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老年人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学习内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护理,1,了解老年人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2,掌握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3,掌握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4,熟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学习目标,5,掌握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老年人的心理
2、特点及影响因素,(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感知觉变化,记忆的变化,智力的变化,思维的变化,意志和行为变化,人格的变化,情绪和情感变化,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的感觉可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种,外部感觉有视、听、嗅、味和皮肤感觉,(,温觉、触觉、痛觉,),五种,内部感觉有运动、平衡、痛、体位等感觉,老年人感觉会因增龄而减退,1.,感知觉的变化,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的过程,总是与以往经验相联系,老年人的知觉由于既往经验的参与,使其比感觉衰退得慢而轻,1.,感知觉的变化,注意力,比年轻人迟钝,且较难持久,粘滞和惰性现象(不容易
3、把注意力转移出去,容易耿耿于怀),将老年人注意力从个人圈子中转移出去,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不断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把注意力引向宽广的世界,1.,感知觉的变化,2.,记忆的变化,记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对感知、体验或操作过的事物的印象经过加工保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大脑是记忆的载体,(,1,)记忆的生理性老化,A.,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初级记忆,老年人,对于刚听过或看过、当时在脑子里还留有,印像的,事物记忆较好,是记忆减退较慢的一类记忆,初级记忆,随增龄基本上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很少,次级记忆,对,已听过或看过一段时间的事物,经过编码储存在记忆仓库,以后需要加以提取的记忆
4、,其减退程度大于初级记忆,老年人,记忆活动的年龄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级记忆方面,B.,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老年人对与过去、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或有逻辑联系的内容记忆较好,对生疏的或需要机械记忆或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则记忆较差,(,1,)记忆的生理性老化,由于疾病的影响而引起的记忆障碍,属于异常老化,多见于老年痴呆病人,在疾病早期不易区分,必须通过日常的仔细观察和定期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早期给予治疗,(,2,)记忆的病理性老化,老年记忆减退出现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轻有重,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如能指导老年人注意自我保健,坚持适当的脑力锻炼和记忆训练,并主动利用记忆方法,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有
5、信心,就可延缓记忆衰退,2.,记忆的变化,3.,智力的变化,智力,(intelligence),的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观察、实践操作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能力,智力也会随年老而发生变化,但并非全面减退,(,1,)智力的生理性老化,流体智力(液态智力),指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如知觉整合能力、近事记忆力、思维敏捷度及与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为明显,晶态智力,晶态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有关,如词汇、理解力和常识等,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减退,
6、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或,80,岁以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较缓慢,智力发展存在不平衡趋势,为老年人智力的发掘提供了理论依据,(,1,)智力的生理性老化,如果五六十岁的人智力突然明显减退,意味着病态,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痴呆症。应引起重视,及早就医,查明原因,尽快治疗,(,2,)智力的病理性老化,老年期智力减退并非是一成不变和不可逆转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理解、推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老年智力结构的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特点,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如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就可延缓智力减退,智力的可塑性,4.,思维的变化,是人的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以已有
7、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人类通过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是高级的、理性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概括、类比、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1,)思维的生理性老化,思维随着增龄出现衰退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老年人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2,)老年人思维弱化及障碍的表现形式,思维迟钝、贫乏,思维奔逸,强制性思维,逻辑障碍,老年期思维能力的弱化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重视对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励老年人以
8、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其思维品质,以恢复和提高其良好的思维能力,人格,是人与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与情绪反应的特征,也称个性,气质,气质的形成与遗传的生理素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的强弱、快慢、稳定性及指向性,5.,人格的变化,罗马医生,C.Galen(,公元,2,世纪,),将气质分为,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乐于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多变,缺乏持久力的,多血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的,胆汁质,安静、稳重、沉着,遇事三思而行,善于忍耐,反应迟缓,情绪不易外露,注意
9、力稳定而较难转移的,粘液质,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他人不易注意的细节,行为迟缓,意志薄弱,胆小孤僻的,抑郁质,多血质老年人常乐观开朗,诙谐好动,待人热情亲切,爱叙旧和唠叨,胆汁质老年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容易激惹冲动,常过分自信,固执己见,身处逆境或满足不了主观要求时容易急躁,牢骚满腹,有时以致产生多疑和报复性行为,粘液质老年人情绪稳定,心平气和,爱沉思、琢磨,易有保守倾向、冷漠和固执,抑郁质老年人内心体验深刻,观察细致,但容易自卑、自责,孤独胆怯,疑心病和依赖性加重,不同气质老年人的特点,性格,个人对客观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塑造出来的,影
10、响性格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因素,5.,人格的变化,性格有多种分类,往往在待人处事中反映出来,有以情绪占优势的,情绪型,以意志占优势的,意志型,和理智占优势的,理智型,有表现为自信、进取、开朗、活泼、爱交际、情绪外露、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的,外向型,爱沉静、善内省、谨慎、多思、缺乏信心、害羞寡言、反应迟缓、适应力弱的,内向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有具有主见、信念,善于独立、果断地解决问题的,独立型,缺乏主见、随和、依赖的,顺从型,等,老年人性格改变与原有的性格基础有关,也有认为是老年人自己过去性格的继续,理智型的老年人往往豁达大度,顺应自身及周围的变化,凡事量力而行,
11、适可而止,意志型、独立型老年人有时过于自信,忙碌终日,常常会干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当遇到挫折,便会抱怨,容易产生失落感,情绪型、内向型、依附型老年人易有抑郁倾向,自我封闭,形成孤独寂寞,不同性格老年人的特点,如何看待老年人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相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有相互不同的性格。,从社会意义上说,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作出显著成就;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它对事业成功与否有着明显的影响。,不同气质类型可以使性格的表现方式不同,如同样具有助人为乐性格的老年人,胆汁质,者表现为热情、豪爽、快速
12、、有力的助人方式,多血质,者能灵活机智地帮人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粘液质,者不露声色、脚踏实地地给于支持,抑郁质,者仔细地发现对方的难处,给予细心的关怀,性格也可影响气质,如同样具有,坚强意志性格,的老年人,胆汁质者可克制急躁,多血质者可使自己更为踏实,粘液质者能鼓起勇气,抑郁质者能减少消极情绪,人格模式理论,一,.,整合良好型:多见,二,.,防御型:否认衰老,三,.,被动依赖型,四,.,整合不良型:最差,5.,人格的变化,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产生的不安、焦虑,能力下降产生的保守,交往减少造成的孤独,把握不住现状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6.,情绪和情感变化,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13、的体验,是人的需要与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绪有三种基本状态,:,心境,是一种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有扩散到整个行为的特点,激情,是一种短暂、猛烈而具有暴发性质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极大,应激,是由一种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情绪控制力削弱,容易激发,老年人的情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会发生偏爱和溺爱,有些老年人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瞬息多变,稍不遂意就老泪纵横,一经满足又破涕为笑,有些老年人也会变得仁慈、和善和诙谐起来,较多的老年人爱留恋往事,缅怀旧友和故人,6.,情绪和情感变化,7.,意志和行为变化,人们根据自己个人的需要或社会需要而形成动机和目的,再根据既定的目的,
14、不断在实施过程中以此来支配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使收到预期效果的这种心理过程,称之为意志,意志和行为常联系在一起的。意志可以在环境中和教育下得到锻炼,老年人的意志有趋向两极化的倾向,这与原先的意志过程有关,原来刚强的老年人,变得格外自信和固执。在实施目的时,其行为难以调整,甚至不合时宜,原来懦弱的老年人,变得更加缺乏自信,主动性和进取性减弱,常感叹体力和精力不如往日,有些老年人精力充沛,年逾花甲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年近古稀,还在科研岗位攀登科学高峰或在教育岗位著书立说,老年人的行为与年轻时相比,显得刻板而拘谨,缓慢而一丝不苟,实用性和经验性有余而创新性不足,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2.,社会地位的
15、变化,3.,家庭人际关系,4.,营养状况,5.,体力或脑力过劳,6.,疾病,(二)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一)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二)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三)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四)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三)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二、老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一)焦虑,1.,原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疑病症;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各种应激事件,如离退休、丧偶、丧子、经济窘迫、家庭关系不和、搬迁、社会治安以及日常生活常规的打乱等,某些疾病如抑郁症、痴呆、甲状腺机能亢进、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等,以及某些药物副作用,如抗胆碱能
16、药物、咖啡因、,-,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麻黄素等均可引起焦虑反应,2.,表现,焦虑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大类,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老人常突然感到内心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睡眠不稳、口干、心悸、脉搏加快、多汗、血压升高、潮热感、呼吸加快、大小便意增加。,严重时,可以阵发性出现气喘、胸闷,有一种濒死感。并由此而产生妄想和幻觉,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一)焦虑,2.,表现,慢性焦虑一般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一)焦虑,3.,预防与护理,对老年人焦虑的防治,首先要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
17、,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时,应用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一)焦虑,(二)抑郁,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为主。,引起老人抑郁的原因,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认为老年人遭受各种各样心理、生理和社会的应激事件的发生较多,及老年人生活的艰辛、孤独等,老年人对缓冲精神压力和精神创伤的能力下降是一个重要的促发因素,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昏、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1,情感障碍 表现为忧郁寡欢、内心沉重,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一切事物兴趣下降,有孤独感、失落感、自觉悲观失望,有
18、突出的焦虑烦躁症状。有时也表现为激越,2,思维活动障碍 思维迟钝,反应缓慢,思考问题困难和主动性言语减少,痛苦的联想增多,常出现自责自罪和厌世及疑病,(二)抑郁,3,精神活动障碍 记忆力显著减退,计算力、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严重时可不语,不动,生活需人照顾,4,意志行为障碍 轻者依赖性强,遇事犹豫不决,稍重时活动减少,不愿社交,严重者可处于无欲状态,日常生活均不能自理。最危险的病理意向活动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老年病人一旦决心自杀往往比成人更坚决,行为也更隐蔽,应引起高度重视,(二)抑郁,5,躯体症状 伴有突出的躯体性焦虑,经常感疲乏,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
19、多,头痛,四肢痛,胸闷心悸,食欲差,消化不良,口干,便秘,体重减轻等有时这些症状可能比较突出,冲淡或掩盖了抑郁心境,称之为隐匿性抑郁,(二)抑郁,老年期抑郁症的治疗:,首先应注意饮食起居,严防自杀;,避免促发因素,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阿米替林、丙咪嗪,),;,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者,有严重自杀企图和行为及伴有顽固的妄想症状者,有明确的躯体疾病不能用药物治疗者,可采用电休克治疗。,(二)抑郁,孤独是一种心灵的隔膜,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导致老年人孤独的可能原因为:,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
20、巢家庭,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性格孤僻,丧偶,(三)孤独,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会使老年人产生伤感、抑郁情绪,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更加加重,孤独也会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爱活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的老年人会因孤独而转化为抑郁症,有自杀倾向,(三)孤独,摆脱老年人孤独,一方面,需要子女和社会共同努力。做子女的必须从内心深处诚恳地关心父母,更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经常与父母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丧偶老年人的子女应该理解和支持部分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21、,另一方面,老年人应力所能及的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交往,做到老有所为,既可消除孤独与寂寞,更从心理上获得生活价值感的满足,增添生活乐趣。也可以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以消除孤独,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增强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三)孤独,自卑即自我评价偏低,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老年人产生自卑的原因有:,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丧失,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家庭矛盾,(四)自卑,老年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
22、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对于自卑的老年人应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尊老敬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增加生活的价值感和自尊,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应注意保护,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尊重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使老年人的尊重和需要得到满足,(四)自卑,(五)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五)离
23、退休综合征,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往返犹豫不决,整日不知干什么好,;,有时还会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做错事,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平素颇有修养的当事者,有时候也会一反常态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大多数当事者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五)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综合症的表现与特征,1,、无力感,2,、无用感,3,、无助感,4,、无望感,预防和治疗离退休综合症方法:,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5,、扩
24、大社交,排解寂寞,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7,、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五)离退休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呢感中老年人独守老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原因,都造成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六)空巢综合征,症状:,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之后,父母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大辩论态,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孤独、悲观、交往少,对自己存在的
25、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躯体化症状,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六)空巢综合征,防治,未雨绸缪,正视空巢,重燃激情,找回感觉,对症下药,心病医心,(六)空巢综合征,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
26、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正常,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建设性地发展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还意味着个人的良好适应和充分发展,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我国著名的老年心理学专家许淑莲教授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五条:,热爱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性格开朗,通情达理;,人际关系适应强,2.,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外专家则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订出了,10,条参考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有切合实际的目标
27、和理想,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不违背集体意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在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2.,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界定,:,1.,认知正常,2.,情绪健康,3.,关系融洽,4.,适应环境,5.,人格健全,6.,行为正常,(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1.,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1,)适应原则,(,2,)发展原则,(
28、,3,)系统原则,(,4,)发展原则,2.,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1,)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衰老、健康和死亡,A.,人不可能长生不老,B.,年老并不等于无为、无用,C.,树立正确的健康观,D.,树立正确的生死观,2.,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2,)做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A.,正确看待离退休,B.,为退休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实现“平稳过渡”,C.,建立第二生活模式,为退休做好行动上的准备,D.,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E.,与其寻找失落的辉煌,不如昂首拓宽未来的路,(3),鼓励老年人勤用脑,(4),妥善处理家庭关系,A.,面对“代沟”,求同存异,相互包容,B.,促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C.,支持丧偶老年人再婚,(5),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A.,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B.,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C.,坚持适量运动,(6),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A.,进一步树立和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B.,尽快完善相关立法,(7),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Thank You!,Add your company slo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