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个秦岭与人双向奔赴的故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6705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秦岭与人双向奔赴的故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个秦岭与人双向奔赴的故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个秦岭与人双向奔赴的故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态文明一个秦岭与人双向奔赴的故事文/申东昕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贫,山路蛇蜓,靠天吃饭如果你是一个旅人,初次见识牛背梁,一定会这样猜想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和状态。的确,秦岭山脉里的牛背梁人,一年在土里刨出的苞谷、土豆、红薯,甚至难以满足一家人的饱腹之需。然而,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与秦岭相处,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双赢之路。从排斥到开放接纳,再到主动保护,通过社区共管,村民们从生态保护的“可能破坏者”变成了“共同管理者”,从“被防范者”变成了“保护者”。现在的他们,不仅是绿水青山的体验者和受益人,更是大秦岭的直接保护人。牛背梁的故事,不仅是人与秦岭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更为秦岭保护中的社区共管提供

2、了可参考的先例。1 00 I 2023/07/VOL.323矛盾:被“入侵”的小农经济椎水县营盘镇的朱家湾村原来叫老林头。有一首民谣这样形容这个地方:“老林头,老林头,吃的石蜡菜,点的松树油。”这里的贫困曾经远近闻名。村民们靠山吃山、有木伐木、有药采药。1987年,牛背梁保护区设立后,加强了对区内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大大限制了当地村民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传统生计方式大受冲击。“牛背梁保护区老林保护站刚建立的时候,村民们都不可避免地有抵触情绪。因为保护”二字意味着前所未有的约束。村民昨天还在野地里撒欢,今天却可能不小心踩人禁区,或是因为伐木、采药受到批评教育甚至处罚。”朱家湾村原书记严成

3、学从1 9 8 4 年就在这里当村干部,回忆那几年的日子,记忆犹新,“那时候,村民们包括我自己都很纳闷: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山林,怎么就忽然不让进了?我们就靠伐木赚钱,忽然不让伐了,我们去喝西北风吗?”一时间,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也随之而起。“以往,牛背梁人世代延续着小农经济。我们目睹过经济发展对山林的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其实是深深刻在大家脑海中的。”严成学说,“保护区的成立,契合了当地人恢复生态的想法,却是以非本土的入侵姿态进人的。道路的修建,新制度的建立,森林公园的建设一件件新鲜事物从山梁外不断涌人,让我们慌了神。”如何转变和改善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与社区的合作,进而让更多

4、群众主动参与到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中来,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筒称牛背梁管理局)一边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教育,一边想方设法增加老百姓收人,减少群众损失。牛背梁管理局通过学习和考察,掌握了培育野生药材的技术,并传授给当地群众。在他们的扶持下,朱家湾村1 0 户里就有3 户在种植猪苓和其他药材,收人可观。随后,更好的转机出现了。转机:旅游经济与迅速调整的生活方式在接受采访中,严成学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这里野生动物众多,大家的庄稼老被野猪糟竭,动不动就减产一半以上。村民没法生活,经常来村委会投诉。过去,我的一个工作就是帮村民打野猪。现在,野猪照样

5、下山觅食,来投诉的老百姓却几乎没有了。”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羚牛群 1 101生态文明这是为啥?原来,其他的营收越来越多,老百姓们逐渐不跟野猪“死”了。很多村民甚至主动把一些坡度大、闲置多的土地退耕还林了。什么营收把他们“解救”了出来?是旅游业。牛背梁的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一些休闲度假区开发起来。部分村民买了农用车,投入修路、建筑等工程,积累起了第一桶金。等到路修好时,国家森林公园也开始接待游客,旅游市场培育起来了,那些积累了建设资金的村民便开始摸索着开农家乐,或是养殖鳟鱼开发生态饭庄。如今,这些先行者收人可观,其他村民跃跃欲试,为这些农家乐帮厨种菜,间接加人到生态旅游的产业链中。据调查,全

6、村6 0 户左右的农家乐中,情况最好的年净利润能达到2 0 万元。规模最小的农家乐也有2 万元左右的净收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富起来,也打破了保护区与群众的價局。过去,当地群众靠山吃山。保护区成立后,他们不能再随意上山伐木采药狩猎,但野猪、狗熊等野生动物还是经常糟蹋庄稼。村民们只遭受损失,没有尝到保护的甜头,意见很大是必然的。“在多年的保护工作中,我们发现一条规律:越是农家乐开牛背梁北沟保护站的护林员进行日常巡护工作得多的村子,保护宣传工作越好做。”牛背梁管理局局长白光锋说,“旅游与农家乐这些新产业的发展,开启了当地社区对牛背梁保护区从被动到主动接纳的改变,村民们也主动参与到保护自然生态

7、的行动中。”转变:从被监督到主动保护“保护站成立以后,站上的同志们经常会给我们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和动物保护法,也会对我们伐木和打猎的行为进行处罚。说实话,那时候挺烦他们的,觉得是他们斩断了我们的财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朱家湾村村民李保明说,“可是保护区的同志们从来不怕村民们的冷脸,年年进村庄、月月搞宣传。他们说保护环境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把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说得多了,我们听得也多了,也受到些影响。但是反过来一想,就算环境变好了,你们也不给我发一分钱,我们的生活也没啥变化,说那些顶用吗?”村民们对保护区的抵触情绪从十多年前开始有了转变。那时候,村

8、里大概有1 0 户村民试着开了农家乐,当拿到第一笔收人的时候,李保明终1 02 I 2023/07/VOL.323于相信,原来我们的好环境这么值钱,不用伐木、挖药也能挣钱。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观念的彻底转变。“现在再也没人愿意上山伐木打猎了。上山又辛苦又违法,都不愿意去干那事了!”李保明自已开了个农家乐,不仅不砍树打猎,还在闲暇时间义务巡山,“现在我们还是靠山吃山,不过靠的不再是破坏环境而是保护环境。我们已经把保护站的同志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也愿意和他们一起保护环境,保护好秦岭的绿水青山。”李保明不是个例。在对周边村多个村民的采访中,“从排斥到接受”“认为自己的好生活来源于好生态”“从被监管到

9、主动保护”等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交谈中高频出现,成为村民们的共同认知。“保护区、隧道、森林公园、农家乐从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牛背梁逐渐形成了新的生态链:人类生活生态链。这条生态链与保护区的自然生态链形成了一种双链模式,相互依赖、影响甚至决定。村民们知道,如今的旅游资源深深依赖于自然生态的保护。自然生态曾经展示出它的脆弱性和难以修复性,因此更值得我们细心维护,为自己,也为子子孙孙。”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说。牛背梁北沟保护站的护林员进行日常巡护工作记者手记在一开始的采访中,记者与当地人的沟通出现了“代沟”。原来,他们不习惯用学名称呼本地的动物。千百年的经验塑造了他们丰富、独有

10、的生态环境语言体系和知识。当地人对山梁上的野生动物,习惯用自己身边熟知的动物来代称。例如,凡是长得像羊的动物,名称中均有“羊”字。“山羊”是自家养的羊、“麻羊”是坡上跑的斑羚、“白羊”则是大个头的羚牛。羚牛是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宝贝、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他们费心监测研究其生活习性,当地人却直接将其称作“白羊”,似是自家养的牲一般熟悉而亲切。这样的熟悉和亲切决定了他们比外来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对秦岭有更直接的接触和影响,有更多一手的信息,是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土专家”和“守护者”。他们的主动参与,对秦岭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当地人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对当地的四时运行、气候变化、动物习性、植物功用、资源特征有着深刻的认知,在保护和研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环境保护项目开发中,必须保护他们的正当发展权益、保护传统知识,并强化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将“人”融入环境保护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等各个环节,不仅是推动社会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有效途径,也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