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因微而深:校本微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0023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微而深:校本微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因微而深:校本微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教育 2023年8月(下半月)经验 案例因微而深:校本微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陈正华(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摘要:本研究立足儿童本位,开发校本微课程群,构建基于横向关联的“主题辐射式”、纵向贯通的“主题深化式”、综合视角的“主题立体式”等微课程开发模式;推广班级学习、社团走课、社会实践活动等实施形式,以统筹开设、单独开设、集中开设等方式,优化研究经验,为儿童创造更优质的课程资源和更多样的学习形式。关键词:微课程群;整体建构;开发模式;开设与实施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正华,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高级教师。课题项目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儿童微课程群开

2、发的校本叙事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2018/02/54。随着微课程概念的产生,微课程群的开发为学校课程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儿童在发展中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儿童微课程群开发的校本叙事研究”,积极落实课程改革,力求通过校本微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为儿童争取更大的发展可能,助力儿童全面发展。一、校本微课程群的内涵与特性(一)内涵解读所谓“微课程”,是一种基于学校资源、儿童兴趣,针对某一主题设计与实施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课程,它具有切口小、视角小、课时微、内容微、研究微等特点,呈现的是一种短

3、期的、以选修为主的拓展性课程形态。课题组认为,儿童已有的经验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因此,微课程之间也应呈现一种非线性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程群的模式来实施课程。所谓“微课程群”,是立足儿童本位,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微课程组成的具有主题性、关联性、整合性和内在逻辑性的微课程集群,这种做法更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品质,也更贴近儿童的现实经验。(二)个性特征基于校本特征以及儿童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微课程群的开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具有童趣性,微课程群是指向儿童的,这种童趣性包括儿童的乐趣、知趣等。首先,课程的开发应是儿童喜欢的;其次,课程要帮助儿童获得生长经验;最后,课程要促进儿

4、童素养提升。二是具有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儿童对于课程类别的选择和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灵活,让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73辽宁教育 2023年8月(下半月)择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需求自由设置课程;三是具有校本性,课程的开发基于学校的现实情况,更能凸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和文化传承。二、校本微课程群开发的整体建构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儿童在发展中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笃厚诚实、见识深远”的“塞渊”学子为目标,打造“塞渊”微课程体系(见图1)。课题组依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设置了“润渊塑品、文渊有识、理渊启智、探渊乐思、体渊健身、艺渊美心”六大素养,建构了“

5、品德素养、语言发展、数理逻辑、科学探索、运动健体、艺术审美”六大微课程群,形成了有序列、有特色的“塞渊”微课程体系。微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有效联结了学科教学和课程开发,使儿童课程有了更多资源,使儿童生长有了更丰富的经历。“品德素养”微课程群“科学探索”微课程群“语言发展”微课程群“塞渊”微课程体系“运动健体”微课程群“数理逻辑”微课程群“艺术审美”微课程群润渊塑品探渊乐思文渊有识体渊健身理渊启智艺渊美心图1“塞渊”微课程体系建构框架首先,一名优秀的“塞渊”学子,应有健康体魄和优良品德。学校将提升品德素养和儿童体质健康作为重要培育目标,创设“品德素养”“运动健体”微课程群,主要通过系列

6、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辨析真善美,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良品德。“品德素养”微课程群包括“环保小卫士”“渡江英雄中队”“儿童好习惯”“光盘我行动”等微课程;“运动健体”微课程群以“我运动,我健康”为行动口号,以遵循儿童生长规律为基本理念,开发“童玩足球”“童式网球”“精武神童”“绳彩飞扬”等微课程,逐步形成适合儿童的有趣的、有效的课程形式。其次,一名优秀的“塞渊”学子,应具有广博的学识、文理兼修。“语言发展”微课程群,旨在通过经典诵读、主题写作、人际沟通等微课程促进儿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升其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包括“绘本阅读”“校园物语”“经典咏流传”“童趣英语”“自然拼读”等微课程。“数

7、理逻辑”微课程群,旨在培养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学会运用数理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创设了“数学视野”“慧玩数学”“七巧板”“魔方”等微课程。再次,一名优秀的“塞渊”学子,应乐于思考和实践,具有学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科学探索”微课程 群 遵 循 STEM 理 念,即 科 学(Science)、技 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位一体的理念,以“培养小小科学家”为目标,开发了“Arduino创意机器人”“模型设计”“乐高机器人”等单主题微课程;开发了“秋分落桂”“一起来养蚕”“DIY水净化器”“碳探塞渊娃”“拉尼娜气候现象观察”等主题

8、统整微课程。最后,一名优秀的“塞渊”学子,还应爱美并懂得欣赏美,包括懂得音律之美、书画之美、礼仪之美等。“艺术审美”微课程群包含纸艺、锡剧、器乐、书画四大类,其中以“民间纸艺”“锡韵润童心”“童雅二胡”“小小书法家”为主要微课程。通过微课程开发,学校将地方传统艺术“锡剧乡韵”引入校园,引导学生传承地方文化。经验 案例74辽宁教育 2023年8月(下半月)三、校本微课程群的开发模式校本微课程是以主题板块的形式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它具有主题突出、问题聚焦、研究性强等特点。在多年的实践与反思中,学校的校本微课程已逐步形成了主题辐射式、主题深化式、主题立体式等开发模式。(一)基于横向

9、关联的主题辐射式模式主题辐射式模式,围绕某一中心主题设置相关子主题,子主题之间是横向的并列关系,不存在先后顺序和逻辑顺序。例如,为更好地将校园物形资源与语文习作教学链接融通,课题组将“校园物语”微课程融入各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中,并设定相应主题,其中三年级以“缤纷花木”为主题,四年级以“特色阆园”为主题,五年级以“致知格物”为主题,六年级以“塞渊故事”为主题。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校园的物形资源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载体,既让物形资源为习作服务,也让习作赋予物形资源生命,促使儿童习作烙下校本的印记。(二)基于纵向贯通的主题深化式模式主题深化式模式,是将一个中心主题分成若干个不同阶段,并在实施过程中

10、逐步纵向推进与深化的模式。这一类课程的开发大多来源于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路径推进实施。例如,校园里种植了多棵桂花树,每年 9 至 10月,阵阵桂花香沁人心脾。于是,教师设计与开发了以“秋分落桂”为主题的微课程,将桂花长什么样、桂花为什么这么香、桂花为什么秋天开放、桂花的食用价值是什么等作为项目的驱动问题,将探究过程分为观察桂花形、探秘桂花香、桂花与美食、桂花与节气四个阶段,并对桂花的研究逐步深入,使儿童获得更深入的学习,进行更广泛的应用,实现儿童的思维与认知由低阶走向高阶。(三)基于综合视角的主题立体式模式主题立体式模式,是将中心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再将子主题细化为

11、次子主题,层层镶嵌,呈现出立体之态。例如,“塞渊娃 长江情”微课程分为“长江之美、长江之长、长江之水”三个子主题,“长江之美”下设“长江绘本展、长江舞台剧”等次子主题;“长江之长”下设“长江大桥模型制作、长江之长、我来算话说长江”等次子主题;“长江之水”下设“开发与保护利弊之我见、长江水质检测、自来水过滤”等次子主题。此外,教师引导儿童大胆想象,依托区域未来建设规划方案设计自己心目中未来的长江样态以及长江之上的超级工程,激发儿童对长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与创新意识。四、校本微课程的实施策略校本微课程内容精干、实施灵活。在实践过程中,课题组根据不同微课程的特点,研究了三种实施和开设

12、方式,分别是对以班级学习为主的微课程进行统筹开设;对以社团走课形式学习的微课程实施单独开设;对需要社会实践的微课程进行集中开设。(一)班级学习,统筹开设课题组将学科衍生式开发的微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以班级学习为主要形式统筹开设。例如,通过“语言发展”微课程群,引导班级学生在语文、英语等语言课程中参与经典诵读、主题写作、人际沟通等活动;通过“数理逻辑”微课程群,引导班级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开展文化浸润、逻辑推理等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感受数学文化。具体而言,语文学科利用“课前五分钟”、阅读导读课、晨会课等在各年级开设“经典诵读”微课程。同时,利用语文习作课,在三至六年级开设“校园物语”微课程。英

13、语学科,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口语”微课程,三、四年级开设“英语绘本阅读”微课程,五、六年级开设“自然拼读”微课程。数学学科,一、二年级穿插“七巧板”微课程,三、四年级穿插“数独”“魔方”微课程,五、六年级穿插“数学视野”微课程。此外,学校还将地方传统艺术课程“锡剧乡韵”“童雅二胡”等融入音乐学科,将校本传统特色课程“绳彩飞扬”“精武神童”等融入体育学科。(二)社团走课,单独开设社团课程是学校微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社团课程以“审美、健体、创新”为主题,每周单独开设两课时,重点培养儿童的兴趣,启迪儿童的经验 案例75辽宁教育 2023年8月(下半月)思维,激励儿童的志趣,提升儿童的创新性

14、学习能力,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目前,学校社团围绕“艺术审美”“运动健体”“科学探索”微课程群分设25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并将传统走课与“互联网+”技术下的“走课”相结合,有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禁锢。学校传统“走课”社团中,足球、网球、素描、“百灵鸟”舞蹈、乐高机器人、航模、电脑绘画、编程等社团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学校创新利用智慧教室,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技术支撑,设计远程协作项目,与广东省吴向东名师工作室、江苏省江阴市气象局、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等组织和部门开展联合研究,实现“互联网+”技术下的“走课”。目前,学校的远程协作项目有“云种植”“碳探塞渊娃”“拉尼娜气候现象观察”等课程。(

15、三)社会实践,集中开设对于需要外出活动的微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生活、人文等资源,以及探访、参观、展览等机会,以半日为时间单位进行集中开设。一是德育主题活动,如一年级的“新生入学仪式”、二年级的“环保小卫士”、三年级的“十岁成长礼”、四年级的“渡江英雄炮中队”等。二是综合主题活动,如在“DIY净水器”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检测长江水质,参观江南水务公司的长江水过滤流程;在“一起来养蚕”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采桑叶,参观蚕丝加工厂;在“制作桂花糕”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里采集桂花并制作糕点,师生走进敬老院,让老人们品尝自己做的桂花糕。五、校本微课程群的多元评价学校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根本,兼

16、顾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既关注校本微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情况、内容的完成情况,更注重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及自主反省。为此,学校从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两个角度出发,及时反馈课程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成效等情况,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信息。(一)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对微课程群目标、内容的评价,也包括对微课程群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具体而言,学校根据微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整体改革要求相容,微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征、是否能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具有操作的适切性与合理性等指标,制定微课程内容评价表;学校根据教师在微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尊重儿童个体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

17、、思维习惯等多方面差异,是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勤于讨论、乐于思考、勇于表达等指标,制定微课程群实施评价表,评价表基于“润渊塑品、文渊有识、理渊启智、探渊乐思、体渊健身、艺渊美心”“六渊”素养,从知识获取、成长体验、情感态度等方面设计微课程群实施成效评价表。(二)评价方式多样化根据评价的作用和性质,微课程群的评价方式主要包含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一方面,通过儿童成长档案袋记录儿童的物化成果,如小日记、小创作、活动照片等;另一方面,通过各级各类的展示舞台,彰显儿童的个性和特长。过程性评价,依托内容评价表和实施评价表,评价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行为,重点评价在学习行为上有较大改

18、变的儿童。综合性评价,基于微课程群成效评价表,将微课程群评价与学校“塞渊”好少年评选相结合,全面覆盖儿童的整体表现,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发展观。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杨四耕,李春华.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 蒋雄超.从“让学生适合教育”走向“让教育合适学生”J.教学月刊 小学版,2017(10).3 顾敏静.“小微课程”:教师课程力的智慧表达 J.江苏教育研究,2021(5B).4 曹京蓉.微课程改革撬动学校教与学 J.中小学校长,2022(6).5 冯刚.小学“做数学”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31).(责任编辑:赵春艳)经验 案例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