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丹拿Dynaudio音箱评测汇编
一、概述
丹拿的研发历史简述
丹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以从多方面改善扬声器系统。以下列举部分研究成果,其中一部分在开发后也被其它扬声器制造商所采用,所有研发都旨在全面提升扬声器的性能。
数字音频的动态范围比传统录音的大得多。大多数扬声器都会压缩峰值,从而引起失真。传统的扬声器很容易被这些增加的动态损坏。随着数字录音的广泛普及,丹拿多年来致力改善的扬声器系统的瞬态及大音量播放性能,将会日益突显其重要性。由于对这个要求早有预见,丹拿已经花了很多年去研究这种需求的最佳解决方式,因此能够最好地满足音乐发烧友的这个现代需求。
相位响应
随着丹拿扬声器单元的不断精益求精,相位误差对大部分扬声器的重要性就越发突显了。各种分频网络的大量研究表明,最渐进的滚降(每倍频程6dB)是唯一能够在整个频率范围保持正确相位响应的滤波设计,同时不会像二阶、三阶、四阶滤波那样扭曲瞬态振幅。
所有滤波器都含有贮能装置(电感和电容)。滤波越复杂,这些电感和电容就会贮存更多能量然后再释放出来,从而改变整个系统的时间响应。
使用渐进式滚降的问题在于,扬声器自身必须干净,在分频频率以外几个音阶都没有失真。丹拿针对此问题,投入了大量研究使扬声器在自身的使用频响范围以外的响应都变得平顺,从而让渐进式滤波的优势得以发挥。
丹拿的DTL系统
由于低音需要推动更多空气,而本身质量也较大。因此,低音对信号的响应速度一般都比高音偏慢。但是,高音和低音保持相位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丹拿设计了一个磁系统,其中包括一个磁短路装置,它能把低音的响应时间惊人地提高10倍!丹拿这个“快速”的低音响应,使扬声器在所有频段、不同的瞬态变化都能保持相位一致。
大多数扬声器的磁系统的磁路结构里面的磁场都受到压缩,但结构以外的磁场却相当分散。因此,当音圈来回往返在两个强度不同的磁场时,二次谐波失真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进一步改进低音音圈所处的磁场,丹拿特别改造了磁极的形状,使磁场对称。丹拿设计的这种对称磁场强度更大,磁场更均匀,从而避免了这类失真的出现。与此同时,低音的响应时间大大加快,效率也更高。
六角形音圈系统
扬声器的音圈是由许多绝缘导线条粘结而成的。如果扬声器在大功率情况下工作时,这个结构就会引起音圈局部过热。
丹拿专利的Hexacoil(六角形音圈)系统能有效解决音圈局部过热的问题,它大大改进了音圈导线之间的散热接触面。所以音圈能更均匀地散热,从而避免因局部过热而烧坏。
这种结构也使扬声器的效率和阻尼变得更高了。Hexacoil(六角形音圈)线圈十分坚固,即使在压力很高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完好。
高音单元过热的问题甚至比低音单元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丹拿在1970年发明了一种用来冷却高音单元音圈的磁性流体。事实证明该发明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现在的扬声器生产都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而丹拿对磁性流体技术(称之为“Magnaflex”)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使丹拿高音单元能承受极大的功率,在扬声器行业内无出其右。
高音的球顶沿着一个方向运动时,负责承托它的悬挂则会往相反方向运动。这是波形由球顶传递到悬挂的结果。丹拿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对高音单元的悬挂系统进行精心设计,消除了这种悬挂反相运动引起的不规则响应。
振膜设计
众所周知,音盘会产生“分割振动”,扬声器系统的失真大程度上由此产生。丹拿采用坚固而轻盈的音盘材料,对其表面进行高阻尼处理,极大地改善声音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丹拿的低音单元采用聚丙烯制作而成,同时加入了硅酸镁以加大其刚性,并提升声波在音盘材料中的传播速度。
这是丹拿低音单元表现远优于其它聚丙烯单元的原因之一。
在体积较大的低音单元中,用来支撑扬声器磁路结构的框架会引起空气湍流,从而影响低频响应。因此,丹拿为这些低音单元研发了一种空气动力低音单元支架,能够有效防止这种互调失真的产生。
对某些低音单元而言,丹拿在音圈内使用一个中置磁路系统,能够大大提升单元的性能,而且不会大大增加成本。零散的磁场没有了,信号能够完全被利用,扬声器的效率和响应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
刚开始生产扬声器时,丹拿使用自己的分频器,可喇叭单元还是在依靠OEM(代工生产)。1977年至1978年间,丹拿推出了公司的第一套扬声器——P系列。但是,Wilfried Ehrenholz(威尔弗瑞德嬠/font]艾雯豪兹,丹拿的共同创办者和目前的独立持有人)却认为,从公司的技术背景来看,要生产出真正优质的扬声器产品,只有自行开发喇叭单元。
“如果你是个OEM客户,那么你的产品质量就永远受制于供应商的研发水平。但我们的一些设计概念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够买到的产品,而我们的目标又一直是注重产品质量的那部分市场。不到三年,我们的扬声器系统全部都装上了我们自己研发设计的喇叭单元。”
从这时候起,丹拿便开始将它的单元向其它扬声器厂商出售了。Ehrenholz说:“这后来被证明是一项非常成功的举措,因为市面上虽有很多扬声器生产厂商,但是制造喇叭单元的却不多,而它们当中产品上乘的则更少。在极短的时间里,丹拿单元就驰名于世,凭借其卓越品质受到发烧友和消费者们的广泛认同和肯定。”
Ehrenholz坚信喇叭单元是任何一套扬声器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丹拿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高素质单元具有失真低、动态宽,功率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从一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强调品质的重要性和加强品质信息的宣传,因为我们从来不乏领先于世的先进技术。当然,高品质也意味着高成本,消费者可在最顶尖的科技产物和其它水平的产品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在丹拿,我们感到没有品质妥协的余地,而且也决不允许任何有负于丹拿品牌形象的产品出现。”
身处Skanderborg的丹拿工程小组怀有一个创造“新一代扬声器”的抱负,希望以自己的技术研发成就为基础,达到真正的“高保真”。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避免跟随同一时期中惯常的材料选用、技术和生产流行趋势,而反过来去了解丹拿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克服传统设计方法中已知的缺点。只有通过纵向的综合考虑设计才能在没有妥协的情况下,令制造品质和声音品质取得双赢。这跟认为产品素质最容易“看”出来而不是“听”出来的主流观念有很大不同。
丹拿的成果都体现在扬声器每一处细节的革新上,这些细节上的改善构成了丹拿品质的基础。丹拿有许多早期的研发与革新成果并未被其它人立即了解,但到了今天,它们却成为了象征卓越音质的丹拿单元的技术核心。
基于一阶6 dB/octave斜率设计的分频器,只有配合超低失真的丹拿单元才会取得理想的相位与脉冲响应。单元的频响越不干净,就越有必要采用大斜率的12 dB甚至是24 dB分频器来剪掉那些不平坦的波峰/波谷——从而导致脉冲响应不精确。
扬声器单元盆架是由硬度极高但重量极轻的镁合金铸造而成。该材料在杜绝谐振和振动方面与传统的挤压式金属或塑料盆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轻质纤维球顶的D28软球顶高音,是目前响应速度最快的动态高音单元之一。其非凡的百万分之十二秒(12 m/sec)的反应时间,是采用强力磁体和精确制造并能吸收谐振的高音单元封腔的结果。
中低音单元的磁体同样是壮硕无比,以“超大”来形容毫不为过,但是同一般的设计相比,它们的重播更加精确、有力,功率承载也要高出许多。
对于极度敏感的音圈,丹拿根据绕制音圈的压缩问题开发出了一个新的方案。革命性的Hexacoil(六角形音圈)技术使音圈的功率承受能力比传统设计高了4-6倍,而且单元的效率也获得了相当大的提高。
为了改进音圈的散热效能以及运动系统的阻尼控制,把音圈完全活动地嵌在了一种被称为Magnaflux的磁性润滑油里。
为了减少箱体谐振,使用了特定的支架和减震措施。箱体内的谐振会被Variovent,一个能够增强低频表现的非周期性阻尼低音反射口吸收掉。木质箱体是以典型的丹麦水准建造:多种真木皮配合精细手工按最高标准完成。
1980至1990年为丹拿的成形期。公司在单元技术上的研发成就使之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high-end OEM和D-I-Y(装机派)动态喇叭单元供应商。其间,丹拿推出了MSP扬声器系列,该系列的突出特点是公司新近开发的硅酸镁盐聚合物(MSP)振盆。到1984年,一个崭新的软球顶高音又被研究了出来,加上MSP低音单元,丹拿的Compound系列就这样诞生了。Compound系列扬声器采用坚固的HDF(高密度纤维板)做箱体材料,外部装饰有精美的天然木皮。丹拿为追求极品质量,在自己的工厂内建立了一套生产设备,并按照丹麦的艺术传统手工制作出了那些高档家具级的喇叭箱体。该系列包含有Compound 2和Compound 3书架式监听扬声器,以及Compound 4和Compound 5座地扬声器。1988年,Compound系列又衍生出了一款后来迅即成为发烧界传奇的旗舰扬声器:The Dynaudio Consequence(丹拿至尊)。
丹拿至尊扬声器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对运用了全部丹拿科技与革新技术的极品扬声器。它的箱体不光有华丽的外表,其内里更是由三个独立隔腔构成,依照独特的设计理念,这三个隔腔的共同影响被减到了非常低的水平。倒转排列的单元包括了杰出的D28高音和D21超高音,以及一只17W中音和一只 30W低音。
Facette是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扬声器。这对两路被动辐射式座地扬声器拥有令人着迷的无平行面非对称箱体,并附有丹麦设计师Lars Rickmann的签名。
1989年,“The Book of Truth(真理之书)”成为了丹拿扬声器哲学的经典。读者们从中获得了启发与乐趣,知道了为什么其它某些扬声器厂商不允许他们员工靠近装配线(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工人),以及选购扬声器的最佳办法(用耳朵而不是眼睛)。这本书里还包含了一些广告,它们以责备的语气通过一些聪敏的比喻和对轶闻趣事的揭露,对比了丹拿扬声器产品的诚实度。在德国,那些广告被刊登在了音响市场以外的一本杂志“Spiegel”上,甚至引起了一些非hi-fi人士的关注,而且还获得了几次权威的“Art Director’s Club of Germany(德国艺术大师俱乐部)”广告大奖。
80年代末,丹拿Contour系列成为了公司的主线产品:这是一套品种齐全的书架和座地式扬声器,它们也毫不例外的配备了最先进的丹拿单元技术和最精致的手工木制箱体。最小的型号通常都蕴藏着惊人的实力:细致的校声和研发工作,以及由此在个个细节方面所带来的改善成就了Special One;而近期广受欢迎的Contour 1.3 SE也是类似过程的产物——它们不仅是丹拿历史上的里程碑,同样还是高品质发烧级书架扬声器历史上的里程碑。
80年代末出现了不少巩固公司国际地位的事件。到目前为止,丹拿扬声器已远销60多个国家,在所有的国际市场内都成为了一个倍受推崇的顶尖高性能扬声器制造商。在最难打入的市场,比如美国和英国,丹拿均设立了专门的销售和代理办事处,并已取得了其它进口hi-fi音响品牌从未企及的成功。
90年代初,丹拿积极投入到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形产品设计中:使用高质量箱体(只是生产起来不及Contour系列那样费时费工)的入门级丹拿扬声器——Audience听众系列。最初型号是体形超小的听众 10和座地式的听众 20。此后,素质不断提高的听众系列又作了几次改款,直到90年代中期最后扩展成包含家庭影院扬声器在内的全系列音响体系。
90年代中期同样见证了丹拿车载音响的发展状况。现在,人们希望汽车里的音乐不光要够大声,而且还要有更高的保真度了。Hi-Fi爱好者们冲着厂牌的名气对丹拿的DIY单元情有独钟,所以有了专门的Dynaudio Mobile Fidelity(丹拿车载高保真)产品系列来迎合人们的需求。现已有数不胜数的获奖汽车装配了丹拿的车载扬声器产品。发烧友们终于能够在自己的汽车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到真正的高保真音响了。
丹拿在汽车音响零部件市场的经验带来了Volvo Premium sound system(沃尔沃高级音响系统)。 Volvo公司的一个崇高目标是要为正在开发的C70轿房车,提供真正high-end水平的原厂音响系统,并找到了丹拿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理想伙伴。到今天,丹拿仍然按照10个单元的设计概念(包括超低音)在进行着生产,而且它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车载音响系统之一。尽管同Volvo公司的合作项目已预定到了包括2003年在内的今后几年,但仍有其它的汽车厂商找到丹拿,商讨关于在不久的将来为他们设计原厂音响系统的事宜。
丹拿最大的一件工程已在公司的研发部门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款尚未命名的型号,其目标将不止是为了刷新丹拿至尊参考级扬声器所保持的各项纪录,而是要为整个音响行业创造出一个发烧级的参考标准。DDC(丹拿指向性控制)技术的开发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此项革新技术通过控制声音在房间内的发散来减低有害反射,令原录音信息得到前所未闻的忠实还原。具有同等革新意义和先进水平的还有这对新参考级扬声器的模组化箱体,以及在这款技惊四座的设计中所蕴含的对细节的重视。
随之而来的丹拿Evidence Master 和Evidence Temptation,很快便成为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发烧铭器。两者的典范级音质立即赢得了来自五个不同国家的诸多音响刊物专家的肯定,他们的声音无一不在强调着丹拿所创造的新音响参考标准的成就,这也正好印证了扬声器名字的寓意——Evidence(证据)。这两款型号在后来获得了“年度最佳产品”、最佳工业和工程设计等多项大奖,时至今日也仍旧保持着代表当今最先进扬声器设计的崇高地位。
将新开发的DDC技术应用到随后的产品设计中去只是个时间问题。2002年发布的丹拿信心C2 与信心C4,乃首次运用于Evidence上的DDC技术进一步研发的直接成果。在那些新型号上还有很多新的技术革新,例如独一无二的分离式障板结构。另外就是崭新的丹拿Esotar2高音单元,尽管体积纤巧但它却是声誉卓著的ESOTAR 高音的进一步研发产物,同时它也是下一次高音单元革新设计的基础。
设计与制造最先进的书架式high-end扬声器一直都是丹拿的传统。2002年推出的一款迷人的新型号则再次继承了这一传统。以丹拿为Evidence和信心系列所开发的单元技术为基础,尊随原Contour系列的传统经典外形,25周年特别版扬声器代表了丹拿25年来的设计精髓。这款扬声器具有独特的音质表现和专门的木皮外饰,以及一份奇特的庆祝25周年纪念的信心证明:每对25周年特别版扬声器都附有25年的使用担保,以确信丹拿将在今后继续走“Authentic Fidelity(真实传真)”这条路。
2003年,丹拿推出一套全新的Contour系列。该系列都采用了最新的单元技术、革新成果和重新设计的箱体,并且延续了丹拿坚持“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风格,它们势必将成为一系列具有同级产品中最高性价比的发烧级立体声和家庭影院扬声器系统。
丹拿附属公司Dynaudio Acoustics的 AIR系列,是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唱片录音室开发设计的,它们已向人们展示了将来可能出现v在民用扬声器上的设计。“进步本身是永无止境的。这句话总是激励着我们朝更好的结果迈进。”Wilfried Ehrenholz的信念暗示了以后的进步与革新将并不仅仅是在发展的前景上,同样还有眼下的丹拿公司本身。这些都势必将在未来的数年内替扬声器科技设立新的参考标准。
追朔源本—站在顶尖的起点
DYNAUDIO(丹那)成立自1977年的丹麦,最初规模还不象今天的大,虽有自己制作的分频器,然而单元还是依赖OEM(代工生产)。Wilfriec Ehrenholz做为DYNAUDIO(丹那)的共同创办者及持有人,一开始便意识到要生产出好的扬声器产品,最终必定要有自己的制作单元。他说过:“作为一个 OEM客户,你只能长期依靠供应商去发展,经常等了又等才能买到单元,而产品技术与市场始终会因时间性而脱节。”凭着Ehrenholz的敏锐市场触觉,DYNAUDIO(丹那)自成其R&&D(研究及开发)队伍,并于不出三年之内推出拥有自己单元的扬声器,后来更将单元卖给其它厂家,成为 OEM的供应商。从此,DYNAUDIO(丹那)的名字便更是响当当,成为发烧友追捧的对象。此一戏剧性的发展,不能不归功于眼光独到的Ehrenholz :“我们的方向是成功的,因为市场上生产扬声器的厂家多不胜数,然而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生产单元,能生产品质上乘单元的更是少之又少。是以不消多久,DYNAUDIO(丹那)单元便广为人知,并于世界上流行,质量亦得到发烧友及消费者的认同和肯定。”
DYNAUDIO(丹那)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以最优的品质,最好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要求。从研究开发到最后生产,制作的热情贯穿始终如一。在每一道生产工序里,从高音单元的纤维球有顶涂层到给独有的华树木皮抛光,都是在“要创造出一件特殊产品”的精神指引下完成的。在DYNAUDIO(丹那)公司每一名丹那工匠,都怀着一份热情而且又十分注重细节的心态在进行着工作,并把他们的重要经验加入到每一款产品中去,使其无论是做工还是造型都洋溢着优雅和北欧人特有的浪漫气息。
丹拿于1977年在丹麦成立,最初是由几个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组成,他们对音乐与扬声器设计有独特的偏爱,并且都认为即便是当时的高品质扬声器也未能毫无音染的还原出唱片录音的原貌。那时候,扬声器的失真、时差、相位漂移,以及缓慢的脉冲相应不光是可闻的,而且还是能够被轻易测到的。
刚开始生产扬声器时,丹拿使用自己的分频器,可喇叭单元还是在依靠OEM(代工生产)。1977年至1978年间,丹拿推出了公司的第一套扬声器——P系列。但是,Wilfried Ehrenholz(威尔弗瑞德·艾雯豪兹,丹拿的共同创办者和目前的独立持有人)却认为,从公司的技术背景来看,要生产出真正优质的扬声器产品,只有自行开发喇叭单元。
“如果你是个OEM客户,那么你的产品质量就永远受制于供应商的研发水平。但我们的一些设计概念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够买到的产品,而我们的目标又一直是注重产品质量的那部分市场。不到三年,我们的扬声器系统全部都装上了我们自己研发设计的喇叭单元。”
从这时候起,丹拿便开始将它的单元向其它扬声器厂商出售了。Ehrenholz说:“这后来被证明是一项非常成功的举措,因为市面上虽有很多扬声器生产厂商,但是制造喇叭单元的却不多,而它们当中产品上乘的则更少。在极短的时间里,丹拿单元就驰名于世,凭借其卓越品质受到发烧友和消费者们的广泛认同和肯定。”
Ehrenholz坚信喇叭单元是任何一套扬声器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丹拿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高素质单元具有失真低、动态宽,功率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从一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强调品质的重要性和加强品质信息的宣传,因为我们从来不乏领先于世的先进技术。当然,高品质也意味着高成本,消费者可在最顶尖的科技产物和其它水平的产品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在丹拿,我们感到没有品质妥协的余地,而且也决不允许任何有负于丹拿品牌形象的产品出现。”
身处Skanderborg的丹拿工程小组怀有一个创造“新一代扬声器”的抱负,希望以自己的技术研发成就为基础,达到真正的“高保真”。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避免跟随同一时期中惯常的材料选用、技术和生产流行趋势,而反过来去了解丹拿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克服传统设计方法中已知的缺点。只有通过纵向的综合考虑设计才能在没有妥协的情况下,令制造品质和声音品质取得双赢。这跟认为产品素质最容易“看”出来而不是“听”出来的主流观念有很大不同。
丹拿的成果都体现在扬声器每一处细节的革新上,这些细节上的改善构成了丹拿品质的基础。丹拿有许多早期的研发与革新成果并未被其它人立即了解,但到了今天,它们却成为了象征卓越音质的丹拿单元的技术核心。
· 基于一阶6 dB/octave斜率设计的分频器,只有配合超低失真的丹拿单元才会取得理想的相位与脉冲响应。单元的频响越不干净,就越有必要采用大斜率的12 dB甚至是24 dB分频器来剪掉那些不平坦的波峰/波谷——从而导致脉冲响应不精确。
· 扬声器单元盆架是由硬度极高但重量极轻的镁合金铸造而成。该材料在杜绝谐振和振动方面与传统的挤压式金属或塑料盆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 轻质纤维球顶的D28软球顶高音,是目前响应速度最快的动态高音单元之一。其非凡的百万分之十二秒(12 m/sec)的反应时间,是采用强力磁体和精确制造并能吸收谐振的高音单元封腔的结果。
· 中低音单元的磁体同样是壮硕无比,以“超大”来形容毫不为过,但是同一般的设计相比,它们的重播更加精确、有力,功率承载也要高出许多。
· 对于极度敏感的音圈,丹拿根据绕制音圈的压缩问题开发出了一个新的方案。革命性的Hexacoil(六角形音圈)技术使音圈的功率承受能力比传统设计高了4-6倍,而且单元的效率也获得了相当大的提高。
· 为了改进音圈的散热效能以及运动系统的阻尼控制,把音圈完全活动地嵌在了一种被称为Magnaflux的磁性润滑油里。
· 为了减少箱体谐振,使用了特定的支架和减震措施。箱体内的谐振会被Variovent,一个能够增强低频表现的非周期性阻尼低音反射口吸收掉。木质箱体是以典型的丹麦水准建造:多种真木皮配合精细手工按最高标准完成。
1980至1990年为丹拿的成形期。公司在单元技术上的研发成就使之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high-end OEM和D-I-Y(装机派)动态喇叭单元供应商。其间,丹拿推出了MSP扬声器系列,该系列的突出特点是公司新近开发的硅酸镁盐聚合物(MSP)振盆。到1984年,一个崭新的软球顶高音又被研究了出来,加上MSP低音单元,丹拿的Compound系列就这样诞生了。Compound系列扬声器采用坚固的HDF(高密度纤维板)做箱体材料,外部装饰有精美的天然木皮。丹拿为追求极品质量,在自己的工厂内建立了一套生产设备,并按照丹麦的艺术传统手工制作出了那些高档家具级的喇叭箱体。该系列包含有Compound 2和Compound 3书架式监听扬声器,以及Compound 4和Compound 5座地扬声器。1988年,Compound系列又衍生出了一款后来迅即成为发烧界传奇的旗舰扬声器:The Dynaudio Consequence(丹拿至尊)。
丹拿至尊扬声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对运用了全部丹拿科技与革新技术的极品扬声器。它的箱体不光有华丽的外表,其内里更是由三个独立隔腔构成,依照独特的设计理念,这三个隔腔的共同影响被减到了非常低的水平。倒转排列的单元包括了杰出的D28高音和D21超高音,以及一只17W中音和一只 30W低音。
Facette是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扬声器。这对两路被动辐射式座地扬声器拥有令人着迷的无平行面非对称箱体,并附有丹麦设计师Lars Rickmann的签名。
1989年,“The Book of Truth(真理之书)”成为了丹拿扬声器哲学的经典。读者们从中获得了启发与乐趣,知道了为什么其它某些扬声器厂商不允许他们员工靠近装配线(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工人),以及选购扬声器的最佳办法(用耳朵而不是眼睛)。这本书里还包含了一些广告,它们以责备的语气通过一些聪敏的比喻和对轶闻趣事的揭露,对比了丹拿扬声器产品的诚实度。在德国,那些广告被刊登在了音响市场以外的一本杂志“Spiegel”上,甚至引起了一些非hi-fi人士的关注,而且还获得了几次权威的“Art Director’s Club of Germany(德国艺术大师俱乐部)”广告大奖。
80年代末,丹拿Contour系列成为了公司的主线产品:这是一套品种齐全的书架和座地式扬声器,它们也毫不例外的配备了最先进的丹拿单元技术和最精致的手工木制箱体。最小的型号通常都蕴藏着惊人的实力:细致的校声和研发工作,以及由此在个个细节方面所带来的改善成就了Special One;而近期广受欢迎的Contour 1.3 SE也是类似过程的产物——它们不仅是丹拿历史上的里程碑,同样还是高品质发烧级书架扬声器历史上的里程碑。
80年代末出现了不少巩固公司国际地位的事件。到目前为止,丹拿扬声器已远销60多个国家,在所有的国际市场内都成为了一个倍受推崇的顶尖高性能扬声器制造商。在最难打入的市场,比如美国和英国,丹拿均设立了专门的销售和代理办事处,并已取得了其它进口hi-fi音响品牌从未企及的成功。
90年代初,丹拿积极投入到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形产品设计中:使用高质量箱体(只是生产起来不及Contour系列那样费时费工)的入门级丹拿扬声器——Audience听众系列。最初型号是体形超小的听众 10和座地式的听众 20。此后,素质不断提高的听众系列又作了几次改款,直到90年代中期最后扩展成包含家庭影院扬声器在内的全系列音响体系。
90年代中期同样见证了丹拿车载音响的发展状况。现在,人们希望汽车里的音乐不光要够大声,而且还要有更高的保真度了。Hi-Fi爱好者们冲着厂牌的名气对丹拿的DIY单元情有独钟,所以有了专门的Dynaudio Mobile Fidelity(丹拿车载高保真)产品系列来迎合人们的需求。现已有数不胜数的获奖汽车装配了丹拿的车载扬声器产品。发烧友们终于能够在自己的汽车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到真正的高保真音响了。
丹拿在汽车音响零部件市场的经验带来了Volvo Premium sound system(沃尔沃高级音响系统)。 Volvo公司的一个崇高目标是要为正在开发的C70轿房车,提供真正high-end水平的原厂音响系统,并找到了丹拿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理想伙伴。到今天,丹拿仍然按照10个单元的设计概念(包括超低音)在进行着生产,而且它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车载音响系统之一。尽管同Volvo公司的合作项目已预定到了包括2003年在内的今后几年,但仍有其它的汽车厂商找到丹拿,商讨关于在不久的将来为他们设计原厂音响系统的事宜。
丹拿最大的一件工程已在公司的研发部门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款尚未命名的型号,其目标将不止是为了刷新丹拿至尊参考级扬声器所保持的各项纪录,而是要为整个音响行业创造出一个发烧级的参考标准。DDC(丹拿指向性控制)技术的开发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此项革新技术通过控制声音在房间内的发散来减低有害反射,令原录音信息得到前所未闻的忠实还原。具有同等革新意义和先进水平的还有这对新参考级扬声器的模组化箱体,以及在这款技惊四座的设计中所蕴含的对细节的重视。
随之而来的丹拿Evidence Master 和Evidence Temptation,很快便成为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发烧铭器。两者的典范级音质立即赢得了来自五个不同国家的诸多音响刊物专家的肯定,他们的声音无一不在强调着丹拿所创造的新音响参考标准的成就,这也正好印证了扬声器名字的寓意——Evidence(证据)。这两款型号在后来获得了“年度最佳产品”、最佳工业和工程设计等多项大奖,时至今日也仍旧保持着代表当今最先进扬声器设计的崇高地位。
将新开发的DDC技术应用到随后的产品设计中去只是个时间问题。2002年发布的丹拿信心C2 与信心C4,乃首次运用于Evidence上的DDC技术进一步研发的直接成果。在那些新型号上还有很多新的技术革新,例如独一无二的分离式障板结构。另外就是崭新的丹拿Esotar2高音单元,尽管体积纤巧但它却是声誉卓著的ESOTAR 高音的进一步研发产物,同时它也是下一次高音单元革新设计的基础。
设计与制造最先进的书架式high-end扬声器一直都是丹拿的传统。2002年推出的一款迷人的新型号则再次继承了这一传统。以丹拿为Evidence和信心系列所开发的单元技术为基础,尊随原Contour系列的传统经典外形,25周年特别版扬声器代表了丹拿25年来的设计精髓。这款扬声器具有独特的音质表现和专门的木皮外饰,以及一份奇特的庆祝25周年纪念的信心证明:每对25周年特别版扬声器都附有25年的使用担保,以确信丹拿将在今后继续走“Authentic Fidelity(真实传真)”这条路。
2003年,丹拿推出一套全新的Contour系列。该系列都采用了最新的单元技术、革新成果和重新设计的箱体,并且延续了丹拿坚持“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风格,它们势必将成为一系列具有同级产品中最高性价比的发烧级立体声和家庭影院扬声器系统。
丹拿附属公司Dynaudio Acoustics的 AIR系列,是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唱片录音室开发设计的,它们已向人们展示了将来可能出现在民用扬声器上的设计。“进步本身是永无止境的。这句话总是激励着我们朝更好的结果迈进。”Wilfried Ehrenholz的信念暗示了以后的进步与革新将并不仅仅是在发展的前景上,同样还有眼下的丹拿公司本身。这些都势必将在未来的数年内替扬声器科技设立新的参考标准丹麦DYNAUDIO丹那-开启精致音乐之门
DYNAUDIO(丹那)扬声器一直以杰出单元驰名于世,不仅是其他扬声器制造商重于采用的单元供应商,且其独自开发的扬声器产品也袭承了单元制作的一贯风格水准,全线产品一应俱全。 追朔源本站在顶尖的起点 DYNAUDIO(丹那)成立自1977年的丹麦,最初规模还不象今天的大,虽有
DYNAUDIO(丹那)扬声器一直以杰出单元驰名于世,不仅是其他扬声器制造商重于采用的单元供应商,且其独自开发的扬声器产品也袭承了单元制作的一贯风格水准,全线产品一应俱全。
90年代初,丹拿积极投入到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形产品设计中:使用高质量箱体(只是生产起来不及Contour系列那样费时费工)的入门级丹拿扬声器---Audience听众系列。最初型号是体形超小的听众 10和座地式的听众 20。此后,素质不断提高的听众系列又作了几次改款,直到90年代中期最后扩展成包含家庭影院扬声器在内的全系列音响体系。90年代中期同样见证了丹拿车载音响的发展状况。现在,人们希望汽车里的音乐不光要够大声,而且还要有更高的保真度了。Hi-Fi爱好者们冲着厂牌的名气对丹拿的DIY单元情有独钟,所以,我们也就推出了专门的Dynaud-io Mobile Fidelity(丹拿车载高保真)产品系列来迎合人们的需求。现已有数不胜数的获奖汽车装配了丹拿的车载扬声器产品。发烧友们终于能够在自己的汽车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到真正的高保真音响了。丹拿在汽车音响零部件市场的经验带来了Volvo Premium sound system(沃尔沃高级音响系统)。Volvo公司的一个崇高目标是要为正在开发的C70轿房车,提供真正high-end水平的原厂音响系统,并找到了丹拿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理想伙伴。到今天,我们仍然按照10个单元的设计概念(包括超低音)在进行着生产,而且它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车载音响系统之一。尽管我们同Volvo公司的合作项目已预定到了包括2003年在内的今后几年,但仍有其它的汽车厂商找到丹拿,商讨关于在不久的将来为他们设计原厂音响系统的事宜。丹拿最大的一件工程已在公司的研发部门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款尚未命名的型号,其目标将不止是为了刷新丹拿至尊参考级扬声器所保持的各项纪录,而是要为整个音响行业创造出一个发烧级的参考标准。DDC (丹拿指向性控制)技术的开发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此项革新技术通过控制声音在房间内的发散来减低有害反射,令原录音信息得到前所未闻的忠实还原。具有同等革新意义和先进水平的还有这对新参考级扬声器的模组化箱体,以及在这款技惊四座的设计中所蕴含的对细节的重视。随之而来的丹拿Evidence Master 和Evidence Temptation,很快便成为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发烧铭器。两者的典范级音质立即赢得了来自五个不同国家的诸多音响刊物专家的肯定,他们的声音无一不在强调着丹拿所创造的新音响参考标准的成就,这也正好印证了扬声器名字的寓意---Evidence(证据)。这两款型号在后来获得了"年度最佳产品"、最佳工业和工程设计等多项大奖,时至今日也仍旧保持着代表当今最先进扬声器设计的崇高地位。将新开发的DDC技术应用到随后的产品设计中去只是个时间问题。2002 年发布的丹拿信心C2与信心C4,乃首次运用于Evidence上的DDC技术进一步研发的直接成果。在那些新型号上还有很多新的技术革新,例如独一无二的分离式障板结构。另外就是崭新的丹拿Esotar2高音单元,尽管体积纤巧但它却是声誉卓著的ESOTAR 高音的进一步研发产物,同时它也是下一次高音单元革新设计的基础。设计与制造最先进的书架式high-end扬声器一直都是丹拿的传统。2002年推出的一款迷人的新型号则再次继承了这一传统。以丹拿为Evidence和信心系列所开发的单元技术为基础,尊随原Contour系列的传统经典外形,25周年特别版扬声器代表了丹拿25年来的设计精髓。这款扬声器具有独特的音质表现和专门的木皮外饰,以及一份奇特的庆祝我们25周年纪念的信心证明:每对25周年特别版扬声器都附有25年的使用担保,以使您确信我们的公司将在今后继续走"Authentic Fidelity(真实传真)"这条路。2003年,丹拿会推出一套全新的Contour系列。该系列都采用了最新的单元技术、革新成果和重新设计的箱体,并且延续了丹拿坚持"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风格,它们势必将成为一系列具有同级产品中最高性价比的发烧级立体声和家庭影院扬声器系统。我们的附属公司Dynaudio Acoustics的 AIR系列,是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唱片录音室开发设计的,它们已向人们展示了将来可能出现在民用扬声器上的设计。"进步本身是永无止境的。这句话总是激励着我们朝更好的结果迈进。"Wilfried Ehrenholz的信念暗示了以后的进步与革新将并不仅仅是在发展的前景上,同样还有眼下的丹拿公司本身。这些都势必将在未来的数年内替扬声器科技设立新的参考标准。 1968 相位响应研究 1968 Variovent 流体助力器 1969 DTL系统 1969 对称磁场 1970 Magnaflex 磁流体 1971 六角形音圈 1973 Compound系统 1974 Aperiodic非周期性负载高音单元 1975 相位延迟均衡 1976 软滚降悬挂 1976 低音涂层振膜 1977 3”中置铁磁体系统 1978 低音单元流体动力支架 1979 可达130 dB动态范围扩展 1981 硅酸镁聚合物振膜 1982 远低于50μs 的12”低音单元上升时间 1983 3”软球顶中音单元 1985 带100mm直径音圈的9”低音单元 1986 有源电子扬声器系统 1987 ESOTAR 超高保真高音单元。
线材
音响报刊杂志关于线材的文章不少,其中也不乏理论结合实践的精辟之作。然而,也有走极端的——即有不少线材发烧友对其津津乐道,也有人对其全盘否定。其中也不乏所谓音响或对音响评论的“行家”、“专家”对线材作用加以否定,或说线材的作用在音响系统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最多起十分之一的作用。这些言论必然会使读者、特别是初入门的音响爱好者觉得无所适从:究竟应听谁的?!
本文想揭示两个问题:一、线材在音响系统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即线材能改变音响的音质吗?二、线材运用的基础(或前提)是什么?
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线材的作用是什么?何谓音质?
常见的音响线材大致有三种:信号线、喇叭线和电源线。其中,信号线和喇叭线的作用是:⑴传输信号;⑵阻抗变换;⑶音色修饰。
信号线和喇叭线的区别是:信号线传输的是微弱的电信号,其幅度量度单位通常是电压,平均幅度最大几百毫伏至几伏;而喇叭线传输的是功放到喇叭的功率信号,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