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影响巴彦淖尔市飞播造林成效因素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6860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巴彦淖尔市飞播造林成效因素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响巴彦淖尔市飞播造林成效因素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响巴彦淖尔市飞播造林成效因素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影响巴彦淖尔市飞播造林成效因素分析秦素娟(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临河 015000)摘要:文章以巴彦淖尔市近年来主要飞播造林区为研究区域,以巴彦淖尔市20042008年5 a期间的飞播造林成效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立地条件、降雨量等影响飞播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论是:合理确定适时的播期,严把飞播关键技术环节,是飞播造林的关键。近20多年,巴彦淖尔市实施飞播造林工程成效显著,对当地的生态和经济改善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飞播造林的持续实施,将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飞播造林;成效;分析中图分类号:S725.72文献标识码:B巴彦淖尔市处于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

2、全格局的北方防沙带,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巴彦淖尔市飞播治沙造林工作最早于1959年,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导致飞播失败,此后飞播造林中断42年1。2001年重新开始飞播造林,至今共完成了飞播造林面积26.63万公顷。随着国家对沙化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巴彦淖尔市以每年百万亩任务逐年增大造林面积,其中飞播治沙造林面积占近 35%。全市的森林覆被率由“九五”的4.76%,到“十二五”提升至12.08%,以两年一个百分点的幅度上升。当前大部分项目区由原来的流动、半流动沙地转变成固定、半固定沙地,林草植被恢复迅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由过去的沙进人退发展到沙化与治理持平阶段。1调查区概

3、况1.1 自然地理概况巴彦淖尔市总土地面积657.56万公顷,文章主要研究区域是巴彦淖尔市境内分布的巴音温都尔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苏集沙地、套内零星沙丘,总面积147.27万公顷,占巴彦淖尔市总土地面积的22%。巴音温都尔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的西北部,乌拉特后旗西南部的阴山北麓,由雅玛雷克、本巴台、海里斯及白音查干等沙漠组成,总面积约100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68.6万公顷,是河套地区西北部的最后一道生态防线。流动沙丘约占沙漠面积的47%,半固定沙丘占32%,固定沙丘占21%。具有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短、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 6.3,10 的有效积温 2 0003 16

4、8.3,年均日照时数 3 180.3 3 388.8 h,年均降雨量 100130 mm,年均蒸发量2 260.6 mm。年均风速3.5 m/s,最大风速达27 m/s,大风常引起沙尘暴,日数最多的年份达28 d,无霜期120 d左右。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00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约89.33万公顷,其中绝大部分在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境内,巴彦淖尔市境内有 33.73 万公顷。沙漠内流动沙丘约占36%,半固定沙丘占33%,固定沙丘占29%。年均气温7.58.5,10 的有效积温3 1003 400,无霜期140l60 d,年日照时数3 1003 300 h,年均降水量82.9 mm,主要集中在7

5、9月份。苏集沙地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总土地面积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约4万公顷,其中,流动沙丘占74%,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26%。植被主要分布有中间锦鸡儿和沙生小禾草。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8.8,最低气温-36.5,10 的有效积温 3 573.4,年均日照时数3 202.5 h,无霜期130 d左右。年均降雨量210 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均蒸发量2 363 mm。年均风速3.3 m/s,最大风速为26 m/s,主要集中在35月份,播种季度的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地下水埋深35 m之间,水质较好,完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收稿日期:2022-04-22作者简介:秦素娟

6、(1974-),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林业高级工程师.文章编号:1006-6993(2022)06-0020-04第45卷第6期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vol.45.No.62022年11月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November.2022DOI:10.13387/ki.nmld.2022.06.020需要2。1.2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以牧为主,多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载畜量的加大,草场呈逐年退化趋势。沙漠区普遍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劳力短缺。当前该地区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围绕草业、牧业、奶业等方面的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当地农牧民收

7、入明显提升3。2调查方法以巴彦淖尔市飞播区为主要调查区域,采用飞播治沙造林技术规程(DB15/T 556-2013)成效调查方法,查阅整理巴彦淖尔市20042008年飞播造林档案资料,分析20042008年飞播造林成效。飞播造林工程实施5 a后对播区进行成效调查,调查方法采用成数抽样调查法。调查主要内容:成效面积及平均每公顷株数,苗高和地径(灌丛冠幅)、苗木生长及分布情况等。以播区或播区群为总体,采用成数抽样估测播区的宜播面积内有苗面积的成数。有苗面积成数估测精度80%、可靠性95%(t=1.96),计算样地数量,按调查线和样地间距的计算结果布设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1)样地数量计算:n

8、=t2(1-p)(1+10%)E2p式中:n样地数量;t可靠性指标(概率95%t1.96);E允许误差限(精度80%E0.20);P有苗样地成数预估值。(2)样地现状和面积:采用圆形样地,半径为1.79 m,面积为10 m2。(3)样地间距计算:d=L/n(取整数10 m)式中:d样地间距;L调查线总长度;n样地数量。(4)调查线设置:垂直于播带等距离设置,并依次编号,线间距离为1 km,狭长播区调查线间距可改为13 km,小播区调查线不得少于3条。(5)成效评定标准:巴彦淖尔市属于降水量200mm以下极端干旱沙区,播区大多属于灌草型,样圆合格标准:播区10 m2样地内有3株以上飞播灌木有效苗

9、,或2株以上飞播灌木有效苗和2株以上飞播草种有效苗、或 1株以上飞播灌木有效苗和4株以上飞播草种有效苗、或灌8株以上飞播草种有效苗(地方标准)。小班合格标准:灌木盖度20%,或小班每公顷有效苗700株(丛)以上,且分布均匀。(6)综合评定标准:以播区为单位评定飞播成效,成效等级评定采用成效面积率确定。详见表1。表1成效等级评定标准成效面积率/%极端干旱沙区503149213020效 果 评 定优良可差合格不 合 格3结果与分析3.1 造林成效分析巴彦淖尔市的飞播造林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造林年度及同一造林年度的不同地段均有较大差异。按小班数量统计,20042008年飞播造林效果为优秀、良好、尚可

10、、较差的小班数量分别占总小班数量的32.5%、35.0%、22.5%和10.0%。按面积统计,飞播效果为优秀、良好、尚可、较差的飞播地面积分别占总飞播面积(按照作业面积计算)的28.4%、34.8%、32.3%、4.6%。各年度飞播造林成效为优秀、良好、尚可、较差的比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但按面积加权平均统计,20042008年飞播造林成效等级为优秀和良好的播区总体上呈逐年好转的趋势(图1),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造林成效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播区分别占48.0%、50.3%、64.4%、79.2%、67.0%,2004 年和2007年也存在造林成效较差的播区。

11、图1巴彦淖尔市不同年度飞播造林成效比较在不同飞播造林地区中,苏集沙地的飞播造林成效总体较好,成效等级达到优秀和良好的小班数量均为50%;按照面积加权平均计算,成效等级达到优秀和良好的飞播地分别为35.6%、64.43%。乌兰布和沙漠的飞播造林成效相对较差,成效等级没有达到优秀的飞播地,只有1个小班飞播造林成效达到良好,而等级为尚可、较差的小班分别为5个和4个;按照面积进行加权平均,造林成效为良好、尚可和较差的飞播地分别为3.4%、82.9%、13.7%。按照小班数量统计,巴音温都尔沙漠的飞播造林成效等级达到优秀、良好、尚可的小班分别有7个、7个和4个,按照面积加权平均统计,成效等级达到优秦素娟

12、:影响巴彦淖尔市飞播造林成效因素分析21秀、良好、尚可的飞播地分别为 48.8%、38.5%和12.8%,飞播造林成效总体较好(图2)。图2巴彦淖尔市不同地区飞播造林成效比较在同一造林年度的不同播区飞播治沙成效也不同,从总体上看,巴音温都尔沙漠在20042008年的飞播成效最好,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造林成效评定为优的分别占20.8%、24.9%、40.7%、21.3%,2008年造林成效评定为良的占19.8%;苏集沙地2004年、2005年造林成效评定为良好的分别占27.3%、25.4%,2006年、2007年、2008年造林成效评定为优秀的分别占18.7%、11.8

13、%、13.4%;乌兰布和沙漠飞播成效相对较差,没有达到优秀等级的造林地,200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造林成效评定为尚可的分别为 38.1%、37.1%、35.6%、24.7%,总体成效较好(图3)。图3同一造林年度不同地区飞播造林效果比较3.2 飞播造林成效影响因素分析3.2.1 不同立地差异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境内的播区主播植物种成苗率较低,虽然每年都进行补播,但到目前为止,播区植被仍以梭梭、白茨、沙冬青、沙蒿等少量的原有天然植被更新为主。巴音温都尔沙漠是2002年开始实施飞播造林,从成效调查情况来看,各年度有苗样地频度均达到45%以上,2006 年播区有苗样地频度达到了62.

14、7%,其中杨柴等主播植物种幼苗有苗样地频度达到40%,为历年来灌木树种有苗样地频度最高的一年。2007年度的飞播造林区苗木保存率较高,播区内杨柴幼苗不仅茁壮成长,而且数量较多。总体上来看,通过实施飞播造林,播区内的植被盖度由过去不足5%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详见表2。苏集沙地2002年开始实施飞播造林,2007年飞播造林实施面积5 466 hm2,有苗样地频度为53%。套内零星沙漠播区经旗县区封飞站抽查,大部分播区有苗样地频度达到77%,播区内植被恢复迅速,盖度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田防护效果更好,作物产量提高。表22004-2008年不同沙区飞播造林平均有苗样地频度统计单位:

15、%年份/年20042005200620072008年度平均值年度变异系数乌兰布和沙漠182428171921.221.97巴音温都尔沙漠524663443447.822.36苏集沙地414153534947.412.80不同沙丘高度成苗率差异较大,乌兰布和沙漠飞播区高大沙丘分布多,植被盖度低,沙丘流动性大,飞播后成苗率低,而其余沙漠(地)以平缓沙地为主,风害轻,飞播成苗率高。详见表3。表3乌兰布和沙漠流沙丘间低地面积、沙丘类型、高度与苗木保存率的关系沙丘类型新月形沙丘链新月形沙丘链新月形沙丘链沙丘高度/m13377丘间低地面积占流沙总面积的/%26.024.610.9苗木面积保存率/%12.7

16、7.95.63.2.2 降雨量与地下水位差异分析从降雨量来看,乌兰布和沙漠分布在巴彦淖尔市最西端,年降雨量较少(82.9 mm),苏集沙地和巴音温都尔沙漠年降雨量较多(1002l0 mm)。从地下水位来看,乌兰布和沙漠飞播区位于沙漠深处,地下水位埋藏深(大于5 m),苏集沙地和套内零星沙漠位于黄河灌区范围,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地下水位较高(15 m)。从套内零星沙地飞播成效情况看,在地下水位l3 m的立地条件下,播区有苗面积频度可达53%,而当地下水位大于5 m时,播区有苗面积频度仅为12%。两者相差36%。详见表4。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年224结论一是不同地区、不同造林年度以及同一造林年

17、度不同地段飞播造林成效存在较大差异。按照 内蒙古飞播治沙造林技术规程 要求,巴彦淖尔市的飞播造林成效等级达到尚可及以上的达73%。不同地区、不同造林年度、同一造林年度不同地段飞播成效差异明显,总体成效较好,其中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成效最好,其次是苏集沙地,乌兰布和沙漠相对较差。二是调查播区所属沙漠的立地条件不同,播后苗木的成效存在明显的差异。20042008年乌兰布和沙漠飞播区不同沙丘类型,苗木面积的保存率也不同。同时,沙丘高度也影响飞播成效,由于乌兰布和沙漠境内分布的高大沙丘多,沙丘流动性大,苗木保存率不高,而巴音温都尔沙漠、苏集沙地、套内零星沙丘分布的高大沙丘相对较少,流沙面积小,苗木保存率

18、相对较高。三是降雨量和地下水位是决定飞播成效的主要因素。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最西端,降雨量少(82.9 mm),苏集沙地和巴音温都尔沙漠降雨量较多(1002l0 mm)。乌兰布和沙漠飞播区位于沙漠深处,地下水位埋藏深(大于5 m),苏集沙地和套内零星沙漠属于黄河灌区范围内,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地下水位较高(15 m)。从套内沙地飞播情况看,在地下水位l3 m的立地条件下,有苗面积频度较高,而当地下水位大于5 m时,有苗面积频度较低。影响巴彦淖尔市飞播成效的主要因子是立地条件、降雨量和地下水位等,根据当前飞播技术措施现状水平,不是所有荒漠化地块都能达到预期治理效果。从巴彦淖尔市的实际情况看,

19、飞播区域的选择应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先治理自然条件较好的沙地,后治理自然条件差的沙地。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的飞播经验,合理确定适时的播期,严把关键技术环节,实施飞播造林营林措施效果是明显的,对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安庆丰.加强技术推广促进生态建设J.内蒙古林业,2001(1):19-20.2 方亮.内蒙古造林技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3 国家林业局.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表4套内零星沙丘不同植物种在不同地下水位单位面积有苗株数调查统计表地下水位/m135有苗面积/%5317不同植物种单位面积有苗株数/(株

20、/hm2)籽蒿1 125270杨柴37545沙打旺4515(上接第19页)4.5 物资保障工程实施组要落实好物资的调拨、保管和发放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物资需求。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各种工具设备,由工程实施组统一采购、分配。各种物质在交接和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把好数量和质量关,做到进有账、出有据。4.6 技术管理保障保障性苗圃实施,科技科提供技术指导,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及时总结适用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推广。5效益分析5.1 生态效益采用良种苗木造林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在不发生异常条件的情况下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了荒山绿化速度。项

21、目建成后,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林木良种苗木培育技术为地方苗木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依据,为山西的生态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加快国土绿化、良好生态环境建设进程。5.2 社会效益保障性苗圃建设还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参与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当地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对当地稳固脱贫成果,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社会效益。5.3 经济效益保障性苗圃建成后,每年可出圃造林绿化油松裸根苗50万株,侧柏苗木20万株。按市场价格油松裸根苗每株0.2元计算,销售收入可达10万元,侧柏每株0.3元计算,销售收入可达6万元,项目投资7.69万元,可实现利润8.31万元。秦素娟:影响巴彦淖尔市飞播造林成效因素分析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