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资料员基础-第八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48834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员基础-第八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资料员基础-第八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资料员基础-第八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料员基础-第八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资料员基础-第八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文写作苏州市建设职业培训中心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1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8.1.1公文的概念1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或公务文件的简称,习惯上也统称为文件,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和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指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8.1.2 公文的特点(1)公文由法定作者制发并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公文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3)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4)公文的制发与生效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1.4公文的种类1公文的分类(1)根

2、据公文的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2)根据公文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文件。(3)根据公文制发机关的行文方向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指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领导、指导机关报送的文件。下行文,指向所属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关发送的文件。平行文,指向同一组织系统的同级机关或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文件。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5)根据公文内容的性质分为规范类文件、指挥类文件、报请类文件和知照类文件。规范类文件,是指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等。指挥类文件,是指由领导、指导机关制发的,用

3、以颁布方针政策、法规规章,指导、布置工作,阐明领导指导原则的文件。报请类文件,是指用于汇报工作,陈述情况,提出建议,请求指示或批准的文件。知照类文件,包括公布性文件,商洽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会议文件。A公布性文件,是指直接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B商洽性文件,是指无传递方向限制,用于探讨协商一般事项的函件等。C证明性文件,是指对某组织或个人的使命、身份、经历或某事件提供证据和对有关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责任作出规定的文件。D会议文件,一般指会议纪要。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2通用公文的文种 文种,又称公文的名称,用以表明公文的性质、适用范围和作者职能权限以及制发公文的目的要求等。在公文中正确标明文

4、种,有利于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并为公文的撰写、处理提供便利。我国通用公文的文种,主要有:(1)规范类文件,包括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2)指挥类文件,包括命令(令)、决定、批复、决议、意见等。(3)知照类文件,包括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函、纪要等。(4)报请类文件,包括报告、请示、议案等。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公文种类15种,分别为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分别隶属于指挥类、知照类和报请类公文。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1.6公文的文体公文的文

5、体,指公文的表达方式。公文属应用文体,应具有应用文体的基本属性,即具有直接应用性。从本质到现象,从总体到细节的全面真实性与严格遵守国家统一规定,保证公文内容完整、标记明显的格式规范性。公文文体又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文,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1)公文被规定以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即白话文)作为必须使用的符号系统。(2)公文兼有说明、叙述、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只是不同文种因其性质与行文目的的不同而在三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各有侧重。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1.7 公文的格式公文格式,指公文的数据构成与对各数据项目的编排。公文格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所有公文必须具备指定的基本数

6、据项目,如发文机关、标题、正文、印章或签署、成文日期。第二,对公文各数据项目的编排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第三,在确保公文结构完整的同时,相同文种的公文,其数据构成应保持大体一致。(1)基本数据项目发文机关。标题。正文。印章或签署。在公文上盖印或签署,用以证实作者的合法性和公文的法定效力。行政公文除公文纪要外,均需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文件,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机关均应加盖印章。盖印应端正、清晰,做到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成文日期。用于表明公文开始发挥效用的时间。确定成文日期,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标注成文日期要

7、求用汉字写全具体的年、月、日。第7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2)供选择的数据项目 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发文年号与发文顺序号组成。一件公文只有一个发文字号,联合行文时,只标注主办单位的发文字号。签发人标志。指于发文字号右侧注签公文的领导人姓名,用于上行文。作用在于表明机关发文的具体责任者,并为直接联系与查询有关事宜提供方便。主送机关。附件说明。附注。指以公文中某些内容或有关事项的注解与说明,其作用在于简化公文正文,便于阅读与理解。标注于主题词上方。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说明。份号。指对依据同一文稿印制的若干份公文依次编制的顺序代码。适用于机密、绝密公文。密级。于公文上方分别用汉字注明“绝密”、“机密”

8、、“秘密”。k紧急程度。即表明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限要求的标识符号。适用于“特急”、“急件”公文。l无正文说明。m题注。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3)数据项目的安排公文用纸幅面尺寸与区域划分。公文用纸幅面尺寸一般为16开型(长260mm,宽184mm);也可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mm,宽210mm),左侧装订。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公文用纸划分为图文区与白边区。公文符号的书写与排版。公文的文字符号从左到右横写横排。主要数据项目的编排。编排的次序为:发文机关、份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标记)、签名(签署)、成文日期、附注、主题词、

9、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1.8 公文的稿本(1)草稿。是公文的原始文稿,包括讨论稿、送审稿、征求意见稿、草案等多种形式,均供讨论、征求意见和修改审核使用,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2)定稿。又称原稿。是已经履行法定生效程序的最后完成稿,即业经机关领导人审核并签发,正式公文讨论通过,或经上级机关审核批准的文稿。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3)正本。是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4)副本。是再现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公文复制本或正本的复份。备存查、知照使用。(5)试行本。法规文件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在

10、试验推行期间具有法定效用。(6)暂行本。法规文件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暂时实行期间具有法定效用。(7)修订本。以已经发布生效的文件进行修订改正再行发布使用的文体,修订本具有法定效用。(8)不同文字稿本。同一公文在形成过程中,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撰制时,不同文字所形成的内容相同的文稿或文本在效用上相同。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1.9公文的行文规则1公文的行文规则所谓公文的行文规则,是国家制定的控制行文及行文方向、行文方式的有关规定。其目的主要是确保公文迅速而准确地传递,避免行文紊乱,防止公文“旅行”,尽快发挥公文的效用。行文规则的内容主要有:(1)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2)选择适

11、宜的行文方式。行文方式主要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和直接行文等。一般情况下不应越级行文。因特殊情况如情况紧急,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长期未予解决的问题;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的具体事项;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越级行文时,一般应抄送越过的机关。(3)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4)坚持“党政分开”的原则。(5)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6)行文前必须对有关问题协商一致。不能协商一致不得各自按照自己的意见下行文。(7)“请示”与“报告”分开。“请示”应当一事一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报告”中不

12、得夹带请示事项。(8)严格控制公文数量,简化行文手续。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1.10 公文的写作要求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其写作过程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因此,要写好公文,除了必须遵从文理通顺、观点与材料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等文章写作通则外,还必须遵循下列一些基本要求:(1)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具有合法性。(2)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制发公文,公文写作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具有合法性。公文的内容务求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原则与方法,使公文具有真实性与可行性。注重实效。公文写作必须及时迅

13、速、把握时机,紧密适应机关行政管理的需要,提高机关工作效率。(3)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4)用语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得体。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补充:命令(令)1命令(令)的概念命令(令)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或权力机关负责人颁布的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指令性的文件。2命令(令)的适用范围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无权发布命令(令)。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3命令(令)的种类(1)公布令。又称发布令或颁布令,是命令中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

14、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颁布宪法、法律、法令以及其他法规性文件而采用的一种公文文体。(2)行政令。是指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县以上人民政府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实行行政领导与指导时使用的文种。(3)任免令。是指用于任免领导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时使用的一种下行文。(4)嘉奖令。是指宣布奖励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5)惩戒令。又称惩处令,是指特定权力机关对违法者进行惩处的命令。惩戒令主要用于司法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在惩处违法者时使用的一种公文。(6)通缉令。是指公安机关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共同堵截、查找、追捕在逃犯归案而发布的命令。(7)指令。是指发布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措施或要求所使用的

15、公文。(8)通令。是指上级机关把同一命令发到所属的若干地方、部门,也指发往各处的同一命令,或传达命令。(9)其他命令(令)。包括撤销令、动员令等。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 8.2.1决定2决定的适用范围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在党的机关,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对某些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都可以使用决定文种。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3决定的种类 常见的决定有以下几种:(1)公布性决定。是指在会议上直接公布某个议案具体内容时使用的公文

16、。(2)部署性决定和决策性决定。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为部署所属全局工作,或采取某项重大举措而使用的一种公文。(3)事项性决定。是宣布某一重大问题的处理结果或对某项工作做出重大安排的决定。(4)表彰性决定和惩处性决定。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的决定称为表彰性决定;对一些影响较大、群众关心的事故和错误进行处理的决定称为惩处性决定。(5)任免性决定。是对人事任免做出安排的决定。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4决定的写作技巧(1)决定的写作格式标题。决定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十主要内容十文种”组成。如果决定是会议通过或批准的,要用全标题,并在标题下写明通过日期和经什么会议通过或批准,用圆括号加

17、入。正文。决定的正文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开头、主体和结尾。发文日期。有的标题没有发文机关,则在正文后右下方除了写上发文日期,还要在它的上方注写发文机关。(2)决定的写作要求依据正文写缘由,强调决定的合法、合理、合情。基于事实作决策,不主观臆断和任意发挥。切合实际写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措施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2 批复1批复的概念 批复是答复性的下行文书,它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指导性文件。批复必须以下级机关的请示或报告为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请示,也就无所谓批复。3批复的特点-(法定的权威性与执行性)(1)具有专向性,批复专对着请示行文。(2)具有针

18、对性,是上级机关针对下级机关请示的某一具体问题作出的答复。(3)具有指令性,下级机关必须遵照执行。(4)具有政策性,批复是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依据。(5)具有单一性,批复的发文对象是请示单位,批复的内容是下级请示的事项。(6)具有结论性,上级机关的批复必须是明确的、结论性的意见。(7)具有时效性,上级机关的批复必须及时,以提高办事效率。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5批复的写作技巧正文。正文由批复依据、批复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构成。指示1、指示的概念指示,是指要求下属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下行文,但它没有命令(令)、决议、决定那样鲜明的强制性和指挥色彩。它主要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19、。指示的特点1、具有较强的政策性2、具有原则性和灵活性3、具有突出的指导性4、具有语言的平和性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3决议1.决议的概念 决议是党的领导机关作出重要决策事项的公文,是在党的高级领导机构的会议上研究、讨论后形成,代表发文机关的意志,一经发布,其下属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落实,不得违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2决议的适用范围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指出: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从中可以看出,决议的决策者是党的领导机关。4决议的写作技巧成文日期。决议的成文日期需加括号注写在标题之下居中位置。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4意见 1意见的概念 意见,是指上

20、级机关或主管部门针对当前即将进行的主要工作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和具体的处理办法,并直接发至下级机关或转发到有关部门遵照执行的一种公文。2意见的适用范围 意见既可用于向上行文,又可用于向下行文,既有报请性又有指挥性。意见作为上行文,类似于请示,可向上级汇报提出对某个重要问题的见解和处理方法,如上级机关认可,可批复下发贯彻执行,但适用范围没有请示广泛,只限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方法。意见作为下行公文,类似于指示,可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明确处理问题的办法;但指示只提出原则和要求,具有方向性,而意见提出具体的处理办法,具有可操作性。意见的使用主要有三种情况:(1)对重要事项提出指

21、导性的见解。(2)对一个阶段的工作提出原则性的要求。(3)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提出处理办法和政策性措施。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告、通告、通知、通报、函等8.2.5 公告1公告的概念公告的发布者一般是国家立法机关或行政领导机关,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有些还有强制性。公告的受文者十分广泛。3公告的适用范围 公告是国家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文种。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除针对特定事项外,不宜采用公告,而要视事项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分别采用通告、布告、启事、海报、通知等文种。(2)写作公告应注意的问题 行文要郑重,用语要规范。宣布的事项应具体明确,一般不写事情的经过,也无须阐发道理。篇幅尽量短小

22、,文字简明易懂。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6 通告 1通告的概念 通告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与广大群众需要遵守或周知的政策、措施与行为规范,或其他需要引起警觉与注意的事项的文告。2通告的适用范围 通告的发布者可以是国家机关,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2)写作通告应注意的问题 通告的内容应明确具体。通告一般用分条列项的形式表述,用语要求简明易懂。通告是正式公文,应注意维护其严肃性。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7 通知 1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向特定的受文对象告知有关事项的晓谕性公文。3通知的特点 功能的多样性。通知可以用来发布法规规章、传达

23、指示、布置工作、批转转发文件、晓谕事项、任免人员等。应用的广泛性。通知的使用范围广,任何单位、部门都可以使用通知。通知内容涉及面广,可以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是具体的工作事项。时间性。通知有明显的时间要求,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效力。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4通知的种类 (1)指示性通知。亦称布置工作的通知,主要用于:传达上级机关的决定或指示;布置需要执行与办理的一般性工作或具体事项;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向下级主管业务部门对口指导业务事项;一般基层单位用于布置具体工作。(2)知照性通知。用于知照有关单位需要周知而不需办理的事项。(3)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公文的通知。(4)

24、批转性通知。是当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报来的公文,认为具有广泛印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即加上批语以通知的形式向下转发。(5)发布性通知。是指用通知发布规章,以提高规章的法定效力,使执行单位认真贯彻的一种带有命令性和规定性的下行公文。(6)任免性通知。是指上级机关在任免下级机关领导人或上级机关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级机关知道时发布的一种下行公文。(7)会议通知。是指用于召开某次会议而提前发文通知有关与会人员做好参会准备的公文。(8)紧急通知。是指党政机关对所属范围内的下级机关和单位,告知某些紧急事项而作出相应的指示部署时使用的一种公文。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8 通报 1通报的概念 通报,属于普发性

25、下行文,是指党政机关和部门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交流重要情况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5通报的写作技巧 (1)通报的写作结构 通报的结构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四个部分。标题。标题由“发文机关十事由十文种”或“事由十文种”表示,有时也可以只写出文种即“通报”作为标题。主送机关。一般通报都有主送机关,少数普发性通报可以不写此项。正文。一般由引言、事实、分析及处理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是概括通报的内容、性质、作用和要求。成文日期。一般在正文右下方注写。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9 函 1函的概念 函是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和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时所使用的

26、一种公文。3函的适用范围 函可以用于商洽公务、接洽工作、询问事情、征求意见、答复问题、请求帮助及告知情况、催办事务等。5函的写作技巧正文。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制发函的根据与理由、商洽或询问(答复)以及请求批准的具体事项、结尾。结尾通常使用致意性的词语,如“敬请予以大力支持”、“烦请尽快函复为盼”、“致以敬礼”等。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10 纪要 1纪要的概念 纪要是指在会议后期,根据会议记录、会议文件等材料加以归纳、整理所撰写的传达贯彻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一般需要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公文。2纪要的适用范围 纪要适用于记录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一般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和执行时采用

27、。3纪要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提要性。纪要要对会议的内容要点进行综合整理和提炼概括。(2)具有法定的权威性。纪要一经下发,便对有关单位和人员产生约束力。(3)具有存查备案的作用。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5纪要的写作技巧 (1)纪要的结构纪要一般由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部分组成。开头。简要介绍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召开会议的根据、目的、会议名称、会议的起止时间、会议的地点、与会人员、会议的基本议程、会议的成果等。(2)纪要正文的几种写法 条项式写法。即把会议讨论的问题和决定的事项,分条分项写出。综合式写法。即把会议内容,按性质综合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写出。摘录式写法。即摘要记录会上发言内容,按发

28、言顺序或按内容性质归类写出。(3)纪要的写作要求 实事求是、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议的各项内容。突出重点,简明精炼。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11 报告 1报告的概念 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用于向上级机关反馈本机关或部门工作情况或收集的信息,总结经验教训,为上级机关制定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2报告的特点 (1)报告是上行公文,是上下级纵向联系、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2)报告不要求批复。(3)报告表述方式以叙述为主。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5报告的写作技巧(2)报告的写作要求要总结出有规律的内容。注意个体材料和整体材料的配合使用。反映的情况要真实、具体。重点要突出。报告中不得夹带

29、请示事项。(3)报告写作应注意的问题材料要真实。主旨要鲜明。报告不得与请示混用。要注明签发人。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2.12 请示 1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请示某项工作中的问题,明确某项政策界限,审核批准某事项时使用的上行公文。2请示的适用范围 请示适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下级机关遇到无权处理或无力处理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向上级机关呈送请示的形式,请求上级机关予以批准或者给予指示。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3请示的特点 (1)请示具有强制回复的性质。请示一般是带有迫切性的、并需要上级机关批示、批准的事项,要求上级机关批复。(2)请示具有单一性。请示

30、一般一文一事,不可将多项内容放在同一文中请示。(3)请示具有预先性。请示要求在事前行文,不允许先斩后奏。(4)请示具有定向性。请示是一种上行文,只在向上行文时使用。对不是上级领导机关的业务主管机关或其他不相隶属单位,一般不使用请示文种。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4请示的种类 (1)求准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遇到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请求上级机关批准自己要求时使用的一种公文。(2)请求指示的请示。是请示单位对管辖区域的变更:机构设置、人员定编、人事安排、资产购置、资金动用等问题向上级机关请示办理的一种公文。(3)请求解决问题的请示。是请示单位呈报因工作中遇到无力解决的困难,要求上级机关提供帮助的一种公文。(

31、4)批转性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对自己单位给下属机关或其他不相隶属的同级机关的请示、文件予以批准,并转发的一种公文。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5请示的写作技巧(1)请示的结构。请示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组成。标题。请示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事由十文种”;二是“发文机关十事由十文种”。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就是负责受理和答复请示的机关。正文。请示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开头主要表述请示的缘由,是上级机关批准答复的主要依据。主体是表明请示事项的部分,是请示的核心。结语是表明请示的具体要求,一般按程式化的语言写出,如“妥否,请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

32、,请批转()执行”等。制发机关和成文日期。一般写在正文的右下方。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2)请示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请示不得与报告混淆,标题不要写成“请示报告”。必须事先请示。必须一文一事。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达其他机关,应当采用抄送的形式。请示观点应明确,理由与事项要清楚具体。要向主管部门请示,不得越级请示,也不要多方请示。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3 文秘各项工作的程序和要求8.3.2 公文处理的任务 (1)拟写与制作公文。包括拟稿、会商、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直至用印或签署,形成正式公文。(2)传递公文。将拟制成的公文,根据公文性质与时限要求以多种方式传递给收受公文的机关

33、。(3)办理公文。对于收文予以执行、办理或撰拟新的公文作出答复,批转或转发的处理。(4)处置办毕公文。是对已办理完毕的公文采取立卷归档、清退、销毁与暂存等方法进行处置。(5)管理公文。指对公文的平时分类保管与提供查阅。(6)对公文拟制办理的组织管理与监督控制。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3.3 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 公文处理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法制原则 要求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全面立法,坚决依照法律、法规与各种规章办事。2质量原则 要求准确、严密地处理公文,追求公文处理活动的全部构成要素、全部过程与全部质量指标的优化。3时效原则 要求及时、快捷地处理公文、维护公文的时效。4保密原则 要求安全可靠地

34、传递、处理与管理公文,保证不失密、不泄密,不丢失公文。5精简原则 要求公文精简,讲求实效,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努力简化公文的格式与语言表述,简化公文处理的程序手续与方法。6集中统一原则 要求对机关与其下属机关的公文处理实行统一领导与指导,防止各行其是,放任自流。7实事求是原则 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反映真实情况,判断合乎实际,方法切实可行。8党政分开原则 明确党政不同责任范围,使党政文件分开。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3.4 收文处理 所谓收文处理是指对来自本机关外部的公文所实施的处置与管理活动。收文处理包括:(签收、收文登记、分办、拟办、批办、承办、催办及查办、注办)1签收 是指对收文的鉴

35、别、清点、核对、检查与履行签注手续并接收公文的活动。要求认真核对公文的收文机关、公文数量,检查公文封装的情况,是否按规定时限送达等。在确认无误后签字(盖章)并注明收文时间。2收文登记公文登记的形式有:簿式、卡片式、联单式及电脑登记等。7催办、查办 即根据承办时限和有关要求,对公文承办所实施的监督控制并促使文件精神得以落实的活动。第8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8.3.5 发文处理 所谓的发文处理是指机关内部为制发公文所进行的拟制、处置与管理活动。发文处理的一般程序为:文稿的形成、公文的制作、公文的传递等。2公文的制作 具体包括:注发、缮印、用印或签署。(1)注发。即指在定稿形成后,批注缮写印发要求的活动,其作用是使签发意见进一步具体化、技术化。8.3.6 办毕公文的处置 办毕公文的处置包括立卷归档、清退、销毁和暂存。3销毁 即对已不具备留存价值的公文,在履行审批手续之后予以销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