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临床合理用床合理用药药管理管理规规定定 为了遵循为了遵循“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经济用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经济用药、知情用药药、知情用药”的用药原则精神,加强抗菌药的用药原则精神,加强抗菌药物、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和特殊辅助药物等药物、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和特殊辅助药物等药品的使用管理,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病人的负品的使用管理,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病人的负担,医院根据卫生部担,医院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江苏省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江苏省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管理体系建设
2、指导意见和常州市卫生局和常州市卫生局加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工作方案强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工作方案及常及常州市、金坛市卫生局有关药品使用管理规定,州市、金坛市卫生局有关药品使用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第一章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第一章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n n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以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为目的。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
3、规章,制定管理要求。一、抗菌一、抗菌药药物分物分级级原原则则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级,并确定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见下表)。非限制使用非限制使用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及各级医师使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及各级医师使用权限用权限n n1.非限制使用(住院医师及以上人员使用)n n 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克拉维酸钾、拉维酸钾
4、、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阿米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卡星、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及各级医师使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及各级医师使用权限用权限n1.非限制使用(住院医师及以上人员使用)n n红霉素、罗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诺氟沙星、环红霉素、罗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复方磺胺甲丙沙星、呋喃唑酮、复方磺胺甲噁噁唑、制霉菌素、氟康唑、唑、制霉菌素、氟康唑、甲硝唑、替硝唑甲硝唑、替硝唑 限制性使用限制性使用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
5、,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及各级医师使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及各级医师使用权限用权限n n 2.限制使用(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使用)n n美洛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克肟、头美洛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孢地尼、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舒巴坦、头孢替安、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硫脒、头孢唑肟、头孢西丁、头孢泊肟酯头孢唑肟、头孢西丁、头孢泊肟酯 、氨曲南、头、氨曲南、头孢美唑、依替米星、孢美唑、依替米星、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及各级医师使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及各级医师使用权限用权限n 2.限
6、制使用(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使用)n n地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奥硝唑、伊曲康唑(口服)、头孢替唑钠、特殊使用特殊使用 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n特殊使用(限副高以上职称及临床科主任使用)n n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头孢噻肟钠/舒巴坦、头孢匹胺、头孢噻吩、头孢孟多酯、头孢地嗪、头孢他美酯、n特殊使用(限副高以上职称及临床科主任使用)n n
7、头孢尼西、头孢特仑酯、头孢甲肟、美洛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帕珠沙星、加替沙星、依诺沙星、夫西地酸 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由真菌、结核分
8、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n n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
9、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住院病人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必须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4.抗菌药物
10、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5.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品种选择 给药剂量 给药途径 给药次数 疗程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品种选择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
11、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给药途径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给药途径给药途径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给药次数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
12、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疗程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三、抗菌三、抗菌药药物物预预防防应应用原用原则则预防用药指征:患者具有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果不预防
13、应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三、抗菌三、抗菌药药物物预预防防应应用原用原则则 应在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基础上规范用药品种和给药方案。三、抗菌三、抗菌药药物物预预防防应应用原用原则则 不能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新品种、价格昂贵品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作为预防用药。三、抗菌三、抗菌药药物物预预防防应应用原用原则则 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通常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三、抗菌三、抗菌药药物物预预防防应应用原用原则则 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卫生、消毒隔离、病人营养
14、支持、心理、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三、抗菌三、抗菌药药物物预预防防应应用原用原则则 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病原学诊断明确后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1.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大多数病原菌。2.杀菌剂剂量要足够,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3.用药指征和时间 4.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 3.用药指征和时间: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重点加强类切口手术使
15、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确需使用抗菌药物时: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按要求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n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下
16、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清洁但易受污染的手术(如胃、肠、肺、耳鼻咽喉科、妇产科、口腔颌面外科等手术及开放性创伤),原则上手术当日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如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可用至术后23天。污染的手术:如脓疡切开引流、化脓性胆管炎、骨髓炎、肠穿孔、腹膜炎等术前已明确感染的手术,从围手术期起即按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用药。围手术期预防
17、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4.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宜静脉给药,一般用-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4.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 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4.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 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覆盖厌氧菌。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18、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4.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 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舒巴坦;下消化道手术除术中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不被吸收或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4.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 1.单纯性病毒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2.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价格便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3.预防用药
19、应有目的,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的感染菌选择药物,不能盲目采用广谱抗菌药或联合用药以预防多种细菌感染。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4.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不能放松严格的手术操作及无菌技术,并应加强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措施。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5.清洁肠道用药:施行结肠、直肠手术,于术前2-3天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6.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常见手术预
20、防用抗菌药物表注:注:1.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n n2.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n3.对-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n n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四、特殊情况抗菌四、特殊情况抗菌药药物的物的应应用管理用管理 1.抗菌药物的联
21、合应用: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抗菌的协同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产生。联合用药一般为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特殊情况可联用两种以上,包括抗真菌药。联合用药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以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耐药菌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为减少各药物单一使用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需长期用药,有利于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1.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首选的预防药物,但因其价廉易得,如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可选用。四、特殊情况抗菌四、特殊情况抗菌药药
22、物的物的应应用管理用管理3.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症,例如已证明有MRSA所致的SSI流行时。四、特殊情况抗菌四、特殊情况抗菌药药物的物的应应用管理用管理四、特殊情况抗菌四、特殊情况抗菌药药物的物的应应用管理用管理4.喹诺酮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用药。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四、特殊情况抗菌四、特殊情况抗菌药药物的物的应应用管理用管理5.肾脏、肝脏功能不全者,新生儿,小儿患者,妊娠、哺乳妇女及老年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五、抗菌五、抗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注意事用注意事项项1.减少经验用药:通过学习培训和检查督查,改进取样方法,提高标本
23、送检率,做到送对标本用对药,争取在短时间内将送检率提高到30%以上。2.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n n 门诊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一线药。如因病情需要使用二线药物的,应经具有中级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原则上禁止在门诊治疗中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经具有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2.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n n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需要联合应用的,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2.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合理应用抗
24、菌药物 n n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肺结核、慢阻肺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使用3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并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2.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n n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的形式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使用。六、抗菌六、抗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监监督管理督管理 n1、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定期评估、异动预警管理制度。六、抗菌六、抗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用
25、监监督管理督管理n n2、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六、抗菌六、抗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监监督管理督管理n n3.住院病人开始抗菌治疗前,应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做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也应根据病情需要开展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筛选工作。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六、抗菌六、抗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监监督管理督管理n n4.重点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加强围手术
26、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对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针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六、抗菌六、抗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监监督管理督管理n n5.落实处方医嘱点评制度。组织感染专业、药学专业、院感专业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实施专项点评。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并与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相结合进行医师动态管理。六、抗菌六、抗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监监督管理督管理n n6.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在实处。六、抗菌六、抗
27、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监监督管理督管理n7.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督查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 n医院将部分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心肌神经营养药、复合维生素类、调节骨代谢和促进骨生长等药物纳入辅助药物进行监管。这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产生费用大,容易产生不合理用药情况。静脉用静脉用复合维生素类、能量、营复合维生素类、能量、营养类、调节代谢类药物养类、调节代谢类药物 n n复方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复方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复方维生素、注射用复合辅酶、三磷酸胞苷二钠、中长链脂肪乳、静脉用静脉用复合
28、维生素类、能量、营复合维生素类、能量、营养类、调节代谢类药物养类、调节代谢类药物 n n脱氧核苷酸钠、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注射用腺苷二钠氯化镁、复合磷酸氢钾、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调节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骨肽、复方骨肽、静脉用静脉用复合维生素类、能量、营复合维生素类、能量、营养类、调节代谢类药物养类、调节代谢类药物 n骨肽氯化钠注射液和鹿瓜多肽、骨瓜提取物;营养脑神经药: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肌氨肽苷、吡拉西坦、奥拉西坦、赖氨酸氯化钠(舒朗)、赖氨酸粉针(来司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n使用管理具体要求是:在病人精神状态和体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或病人发生医疗费用
29、困难时,应控制或禁止使用上述药物。确因病情需要,每日使用同类药物不得超过1种。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n如需要用2种以上,应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承诺及时交纳费用,在病区主任或科主任同意签字后方可使用,并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用药理由。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n n病重、大手术、化疗、禁食患者,或长时间饮食摄入量不足、营养不良,或已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可视病情在循证医学证据下适当选择运用,所选药物必须与患者疾病病症/证相符(与药物“说明书”适应症相符),病情改善后及时停用。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n骨折病
30、人在内固定植入前或取内固定后非引起骨折者,不得使用调节骨代谢和促进骨折愈合的静脉制剂药物。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n n运用“中药注射剂”和“中成药”时,要严格遵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在进行辨证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运用,在病历中要有记录。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n n相同功效的“中药注射剂”和口服“中成药”不得重复使用,限选1种剂型。每次处方量应按照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时限执行,门诊使用“中药注射剂”每次量不超过3天、病区使用“中药注射剂
31、”疗程为5-7天,如该药物“说明书”有规定疗程时,可在病情需要、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参照使用。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第二章辅助用药的管理规定n n口服“中成药”每次处方量不超过一周,如慢性病治疗需要延长服用时间应在处方背后注明理由,最多量不超过二周。特殊病例需长期服用某些“中成药”或其他药物,而且价格比较昂贵,医生开具处方后首先要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处方背后签字,再由门诊部主任审核同意签字后方可配方。第三章特殊药物使用管理规定第三章特殊药物使用管理规定n n一、止血、活血类药物应用规定 n n根据病情,有选择性合理使用止血类药物,做能不用则尽量不用,有低档不选择高档。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
32、、剖宫产、疝气、单纯性骨折等手术后,无明显出血或弥漫性渗血征象者,不得使用“凝血酶”等止血药物(见下表)。止血药:止血药:血凝酶(巴曲亭)、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凝血酶元复合物、蛇毒血凝酶、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注射液。一、止血、活血类药物应用规定一、止血、活血类药物应用规定n n止血药物不得与活血化瘀药物同时应用。有活动性出血倾向,为非瘀血因素或在手术后24小时内,不得使用活血化瘀药物。一、止血、活血类药物应用规定一、止血、活血类药物应用规定n n有深静脉血栓形成(VTE)危险因素(既往VTE病史,肿瘤,高凝状态)、创伤和手术后肢体肿胀者,治疗原则为活血消肿,应首先选择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尽量
33、不选择使用中药静脉制剂。一、止血、活血类药物应用规定一、止血、活血类药物应用规定n严禁不按药物说明书“适应症”使用中药静脉制剂和中成药。二、二、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由基药物由基药物应用规定应用规定 n按照药物“说明书”适应病症使用各种“质子泵抑制剂”、“抗自由基”药物,防止临床应用过度和使用范围扩大化。二、二、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由基药物由基药物应用规定应用规定 n控制注射用“奥美拉唑”、“潘托拉唑”和“兰索拉唑”的使用,使用时应具备下列适应症:n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并发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二、二、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
34、抗自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由基药物由基药物应用规定应用规定 n预防和治疗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或急性颅内病变以及严重脏器疾病引起的应激性胃黏膜病变;二、二、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由基药物由基药物应用规定应用规定 n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导致出血;n全身麻醉、大手术后以及昏迷患者,以防止胃酸返流及吸入性肺炎;n作为口服疗法不适用时消化性溃疡的替代治疗。二、二、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自由基药物由基药物应用规定应用规定n“依达拉奉”使用适应症:n急性脑梗塞;n有专家共识、指南或循证医学证据的其他重症疾病(如中重型颅脑损伤等)。其他非适
35、应症疾病使用为不合理用药。三、其它特殊药物的三、其它特殊药物的应用规定应用规定n n手术麻醉过程中,对单病种、病人身体基础状况较好和交纳医疗费用困难的患者,有短时间内的血压不稳,但通过生理盐水等一般处理能够纠正时,不得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血浆代用品”和“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等药物;三、其它特殊药物的三、其它特殊药物的应用规定应用规定n“脱氧核苷酸钠”用于急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辅助治疗,不得超范围和长期使用。三、其它特殊药物的三、其它特殊药物的应用规定应用规定n n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为肠外营养的添加剂,10ml能满足成人每天对铜、铁等微量元素的需要,一
36、般饮食正常的患者不可随意使用,以免发生重金属过量的事件,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配伍变化。三、其它特殊药物的三、其它特殊药物的应用规定应用规定n n注射用转化糖的适应症为糖尿病患者的能量补充;烧创伤、术后及感染等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能量补充;药物及酒精中毒。第四章措施与考核第四章措施与考核 n n1加强医院药事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用药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和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完善的培训指导和检查考核与评价监管药事工作机制,引导全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和合理用药有效监督。措施与考核措施与考核n2.培训临床医务人员,重点是感染、呼吸、血液、外科、儿科、重症监护、药学等专业人员。加强抗菌
37、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有关合理用药文件精神的学习掌握和贯彻落实。措施与考核措施与考核n n3.重点加强“抗菌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临床科主任、医院“合理用药监督指导小组”和医院“用物评价小组”的作用,并认真抓好制度与措施落实,每月对全院临床用药情况,重点对“抗菌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汇总检查情况由药事部门进行分析、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和采取整改措施。措施与考核措施与考核n药剂科加强对全院“抗菌药物”和“特殊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开展临床“药学查房”,每月负责做好“处方点评”和对全院用药检查进行评估和通报。措施与考核措施与考核n n4.针对“
38、抗菌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管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医院及时在“药事通讯”和院周会上进行通报。对违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并责令其改正。按照医院职工奖惩条例进行处理。措施与考核措施与考核n同时依据卫生局金坛市药品使用动态监控制度文件精神,执行有关“对2次以上违反抗菌药物等合理用药规定者予以诫免谈话;措施与考核措施与考核n年度内,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措施与考核措施与考核n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措施与考核措施与考核n n对不合理用药使病人经济损失达2000元以上,
39、视情节轻重对当事人处以扣罚13个月奖金或暂停处方权13个月;对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纠纷,或致使病人遭受药源性损害构成医疗事故的,承担相关经济、法律责任”的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n n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按“说明书”用药),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n n2.辨证施
40、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n n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n n4.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n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n n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n7.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