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价值意蕴及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064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价值意蕴及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价值意蕴及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价值意蕴及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3,2023Genera.No.1922023 年第 3 期(总第 192 期)Journal?of?Qiqihar?Teachers?College中国历来有重视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家训文化历史悠久,为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家训是我国古代贤哲告诫子孙修身、治学和齐家等的家庭教育实录,包含格言、书信等文字性记录与口耳相传的家规、家戒等。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等长辈在家庭中以言传身教等方式教育引导子女。优秀传统家训是中国古代贤哲智慧的结晶,在新时代系统、深入地挖掘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修身、处事、睦亲之道为今所用,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

2、义。一、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价值意蕴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不但能为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式家风提供滋养,而且能够丰富新时代万千家庭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的智慧,更能推动新时代家庭涵养家庭美德与处世智慧,还能为推动建设新时代家庭礼仪文明提供借鉴。(一)为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式家风提供滋养历史证明,良好的家教和家训有助于引导家庭成员时刻遵循道德约束,形成积极向善的家庭风尚,不但会让子女自觉做到见贤思齐,而且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促进家庭幸福和个人健康成长,净化民风、优化世风,为建设和谐社会注入强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关于为人处世、立德修身、蒙以养正等方面的精华,值得当代人深入挖掘1。新时代

3、的家庭教育应该紧密结合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新要求,继续吸收和批判借鉴这些具有时代价值的精华内容,为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式收稿日期:2023-03-09基金项目:2020 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山左文人王象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CZWJ05。作者简介:李振松(1979?),男,山东省德州人,博士,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明清文学与文化、明清文献学研究。摘要: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既能为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式家风文化提供滋养,也能丰富新时代家庭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的智慧,更能推动新时代家庭涵养家庭美德与处世智慧,还能为推动建设新时代家庭礼仪文明提供借鉴。然而,这项工

4、作在实践中还面临部分家长做不到以身作则,家庭教育素质有待提升,社会、学校和家庭缺乏协同聚力等困境。对此,应该遵循传统家训传承发展规律,融入实际生活;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者的素养,纠正家教偏颇;大力推进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于一体的传承;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创新优秀传统家训传承。关键词:家训文化;家庭教育;家风文化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958(2023)03-0048-03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李振松(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00)The?Value?Implication?and?Path?of?Inheriting?

5、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Family?Training?Culture?in?the?New?EraLI?Zhen-song(Qi?Culture?Research?Institute?of?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Shandong?255000,?China)Abstract:?In?the?new?era,?inheriting?the?excellent?traditional?Chinese?family?training?culture?can?not?only?provide?nourish

6、ment?for?building?a?new?era?of?Chinese?family?culture,?but?also?enrich?the?wisdom?of?inheriting?excellent?family?training?culture?in?the?new?era,?promote?the?new?era?of?family?virtue?and?wisdom,?and?also?provide?reference?for?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a?new?era?of?family?etiquette?civilization.?

7、However,?in?practice,?this?work?still?faces?difficulties?such?as?some?parents?can?not?set?an?example,?need?to?improve?the?quality?of?family?education,?and?the?lack?of?cohesion?among?society,?schools?and?families.?In?this?regard,?we?should?follow?the?law?of?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

8、?family?training?and?integrate?it?into?real?life;?Comprehensively?improve?the?quality?of?family?educators?and?correct?the?bias?of?family?education;?Vigorously?promote?the?inheritance?of?government,?community,?school?and?family;?Make?full?use?of?emerging?me-dia?to?innovate?the?inheritance?of?excellen

9、t?traditional?family?training.Key?Words:?family?training?culture;?family?education;?family?culture48-家风文化提供滋养。(二)丰富新时代家庭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的智慧家风充分展现了一个家庭的核心精神,是家庭教育智慧的结晶。在传统社会,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价值观,依托家训融入无数家庭要求的修身、齐家与交友之道中,并形成了勤俭持家、德善立家等特色家风。到了近代,老一辈革命家在高尚的革命精神的指引下,舍己为人、不畏艰难,形成了不搞特殊、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忠于理想、修己修身的红色家风。新时代家

10、庭结合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改变,进一步发掘、阐释和转化这些宝贵的家训文化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新时代家庭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的智慧。(三)推动新时代家庭涵养家庭美德与处世道德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内蕴仁爱精神和人道思想,慎择交友、近善远佞的交友之道,以及文明谦恭、中和为贵的修养理念2。对家庭美德与个体处世道德的涵养是一个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成就,也能通过渗透良好的民风,为国家治理作贡献。良好的家庭美德与处世道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元气,如果能够连接成线、汇聚成片,那么将极大地促进向上向善、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四)为推进建设新时代家庭礼仪文明提供借鉴传统家训是维持家庭长幼秩序、协调成员关

11、系的一大手段。譬如,冠礼作为重要的家礼礼仪,内蕴的立世之道、成人之责和倡导的感恩之心、修身之德,依然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理应具备的素养。今天承故拓新,深入挖掘传统冠礼文化蕴含的积极内容,能够激励青少年深刻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引导其从小事做起,做到先成己、然后成物,潜移默化地培养家庭道德与文明素质,形成健康向善的道德人格3。这就为推进新时代家庭礼仪文明提供了借鉴。二、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面临的困境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还面临部分家长在实践中做不到以身作则,部分家长需要提升家庭教育素质,社会、学校和家庭缺乏协同聚力,运用新兴媒介传承传统家训不充分四个方面的困境。(一)部

12、分家长在实践中不能以身作则家庭是漫漫人生的第一课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仍然做不到以身作则,直接影响了子女的道德言行。有的家长没有规范和调节好兄弟姊妹(妯娌)关系、夫妇关系和父子关系,直接造成子女与自身的关系不够融洽,缺少了父慈子孝和长少有序。有的家长一味溺爱孩子,忽视培养孩子自立自强、勤勉不息的精神。也有的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不重视自身的情绪管理,导致孩子在与父母长辈进行沟通交流时容易出现和父母顶嘴、吵架等情绪失控的问题。还有的家长一味地按照传统家训要求子女必须说到做到,但是自身却没有时时刻刻按照传统家训严于律己。(二)

13、部分家长还需要提升家庭教育素质当前,部分家长明显需要提升家庭教育素质。首先,一些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父母等长辈言传身教带来的影响,即父母等共同居住人的一言一行都在被子女效仿。即使有的家长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也由于自身自律性不强,以难以改正长期的不良习惯等为借口,直接阻碍了自身家庭教育素质的提升。其次,部分家长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研读中华优秀传统家训,甚至连其中的典范之作也从未了解。同时,这部分家长没有深刻认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性,甚至个别家长错误地认为养育子女只需要简单地教育其听话和顺从,所谓的教养、道德水平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养成。(三)社会、学校与家庭还缺乏协同聚力

14、目前,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社会、学校与家庭缺乏协同聚力。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尚未充分发挥传承传统家训文化的保障作用,既没有将传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渗透到国家政策中要求人们切实践行,也没有设置专项资金支持传统家训文化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当前的家庭教育。二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过程中,社工与社区领等社区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助推作用。三是一些学校在传承中华传统家训文化的过程中既没有将传统家训融入思政课教学,也没有紧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充分运用物质文化载体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对学生开展隐性的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教育。很明显,对于传承中华传统家训文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协同聚力还

15、无从谈起。(四)运用新兴媒介传承传统家训不充分当前,传承传统家训中新兴媒介的运用还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 B 站、快手和抖音等新兴媒介大力传播传统家训文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内容传播方面的多样化、形象化等特点,以人们普遍乐于接受的话语形式激发人们对传统家训文化的情感共鸣。同时,当前一些新媒体传播中华传统家训文化在内容方面存在简化和碎片化的问题,使得这项工作流于简单的传统文化符号复制,直接影响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三、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路径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应该遵循传领导家训传承发展规律,融入实际生活;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者的素养,纠正家教偏颇;大

16、力推进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于一体的传承;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创新优秀传统家训传承。(一)遵循传统家训传承发展规律,融入实际生活纵观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无不带有社会生活的痕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实践特征,对我国古代社会生活有着非常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新时代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催生出新的道德需求。这就要求传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采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与方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家训,让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注入强大动力。第一,研究优秀家训文化,必须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充分挖掘传统家训的现代价值,力争让传统家训研究散发浓厚的时代气息。相关部

17、门要对优秀传统家训实施系统化整理和研究,深挖其价值,增强优秀传统家训研究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实效性。可以从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跨学科视角开展整合研究,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数据库,使传统家训资料的整合研究实现可视化、数字化与系统化4。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为构建新时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打下基础。第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必须坚持创新、传承与批判的科学有机统一。要将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实际生活,坚持生活化原则,以当前家庭教育出现的普遍性现实问题与挑战为导向传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譬如,针对目前不少家庭存在的空巢老人等问题,要

18、大力弘扬怜恤孤贫、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传统家训中的优良传统,将具有现代气息的祖孙同乐、夫妻平等新的家训规范充实到传统家训文化建设中。再如,相关部门可以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家训上升到49-法律条款的道德约束,作为每一位公民应该尽到的法律义务,进一步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二)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者的素养,纠正家教偏颇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其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在传承自身父辈的优良家风,引导子女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第一,新时代家庭教育者应该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力争克服重知轻德的育人时弊,创新家庭教育观,科学认识与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促进家庭教育效能的提高。一方面,家长要切实通过言传身教和语言交流

19、,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将社会道德规范植入子女心田中,让其在家庭生活的躬身实践中完成对家训的生活体悟与历练升华。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克服重知轻德的错误认识。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部分家长没有协调好智育与德育的辩证关系,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为此,新时代家长应该进一步抓好现代化家庭教育,除了抓好有利于增进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的各类家庭教育活动,还必须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家传文化。第二,家庭教育者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不断完善新时代家训模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将育人植根于民众日常生活中,因为日常生活内蕴丰富的德育元素,生活化的训诫效果也更好。所以,家庭教育要把日常生活作为训育孩子发

20、展的最佳舞台,通过琐碎的日常言行示范让社会伦理原则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子女的内心深处。深受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影响的新时代家庭教育,正面临新旧教育理念与新旧家训模式碰撞的冲突,科学应对时代变迁带来的新旧家训理念与现实需求的矛盾,进一步纠正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偏颇,亟须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扎扎实实落实好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理念,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基础上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家庭文化,为新时代家庭教育事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不断促进青少年的自由全面发展5。(三)推进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于一体的传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必须大力推进政府、社区、学

21、校和家庭于一体的传承。第一,地方政府和社区要充分发挥保障作用,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首先,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保障作用,既要出台有关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的文化政策,引导人民切实践行,也要设置专项资金保障传统家训整理和与家训文化研究,促进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有效推进中国式家庭伦理建设。以此为基础,要着力打造一大批风格鲜明的有关家风家训建设的主题性公园,充分发挥休闲、警示、观赏等功能。其次,作为家庭之间互动的重要平台,社区应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助推作用。善于发现、探索和利用社区环境以及个人的潜在优势,激发社区居民传承优秀家训的潜能,将整个社区视为充满家训教育资源的重要场所

22、6。在此过程中,社区领导和社工要积极发挥影响力大的优势,自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社区居民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二,学校要下大力气渗透对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首先,学校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教育,深刻认识优秀传统家训的核心恰恰围绕着修身做人,这正是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资源。其次,要密切结合优秀家训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开辟隐性家训教育渠道,深化优秀传统家训对学生的滋养。一方面,学校既可以以丰富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家训教育氛围,也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物质文化载体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学校要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

23、动,并在其中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优秀传统家训,提升传统家训教育的实效性。(四)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创新优秀传统家训传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必须正视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两面性影响,正确面对互联网时代传承和弘扬优秀家训文化遇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适当强化对家庭教育自媒体的监管,重视甄别与区分相关信息的有效度,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创新优秀传统家训传承。第一,要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和微信、快手、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介平台有效传播优秀家训文化的作用,转变传统单一媒介的叙述模式,搭建多方联动的传播平台,让无处不在的信息借助不同平台实现最大限度地传播,

24、将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进一步深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力度。以主流媒体为例,其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平台,要快速、及时地从普通百姓和公众人物中选择具有感召力量与典型意义的优秀家庭教育者代表进行报道宣传,以点点滴滴细微、真实、生动的日常生活故事打动民众,激发民众的情感共鸣,促使其将思想感悟转化为道德实践7。例如,常回家看看、爱心传递等央视公益广告,就向大众展示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的优良道德传统。第二,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新颖化、形象化特点,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将枯燥的家训内容以独特、新颖的话语展示在大众面前,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25、不少家长在接收自己感兴趣或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时,常常会以点赞、转发与评论等传播行为和其他家长就某一话题广泛开展讨论交流,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参与者的情感共鸣。例如,当家长了解到一些背离家庭道德的现象时,其内心深处会产生反对、厌恶、憎恨不道德行为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履行道德准则的强烈责任心。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家长将在观念、情感与文化层面产生感染和共鸣,促使公民养成道德成就感,进一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参考文献:1朱莉涛,陈延斌.以传统家训家风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重庆社会科学,2020(9):6-16.2何桂美.传统家训文化对当代家风建设的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7):94-96.3龙静云,马余露.优秀传统家训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实践创新J.江汉论坛,2021(6):73-79.4王凌皓,姬天雨.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基本特质及现代价值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22(1):226-235.5马建欣.中华家训文化的育人方式与创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1(6):198-204.6刘欢欢,鲁杰.传统家训文化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9):86-88.7何桂美,李璐璐,宋晓修.传统家训文化育德功能及其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20(8):135-140.编辑/王光华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