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建设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907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建设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建设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建设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新会计(月刊)2 0 2 3 年第9 期(总1 7 7 期)1nnovation研究创新Researchand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建设路径巢湖学院张秀娟李雷【摘要】审计作为政府经济监督部门之一,肩负着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必须构建健康向上、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审计精神文化。本文从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木本之源、时代标识、实现路径三个层面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建设,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和国家经济监督、促进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审计文化木本之源时代标识实现路径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2、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壁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文化建设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和国家经济监督、促进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也是对中国传统审计文化价值理念和智慧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国家审计文化作为历史范畴,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要求。中国式现代

3、化视域下,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必然具有新时代、新征程的时代标识,必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促进和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源泉(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与监督思想是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精神支撑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基本社会职能是维持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了实现其职能,国家需要财政。财政是维护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只要有国家存在,国家将权力赋予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就有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

4、人的可能。审计监督是制约国家公职人员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审计监督与国家、财政密不可分,审计监督与财政都是为国家服务。审计文化内核之建构,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国家思想精髓的支持,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与监督思想基因之中。(二)中国传统国家审计文化是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历史根基各个国家的审计文化特征,是其发展过程中继承的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历史地看,中国传统审计文化是指从西周到近代以前的三千多年历史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审计文化。中国古代曾以“考、听、计、勾、稽、比、磨、勘”等表述审计活动。纵观其发展脉络,可概括为萌芽于西周、初成于秦汉、发展于两宋、

5、成熟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古代形成了以“自奉俭约、廉洁正身、无私无畏,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嫉恶如仇,守法公正、不伺私情,勤于政事、一丝不苟”为核心价值观的审计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与我国传统审计文化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从“传统”中来,是对传统审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传统审计文化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存在基础和条件。要实现中国传统审计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与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协调。新会计(月刊)2 0 2 3 年第9 期(总1

6、7 7 期)1 5Researchandinnovation研究创新(三)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审计文化是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责任担当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底色。红色审计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国家审计文化。中国共产党从其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审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段始终坚持“节省每个铜板为着战争”的审计职能目标,并围绕革命形势和经济主张不断调整审计职责范围、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审计功能作用也不断变化,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勤勉节约、一丝不苟与一尘不染、坚持原则与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崇尚学习”为核心价值观的红色审计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审计文化得以逐步形成,标志着马

7、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生动实践,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的建立贡献了宝贵的制度财富。(四)当代中国国家审计实践是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活力源泉改革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国家审计领域亦是如此。1 9 8 2 年新颁布的宪法明确确立审计监督制度和审计机关的法律地位;1 9 8 3 年成立最高审计机关-一中华人民共一和国审计署;1 9 8 8 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 9 9 5 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 9 9 9年开始施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 0 0

8、 2 年出台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并于次年发布第一份审计结果公告;2 0 1 2 年发布关于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2 0 1 3 年,承办世界审计组织第2 1 届大会,有力推动了中国国家审计的国际传播;2 0 1 4 年颁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审计全覆盖”概念;2 0 1 5 年发布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2 0 1 7 年颁布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规定(试行)。(五)西方国家审计思想与文化是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启示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

9、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审计思想的批判性学习与借鉴。西方审计思想与审计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具有国家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工业革命后逐步形成近代国家审计制度和审计文化。西方国家审计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各自的价值观和审计文化。美国审计署形成了“责任、正直、可靠”(针对组织)和“受到重视、受到尊重、得到公平对待”(针对个人)的审计价值观;英国审计署树立了“独立、权威、协作、公正”的审计价值观;加拿大审计署建立了“维护民主和独立、尊重员工、忠诚和专业、履行责任和维护公众利益、追求卓越和遵循准则”的审计价值观;巴西联邦审计法院形成了“有德、有效、独立、公正、专业”的审计价值观。西方审计理

10、论、审计思想和审计文化对中国审计理论、审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抽样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怀疑态度、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等概念的引人,对中国国家审计理论的完善和审计文化的丰富是不可或缺的。但我们不能“言必称希腊”,更不能“削足适履”,不能习惯于套用西方主流概念来裁剪中国现实。世界各国审计文化的发展从来就是不同审计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结果,先进的审计文化并不是西方国家审计的发明和专利。西方审计文化也并非完美无缺,必定包含弱点、缺陷甚至谬误,并非所有审计文化要素都适用于中国,必须批判地接受其先进经验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时代标识一)实行中央与地方党委审计

11、委员会制度成立中央与地方审计委员会,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首要标识,是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战略标识。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和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维护中央权威的传统国家审计文化精髓的弘扬,是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重大创制性制度安排。中央与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政党制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督制度领域的合理、有效延伸,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国家审计领域中的具体实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党政关系重新认识的政治制度安排。中央审计委员会制度从根本上重新配置了国家审计监督权,重塑了国家审计模

12、式:从行政型审计转向党领导下的“党政联审”模式,确保了审计监督正确的政治方向,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16新会计(月刊)2 0 2 3 年第9 期(总1 7 7 期)1nnovation研究创新.Researchand(二)倡导独立、客观、公正、尽责、清廉的价值观“独立、客观、公正、尽责、清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职业标识,是国家审计区别于其他工作、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从“独立”而言,除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更加强调要有担当、讲原则、敢碰硬。就“客观”而言,更加强调讲

13、诚信。就“公正”而言,更加强调人民利益至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尽责”而言,除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怀疑、遵循审计准则,还包括以对党和对人民、对历史和对法律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忠实履行职责。就“清廉”而言,关键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清廉审计”将会成为国家审计机关反腐倡廉的旗帜与追求。(三)强调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指向“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价值标识。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人为本。一方面,审计人员是审计文化创造者,同时也是审计文化的传播者和发展者。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让“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理念在文化建设中“

14、沉淀”,在文化践行中“激活”,在文化传播中“保鲜”。另一方面,为民服务是国家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定要求。高质量为民服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的价值追求。为民服务,要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关注重大民生关切和诉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实落地,通过审计监督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民服务,首先要在“为民而审”上下功夫。为民生活诉求而审,如就业、养老、医疗、住房、“三农”等;为民之政治诉求而审,追求公平、公正、公开,如对权力的运行、问责、参与国家治理而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法纪

15、审计和绩效审计;为民教育诉求而审,如教育收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等;为民生存环境而审,如环境审计、生态文明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审计ESG审计。(四)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向权力监督延伸权力规制和权力监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职能标识。自古以来,国家审计以监督公共财政、检查公共账目为职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其职责不再局限于财政经济监督,而应向“权力制衡和权力监督”延伸,应着眼于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的发展任何权力的滥用,贪腐案件的发生,、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都会存在财务后果,都会在相关报表或数据中表现出来。国家审计监督的

16、全覆盖具有不留空白、没有死角的特点,能够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基本要求。既是对我国历史和现实深刻教训的总结,又是对传统国家监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手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精神标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一脉相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央审计委员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最高审计长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实行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自然

17、资源资产负债表离任审计,是中国实现权力制衡和问责的创造性举措。实施金审工程、审计全覆盖,开展研究型审计等,是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的的重要活力所在。四、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实现路径(一)坚持一元思想指导和多样文化并存相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实现国家审计文化的中国式建构。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审计的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必须尊重国家审计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要学习、借鉴、移植、嫁接其他国家、其他领域、其他职业的先进文化。尤其是在经济全球

18、化和会计审计国际趋同的背景下,要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要分清中西方在社会制度、文化习惯、价值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多样性要求在文化建设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开放包容是国家审计文化汲取新鲜营养、增进创新思维、在新陈代谢中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审计文化生机蓬勃、自信从容的重要标志。国家审计文化只有与相关文化不断地进新会计(月刊)2 0 2 3 年第9 期(总1 7 7 期)17Researchandinnovation研究创新行信息、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交换,不断地吸取对自己有益的新元素、新能量,才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对审计的

19、新需要。增强国家审计文化营养的途径有:一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获得能量;二是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领域发展中获得有益经验;三是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四是从大智移云物区等现代技术中获得新的思维;五是在与世界各国审计交流中夯实人文基础。二)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和思想交融交锋相统一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传统与现代对话的过程,是历史与未来对话的过程,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过程,是东方与西方对话的过程,更是守正与创新的过程。国家审计文化的改革创新,必须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国家审计发展的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应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涵养

20、审计文化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开展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不仅要在传承创新中“立”,还要在批判斗争中“破”。特别是在会计审计国际趋同的背景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透过错误思潮的各种表现形式,揭露其虚假本质和深刻危害,在国家审计文化交融交锋中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遏制压缩“黑色地带”,控制和转化“灰色地带”。(三)坚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组成部分。其中精神文化是国家审计文化的灵魂核心,物质文化是国家审计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国家审计文化的刚性规

21、定,行为文化是国家审计文化的规范性要求,其精神引导和刚性约束的范畴逐层延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文化体系。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承担着统领地位、外在表征、治本措施、形象保障的功能定位,彰显出政治导向与文化引领相统一、柔性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统一、系统建构与实践发展相统一等基本特征。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等,是国家审计文化的灵魂核心,是国家审计文化凝聚功能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物质文化是维系审计队伍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外在表现形式,如审计博物馆、审计遗址、遗物等。制度文化包括宪法、审计法、审计准则、审计部门规章等所承载的审计文化,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相对

22、独立性等特征。行为文化是审计精神文化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现,如审计法要求国家审计人员不得参加、干预有关活动,要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对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等予以保密等。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应该多管齐下:一是要推进精神文化建设,重点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重构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要将“独立、客观、公正、尽责、清廉”等中外共同职业信念和“我心向党、为民而审、为国而计”等中国国家审计应有的品格融入审计核心价值观。二是要推进物质文化建设,重点是挖掘承载审计文化资源的文物古迹、红色遗迹、名人故居、清官廉吏等,总结提炼蕴含其中的审计理念。建立“资源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

23、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鲜活起来,焕发出时代新声,实现古今交融、代际传承。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规、规章制度和审计准则,重点是修订和完善宪法中关于审计的相关规定,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制订国家审计质量管理准则。应制订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离任审计的审计准则和评价标准等。四是高度重视行为文化建设。重点是规范国家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提升审计质量,重塑国家审计人员的形象。(四)坚持增强文化内向聚合力与提升国际影响力相统一国家审计文化凝聚力既包含内向的聚合力,又包含外向的吸引力。内向聚合力和国际影响力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要讲好国家审计的中国故事,坚持面向世界,向世界推介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国家审计文化,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走出去”,打造融通中外的国家审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全球国家审计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破崇洋、立格局、破守成、立表达、破围堵、立影响。参考文献:1陈献东。我国国家审计职业文化建设的本土内涵及实现途径).财会研究(综合版),2 0 1 6(3):8 2-8 5.2王宏宇.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增强审计软实力 1.现代审计与会计,2 0 1 7(1 2):1 0-1 1.3谭建立,中国审计文化历史变迁的特征探讨.审计研究,2 0 1 8(2):3 2-3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