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种子发芽了陈红.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548561 上传时间:2025-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发芽了陈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种子发芽了陈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种子发芽了陈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种子发芽了陈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种子发芽了陈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案例成都市三圣小学 陈红一、教材分析具体实在本课是以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为主题展开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在三年级种过凤仙花,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所了解。卡通图中三个学生的对话,表达的是由问题引起的讨论,“天气太冷也会影响发芽。”“需要种到土里吗?”“需要浇水吗?”指示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教科书接着提出“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不同的猜测会引起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科学探究活动就开始了。第

2、二部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科书通过卡通人物对话提示,“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哟!”接下来列举了改变水条件实验的例子, “实验计划”中列的五条是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内容的五个方面。教科书说明,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这三个条件适合进行实验研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设计实验。如果有学生提出想对空气的条件进行研究,也应充分给予鼓励。对话框中提出为什么要用三粒种子,在于提示学生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只用一粒种子,种子没有发芽,有可能不是实验条件所致,而是种子本身不能萌发。用三粒种子就减少了这种可能性。一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强调的是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一个结

3、论的得出必须有多个重复性的证据支撑才行。因此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参与。种子发芽实验中的水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水量必须控制。这里是提示学生定时、定量浇水。第三部分:种子的发芽实验首先要请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前的状况,并把它们画下来,用词汇描述它们。然后配备实验装置,教科书上的图表达了配备实验装置的过程。教科书通过卡通人物对话提示:“别忘了与对照组比较。”“别忘了给种子编号。”目的是提示实验的科学性,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后,再开始动手做实验。实验做好后就是一个观察的问题了。教科书中出示了一张实验记录表,目的是提示学生要坚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录。二、学情分析在三年级“植物

4、的一生”中,随着“凤仙花”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学生对植物生长与“水、阳光、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和积累,但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还没有让学生进行过专题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去证明和认识。所以本课就将从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开始研究。在本课中,学生要提出问题,并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方案。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学生讨论实验时,要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学生还要交流实验设计,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划。三、教学建议1、根据实际教学检测,

5、课堂内是不可能安排学生操作实验,需在课后家里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无需学生准备过多的学具,排除干扰。课堂以教师细致、详尽的演示为主,为学生课后实验做铺垫。2、为尽量防止课后出现许多学生没有落实完成对比实验的观察,而导致下节课的真空,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务必要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比如呈现绿豆苗成长的相关图片,唤醒学生内在需求。3、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切不可一开始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设计,教学中要经历“扶导放”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比实验科学思维。4、种子的发芽实验,教师要亲自种一盆绿豆芽,时不时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情况,同时展示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四、教学目标1、科

6、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计划的过程。(2)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计划。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通过设计实验,交流完善自己的实验计划,在相互交流中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六、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你用种子种过花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2、师:经验告诉我们,种子要顺利长成一株植物首先

7、得先发芽,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创设问题情境,以贴近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课的学习。)3、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4、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设计意图: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5、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设计意图:学生第一

8、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如何让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为学生接受、内化、运用,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使他们大脑构建起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

9、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本环节的教学引导可做如下尝试:1、师生思考交流A计划:在学生思考后,若有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要义的实验方法,那么教师要引领规范实验过程与方法,要强调注意事项如

10、两组实验,其它条件都一致,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最后总结归纳:像这样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对照组其中某一个条件,我们把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B计划:学生在思考后,一下子还不能说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想法,那么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引导的方法。如下: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两种:有说需要的,有说不需要的)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了。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大家给出出主意?(设计意图:以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为切口,使学生思维更趋集中在一个点上,设计对比实验相对容易了许多。其二、选择“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作为

11、例子,是一个不错的切口,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同,对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认识不一,猜测不同,会出现矛盾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猜测。而选择“绿豆发芽是否需要阳光或水”让学生讨论容易形成统一的意见,矛盾的冲突不大。)(预设 生:我们可以把有些绿豆种子放在土里,而有些不放在土里。看看它们能不能发芽。)师:(评价与追问)一个不错的建议,分成两组实验。如果这两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说明(生:绿豆发芽不需要土)。如果没有土的一组绿豆没有发芽,而有土的一组绿豆发芽了,说明(生: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师:(引导完善)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他的实验方法了吗?你们觉得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预设

12、生:A.两组应该有相同的绿豆种子。 B.两组都应该得到相同的水。 C.两组应该放在相同的地方若学生没有提及教师可以用假设点拨,例:同学们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我经常给没有土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而不给土壤环境中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这样可以吗?)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实验的公平,根据大家说的,我们来填一填这张实验计划表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推测两个组相同条件两个组不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师: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有哪些呢?(预设 生:空气 水 相同数量的绿豆 温度 等等)师:不同的条件呢?生:土师:实验的方法是?生:让一组绿豆种子放在有土壤的盒子里,(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

13、有土壤的盒子里。(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根据学生回答,在表格里依次呈现如下内容: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温度、空气 、阳光、大小相同的绿豆各3粒、种植盒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土实验方法1、在一个种植盒里装进一些土,放3粒绿豆,另一个种植盒不装土,直接放3粒绿豆,滴同样多的水。2、一组绿豆有土,叫实验组。 另一组绿豆没有土,叫对照组。3、给两组编号:1号是实验组,2号是对照组。4、观察比较两组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教师归纳小结师:同学们,我们把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

14、法称为对比实验。(在“实验方法”下板书: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板书:只改变一个研究条件,其余条件完全相同)3、学生独立设计:师:同学们,我们依据这张实验计划表进行实验,最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证实绿豆发芽到底需不需要土壤,与你的猜测是不是一致。那么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来,绿豆发芽必须哪些条件呢?(稍顿)需要阳光吗?需要水吗?需要适宜的温度吗?(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生:填写实验计划表。4、分组汇报交流师:同学们,都填好实验计划表了,我们来分分组,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这个问题的同学请

15、举手。你们简称“水”组。同时请两到三位同学交流实验计划表,请同组同学参与评价及完善。(依次交流“阳光”组、“温度”组,教师补充完善实验计划。)(三)观图了解实验过程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自我阅读教材P4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指南。2、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事项,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1)每个盒内要有3粒以上的绿豆。(2)给盒子标好编号。(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交流逐步明确了对比实验如何进行的前提下,再通过观图直观地强化对比实验的操作方法,并自然过渡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

16、实验的观察记录上来。)(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记录单,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可拍摄绿豆种子发芽过程中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七、教学板书 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水 合适的温度 土壤 阳光 空气?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研究条件,其余条件完全相同)八、教学实录(略)九、教学后记1、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以“假如我们要改变土壤这个条件,这个实验该怎么做?”为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学习机

17、会,让他们(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范围内、在适合自己的一个学习平台上开展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大家或提出问题、或提出不同的见解、或有所补充,相互启迪、相互帮助,经过反复的琢磨、修正,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带领全组较好地完成任务,同时也有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在受到启发后,有机会参与讨论,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一些见解,从而得到提高。2、注重学法的指导科学课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参照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式来探究,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的方法,在小组活动

18、后,抽两个小组汇报,然后针对他们的方案组织全班集体研讨。明确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如“要有对比,实验起来才能知道控制条件起了什么作用”“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要相同”“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的,而有些条件是难以控制的” 学生头脑里对做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变量逐步明确了,逐步建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设计该实验要抓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3、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虽然我已经在小组合作设计方案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但是,袖手旁观者还是大有人在。为了让每个学生得到训练,最后我安排让每个学生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条件来研究,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进一步完善。由于我提供了设计的表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也减轻了心理上的压力,哪怕是学困生也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