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9182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7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7 月Vol.25No.4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第 25 卷 第 4 期Jul.2023DOI:10.11885/j.issn.1674-5094.2023.03.29.03文章编号:1674-5094(2023)04-0059-11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张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摘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

2、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着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话语权和领导权:通过紧扣中心、有序推进的主题设置引领民主话语体系的方向,凭借守正创新、集思广益的理论创新发展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的内核,借助有理有据、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促进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凭着坚决有力、切中要害的话语批判排除对民主政治的错误认识。总之,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的重要指引。关键词: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人民民主;话语权;民主政治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Democratic

3、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in the New Era:A Discourse Power PerspectiveZHANG Jie*Schoo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Minz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Xingyi Guizhou,562400,ChinaAbstract:Analyzing the process,formation mechanism,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democratic discourse system sincethe18thNa

4、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isanimportantperspectiveforfurtherdeepeningtheunderstandingofthedemocraticdiscoursesystemintheneweraandpromotingpracticaltransformation.UsingNVIVOqualitativesoftwareasa too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cratic discourse system in the new era

5、,and concludes that the systematicand orderly advancement of theme setting lead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mocratic discourse system,that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contributes to the kernel of the democratic discourse system through upholding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that the scientific andpopular tran

6、sforma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is promoted through reasonable,well-founded explanations,and that a resoluteandto-the-pointcritiqueeliminateserroneousunderstandingorhostileattitudestowardsthedevelopmentofdemocraticpolitics.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cratic discourse system in

7、 the new era embodies the wisdom and experience ofthe CPC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and is an important guidance for realizing peoples democrac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Key words:the new era;democratic discourse system;people s de

8、mocracy;discourse power;democratic politics张洁 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5969ZHANG Ji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Democratic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A Discourse Power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3,25(4

9、):5969*收稿日期:20230329作者简介:张洁(1987),女(汉族),江苏赣榆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基金项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博士基金“十八大以来关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8XYBS08)。60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引 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13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与实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观点,形成了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话语体系或民主话语体系。话语或语言“是一种实践

10、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2,而“民主话语体系是党用来解释、表达、传递党的民主思想的一系列概念、命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话语形态”3。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因为话语不仅具有传导思想和文化的工具属性,还“反映了社会世界的价值、信仰、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等事实”4。目前,学界对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和特点等维度,对话语建构的内在机理或展开过程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欠缺。而要探究中国共产党把握民主话语体系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内在机理,就要对话语体系背后的展开逻辑、形成机理和实现进程进行剖析,分析其

11、背后的权力关系,即我们常说的话语权。所谓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力,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主导权5,决定着话语体系的性质和走向。具体而言,话语权是由“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等”6共同构成、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其中,提问权是话语体系建构的首要环节,是对“时代问题及其所涉及的重大任务的发现和追问”6,即话语主体适时提出所涉方面或某主题在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或突出问题的话语实践;论断权是对提问权的继续展开,即对所涉主题的时代性问题和历史任务所作的回答和判断,在话语体系建构中处于关键地位;解释权是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环节,即以一定的方式和形式向社会大众或职责部门对主题、任务或论断进行阐释、转化

12、以及开展政治动员的话语实践;批判权是话语体系建构的“免疫”环节,即话语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就民主政治制度发展中的错误认识或敌对思想和倾向加以指出、批判和排除,以消除话语迷雾、正本清源的话语实践。为了研究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笔者以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所著的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 和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为主要文本来源,从中梳理筛选出与民主话语体系相关的文献,形成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话语体系的分析材料,共计 40 篇。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民主话语体系的文本按照类别、数量和来源进行分类整理,基本

13、情况如表 1 所示;同时,笔者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代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所作重大决定中的民主话语进行梳理,具体情况如表 2 所示。本研究借助 Nvivo 质性研究软件,对所涉文献进行文本计量、参考点编码和节点对比,以方便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以话语权理论为解构视域,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话语体系展开逻辑的话语分析,以期透视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表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与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相关的重要文献序号类别数量/篇来源1党代会报告3文献选编、单行本2重大决定4文献选编3工作意见4文献选编4法律法规4文献选编5重要讲话21文献选编、摘编6重大

14、决定的说明性文献4文献选编合计/40/表 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代会报告和中央全会重大决定中涉及民主政治的内容时间文件名称文件简称*主题类别2012.11.8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党代会报告2013.11.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重大决定第 4 期张洁: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61续表 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代会报告和中央全会重大决定中涉及民主政治的内容时间文件名称文件简称*主题类别2014.10.23中

15、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重大决定2017.10.1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代会报告2018.2.2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重大决定2019.10.3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大决定2022.10.1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党

16、的二十大报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党代会报告注:*简称是为了文中表述需要。1 通过系统完整、有序推进的主题引领民主话语体系方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120。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待,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科学研判,提出了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主攻环节等系列论述,汇聚成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的主题,引领我国民主话语体系有序展开。在话语系统中,高频词是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而核心词具有出现频率高、关联性强的特点3,反映了话语体系的主旨和方向。有鉴于此,笔者利用 Nvivo 软件对 40 篇文献进行词频统计,得到由此生成的词语云(图

17、 1)。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去掉无实质意义的词汇,筛选出排名前 20 的高频词汇(表 3)。通过对照图 1、表 2、表 3,本研究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主题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其有三大特点。图 1文献词频统计生成的词语云表 3党的十八大以来涉民主话语体系构建的词汇情况单词长度/字符数计数/个加权百分比(%)人民21 6181.84党11 4861.69中国21 2281.40制度29641.10社会主义49431.07发展29171.04坚持28180.93改革27820.89领导27430.84政治26090.69依法25990.68全面25640.64民主25530.63法治24

18、770.54协商24570.52特色24540.52监督24420.50机构24360.50民族24060.46注:本表仅列举了排名前 20 名的词汇。1.1 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主题结构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代会报告和重大决定中涉及民主话语主题的词汇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主要围绕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健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主题展开(表 2)。其中,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前提和方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主体和重6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法治保证,健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则是为了进一步扫清民主政治建设组织

19、机构上的障碍。从图 1、表 3 可见,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的主题呈现层次性、系统性的特征,涉及民主建设的诸多方面。其中,“党”的词频计数为 1 486,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话语体系词频统计第二名;“制度”对应 964 个词频数,仅次于“人民”“党”“中国”,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话语体系词频统计第四名;“社会主义”以 943 个词频计数位列第 5,说明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秉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而展开的。此外,“依法”“法治”“民主”“协商”“监督”“民族”的词频计数分别为 599 个、477 个、553 个、457 个、442 个、406 个,显示出民

20、主话语体系在各层面的广泛展开,涉及法治建设、协商制度、监督体系、基层民主、民族区域自治等领域。据此不难发现,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了从根本政治制度到基本组织制度再到重要政治制度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而且更加注重制度的治理效能。1.2 有序铺开、逐层深入的展开过程在我国,民主话语主题体系构建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下有序铺开并逐步深入的。从图 1、表 2 可见,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引领着民主话语主题的展开,起着决定性、引领性的“总阀门”作用。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

21、置”。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定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其间,党又先后通过或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文件,如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和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的若干意见 等。2017 年,党的十九大将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定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提出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随后,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继续保持和扩大我国民主政

22、治制度的显著优势。2022 年,党的二十大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经验,将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提炼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137,进一步深化了对民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入新境界。1.3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价值取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119从图 1 不难发现,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的主题内容突出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其中,“党”“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协商”“人大”“民族”“监督”“领导”“基层”“法治”等词汇均是“人民”的展开,深刻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

23、,充分显示了新时代民主话语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从表 3 的词频统计进一步可见,“人民”一词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话语体系中的词频计数为 1 618,加权百分比为 1.84%,排名第一,而“党”“制度”“民主”“法治”“机构”分别以 1 486 个、964 个、553 个、477 个、436 个的词频计数位列第二、第四、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八。进一步比较“人民”一词在 40 篇文献中的参考点数后笔者发现:“人民”一词在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参考点数为27 个、94 个、29 个,覆盖率分别为 1.85%、1.60%和2.82%;在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24、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和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三篇讲话中,“人民”的参考点数分别高达 176 个、150 个和 135 个,覆盖率分别为3.78%、3.35%和 3.42%。这些情况充分体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话语价值取向是“人民至上”,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旨归。2 凭借守正创新、集思广益的论断推动民主话语体系发展“回 答 并 指 导 解 决 问 题 是 理 论 的 根 本任务”120。作出判断是话语体系建构的关键环节,是对提问权的进一步展开。笔

25、者把民主话语的主题第 4 期张洁: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63分为六大类和若干小类,其中六个一级主题对应一级节点,若干个二级主题对应二级节点,在此基础上,对所涉材料按主题进行编码,具体如表 4 所示。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充分体现论断权展开过程的 4 个重大决定的说明稿进行梳理,具体如表 5 所示。表 4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话语体系主要内容编码情况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编码参考点数/个材料来源数目/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55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55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

26、心和决心54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4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815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民主本质和政治制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134对民主形式和政治制度选择与确立、发展和演化的规律性认识83人民民主和政治制度民主化的评价标准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74全过程人民民主135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4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8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44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4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09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77表 5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话语体系论断权的展开过程时间文件

27、名称过程2013.11.9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着手考虑、确定议题、成立文件起草组、发出征求意见的通知、专题论证、调查研究、形成征求意见稿、整理和研究意见和建议、作出重要修改2014.10.28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着手考虑、确立议题、成立文件起草组、启动文件起草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形成征求意见稿、梳理和研究意见和建议、作出重要修改2018.2.26关于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稿 的说明确立议题、成立文件起草组、提上议事日程并启动文件起草工作、开展调研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形成征

28、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梳理和研究意见和建议、作出重要修改2019.11.5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确定议题并成立文件起草组,启动文件起草工作,发出征求意见通知,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研究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作出重要修改2.1 党的领导是民主话语体系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任务和重要问题,作出了科学、有创造力且独具特色的回答,据此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判断、论断和观点。就其本质而言,党的领导是民主话语体系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民主话语体系论断内容以“坚持党的领导”为

29、核心。表 4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材料编码统计显示,一级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下的二级主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应 18 个参考点数和 15 个材料来源,其编码数和材料来源数在所有二级节点中排名第一。对此,对应的参考点编码内容可以进一步证明。比如,2014 年 1 月 7 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的论断726;2014 年 10 月 20 日,习近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说明中强调要“深刻阐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64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系”8143;2015 年 2 月 2 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

30、班仪式上的讲话中更是鲜明讲到,“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798。另一方面,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话语体系的全过程。从表 5 对文件起草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所作的 4 个重大决定均是在党的领导下按程序展开的,贯穿于包括议题确立、启动文件起草、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和修改决定稿等在内的各环节。2014年 10 月,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说明中指出文件起草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文件起草工作”8142;2019 年 11 月,在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说明中指出

31、,在文件起草的过程中,党中央通过“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9267。2.2 提出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标志的新论断“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2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深刻总结新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论断。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是总结和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结晶和产物,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已经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和多元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另一方面,人民在国家治理的各环节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2021 年 10 月,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

32、的讲话中从“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两个维度有机统一的角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界定,他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10336。“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10336。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为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任务,并明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性质定位,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137,进一步推进了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政治制度是用

33、来调节政治关系、维护政治制度和国家社会的稳定的,民主亦不是摆设,而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发展民主政治的规律认识得更为深刻、全面。习近平就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发展、民主评价标准和民主的特色和优势等重要问题作出了系统回答,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构成了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民主政治制度设计方面,提出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三者有机统一的理论。其次,在民主政治制度架构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健全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在内的人民当作主制度体系,同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法治保

34、证、实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保证民主制度的实施、完善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以保证国家权力的人民属性。再次,在民主政治制度评价标准方面,从领导人更替、民主管理、利益表达、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人才选拔、依法执政和权力监督等方面提出“八个能否”理论;针对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评价标准,先后提出“四个要看”和“八个要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最后,在民主政治制度作用方面,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保证人民民主、调节关系、集中力量办大事2021 年 10 月,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

35、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2014 年 9 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2014 年 9 月,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36、,提出四个“要看”: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2021 年 10 月,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提出八个“要看”: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

37、到人民监督和制约。第 4 期张洁: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65和维护国家主权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76162,认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774,彰显了人民民主的中国特点。2.3 集中民智民慧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重大决定在启动起草阶段和草案形成阶段往往会向社会各方面征求意见。正如表 5 所示,党的民主话语体系论断权的展开一般经过了确立议题、成立文件起草组、征求意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分析和研究意见和建议、修改决定稿等过程,其中广泛征求意见是论断权展开过程的必经环节。换言之,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是在广泛集中人

38、民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建构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科学分析整理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达到最大公约数。首先,通过党内民主、党外民主、群众民主等途径和方式,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其次,采用以书面报告和发言稿为主、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意见,建议。再次,分类梳理各方意见,区分和总结出原则性、实质性和形式性意见,如“四个方面”和“七个方面”。最后,在民主基础上达成最大共识和一致意见11238。3 借助有理有据、耐心细致的解释推进民主话语体系转化解释说明是对话语形式的转化,即以一定的方式和形式向社会大众或职责部门阐释提出某项主

39、题和任务及作出有关判断的缘由,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以帮助人们理解、掌握和贯彻执行某一施政纲领或实施要求。对民主话语体系进行耐心、细致和持续的大众化转化,是构建民主话语体系的必经环节。那么,解释性话语是如何展开的呢?笔者梳理出 10 篇较为完整地体现民主话语体系解释过程的代表性文献(表 6)。从表 6 可见,解释性话语一般包括历史回顾、实施要求、说理阐释和口号动员等内容,本研究据此将该五项内容设置为一级节点,再依据一级节点的具体内容编制若干二级节点,继而对目标文本逐一进行编码统计,具体情况如表 7 所示。表 6较为完整体现民主话语体系解释权的文献时间名称字数统计/个2012.12.04

40、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4 9442014.09.05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8 8192014.09.21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9 1792014.10.23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 0252015.05.18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6 6392015.01.0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8 9772019.09.20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5 3992019.09.27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4 5012020.05

41、.18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2 2792021.10.13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7 7032018 年 2 月,习近平在 关于 的说明 中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完全赞同决定稿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总体部署,并从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意义、改革的原则和思路、改革的贯彻落实等维度将大家的主要意见概括为了四个方面。2019 年 10 月,习近平在 关于 的说明 中,从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完善科技制度、农业农村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国家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以及各

42、项改革任务一体推动等七个方面总结了建议。66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表 7解释性话语节点编码的统计情况一级节点二级节点材料来源/个参考点/个引出主题/1013历史回顾/1013说理阐释民主政治发展道路89民主发展规律性认识510政治制度建设916依法治国46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5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8说理方式引用古代经典语句或俗语进行说理64发出号召/10103.1 抓住重要时机和节点创作解释性话语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住重要时机和历史节点展开民主政治解释性话语的创作。笔者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基准,比较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期间关于民主话语解释性文献的篇幅,发现作为统领性

43、的党代会报告往往有大量的解释性文献对之加以阐释。仅就笔者统计的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 60 周年和全国政协成立 65 周年的讲话来看,它们各自的篇幅均在 9 000 字左右,这样的篇幅都不亚于往届中央领导人所作的关于人大或政协的周年纪念讲话。笔者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解释性文献集中分布在某一民主政治发展的周年纪念时间段或某一重要历史节点,比如宪法或某政治制度颁布或确立的周年纪念日,或者中国共产党建党和新中国成立的周年纪念日。正如表 6 所示,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两个重要讲话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和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就分别发表于该制度确立的 60 周年纪

44、念日和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纪念日的背景下,而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则发表于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前夕。由此可见,周年纪念为解释性民主话语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话语场景和重要契机。3.2 全方位多维度抓重点展开说理和阐释在表 7 中,通过分析解释性文献的结构可以发现,解释性话语呈现出“一头”“一尾”“两中间”的结构特点。其中,“一头”是指对某一主题的引出或点出,此部分往往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提出,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一尾”指的是“政治动员”或“口号动员”,此部分往往采取发出口号、号召等方式,意在激起斗志和统一行动;“两中间”包括历史回顾和说理阐释,是解释性话语最核心的部分。在

45、“两中间”中,历史回顾部分意在通过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梳理以提升认知和增进共识,凸显主题的重要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说理阐释部分侧重于对民主论断的阐释分析以增强其学理性和说服力,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党中央提出的重要论断,树立坚决捍卫和执行党中央决定的坚定意志和决心。笔者通过进一步分析解释性文献的内容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民主发展规律性认识、民主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说理阐释的重点内容,分别对应 8 个材料来源的 9 个参考点、5 个材料来源的 10 个参考点、9 个材料来源的 16 个参考点和 7 个材料来源的 8 个参考点。比如,习近平在对“协商民主”进行论述时,围绕

4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历史、民主实践和制度基础等,从“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制度基础”四个维度加以阐释,深刻阐明了“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874这一重要论断,说理深刻,分析全面,让人信服。3.3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尤其注重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和特色,在表 7 中,10 篇文献中有党的十八大报告共计 23 156 字,其中论述政治制度的第五部分为 2 910 个字。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之间关于民主政治制度的解释性文献

47、的篇幅,即对应表 4 中前四篇文献的篇幅,共计 22 492 字。笔者粗略统计,以政协周年讲话为例,50 周年、55 周年、60 周年的讲话总字数约为 5 015 字、8 827 字和 9 591 字。五个源自: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第 4 期张洁:新时代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基于话语权的视域676 篇共计 25 处引用古代经典

48、语句或俗语进行说理,民主话语体系通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予以体现较为明显。比如,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习近平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物之不齐,物之情也”760中的哲理,引导人们认识设计和发展政治制度应恪守政治制度的本真,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进而启发人们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再如,在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习近平巧妙引用“名非天造,必从其实”873将其间的深邃智慧引申到对民主形式的评价上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民主发展规律、体现中国民主经验的“四个要看”的评价标准,凸显

49、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当然,类似的引经据典以阐明道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之所以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语句,主要是因为经典语句具有通俗性强、便于理解的特性,其在启迪思想、统一共识、促进认知等方面效果明显。总之,在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接受对象的文化背景和具体实际,善于运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加以生动阐释,形成了强大的话语影响力。4 凭着坚决有力、切中要害的话语批判排除错误思潮干扰排除干扰是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的“免疫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直面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的错误思潮,通过发人深省、科学有效的批判性话语,坚决扫清敌对思想的侵蚀,纠正党内和

50、人民群众的不良倾向。笔者对纳入分析范围的40 个文献进行筛选,发现 15 篇文献有明显的对应信息。在此基础上,笔者归纳出 3 个一级节点和 11个二级节点,继而对相应文本进行编码统计,具体情况如表 8 所示。表 8党的十八大以来批判性民主话语的编码统计情况一级节点二级节点编码参考点数/个材料来源/个批判对象中国共产党139其他22批判内容对民主政治发展性质和方向的错误倾向的批判125对政治制度本身的种种错误认识的批判199对政治制度发展进程的错误倾向的批判85对坚持党的领导错误认识的批判95批判方式直接式批评2811间接式批评98说理式批评137警醒式批评764.1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身作为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