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48187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学前儿童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情感的发展认知概述认知概述感知觉感知觉记忆记忆思维思维情感概述情感概述情绪情绪理解与理解与控制控制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就是指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学术界倾向于从认知、情感和社会化这三方面阐述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一、一、认知的概述知的概述 1.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2.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3.人的认知能

2、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相应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具有普遍性,它的形成标志着一种获得新知识的可能性。不同阶段的认知结构具有质的差异。(皮亚杰)第一节第一节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二、学前儿童的感知二、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展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视听嗅肤觉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务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一)触觉、味觉和嗅觉(一)触觉、味觉和嗅觉1.触觉新生儿对手心和脚心的接触非常敏感。对温度变化、疼痛非常敏感。新生儿和成

3、人的身体接触有助于婴儿身体的发育,这种接触对情绪发展也非常重要。第一节第一节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2.2.味觉和嗅觉味觉和嗅觉新生儿喜欢甜味,四个月时开始喜欢咸味。新生儿对气味的偏好也是与生俱来。嗅觉可以帮助觅食,帮助母亲和幼儿相互辨认。新生儿具有天生的辨别气味和味道的能力,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味觉和嗅觉能力已经和成人的相应能力大体相当。(二)视觉(二)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1.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2.视敏度视敏度 视觉敏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4、。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试验:研究者在一白色的背景上画有缺口的圆圈,测量幼儿看出缺口的距离。4-5岁 207mm,5-6 岁270mm ,6-7岁 303mm。儿童5岁左右是视觉敏度发展的关键期。3.颜色视觉颜色视觉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三)听觉(三)听觉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以后听觉敏感性不断提高。听觉偏好有助于婴儿发展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性。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也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四)多通道知觉(四)多通道知觉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

5、之间的联合(五)空间知觉(五)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 是人对物体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认识,是视觉、动觉和触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儿童由易到难掌握的几何图形依次是:园、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等。3岁能找到相同的几何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辨别的形状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幼儿掌握几何图形的词语,另外在看与摸的过程中学习。(积木)2.深度知觉是人判定自身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深度知觉实际上是依靠各种视觉线索将两维图像转译成现实的三维图形的能力。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1960,1961)“视崖”试验。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与早期的运动经验有关,与婴儿爬

6、行的经验有关。3.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身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觉。3岁辨上下、4岁辩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6岁能完成以上项目,但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辨别仍然很困难。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幼儿辨别方位空间是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辨别。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示范。(六)知觉恒常性(六)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保持不变。在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都存在视觉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是由于过去经验作用的结果,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产生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非常重要,人如

7、果恒常性消失,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失真,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会出现很多困难。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一)记忆的概念的概念 记忆记忆:顾名思义包括记和忆的过程。顾名思义包括记和忆的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这里所说的这里所说的“经验经验”是指个体在过去生活中经历是指个体在过去生活中经历的所有事件,其中既有感知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的所有事件,其中既有感知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学习过的知识,也有思考过的问题,曾经体验过的情学习过的知识,也有思考过的问题,曾经

8、体验过的情绪。可见,记忆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绪。可见,记忆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记忆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过过程。没有程。没有记忆记忆的累的累积积性,性,许许多旧多旧经验经验无法无法对对当前心理活当前心理活动产动产生影响,很生影响,很多心理活多心理活动动便缺乏必要的基便缺乏必要的基础础,人的个性也无以形成,人的个性也无以形成和和发发展。展。(二)记忆与心理(二)记忆与心理1、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没有记忆,人将永远停留在新生儿状态。“第101次恋爱”。2、记忆是积累知识、丰富经验的基本手段。、记忆是积累知识、

9、丰富经验的基本手段。智力超常者,一定都具有很好的记忆力。但人也需要不断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删除自己的记忆垃圾。痛苦、伤害、阴影等需要淡忘。需要面向未来轻装前进。“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三)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居重要地位三)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居重要地位儿童的各种记忆的品质都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好的记忆力是天生的,也是后天训练和培养的。儿童的记忆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果。婴儿与幼儿的记忆婴儿与幼儿的记忆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婴儿末期回忆

10、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自传体记忆: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心理学家通常认为,儿童记忆恢复现象发生在识记以后的12天内。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P67)四

11、、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直觉行动思维(P70-72)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就要玩球。直觉行动思维的特征: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狭隘性。直觉行动思维的意义: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另一方面把客

12、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P73表格)四、学前儿童思

13、维的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体系。他为我们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P73-8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理论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思维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质量守恒-重量守恒-体积守恒顺序】;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后皮亚杰时期人们对表征、概念、推理及问题解决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的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发展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关于儿童情绪的发生有

14、三种学说:一种认为儿童出生时有原始情绪,逐步形成更为复杂的情绪情感(华生);另一种认为新生儿只有一般性激动,以后逐步分化成更为复杂的情绪情感(布里奇斯);第三种认为婴儿通过遗传获得810种基本情绪,这些情绪的发生有一定次序和诱因,儿童情绪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别差异。(孟昭兰)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的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发展一、学前儿童基本情一、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的发展展1.微笑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应引起成人的重视。2.痛苦与悲伤婴儿发出不同类型的哭泣通常反映其痛苦的性质。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的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发展3.焦虑和恐惧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

15、要原因。尤其要注意新入园儿童的“入托(或入园)分离性焦虑”。易使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因熟悉的情境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变化所致;为他人的惧怕情绪感染所致;由于后天的经验所致。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的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发展4.愤怒婴儿的愤怒往往产生于身体活动被限制。对于年龄大的儿童而言,不良的人际关系或受侮辱、受欺骗、受压制都会导致愤怒。婴儿期:情绪和情感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幼儿期:奠定了其他高级情感的基础。(美感、理智感等)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的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发展二、学前儿童的情二、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理解和情绪控制控制 8个月后的婴儿就能正确理解他人的情感,级理解他人情

16、感的原因、性质和真实性。45岁的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1岁幼儿开始有移情的表现。一般认为儿童积极的移情,是他们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在因素。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很有限的。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2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3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4早

17、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5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6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7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8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9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10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1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12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具体形象的,最后

18、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1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14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15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16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17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19一般来说,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

19、射性的。20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5岁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二、名二、名词解解释1感觉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3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4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5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是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6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自传体记忆记忆。7直觉行动思维直

20、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8形式运算:形式运算: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9具体运算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10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三、三、简答答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再认好于回记忆;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3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熟悉环境的改变;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后天经验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