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591738 上传时间:2025-0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与道德建设 (ENGLISH TITLE)(小三号Arial Black字体)姓 名: 周琴梦 学 号: 080301114 系 别: 政治法律系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年 级: 08级 指导教师: 涂桂华 年 月 日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下滑趋势明显。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都出现新旧观念的矛盾与冲突,权力腐败现象尤为严重。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然而造成道德滑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现代化,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

2、建设,构建和谐的道德体系。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滑坡;原因;道德建设Abstract:Key words: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oral decline; reasons; moral construction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们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相当大的反差。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道德的堕落为代价。因而深入探讨当前道德问题尤显重要。一、道德概念的新认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

3、反映,对道德的理解存在许多不尽相同的观点。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所谓道德,就是人类社会中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用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还有如,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这些定义都不同程度地说明了道德的决定因素(社会经济关系)也指出了道德的特殊性(非强制性),此外,有的还指出了道德的丰富内容(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但是这些定义都是从静态的角度来描述道德的,没有突出人在道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也没有指出道德的基础(利益)。这种认

4、识视角对于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期这个特殊时期的道德现象,就会显得有所欠缺。从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出发,我们应着重从动态角度界定对道德概念的认识: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根源于人的利益需要,道德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都是受社会经济关系所制约的,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恩格斯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据此我们可以说,当前我们道德生活的变化,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所致,即由我国经济关系中的最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所致。二、当前道德滑坡的严峻形势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5、下,我国采用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无论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进行的,人们的生活稳定、生活方式单一,经济收入相对平均,生活水平差别不大,没有或基本不存在激烈竞争。适应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我们形成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爱祖国、爱人们、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道德规范。这一时期思想道德的特点是:人们只讲思想政治,忽视经济利益;只讲无私奉献,反对自私自利;提倡无条件服从,反对个性发展;提倡协作,没有竞争;只讲国家、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只讲社会价值,不谈自我价值,等等。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于1982年将对外开放政策写入宪法和党的十

6、二大决议,1984年到1989年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至1994年党的十四大才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与发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从封闭、落后向开放、振兴的转型与发展。社会转型使人们的经济关系发生新的变化,生活于这一经济关系中的人们,就随着对自己利益的认识而不断地给原有道德加进新的内容,或赋予原有的道德要求以新的意义,从而逐渐地使人们的道德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转型带来的最本质的变化是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个人利益的逐步明晰,个人不再仅仅作为一个“社会人”和“家庭

7、人”而存在,而更重要的是直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转型的现实依托即是改革开放的宏观社会环境。当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工业文明精神和后工业文明精神通过新的生存方式而渗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时,中国民众的伦理精神世界也开始发生冲突和裂变,出现了新旧交织、传统与现代混杂的道德格局。随之,我国的道德文化及道德现象出现了结构性失调,社会道德秩序发生混乱,道德水平下滑,其主要表现如下:(一)家庭道德伦理关系改变带来的矛盾与冲突从一个封闭的、以农业生产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向开放的、以工业生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转变,导致了家庭道德伦理关系的变化:其一是伦理重心从长者为中心下移到以儿童为中心。这一伦

8、理重心的变化,导致了以孝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伦理的严重失衡,由此而引发老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倾向,坑老、弃老、虐老(包括精神虐待)、干涉老年人再婚现象严重,尤其是精神赡养的质量偏低,给老人的晚年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其二是伦理轴心从纵向亲子关系转为横向的夫妻关系。新旧两种道德伦理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引起了家庭道德伦理轴心的转换,增加了夫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夫妻冲突又引发了婚姻危机、家庭失睦与家庭暴力,伴随而至的是离婚率上升、婚外恋增多、未婚同居与重婚现象严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而大受影响。(二)职业道德陷入没有精神支柱的泥潭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经济体制由

9、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带来了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职业道德失去了精神支柱,爱岗敬业精神受到怀疑,以权谋私等行业不正之风蔓延,诸如医生收取病人红包、商人为了利润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等等。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责任水平下降,一切向“钱”看似乎成为一种时行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陷入一种迷茫状态。(三)社会公德失去平衡社会公德既是现代社会伦理的基石,也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尺。然而,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会公德严重失去平衡,被一些人任意践踏。一方面是违反公德的行为司空见惯,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 扔废物、乘公共汽车不排队不让座,更有甚者如随意破坏社会公共设施、随心所欲地制造噪音、不负责任地制造污染等等。另一方面

10、则是对于那些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漠视淡然的“看客”行为,都成为社会公德不尽人意之处。(四)腐败现象难以有效遏制腐败就是运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腐败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它产生的根源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官欲膨胀心理。权力腐败是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一个主要方面,包括贪污受贿、贪脏枉法、徇私舞弊、任人惟亲、以权谋私、权力私有化等等。三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一)从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更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更能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因此,它是积极的、进步

11、的。它对道德建设的影响也是积极的、进步的。但是,如果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它,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消极的影响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等价交换的原则可能导致拜金主义。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它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货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使不同的生产部门、不同的劳动者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产品和劳动;使各种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劳动,也可以交换。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频繁地起着媒介的作用。因此,很容易使人产生对金钱的崇拜,形成拜金主义价值观,以金钱为本位,用金钱、财富来评价人的能力、地位和价值,把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在金钱本位者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金钱是万能的,能买到一切。在他们看

12、来,非劳动产品,如权力、地位、感情、荣誉等等都可以通过金钱买到。于是,一方面他们以积聚金钱为自己的活动核心,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另一方面,他们把等价交换的原则运用到非经济领域,如政治领域、道德领域,搞钱权交易、钱法交易等等,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公正,瓦解道德观念和道德约束。2.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价值的多元化,可能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是建立在利益主体多元的前提下的,利益主体的多元产生了价值的多元化。人们在价值取向上容易产生无所适从或混乱不清的情况,也可能选择错误的价值观。比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权主义,等等。用这些价值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就会产生道德的混乱或道德

13、的否定行为。3.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对个人利益的肯定,有可能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个人的价值得到肯定和尊重,独立自主的人格在逐步形成,许多人不理解个人与社会及群体的关系,不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片面地强调个人的权利,盲目地追求所谓个人价值的实现,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生活中,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一心为个人谋取私利。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选择的是个人利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牺牲集体的利益或他人的生命。极端个人主义与独立自主的人格是不相容的。第四,道德宽容性的扩大,道德严酷性的减弱,有可能导致道德约束力的减弱,使一些人放松道德修养和道德

14、约束。在一段时间内,曾有些单位和部门选拔人才重才不重德,让一些不道德分子有机可乘,做出大量违反道德的事来。(二)从我们原有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现实分析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仅仅是可能性,是潜在的,它要转换为现实性,则取决于市场经济的人的原有道德素质和我们原有的历史遗产。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分析市场经济实施之前国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现实。1.市场经济在我国历史上还是新鲜事物。人们没有受过比较完整意义的市场经济的洗礼和训练,就被投进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之中,特别是我们从“文革”那样极端化的政治社会转到市场经济社会,时间非常急促,人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理解市场经济的原则。传统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中缺少商

15、品经济的道德资源,当人们按照过去形成的道德习惯行动而碰壁之后,就可能抛弃原有的道德观念、道德信条,同时又不能正确地按照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来行动,从而变成无道德或者为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推波助澜。2.国民素质偏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还没有完全培养出独立人格,却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依附关系和奴化人格。国民素质忧思录的作者解思忠认为:怕公仆、靠单位、随大溜,构成了国民人格素质的基本框架。“公仆”就是领导,“怕公仆”,其实就是对权力的崇拜。崇拜权力,一方面以权力执掌者的是非为是非;一方面又拼命追逐权力,一旦掌握权力,便用来谋取私利。害怕领导的另一种变体就是对强权的恐惧,对横行霸道的坏人坏事

16、不敢与之抗争和斗争,就像契诃夫小说柔弱的人中的家庭教师一样。崇拜权力,是权力腐败的思想根源。靠单位、靠组织,是大锅饭培养的心态和病症,这种病症的症状是贪图安逸稳定,不敢竞争冒险,生存能力萎缩。随大溜则是在价值观上、在行为选择上的从众性。从众的人格特性使得某种观念、某种行为极易流行。没有自我的人格与市场经济是极不适应的。国民素质的提高是道德进步的前提之一,依靠低素质的国民是很难实现道德的全面进步的。低素质的国民很难理解和接受人类的精神价值,很难超越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很难把握和处理自身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道德滑坡与这种国民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3.道德滑坡有着源远流长的原因。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

17、来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问题,并不都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带来的,而早在改革开放 之前就产生了,并以潜伏的状态延续下来。上面提到的国民素质的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不是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导致国民素质的低下。长期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生活相对贫穷,压抑了人们追求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欲望,而当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外部世界先进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过去加在人们心灵上的禁欲主义枷锁和思想控制的条条框框被解除、削弱,将人们的欲望空前地呼唤激醒出来。人们由于穷怕了,迫切地希望脱贫致富,于是走捷径,钻空子,不择手段,不讲规则,以挣钱增加财富为目的。同时,又害怕政策多变,机遇多变,加剧了

18、致富的迫切心理,产生“捞到一把是一把”的赌博心理。短期行为表现在各个领域:经济领域、管理领域、文化领域,甚至政治方面。人们对物欲的追求失去了节制,很大部分属于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就传统因素来说,我们中华民族固然有着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并且被一代代继承下来的传统美德。但是,历史的文化遗产中也有重大的缺陷,也有不少糟粕,成为我们今天沉重的包袱。我们过去只注意到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中的缺陷,而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另一对立物流氓文化的存在。流氓无产者在我国自古以来就作为一个阶层而存在着,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系统价值、心态、习俗、品质等等,也源远流长,绵绵不绝,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起着作

19、用。翻开一部“二十四史”,载入史册的某些英雄的出身并非门阀贵族,也非真正的“贫下中农”,而是鸡鸣狗盗之徒,甚至许多开国帝王也是如此。由于他们的成功,他们所固有的流氓作风、流氓行径得到美化、伪饰,被视为智慧、才干而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流氓的品格特征主要有投机性、冒险性、不讲规则、不守信用、没有责任感、随心所欲、朝三暮四、享乐主义、哥们义气等等,这些品格体现在行为上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骗、诈、赖、滑。但无可否认,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流氓习气还很严重,坑蒙拐骗行为、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存在,而且屡禁不止。这种流氓作风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它终将被逐出商海,但它对道德建设的消极影响,却是不能低估的。以上

20、我们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道德滑坡的原因:一是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消极的可能性,一是进行市场经济的人的素质因素和历史传统因素。人的素质和历史传统的消极性,使得市场经济本身的消极性由可能变为现实,我们不能简单地咒骂市场经济,也不能简单地责怪现实中的人和历史的遗产。只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使这两方面在运动中不断磨合、调整,才能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道德的真正的全面的进步。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来保障它健康运行,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特别要重视以下几点。(一)

21、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统一起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离不开法律的调节和规范,这毫无疑问。但是,同时也少不了道德的作用,而且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从人类社会产生法律后,道德和法律就成了维系社会运转的两只左右轮,少了哪一只都不行。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又各以不同方式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二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统一的。道德与法在内涵上是相互渗透的,法中有德,德中有法,往往是道德要求法律化,道德又推动与促进法制效应。依靠舆论等道德的力量可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促使市场经济有序运作。像道德对社会生活的调节不是万能的一样,经济和法律

22、手段也不是万能的。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观在道德体系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人们道德行为选择的导向,又为道德评价提供标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导向的统一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并存的生动局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巨大进步。但事物都有两重性,市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也出现了一些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价值观念。能够充当这种价值观念转化导向的,必须是也只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

23、观重在建设,加强建设才能使它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才能克服和消除由于价值观念紊乱和冲突而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既要确立最高的价值目标又要明确最低行为限度与道德评价标准;既要批评与清除资产阶级价值观腐朽的因素又要吸取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价值观中的合理因素,如时间和效率观念等。(三)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原则市场经济是追求物质利益讲究功利的,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价值观必涉及利义关系。一般说来,儒家所说的“利”,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利益,在很多场合专指个人私利,儒家所说的“义”,是与个人私利相对的,它指的是国家、天下之大利

24、,也称作“公”;与“私欲”相对,称作“公义”。在作为道德规范时,意味着处事的适宜和正当。对封建地主阶级所维护的利和义的内容,这是要批判对待的。但是,思想家们力图在国家、社会利益和个人私利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伦理调节原则,确立一个行为选择的社会标准,这是合理的,值得汲取和借鉴。如,孔子倡导“义以为上”,就是对待个人私利时要“见利思义”,不能“见利忘义”。孟子由此阐发了“大义为先”的精神,赞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义者辱”;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喊出“保天下者,匹夫有责”。这种“公义”精神,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应该发扬的。市

25、场经济给各种利益主体提供了竞争的园地,提供了寻求个人利益的机遇和条件。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不可能回避而必须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个关系,必须坚持义利统一的原则,先义后利,以义后利,以义制利。一切遵循市场规律,公买公卖,追求合理利益,就是正当或者是“义”的;否则是不正当或不义的,就应当抵制,而不能“见利忘义”,发不义之财或“保利弃义”。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坚持义利统一原则。(四)必须注意道德建设的系统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目标,有多层次。从纵向看,有社会公德、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职业道德

26、等;从横向来看,每个层次都有道德禁止与道德允许两个方面;从全社会来看,既有对一般公民的共同的道德要求,又有对国家公务人员的道德要求,还有对先进分子的道德要求。道德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调动与发挥系统的每一个要素的积极性,使每个公民都自觉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搞好这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协同努力。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形成道德价值导向实现的物质基础;要把道德教育同社会的其他机制,如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结合起来,并健全社会舆论监督;要动员与组织社会各行各业,如文化、企业、村镇、街道,尤其是与青少年教育关系密切的部门齐抓共管;要努力营造道德建设的良

27、好社会环境,树立社会新风;要完善政治体制,改革干部制度,促使各级干部带头廉洁奉公,并以政绩来约束干部;还要治理社会治安,打击各种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生活中,许多人往往有“世风日下”的感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感慨其实由来已久,每一个时代都或多或少会传递出这样的叹息。如果理性地去思考,“世风日下”累加的结果就可能是“人将不人”。这是一个真命题吗?显然不是。从叹息声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人们对社会公德永无止境的追求以及对构建公德社会的批判与思考。在汶川地震中,催人泪下之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志愿者以最美丽的微笑让他人感受到温暖,种种事迹都证明了爱与奉献

28、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胡总书记关于“德”的论点,再次证明了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孜孜以求的目标。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聚合体,只有每个人自觉地树立道德意识,做纯粹的人,率先为他做出表率而不必计较于他人怎么想,整个社会才会更加进步,个人也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苗相甫,杨浩文.道德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4.焦国成,王易.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和公民道德建设J.新视野,1996,(3):30-32.金一虹. 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与新的整合J.江海学刊,1997, (6):107,111.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问题的思考.人民日报,1994-07-22,(5).郑晓江,李承贵,杨雪骋.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陈章龙.当代中国思想道德体系论.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张学曾.道德科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