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这一论断出自于(D)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此说出自(B)B尚书。尧典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厥。”此说出自(C)吕氏春秋。古乐4“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这段筮辞出自(A)A周易贲六四5弹歌所表现的是(A)A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6在甲骨卜辞与诗经之间,呈现出过渡状态的是(C)C周易筮辞7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B)B劳动生活8在远古神话中,有“造人”和“补天”两大功勋的神话人物是(A)A女娲9远古神话中为民除害的善射者是(D)D羿10使神话具有文学特征的三个关键因素是(A)A情感、形象和想象11我国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C)C诗经12诗经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尊其为“经”是在(D)D汉代13诗经所收录诗歌的年代是(A)A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14诗经现存的诗歌共(B)B三百零五篇15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B)B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16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主要分类依据是(A)A音乐的不同17“雅”是正声,是(B)B王朝京的音乐18诗经的“风”共有(A)A十五国风19鲁、齐、韩、毛四家诗指的是(D)鲁人申培、其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20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便是(c)C毛诗 21诗经305篇,而其中占多数的是(c)C抒情诗22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是(A)A 赋 23 诗经的基本
3、结构形式是(B)B重章复沓24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D)D四言25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殷商和西周少量文献保存在(D)尚书和逸周书中26 我国散文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出现在(C)C春秋战国时期27 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是(B)B尚书28 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C)C春秋29 秋记事,(A)A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30 传 是配合(C)C秋编年史31 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是(B)B传32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A)A 国语 33 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D)A孔子 B左丘明 C刘歆 D刘向34 战国中期,诸子散文的代表作是(B)B孟子和庄子35 我国先秦时期说理文的高峰是
4、(A)A荀子和韩非子36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文学色彩的是(D)D庄子37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是(A)A老子38是一部(C) C语录体论集 39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显学的是(D)D墨家40墨子思想的核心是(B)B兼爱和非攻41道家学派的代表作是(C)C庄子 42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D)D荀子43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成熟的著作是(A)A荀子 44先秦诸子散文中使用寓言最多的是(B)B韩非子45楚辞这种新体诗的开创者是(D)D屈原46楚辞这一特定名称出现在(C)C西汉时期47将屈原,宋玉和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在一起,辑为的是(C)刘向48东汉王逸将自己的一篇作品加入,并为全书作注,此
5、书名为(A)楚辞章句 49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可确定屈原著作的共有(D)D二十三篇50离骚是一首(B)B长篇抒情诗 51九歌这组祭神曲共有(A)A十五篇52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诗是(B)B离骚53之名最早见于(C)C西汉刘向的九叹.忧苦54不可于一时一地,其中最早的一篇是(B)B橘颂 55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一首诗歌是(A)A天问 56战国后期,除屈原外,唯一有作品传世的楚辞作家是(D)D宋玉57宋玉的代表作是(C)C九辩58宋玉的九辩是一篇(D)D自卑生平之作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比较著名的有(A C D ) A.C.D.2.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说
6、明这一问题的例子有(B C E)B.的古越俗祭防风神C.的涂山氏女作候人歌E.的举重劝力之歌今存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或可以视作原始歌谣的古歌谣有(A D E)A.六四 D. E.所载4.下列神话故事属于远古神话的有(A C D E) A.关于女娲造人和补天的故事 C.关于羿射九日为民除害的故事 D.关于鰩、禹父子治水的故事 E.关于黄帝战蚩尤的故事5.我国远古时期的口头文学样式有(D E) D.神话传说 E.鼓词6.关于的 收集和编订,历来影响较大的有(A C D) A.先秦时期产生的“献诗”说 C.汉代班固的“采诗”说 D.汉代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说 7.以音乐的不同,分成三类,它们是
7、(C D E) C.风 D.雅 E.颂8.汉代传授的有(A B D E)A.鲁人申培 齐人辕固 燕人韩婴 赵人毛苌9.内容丰富广阔,主要有(A B C E)A.社会政治诗 B.情爱诗 C.史诗 E.农事诗下列作品,属于社会政治诗的有(A B D) A.王风*君子于役B.魏风*硕鼠 D. 11.下列作品,属于情爱诗的有(B C D) B.郑风*溱洧 C.邶风*静女D.周南*桃夭12.下列诗经作品,属于周民族史诗的有(A B E A.小雅*生民 B.大雅*公刘 E.大雅*皇矣13.下列诗经作品,属于农事诗的有(A D A.镞风*七月C.周南*苻苡 D.魏风*十亩之间14.先秦时期,诗经的社会作用有
8、(B D E)B.祭祀、宴享时奏唱 D.用做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E.作为教育的课本15.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主要有(A C E) A赋 C.比 E.兴16.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保存殷商、西周文献的古代典籍有(B C) B.尚书 C.逸周书 17著下列,作属于先秦历史散文的有(A B E)A.尚书 B.左传 C国语E战国策18.先秦散文著作中,善用寓言的有(BD)战国策庄子韩非子. 先秦散文著作中,以记言为主的有(D尚书国语论语.在先秦历史散文中,属于编年体的有()春秋左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春秋末至战国初的有()老子论语墨子.下列著作,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有()论语庄子孟子. 先秦诸子散文中,
9、富有文学色彩的有()庄子孟子韩非子.汉代校理和注释“楚辞”的著名著作有( D) A.刘向的楚辞 D.王逸的楚辞章句 25.下列作品属于屈原的有(A B C E) A.九章 B.九歌 C.招魂E.离骚26.下列作品属于屈原九歌中的有(B C D E) B.山鬼 C.湘君 D.湘夫人 E.国殇27.九章中可能写在屈原被放逐在江南时的有(A B E) A.涉江 B.哀鄞E.怀沙28.战国后期的“楚辞”作家有(B C D E) B.屈原 C.宋玉 D.唐勒 E.景差三 解释题1.神话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按照马克思有关的论说,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它是想象或幻想的;它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所经历的自然现象
10、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经过幻想加工成为想象中“神化”了的现实生活;它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远古时代的产物。2.风、雅、颂风、雅、颂是按照音乐的不同对诗经作品的分类。风、指音乐,乐曲。诗经有十五国“风”,即指十五个地区不同的音乐。雅,即“正”,正声,朝廷之乐曰“雅”。有“大雅”、“小雅”之别,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美盛德之形容”,“颂”,即是舞容,诗经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均为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3.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比者,以彼物比此
11、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基本上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或比喻别的事物。兴的问题比较复杂,大体说来,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就其与诗歌情思的关系而言,基本上有相关和不相关的两种情形;兴与诗歌情思相会时,一般会引起烘托氛围或与诗歌内容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兴与诗歌情思无关时,则往往只起到起韵的作用。赋、比、兴虽可在理论上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4.六诗(六义)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
12、方法,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不同的分类,周礼*春宫*大师将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唐人孔颖达将二者加以区别,认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5.重章 重章是诗经结构形式的一大特色。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重章复沓也是民歌的一般特点,它带有诗歌发展初期的较为粗放的痕迹。6.尚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它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秦代焚书后,尚书暂绝。汉初出现了古、今不同的传本;经师伏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用当时通行
13、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出现了用古文字写定的尚书;西晋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散亡。今寸于十三经流疏中的古文尚书共有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与汉代传本文字大抵相同,另外二十五篇为东晋人的伪作,称为古文尚书。7.春秋三传春秋是经孔子修订的一部分鲁国的编年史,记事极简括,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均为阐述春秋经的“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其中左传为古文,公羊、谷梁为今文。8.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它在当时并没有特定的名称,主要作家有屈原、宋雨等。西汉时刘向将屈、宋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编在一起,命名为楚辞。东汉时又有王逸将自己的一篇作品加入楚辞,并为全书
14、作注,定名为楚辞章句。一直流传至今。“楚辞”作品“皆书楚语,作楚声,作楚地。名楚物”,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又接受北方中原文化影响,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9.九歌九歌是一组祭神的歌曲,是屈原被放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一组诗,它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令、少司令、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共十一篇作品。其内容,在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在艺术上也形成奇特瑰丽的独特的艺术风格。1 简述神话的起源。答:神话的起源,情况比较复杂,它既与劳动生活紧密相连,也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从今存的神话作品看
15、,不论它们想象多么神异,它所表现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或者说,总有劳动生活的影子,如战胜干旱、洪水及其他自然灾害,便是我国和世界远古神话的共同主题之一。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也与长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正是劳动才促使初民的大脑不断发达起来。因此,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初民们敬畏和崇拜观念的产生,源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比如对雷电、风暴、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初民们是十分惧怕的,而他们当时又不可能对这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怀着敬畏的心情祈祷,希望并相信以虔诚的崇拜和语言的力量,可以使神灵保佑自己,免除对他们的危害,这便是最初的宗
16、教观念。在初民的潜意识中,把自然力量想象成有生命力的东西。他们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随着宗教巫术活动而强化,其中就有神话的因素。事实上,神话中的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有生命的自然现象及其作为,最初来自于原始宗教的意识,是由初民们曾经崇拜的自然现象不断变化而来的。神就是生命化的自然,把神界和人间联系起来的是“灵”和“巫”。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的联系。2 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关系。答:神话与传说,二者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比较早,传说的产生比较晚;神话是传说的原形,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比如关
17、于翌的故事,最早是把翌描绘成以弓箭射落九日、为民除害的英雄,这显然属于神话。但随着他的流传,人们为这则神话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孟子-离娄下就说,逢蒙跟翌学射,尽其射术,想到天下超过自己的只有翌一个人,于是就杀死了翌,显然,这是在批评逢蒙的卑劣行为;淮南子-览冥训则说,翌从王母处弄来不死之药,嫦娥偷走不死药并逃往月宫,这显然又是讽刺嫦娥之自私忘义。这样流传的结果,显然使翌的故事的本身更加丰富了,同时也使这则神话中融入了文明的伦理观念,假如了到底的评判,但故事本身也已演变成了传说,而不再是神话了。当然,这种区分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时间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这是神
18、话流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很难将他们截然区别开来。3 论诗经的流传情况。答: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在秦以前,它只是一种比较平时有用的工具,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以外,还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还作为教育的课本,还没有上升到不可违背的“经典”的地位。秦代焚书之后,只因为它是乐歌而有幸在学者的记诵中得以保存。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和赵人毛长。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经编辑之初,人们便着眼于它的实际用途,到了汉代,经学兴起,学术与政治联姻,诗经作为五经之一而显赫兴盛,一跃而为儒者言必称引、论必为据的经典。鲁、齐、韩三家属今文经官。但到了东
19、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随着郑学大昌,毛诗遂独行于世,其他三家逐渐消亡。故诗经亦称“毛诗”,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4 简述诗经中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答:诗经中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的数量相当多,表达着下层人民对同志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有些诗揭露宫闱丑行,用一件典型的事例活画出同志者另人厌恶的行止,表达人民的爱憎,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雍风-墙有茨写卫宣公与其母后私通生及,替及娶宣姜后又被他劫夺,他死后,其庶长子顽又与宣姜私通等宫廷秽闻。雍风的君子偕老、齐风的南山、陈风的株林等爷爷类似的内容。5简述诗经中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答:诗经中
20、有一部分表达对政治不满的作品出自官吏之手,由于他们身处统治集团内部,故其对政治的揭露控诉更有特殊的认识价值。有的作品从自己亲身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风写小吏备受公事繁累,又被佳人讥讽的内外交困窘境;小雅北山写小吏对劳逸不均的抱怨。小雅和大雅中还有一些作品,或抒发忧国忧民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之昏庸无道。如小雅正月抒发官吏忧国忧民、愤世疾邪,并揭露了政治的昏暗;小雅节南山指责尹太师任亲黜能、搜刮民脂、祸乱朝政;小雅的十月之交、小文、雨无正等,直斥周幽王昏庸无道、任用群小、乱政误国;大雅的抑揭露了国政混乱、人君昏聩的现实,大雅告诫最高统治者要以殷商亡国为鉴;桑柔、瞻仰、召等,激烈地批评周
21、王朝君王无道、任奸黜贤,导致国政混乱、人民受难的黑暗局面。6简述诗经中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的具体内容。答:诗经中有一些诗抒发了生活的郁懑和人生的忧伤。如脍风显有苌楚用拟人化的手法反映出有知识的人多有生存的苦闷;魏风园有桃抒写“士”人不被别人理解的苦恼;王风黍离以深沉忧伤的笔调,写西周沦亡后,东周大夫家国沦丧的悲哀。这种家国哀思、黍离之悲,对后代问写影响深远。7简述诗经中称颂执政者的诗的具体内容。答;诗经中有些作品对执政者有所称颂。如召南甘棠就是人民歌颂和怀念奴隶主阶级政治家昭公的作品;墉风定之方中歌颂卫文公从漕邑迁到楚丘、重建卫国的功业;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而大雅和颂中,更有大量
22、歌颂的诗作。8简述诗经中爱情诗的两种风格。答;诗经中有许多歌咏美好爱情的作品,它们有两种不同的表现风格。一种是直率、大胆而浪漫的,如郑风溱侑,写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边,相约游嬉,表达爱慕之意;召南票有梅,将一位待嫁女子焦急等待求婚、成亲的心情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来;郑风塞裳写女子求爱的爽快、泼辣态度,毫无掩饰郑风野有死簏;写男女幽会嬉戏,十分大胆而浪漫。另一种诗作的表现风格则与此不同,呈现出温文典雅的风格。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周南关雎写青年男子爱慕采荇女子而求之不得的痛苦相思;陈风月出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咏唱自己的爱慕相思之情,明净、纯洁;郑风狡童写一个姑娘
23、寝食不安的深切相思;秦风蒹葭描绘了一个美丽冷清、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主人公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于景物和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9. 简述诗经中反映爱情婚姻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诗的具体内容。答:诗经中的一些作品,在反映婚姻恋爱的同时,也反映了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反映爱情与礼教及社会的矛盾。比如郑风-将仲子,写一个女子与心上人倾心相爱,但又惧怕父母、兄长的反对和别人的风言风语;雍风-柏舟写一个女子恋爱遭到其母的反对,她呼天唤地,以示抗争;雍风-啜侗,写一个女子争取到了婚姻的自主,却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所有这些都说明,男女青年之间爱情的障碍,不是恋人之间的感情纠
24、葛,而是来自外界社会的压力,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反映了爱情与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反映弃妇的问题。如邶风中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中的氓、王风中的中谷有推等,都是写女子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内容,其中以谷风和氓最为典型。两首诗都写了女子对丈夫的忠贞不贰、辛苦持家、却被无情抛弃的悲惨遭遇,又各有不同:谷风伤怨丈夫的喜新厌旧,柔婉缠绵,哀怨凄切:氓则控诉丈夫的始乱终弃的行径,并表现了弃妇对丈夫清醒而决绝的态度。这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10. 简述诗经中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答:诗经305篇,基本上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居多,真实直率的抒情和感情化的叙事,抒情与写实的统一,是诗经
25、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伐檀、硕鼠等对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的不满,涉古、比羽等对繁重的徭役的控诉,新台、墙有茨等对统治者秽行的讽刺,都是下层百姓的亲历和见闻,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取向;而节南山的批评尹太师祸乱邦国,十月之交、雨无正等讥刺周幽王昏庸无道,就只能是出自官吏之手。这说明,诗经出自不同阶层的作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经历对生活的不同感受,都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感情。其他如情爱诗,或表达青年男女的恋情,或表达夫妇之间的挚爱,或表达弃妇之怨愤,都绝无矫情造作。 其次,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坦
26、率的。如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关雎);抒写爱恋,则径言“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爱情受到阻碍,则大呼“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柏舟);抒写民众对秦穆公殉葬的事的愤慨,就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黄鸟);指责太师为政不端,则直呼“赫赫师尹,不平谓何”(节南山)何休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春秋公羊传解估卷十六)正是对诗经抒情的真诚和直率的体认。11. 简述诗经在形式和语言的特点。答: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其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诗经中分章节的诗多达271篇,其中大多数重章,这说明重章是诗经的一大特色。所谓重章,即是改变或替换
27、一些字句的复唱。其主要情况有二: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最后两章及邶风-式微等,这种同意复沓的重章,回环往复咏唱,加强了抒情的效果;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采葛,各章间不是简单的重唱,而是意义和情思上有所添加,层递而进。其次,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诗经中纯用四言者有140篇,四言为主。但也应看到其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自由。这种不拘于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富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其三,诗经节奏鲜明,音韵偕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诗经时代的作者并不知晓音韵的规律,古诗经重点声韵协调,不出自人工雕刻,而是出自天籁自然。但是其中也有规律可寻,顾炎武在日知
28、录卷二十一古诗用韵之法中,总结了诗经的用韵的三个基本模式,同时也指出模拟之外灵活多变的情况,正如名人陈第所说:“从容音节之中,宛转公商之外。”(读诗拙言)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如“窈窕”“参差”“展转”“飘摇”以及“关关”“呦呦”、“昊昊”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而且更细腻的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也包含着感情。如七月一诗,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劳的劳作,但其中不时穿插“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样抒情的诗句;再如大雅中的史诗,也无不熔铸着周人对祖先的崇敬和赞美再情。12简
29、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答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上,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各诸侯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兵强国富;政治上周平王东迁后,天子地位衰微,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纷纷兴兵争霸,互相兼并;文化上,一直为贵族王官垄断的文化开始下移,“私学”纷纷而起,出现了“士”这个特殊的阶层,经济发展,使贪婪和物欲横流;国富兵强,使掠夺和征战不已,此时便出现了“处士横议”的情况:一些有责任心的士人,纷纷出谋划策,贡献出自己的思想,四处游说,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希图解决种种不良的社会问题。而那些
30、野心勃勃的诸侯,也乐于听取士人的说辞,借鉴或采用他们的谋略主张,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1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答战国春秋时期历史散文的繁荣,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上,周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文化上私学纷立,文化下移,“士”这个阶层迅速崛起。王纲解纽,诸侯放恣,掠夺和征战不已,此时,一部分士人,或撰写史学著作,或编写历史文献,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本来,周王朝及各诸侯均置有多种职责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说明我国有著史的传统。至战国时期,社会空前繁荣强大,又空前动荡混乱,更需要认真总结历史
31、,借鉴其经验及教训,于是又出现了左传、国语、战国策这样以平易文体写成的历史著作,形成了历史散文繁荣的局面。14.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答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其中在当时或其后产生巨大影响的有儒、墨、道、法四家。这四家的代表性著作,大约可分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虽始具论说文规模,但多质朴无文,且仍有语文辞富赡,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迭出,行文波澜起伏,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阶段是战国末期,代表作是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问的成熟期和高峰。这三个阶段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说理性
32、和逻辑性不断增强。 15.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答: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里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虽不甚高,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其形象化的说理。这是一部理论著作,多阐述老子的道、无、德、处柔等哲学思想,抽象玄虚,不易理解,故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以鲜明浅见的形象,生动的比譬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性的说理使老子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二是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德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张用韵,有的则韵散结合,体现了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16.简述论语的文学特点。答:论语通过记载孔子极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从文学的角度看,除了那些记录孔子言谈的章节外,有以下章节还写出来人物说话时的
33、情景和神态,或者记录人物的行至、习惯等,也就是说,论语能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其形象和性格。比如乡党篇就详细记录了孔子在不同的情形下不同的言谈举止,将一个知礼守分德孔子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子路篇中孔子和子路关于正名问题的交流,讲的是孔子的“正名”思想,同时也凸现了子路直率卤莽的性格;再如先进篇里的俟坐,孔子的循循善诱,子路的坦白直率,冉有、公西华的谨慎谦逊,曾西的潇洒不羁,均在各人的言行举止中鲜明的体现出来。论语中像这样以简练的语言活画出人物形象的文字,还有微子篇的长沮、桀溺、荷条丈人等。17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答:墨子一书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其文章文学价值不甚大,但却 有自己的特点:第
34、一,墨子的文章虽重理性,但能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如其非攻上篇,讲的是反对侵凌性不义战争,却从“入人园圃窃其桃李”说起,指出这种“亏人自利”者应受到谴责和惩罚:接着罗列了对“攘人犬逐鸡豚”、“入人栏暨取人马 牛”、“杀不辜人”等不义行为,最后推出“攻国”这样最大的不义却不受谴责的反常现象,以说明其“非攻”思想,如此层层推演,不仅使文章逻辑严密,说服力强,而且由于运用具体事例、例证之间又形成比喻关系,也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第二,墨子的文章质朴无华,遣辞造句口语化,但却说理明白透彻,很有条理,体现 了其质实不求文采的特点。18简述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答:庄子寓言中自道其书“寓言十
35、九,重言十七,厄言日出,和以天倪”。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中所借之言基本上全是虚构;而厄言指立言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局限,心想笔随,变换写意。因此,庄子所谓的重言、遏言,其实均可视为寓言。史记本传称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皆空语无事实”,这个看法极是。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最根本的一个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这种思想美与文字美、外形与本质的极端调和,是其在艺术上达到了极致。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的特色。 19.简述
36、荀子说理文的艺术特色。答: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大儒荀况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隆礼重法的思想。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完全成熟。作为说理文,它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其主要篇章如劝学、天论、礼论、乐论、性恶等,无不写得深思明辨,是非分明。而从文学的观点看,荀子文中值得注意的是他长于用比喻,而较少用寓言的特点。荀子中极少用寓言,仅有“蒙鸠为巢”、“浮阳之鱼”、“处女遇盗”等少数几篇,且大多数极为简短,颇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大量用比,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如其劝学前半篇,几乎全由一个接一个的比喻组成,用层层排列的比喻去进行论证,形象而具有说服力。20.简述韩非子说理文和寓言的特点。
37、答: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说理文和寓言均很眼特点。 韩非子的说理文主要特点有二:一是明切犀利,冷峻峭拔。“明切”指其明辨是非,切合理事,如其五蠢中关于“迳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这种因思想的论证,十分切合事理。“犀利”指其理论虽似无情却往往切中要害;揭露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人所未道,且词锋锐利,内备、八奸等篇,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明切和犀利,形成了韩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风;二是条理严密,议论透辟。韩非极善于分析,其说理文多能条分缕析,议论细蜜而透彻,亡征、说难、八奸等均突出表现了这一点。 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其寓言。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事业寓言最多的,共有三百多则,载于内外槠说、说
38、林上下以及喻老,十过等篇之中,尤其是内外槠说和说林上下,前面冠以简单的经文,其后则完全由独立成篇的寓言组成。其寓言往往是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这些寓言都通俗浅白,形象可感,先讲一个或几个故事之后,摆出寓意,甚为明切,但由于其寓言多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表现手法也较为单调,故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不及庄子寓言奇幻飞动。21.简述“楚辞”与“赋”的区别。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仅体式不同,人、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从体式上说,“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有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从性质上说,“楚辞
39、”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情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说:“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此说大抵不错。22简述九歌的艺术特点。答:九歌是屈原被放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一组祭神歌曲,不但题材独特,而且在艺术上也形成了不同于屈原其他作品的风格特色。这些作品中即写出了神灵的灵异之处,更写出了这些神的人性,使神性和人性统一到一起,如湘君、湘夫人的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心境;山鬼中山神等侯所爱之人而不得的思念怨恨、犹豫、伤感等复杂情绪;少司命中写才结相知有顷刻别离的悲愁等,这些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
40、都带有浓郁的人间情味。而这种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感情,描写神灵活动的环境和气氛,这本身就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再加上作品着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就使奇异深浓的感情,凄清幽眇的境界,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23 简述九章的风格特点. 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既有早年仕途得意时的橘颂,也有被怀王疏远后的惜诵、抽恩等,更有被放逐江南时的涉江、哀郢等。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离骚把激越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波澜壮阔;而九章则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如抽恩中用白妙
41、手法直写诗人在外地的流浪,哀郢中直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均写得平实朴素,不加夸饰。即使是写景的诗句,也不似离骚的奇幻壮丽及九歌的飘逸幽眇,如哀郢中写长江两岸的风物,涉江中写水上游崇上峻岭中的深林气象,文笔平实凝重,只是以情感物,没有夸饰浓彩。九章这种平实朴素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屈原诗歌的另一种风格。24.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有二:第一,结构精密完美。如诗中写“巫阳下招”:先写四方统招,次写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招,再写上天、幽都的分招;把魂灵招来之后先引其入郢都之修门,再引他回到故居,然后便层层铺陈夸饰其故居之华美富足和欢乐
42、无比。这样的结构十分精巧严密,这种依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汉赋的影响直接而巨大。第二,长于铺排描摹。如其写四方之可怖,其意思极简,只是说四方很可怕,不可去,请其魂灵回到故乡,但却罗列了许多可怕的事物:身高千仞的索魂巨人,能流石熔金的十个太阳交替出现,食人的土著,丛丛的毒蛇,建走的大狐,九头的巨莽等。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物态,穷形尽相。 五论述题1.论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答:我国的远古神话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女娲、羿、鲧和禹、皇帝,以及“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它们虽各有不同,但有一些基本特征是它们所共有的。第一,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
43、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等,都是为了战胜自然灾害;大禹杀鲧,皇帝战蚩尤,是为了清除人间的恶势力;女娲造人、大禹和土、涂山氏之女的爱情,也同样贯穿着为人生的意义。所以,不管神话的想像多么离奇,贯穿始终的都是为人生的主题。第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的气概。神话英雄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策,而是主动积极地以神话无比的力量和对策去征服自然力,改变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状况。这说明,在我过远古神话中,饱含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第三,不论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了丰富的想像力。初民们对英
44、雄人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灾害、人间恶势力的憎恨,都是通过奇异的想像进行虚幻的加工夸饰,形象鲜明地体现于神话之中。情感、形象和想像,正是使神话具有文学特征的三个关键因素,也是后世一切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神话与其他艺术一起,成为文学艺术发展的奠基石。第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变化和成型。论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答: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大抵有两个方面:第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数千年来为人生的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始终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像的特征,
45、也直接影响到后世文学的发展,为后世文学提供艺术的借鉴。第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直到近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古代神话的滋养。它像一块肥沃的土壤,养育着后世无数的作家,产生了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李白、李贺、苏轼等人的诗歌,都大量运用了神话资料;战国时的穆天子传就是以神话为素材的,卫国时期的志互怪小说,唐代像柳毅传一类的传奇小说。明清时期的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及大量的其他神魔小说,戏曲如张生煮海、柳毅传书等等,无不与神话有着难解难分的血缘关系。即使到了现代,这种影响依然显而易见,如鲁迅的故事新编,就是对神话故事的改编或者用神话题材创作的小说。、论诗经中情爱诗的主要内容。答:诗经中有关情爱婚恋的作品数量相当多,也写得十分出色。其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