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头猪生产线计算方法摘要:工厂化养猪所面临的疫病压力,要求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生产的高效运行需合理配置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种猪生产就要坚持场内测定,不断引入先进科研成果;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工厂化养猪种猪生产模式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关键词:生物安全;种猪生产;成本核算工厂化养猪是养猪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一步,工厂化养猪生产效率受其生产模式的影响,种猪生产模式的科学与否将影响整个养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种猪场要不断研究细化养猪生产的各环节,使生产模式更趋科学合理。1.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种猪生产是养猪产业链中的起始部位,要为下游企业提供健康种猪尤为重要。要生产健康高效的种
2、猪,首先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从场址选择、场内布局、健康猪群的建立,到兽医管理制度的建立,都必须高度重视,做到尽善尽美。每周彻底清理一次垃圾,每月进行一次场区大清扫环境大消毒。定期灭鼠、灭蝇、驱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的消毒程序,疫苗兽药的管理使用办法,病死猪及其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度,严格的入场程序及人流物流控制办法,工作人员兽医卫生制度,定期检测制度。免疫程序要根据大环境防疫压力及本场猪群各种疫苗抗体波动规律,经采血检测科学制定。消毒程序中包括饲料工作服的熏蒸消毒、猪舍的终末消毒、火碱池药液的更换、场区消毒等,一般要求每周进行2 次全场消毒,根据采样检测结果选择有效的消毒药物,同时,
3、必须考虑消毒药物低毒,对产品形不成污染。病死猪处理要有解剖室、焚尸炉及有效的消毒处理辅助设施。外来物品消毒熏蒸办法,工作人员进出场办法要充分考虑有效的防疫和操作方便。定期检测制度要求在无明显临床病症表现的情况下,至少每季对饲料、饮水、环境、消毒效果、免疫效果采样检测,以了解各项兽医防制措施的效果及猪群的健康状况、免疫状态,进一步建立生物安全小环境。2.猪群生产周期的确定及设施的配备猪群的生产周期与其生物特性和猪场的管理水平有关,猪的平均妊娠期为114 天,如果实行28天断奶,断奶后7天可发情配种,则一个繁殖周期为149天,而猪群实际繁殖周期还受母猪不同空怀期的比例,不同情期的受胎率及受胎后的分
4、娩率等的影响。其中,配种受胎率和断奶天数是影响母猪繁殖周期的主要指标。场内各车间栏位等设施的配备要根据各猪群生产周期进行合理配置。以600头基础母猪规模的种猪场为例,如断奶后7天发情的占80%,7-14天发情的占20%,配种受胎后的分娩率为90%,则猪场几个主要指标及各车间应配栏位数与猪群配种受胎率间的关系如下表:受胎率80%90%28天断奶21天断奶28天断奶21天断奶分娩指数2.112.212.152.25年产窝数1266132612901350平均周产窝数24.3525.5024.8125.96平均周配头数30.4331.8827.5728.84妊检区栏位数32322828空怀区栏位数8
5、877妊娠前期栏位数48525052妊娠后期栏位数24262526产床数256266256266育成段栏位数257267257267种猪车间4头猪1栏;母猪产前4天上床;下床后栏位消毒空舍1周;21天断奶时,原栏保育1周;每窝成活10头。如仔猪70日龄可达30公斤,育肥猪140日龄可达86-90 公斤出栏,则测定舍、育肥舍及后备栏位设置如下:受胎率80%90%28天断奶21天断奶28天断奶21天断奶测定栏4911511150115211育肥栏2211+112511+112511+112611+11后备栏18181818测定舍每头猪1栏,育肥舍每8头猪1栏,存栏10批猪,出栏后栏位空舍消毒1周,
6、每批猪备有1个特护栏,后备猪每4头1栏,每周选留7头,6周后选留其中一半,待配期14周最多存栏70头。栏位的设置还应考虑今后的发展。3.后备猪的测定及基础群的更新策略选育工作是种猪场的灵魂,搞好种猪生产就必须做好长期选育工作。做好场内测定是后备猪选留的依据,后备猪的测定可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技术要求,结合本场实际制定适合本场的选育操作规程,每批猪至70 日龄前,根据父母成绩计算出每窝猪各性状的期望值并排序,经外貌评分每窝选留1公1母至70日龄30公斤左右时,转入测定舍进行个体测定,其它猪转入育肥舍进行群体测定。个体测定要单独记录耗料,群体测定记录群体耗料量。至80-105公斤结束测定时称取
7、每一个体的体重,B超仪扫描测定倒数第3-4 肋骨间距背中线3-5 厘米处的背膘及眼肌厚度,结合日龄体重校正至100公斤体重时的数据。性能测定可根据具体条件和选育目标选择测定性状,主要可记录每一个体的初生重、70 日龄重(始测体重、日龄)、结测日龄体重(80-105公斤)、结测背膘厚、眼肌厚度、耗料、总仔数、活仔数、21日龄窝重等数据,计算出主要性状成绩及其估计育种值,综合指数排序,与基础群后备群指数排序相比,指数大于100且大于基础群后备群个体指数者,经外貌评分结合基础群更新率要求,选留要求数量的个体(留种率不大于5%)。如更新率为30%,即每周基础群需更新3.5头(60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
8、则每周选留7头,6周后42头猪重新排序选留其中21头,至240日龄参配前共14周,后备存栏不高于70头。4.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标准化才能对商品的安全性、品质的一致性提供保障,标准化生产包括管理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4.1管理标准化 生产过程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怎样通过制度化管理,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创造力,是猪场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我们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成本考核管理办法。成本考核是在产品成本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将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量化,结合产量测算人员工资,使人员收入的增加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形成同步。以500头基础母猪规模的场为例:4.1.1主要考核指标:工资、饲料、兽药、低值
9、易耗品。4.1.2计划指标:年提供健仔10500 头,全场定员23人;产仔段成活率95%,育成段成活率97%,育肥段成活率99%;仔猪35日龄转群体重8,育成段70日龄转群体重29,育肥段 140日龄出栏体重86;仔猪35日龄转群前耗料1.58,育成段料重比1.71:1,育肥段料重比2.6:1;外购料3元/公斤,本厂料1.8元/ 公斤;育成段20%的耗料为外购料。4.1.3核算要求:种猪段饲养日=总饲养日-产房哺乳母猪饲养日,种猪群体调整为500头基础母猪60头后备猪;产仔段期末平均存栏重限定在5.5-6,平均饲养日限定在2123天,育成段期末平均存栏重限定在19-20,平均饲养日限定在626
10、4天,育肥段期末平均存栏重限定在55-58,平均饲养日限定在102106天。4.1.4各段计划成本4.1.4.1种猪段4.1.4.1.1工资 按全年人均收入800元计(4人),则每头健仔背负的工资成本为3.66元=8004(1050012)。4.1.4.1.2饲料 耗料按平均头日耗料2.7计算种猪段日耗料量。4.1.4.1.3兽药 按平均存栏每头每月0.5元计算,核定为230元/月=(560-100)0.5。4.1.4.1.4低值易耗品 100元/月。4.1.4.1.5本段工资额=本月产健仔数3.66(2.7-实际平均头日耗料)2.7365(10500500)3.66(230-本月实际兽药费)
11、20%(100-本月实际低值易耗品费用)20%。4.1.4.2产仔段4.1.4.2.1工资 按全年人均收入800元计(5人),月均转群832头,重6656,则每公斤断奶猪背负的工资成本为0.60元=80056656。4.1.4.2.2饲料 仔猪35日龄耗料1.58/头(外购),母猪6/日头,则每公斤断奶猪背负的饲料成本为5.46元=(1006301.81.588323)6656。4.1.4.2.3兽药 每批每头仔猪0.8元计,每转1仔猪背负的药费为0.1元=8320.86656。4.1.4.2.4低值易耗品 按每月800元计,则每公斤仔猪背负的费用为0.12元。4.1.4.2.5本段计划成本5
12、.68元/(不含工资成本)。4.1.4.2.6本段工资额=本月实际转出猪重量0.6(5.68-本月本段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实际转出猪重量20%。4.1.4.3育成段、育肥段办法同仔猪段,先核定成本,再根据单位工资成本核算人员工资。4.2技术标准化 包括产品标准和生产过程标准化。4.2.1产品标准 种猪企业的产品标准就是种猪标准,可结合各品种猪行业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制定。4.2.2生产过程标准化 包括综合防制措施、疫苗兽药管理制度、饲养管理规程、种猪选育操作规程、饲养标准、粪污处理要求等。可结合本场实际和有关行业及国家规定制定。5.不断引入新的科技成果要充分认识科技在猪育种、保健、营养等各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力所能及的快速引入并实施科技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与创新技术,使种猪的综合品质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