,它始终是链在一起的,确确实实。一个家庭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才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课文最后一段就是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生读)希望你能在朗读中回忆起你与家人间相处的点点滴滴。四、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出示图片)看完了这组图片,相信你的内心一定涌动着万千温情。那么,就请把它化作一段温馨小语,表达你对父母、亲人的爱和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