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态与思维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56980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态与思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心态与思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心态与思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心态与思维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心态与思维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思维的修行的修行1.大大纲一、人的弱点一、人的弱点二、人的理解二、人的理解三、思三、思维的修行的修行禅那禅那2.一、人的弱点一、人的弱点(一)肯定会犯(一)肯定会犯错误。(二)常(二)常为假象迷惑。假象迷惑。(三)有欺(三)有欺骗倾向。向。(四)受不完整的感官限制。(四)受不完整的感官限制。3.(一)肯定会犯(一)肯定会犯错误1 1、动机和后果相冲突。机和后果相冲突。2 2、主、主观和客和客观相相违背。背。3 3、愿望和、愿望和结局相悖逆。局相悖逆。4 4、追求与所得不相符。、追求与所得不相符。肯定会犯肯定会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4.(二)常(二)常为假象迷惑。假象迷惑。1 1、

2、眼、眼见未必未必为实,常多假象,常多假象影影视。2 2、耳听未必、耳听未必为真,常多真,常多错觉奉承。奉承。3 3、鼻、鼻闻未必未必为正,常多受正,常多受诱香水。香水。4 4、舌、舌尝未必未必为准,常多准,常多为惑惑美味。美味。5 5、身触未必、身触未必为对,感,感觉相反相反舒适。舒适。为假象迷惑的原因是什么呢?假象迷惑的原因是什么呢?5.(三)有欺(三)有欺骗倾向向1 1、撒、撒谎的体的体验,人人皆有。,人人皆有。2 2、善意的、善意的谎言,仍是言,仍是谎言。言。3 3、说谎的的动机,良心自知。机,良心自知。4 4、成功的、成功的谎言,言,继续再再说。5 5、谎言的言的实质,说服自己。服自己

3、。我我们为什么要什么要进行欺行欺骗呢呢?6.(四)受不完整的感官限制(四)受不完整的感官限制1 1、眼耳鼻舌身的感、眼耳鼻舌身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是非常有限的。2 2、有限的感、有限的感觉使我使我们陷入主陷入主观的的错觉。3 3、错觉造成造成错误的思考判断。的思考判断。4 4、错误的判断造成的判断造成错误的目的目标追求。追求。5 5、事、事实的的错误使我使我们的心理陷入困惑。的心理陷入困惑。7.(五)人(五)人为什么做什么做恶?问:人即使不愿:人即使不愿为恶,却身不由己。是什么,却身不由己。是什么力量在力量在驱使他呢?使他呢?答:答:这是色欲呀!色欲是色欲呀!色欲产生于与物生于与物质情欲形情欲

4、形态的接触,随后又的接触,随后又转为嗔怒。它是嗔怒。它是这个世界个世界上吞没一切的罪上吞没一切的罪恶的大的大敌。正如:火被。正如:火被浓烟烟遮蔽,遮蔽,镜被被尘土覆盖,又如胎儿被子土覆盖,又如胎儿被子宫包裹,包裹,生物也同生物也同样被不同程度的色欲被不同程度的色欲笼罩。罩。8.(一)色的理解(一)色的理解(1 1)凡是我)凡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的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形状和色、形状和现象。即称之象。即称之为色。色。(2 2)色是事物所呈)色是事物所呈现的表面的表面现象。象。(3 3)色是某些事物在我)色是某些事物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主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印象。9.(二)色欲(二)色欲(1 1)色欲是由

5、事物的表面形象所引起的主)色欲是由事物的表面形象所引起的主观欲欲望和渴求。望和渴求。(2 2)欲字拆开,谷和欠。欲是永不)欲字拆开,谷和欠。欲是永不满足想法和足想法和动力。力。(3 3)色欲是自我)色欲是自我设计的主的主观目目标和希望得到的和希望得到的结果,是在果,是在头脑中希望得到的中希望得到的强烈欲望。烈欲望。10.(三)色欲的本(三)色欲的本质1 1、客、客观事物的存在就展示事物的存在就展示为本本质和和现象。象。(1 1)现象是象是经过头脑加工而被加工而被认知的某些事物知的某些事物的表面形象。的表面形象。(2 2)本)本质是事物自身具是事物自身具备的内在的内在规定性。定性。2 2、我、我

6、们的感的感觉器官只能器官只能认知到事物的表面知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象,不能不能认知到事物的内在本知到事物的内在本质。11.3 3、意、意识在色欲的支配下,必然形成在色欲的支配下,必然形成趋利避害利避害的本能反的本能反应。见到利益不由自主地就想追求;到利益不由自主地就想追求;见到到祸患不由自主地就想患不由自主地就想躲避。感避。感觉和色欲和色欲迫使我迫使我们的思的思维陷入感情的陷阱而不能自拔;陷入感情的陷阱而不能自拔;陷入利益的陷入利益的驱使而使而难以以挣脱。脱。4 4、在事物表象的、在事物表象的诱惑之下,在主惑之下,在主观色欲的蒙色欲的蒙蔽之下,人蔽之下,人们的意的意识只能在物只能在物质表面的形象

7、表面的形象上患得患失地上患得患失地进行行趋利避害的思考。利避害的思考。12.5 5、尤其重要的是,人、尤其重要的是,人们的欲望一旦得到的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就足就会形成攀比,而会形成攀比,而变得更加得更加贪婪;一旦没有得婪;一旦没有得到到满足,就会足,就会产生嗔恨之心,而陷入愚昧的生嗔恨之心,而陷入愚昧的虚幻心虚幻心态。在。在贪婪的婪的驱使下,人使下,人们变得狂妄得狂妄和自和自负;在嗔恨的;在嗔恨的驱使下,人使下,人们会会变得仇恨得仇恨和和疯狂。在愚昧的蒙蔽下,人狂。在愚昧的蒙蔽下,人们不知不不知不觉地地走向邪走向邪恶和堕落和堕落孙悟空大悟空大闹天天宫。13.二、人的理解二、人的理解(一)人的本(

8、一)人的本质(二)人的感(二)人的感觉(三)人的(三)人的觉醒醒(四)人的思(四)人的思维(五)人的修行(五)人的修行14.(一)人的本(一)人的本质1 1、肉体机制与思、肉体机制与思维意意识。2 2、物、物质需求和精神文明。需求和精神文明。3 3、兽性本能与人性性本能与人性觉醒。醒。4 4、感性、感性认识与理性思与理性思维。人的本人的本质是二重性的。是二重性的。15.(二)人的感(二)人的感觉1 1、感官与、感官与对象的接触,形成感象的接触,形成感觉。2 2、感、感觉在大在大脑中形成主中形成主观的知的知觉。3 3、知、知觉的的综合在大合在大脑形成表面印象。形成表面印象。4 4、任何印象都会在

9、内心形成某种感受。、任何印象都会在内心形成某种感受。5 5、不同的感受形成了不同的情、不同的感受形成了不同的情绪反反应。喜、怒、喜、怒、忧、思、悲、恐、惊。、思、悲、恐、惊。16.(三)人的(三)人的觉醒醒1 1、感受、感受产生感情,情感生感情,情感驾驭的思考:的思考:2 2、感受、感受产生欲望,欲望生欲望,欲望驱使的追求。使的追求。3 3、欲望、欲望产生攀比,攀比提升追求。生攀比,攀比提升追求。4 4、陷入、陷入恶的循的循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中之花,水中之月。5 5、情感与欲望属于感性思考。、情感与欲望属于感性思考。6 6、人的思、人的思维是没有情欲,没有功利的。是没有情欲,没有功利的。

10、7 7、觉醒是人从感醒是人从感觉中的中的苏醒。醒。以客以客观理性的眼光理性的眼光审视世界。世界。17.(四)人的思(四)人的思维1 1、感性思、感性思维:受情感和欲望支配的思:受情感和欲望支配的思维。2 2、知性思、知性思维:受:受经验和知和知识支配的思支配的思维。3 3、理性思、理性思维:善良心:善良心态和超越功利的思和超越功利的思维。真、善、美的追求与思考。真、善、美的追求与思考。18.1 1、感性思、感性思维以感以感觉,情,情绪和欲望和欲望为基基础的思的思维。(1)感)感觉是是对外在事物的主外在事物的主观的的觉知。知。(2)感受是因感)感受是因感觉而形成的心理感受。而形成的心理感受。(3

11、)印象是事物印在)印象是事物印在头脑中的表面形象。中的表面形象。(4)情感是因感受而形成的各种情)情感是因感受而形成的各种情绪。(5)欲望是在情感基)欲望是在情感基础上形成上形成对功利的追逐。功利的追逐。感性思感性思维是丰富、形象、易是丰富、形象、易变、主、主观、表浅、表浅而短而短视的思的思维。19.2 2、知性思、知性思维以以经验、知、知识和和职业为基基础的思的思维。(1)经验是人生是人生经历的体的体验,是很多人思考,是很多人思考判断的根据。判断的根据。(2)知)知识是通是通过学学习和和训练而得到的而得到的对事物事物认知和知和识别的能力,是的能力,是绝大多数人思考判大多数人思考判断的根据。断

12、的根据。(3)职业是社会分工的是社会分工的谋生生岗位,是很多人位,是很多人思考和判断的出思考和判断的出发点和准点和准则。知性思知性思维是理智、矛盾而困惑的思是理智、矛盾而困惑的思维。20.以以经验为根据的思根据的思维是有效而有限的。是有效而有限的。以知以知识为基基础的思的思维静止而片面的。静止而片面的。以以职业学科和学科和专业技能技能为根据的思根据的思维狭狭隘而片面的。隘而片面的。在在“术”的的层面上的知面上的知识都是功利的。都是功利的。知性思知性思维是理智而功利;矛盾而困惑的是理智而功利;矛盾而困惑的思思维。21.3 3、理性思、理性思维以合理、客以合理、客观、善良、善良为基基础的思的思维。

13、(1)当你用合理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世界就呈)当你用合理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世界就呈现出合理的状出合理的状态。(2)客)客观的世界是的世界是动态而而变化着的世界。化着的世界。(3)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态使人能使人能够得到真理的知得到真理的知识。22.(4)理性思)理性思维是以真、善、美是以真、善、美为基本前提;以基本前提;以善良超越情欲;以睿智来把握事物,能善良超越情欲;以睿智来把握事物,能够驾驭必然的合乎理性的思必然的合乎理性的思维。(5)超越理智,超越情感,)超越理智,超越情感,顺乎自然,事中乎自然,事中见理,理中理,理中见道,把握本道,把握本质,理解必然,理解必然,驾驭因因果的思果的思维。(6

14、)以)以动态的思的思维驾驭动态时局的思局的思维。(7)真)真诚善良,公正超然,深刻而富有善良,公正超然,深刻而富有远见的的思思维。23.(五)思(五)思维的弱点的弱点人的本人的本质是思是思维,因而人的弱点,因而人的弱点实际就是思就是思维方式的弱点。方式的弱点。1、表面浮浅、表面浮浅2、短、短视功利功利3、僵化静止、僵化静止4、单向片面向片面人与人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思的差距就在于思维方式,思方式,思维能力,思能力,思维基基础和思和思维状状态的不同。的不同。24.1、表面肤浅、表面肤浅表面肤浅思考的原因在于感性思表面肤浅思考的原因在于感性思维。(1)感)感觉是表面的,是表面的,(2)感受是主

15、)感受是主观的。的。(3)印象是静止的。)印象是静止的。(4)推理是肤浅的。)推理是肤浅的。(5)判断是失)判断是失误的。的。跟着感跟着感觉走,必然是跟着走,必然是跟着错觉走。走。25.2、短、短视功利功利造成短造成短视功利的原因功利的原因趋利避害的本能。利避害的本能。(1)人的本能反)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就是趋利避害。利避害。(2)美好事物的感受形成不可抗拒的)美好事物的感受形成不可抗拒的诱惑。惑。(3)诱惑形成惑形成强烈的占有欲望。烈的占有欲望。(4)在欲望的)在欲望的驱使之下,人使之下,人们是只是只见其利,其利,不不见其害。犹如其害。犹如鱼儿只儿只见其其饵,不,不见其其钩。短短视功利必然造成

16、功利必然造成长远的弊端和的弊端和损失。失。26.3、僵化静止、僵化静止僵化静止的原因是以主僵化静止的原因是以主观印象印象为基基础的思考。的思考。(1)事物是客)事物是客观而而变化的。化的。(2)印象是主)印象是主观而静止的。而静止的。(3)思考是主)思考是主观头脑中的思中的思维活活动。(4)脱离)脱离变化中的客化中的客观实际,必然形成僵化而,必然形成僵化而静止的思考判断。静止的思考判断。刻舟求刻舟求剑是是这种思考判断的真种思考判断的真实体体现。27.4 4、单向片面向片面单向片面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向片面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1 1)人生)人生阅历太少,心理幼稚,思考太少,心理幼稚,思考简单。

17、(2 2)读书品位甚低,没有品位甚低,没有兴趣,缺乏能力。趣,缺乏能力。(3 3)沉溺情感生活,情感)沉溺情感生活,情感纠缠,思考片面。,思考片面。(4 4)专业知知识束束缚,思考,思考单向,陷入自我。向,陷入自我。很多人心胸狭隘,气量甚小,自以很多人心胸狭隘,气量甚小,自以为是,的是,的原因,不原因,不仅是人格和品德的是人格和品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思思维能力的低下和思能力的低下和思维方式的方式的单薄。薄。28.五、人的修行五、人的修行(一)人生的使命是修行。(一)人生的使命是修行。(二)(二)觉醒的人思考自己。醒的人思考自己。(三)反思的人懂得修行。(三)反思的人懂得修行。(四)

18、修行是良知(四)修行是良知对情欲的抗衡。情欲的抗衡。(五)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五)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29.(一)人生的使命(一)人生的使命人生的使命是什么人生的使命是什么?1 1、生命的本能不存在使命、生命的本能不存在使命问题。2 2、每一个人的人生使命都是修行。、每一个人的人生使命都是修行。3 3、人的生活主要是精神生活。、人的生活主要是精神生活。4 4、物、物质生活所生活所创造的条件只是修行的基造的条件只是修行的基础。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最最终都是通都是通过修行修行而而实现的。的。30.2 2、生命的、生命的觉醒醒没没觉醒的人只是活着,醒的人只是活着,觉醒的人醒的

19、人则思考思考为什什么活着。么活着。1、人是生命的最高形、人是生命的最高形态。2、只有、只有觉醒的人能醒的人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行理性的思考。3、理性思考是道德修行的、理性思考是道德修行的结果。果。4、修行使人的心、修行使人的心态和思和思维得到提升。得到提升。思考是人生命的思考是人生命的觉醒,人是通醒,人是通过思考而思考而获得精神的本性。得精神的本性。31.3 3、反思的特性、反思的特性人的人的觉醒就意味着能醒就意味着能够进行反思。行反思。1、觉醒者能醒者能够反思,反省自己反思,反省自己动机和言行。机和言行。2、反思就是反求、反思就是反求诸己的思考。己的思考。3、反思意味着自制。、反思意味着自制

20、。4、自制是理智的思、自制是理智的思维。5、反思使人性回、反思使人性回归灵魂和良知。灵魂和良知。正是良知使人走向自我修理的人生之路。正是良知使人走向自我修理的人生之路。32.4 4、良知的抗衡、良知的抗衡修行是良知修行是良知对情欲的抗衡。情欲的抗衡。1 1、因、因为我我们有良知,所以才有痛苦。有良知,所以才有痛苦。2 2、痛苦是、痛苦是对情欲的屈服,是情欲的屈服,是对良知背叛。良知背叛。3 3、良知的善根需要精心培植与呵、良知的善根需要精心培植与呵护。4 4、修行是良知、修行是良知对情欲的制情欲的制约和和对功利的抗衡。功利的抗衡。当良知当良知战胜情欲之情欲之时,人就成了真正的人。,人就成了真正

21、的人。33.5 5、良知的属性、良知的属性良知乃人的先天本性。良知乃人的先天本性。(1)肉体本能体)肉体本能体现为物性。物性。(2)人的良知乃先天之性。)人的良知乃先天之性。(3)人的天性就是善良、公正、坦)人的天性就是善良、公正、坦荡、真、真诚。没有物没有物质性的功利性的功利压力,任何人的自然状力,任何人的自然状态都是善良的,真都是善良的,真诚的,公正的,坦的,公正的,坦荡的。的。34.六、思六、思维的修行的修行(一)人的生活(一)人的生活(二)内心的感受(二)内心的感受(三)心理状(三)心理状态(四)心(四)心态与思与思维(五)思(五)思维的修行的修行35.(一)人的生活(一)人的生活1

22、1、人的生活是、人的生活是双重性的生活。双重性的生活。(1)物)物质生活,体生活,体现为:学:学习,工作,工作,娱乐,休息,交友,恋休息,交友,恋爱,结婚,生子婚,生子(2)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体体现为:人生的追求与思索。:人生的追求与思索。2 2、人无、人无论做什么都建立在物做什么都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生活的基础之上。之上。3 3、物、物质生活最生活最终都都转化化为以内心感受以内心感受为基基础的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36.(二)内心感受(二)内心感受1、每一个人都、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感受之中。生活在自己的感受之中。2 2、其中有感性的感受和理性的感受。、其中有感性的感受和理性的感受。3

23、3、由之形成正确的感受与、由之形成正确的感受与错误的感受。的感受。4 4、正确的感受出自修行,、正确的感受出自修行,错误的感受出自本能。的感受出自本能。绝大多数人的感受,都是大多数人的感受,都是错误的感受。的感受。37.人人们感受着酸甜苦辣,体感受着酸甜苦辣,体验着喜怒哀着喜怒哀乐。因而。因而由之使身心由之使身心处在不正确的感受之中,不断地形在不正确的感受之中,不断地形成成烦恼和痛苦。和痛苦。贫困困则人人穷志短,暴富志短,暴富则财大大气粗,得志气粗,得志则趾高气趾高气扬,失,失势则卑躬屈膝。做卑躬屈膝。做点好事四点好事四处炫耀,有点炫耀,有点祸患痛不欲生患痛不欲生从而从而使身心沉溺在物欲的感受

24、之中,任由欲望使身心沉溺在物欲的感受之中,任由欲望驱使,使,任由情任由情绪摆布布38.(三)心理状(三)心理状态人人们在真切的感受中形成不同的心在真切的感受中形成不同的心态。1 1、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态。2 2、情欲的心、情欲的心态。3 3、愚昧的心、愚昧的心态。39.1 1、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态明白自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依照自己的秉性从事快依照自己的秉性从事快乐的工作。的工作。工作尽工作尽职尽尽责,没有功利,不,没有功利,不图享受成果。享受成果。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平和安祥,善待众生。于助人,甘于奉献。平和安祥,善待众生。通情达理,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25、真理就是真正的理解。没有善良心真理就是真正的理解。没有善良心态就没就没有真正而正确的理解,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没有真正而正确的理解,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没有真理的知有真理的知识。40.2 2、情欲的心、情欲的心态在情感和欲望的交在情感和欲望的交织着的心理状着的心理状态。追逐感官舒适,追逐感官舒适,为满足欲望而拼命地工作。足欲望而拼命地工作。目目标明确,成功心切,明确,成功心切,奋斗不已。斗不已。追求成功,追求成功,贪图利益,享受成果。利益,享受成果。陷入嗜好,迷恋陷入嗜好,迷恋难舍,追逐功利。舍,追逐功利。贪得无得无厌,嫉妒成性,心地狭隘,喜怒无常。,嫉妒成性,心地狭隘,喜怒无常。情欲心情欲心态的的发

26、展就是功利的追逐。展就是功利的追逐。41.3 3、愚昧的心、愚昧的心态总是是该干什么而不干什么,不干什么而不干什么,不该干而偏干。干而偏干。物物质利益至上,利益至上,刚愎自用,欺蒙愎自用,欺蒙诈伪。恃恃强凌弱,凌弱,对人以肆加凌辱人以肆加凌辱为能事。能事。好吃好吃懒做,郁做,郁闷乖僻,因循拖拉。乖僻,因循拖拉。受受错觉影响,影响,总是朝着是朝着错误的方向努力。的方向努力。心地黑暗,看不到事心地黑暗,看不到事实的真相。的真相。愚昧的心愚昧的心态导致致疯狂,狂,懒惰和幻惰和幻觉。42.(四)心(四)心态与思与思维不同的心不同的心态形成不同的思形成不同的思维。1、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态形成真知的理性思

27、形成真知的理性思维。2、情欲的心、情欲的心态形成功利的知性思形成功利的知性思维。3、愚昧的心、愚昧的心态形成幻形成幻觉的表象思的表象思维。修行之人多善良,从而使人走向真理;知修行之人多善良,从而使人走向真理;知识分子多情欲,从而使人走向功利;犯罪犯分子多情欲,从而使人走向功利;犯罪犯罪多幻罪多幻觉,从而使人走向,从而使人走向疯狂的堕落。狂的堕落。43.(五)思(五)思维的修行的修行1、认识你自己。你自己。2、阅读与思与思维。3、善良与思、善良与思维。4、理性思、理性思维的的获得。得。5、思、思维的修行。的修行。44.1、认识你自己你自己反躬自反躬自问,认识自己。自己。1、寻找自己,就是找自己,

28、就是寻找自己那灵明智慧的。找自己那灵明智慧的。2、驾驭自己,就是把握自己内心深自己,就是把握自己内心深处的的动机。机。3、理解自己,就是理解自己心灵的状、理解自己,就是理解自己心灵的状态。4、认识自己,就是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秉性和自己的秉性和习性。性。无意之无意之错是是为过,有意之,有意之错是是为恶。有心有心为善善虽善不善不赏;无心;无心为恶虽恶不不罚。45.2、阅读与思与思维恩格斯:恩格斯:“理理论思思维仅仅是一种天是一种天赋的能的能力。力。这种能力必种能力必须加以加以发展和展和锻炼。而。而为了了进行行这种种锻炼,除了学,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以往的哲学,直到直到现在在还没有没有别的手段。的

29、手段。”马三三465页魏徵:魏徵:“小小说者,街者,街说巷巷语之之说也。古者,也。古者,圣人在上,史圣人在上,史为书,瞽,瞽为诗,工,工诵箴箴谏大大夫夫规诲,士,士传言,而庶人言,而庶人谤”孔子曰: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者焉!致远恐泥。恐泥。”46.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为经。故孔子、老子、。故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迦牟尼之言皆称之之言皆称之为传世之世之“经”。贤者之言者之言为论。故孔子的弟子。故孔子的弟子编辑的的语录称之称之为论语。君子之言君子之言为传,书写事写事实称之称之为史史书。市井之人,街市井之人,街说巷巷语之言,称之之言,称之为“小小说”。小小说之言,之言,谓之小道。

30、其中必有可之小道。其中必有可观之之处。若依小若依小说之言行事,一旦致之言行事,一旦致远则步履步履艰难,陷,陷入泥沼。入泥沼。47.3、善良与思、善良与思维。只有善良的心只有善良的心态能能够形成真理的知形成真理的知识。(1)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态,没有功利。,没有功利。耕耘不耕耘不问收收获,成功不必在我。,成功不必在我。埋埋头做事,不求成果,不做事,不求成果,不图享受成果。享受成果。(2)善良心)善良心态平和安静,善于平和安静,善于进行深入的思考。行深入的思考。欲望是追逐所得,情感是深陷欲望是追逐所得,情感是深陷纠缠,不能,不能进行真正的思考。行真正的思考。(3)善良本身就是智慧,作)善良本身就是

31、智慧,作恶本身就是愚昧。本身就是愚昧。48.4、理性思、理性思维的的获得得理性思理性思维的的获得有三条途径:得有三条途径:1、阅读圣人的圣人的经典与哲学原著。典与哲学原著。2、以善良的心、以善良的心态从事工作和思考。从事工作和思考。3、道德修行本身就能、道德修行本身就能够提升思提升思维能力。能力。49.信心信心铭修行格言修行格言至道无至道无难,唯嫌唯嫌拣择。但莫憎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洞然明白。违顺相争,是相争,是为心病。心病。才有是非,才有是非,纷然失心。然失心。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大道体大道体宽,无易无,无易无难。小小见狐疑,狐疑,转急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之失度,

32、必入邪路。50.四、四、信心信心铭 三祖僧璨三祖僧璨 至道无至道无难,唯嫌唯嫌拣择。但莫憎。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隔。欲得现前,莫存前,莫存顺逆。逆。违顺相争,是相争,是为心病。不心病。不识玄旨,徒玄旨,徒劳念静。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泯然自尽。止止动归止,止更弥止,止更弥动。唯滞两。唯滞两边,宁知一种。,宁知一种。51.一种不通,两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多言多虑,转不相不

33、相应。绝言言绝虑,无,无处不通。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臾返照,胜却前空。却前空。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皆由妄见。不用真求,唯。不用真求,唯须息息见。二二见不住,慎莫追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才有是非,纷然失心。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原是一空。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原是一空。52.一空同两,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大道体宽,无易无,无

34、易无难。小。小见狐疑,狐疑,转急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欲取一乘,勿恶六六尘。六六尘不不恶,还同正同正觉。智者无。智者无为,愚人自,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一切二边,良由斟酌。,良由斟酌。53.梦幻空花,何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放却。眼若不寐,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

35、法一如。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一如体玄,兀尔忘忘缘。万法。万法齐观,归复自然。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无动,动止无止。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究竟穷极,不存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正信调直。直。一切不留,无可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虚明自照,不劳心力。心力。非思量非思量处,识情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真如法界,无他无自。54.要急相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延促,一念万年。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延促,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境界。极大同小,不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但能如是,何虑不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言语道断,非去来今。道断,非去来今。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