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21世纪呼唤着人的主体性。因此,教育家们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把这些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是基础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很多老师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点简单做法。一、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
2、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生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育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由此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课堂上,如果师生是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高涨,他们就能参与到教学中来,独立进行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被调动出来了。主体地位基本上也就确立了。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深爱,从而激
3、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课外不愉快的心情带到课堂上来。要利用“微笑效应”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要做到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学生的主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作法:1 耐心细听。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怪问题和答非所问,教师一般应不生硬的给予否定,而是耐心听,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知识再现时自悟,自我否定。这样做,不仅能细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使学习气氛格外轻松,进而培养学习勇于求知的欲望。2 引导会听。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听别人的问答,扬长避短
4、,学会发现问题,养成爱思考的习惯。3 鼓励激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应利用多种方式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要用各种激励语言,像“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不要紧,慢慢来”等等来激起自尊心,促发上进心、调动学习热情。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勇于发表见解。4 创造机会。教学中,有一部分同学不敢发言,因此,教师可以创造各种机会,如搞一些问题接力赛,以便为每个学生赢得发言机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5、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二、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主体意识。1 激起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的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力求使课堂教学内容有新意、有新鲜感,使教学活动富于生动性、情感性,以教师丰富的感情去牵动学生的情思。另外,为了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欲望,就应在教学中多次设置疑点,制造悬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很多老师一致认为: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应进一步激疑设思,把知识和趣味结合起来,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
6、引导,正确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也是引导思维的原动力。美国教育家皮斯博认为:如果你想要让儿童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为一组好的提问,就象在思维的海洋中投入一块石头,能激起智慧的浪花,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使提问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启发性,同时要讲究问的艺术,把握时机,激起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以“问题”带动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面对问题,做到欲放不忍,欲罢不能。如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夏
7、之绝句一课时,便利用提问展开讨论:“你有过捉蝉的经历吗?”, “在捉蝉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能不能把那些有趣的事记述下来?”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既树立了敢于回答问题的信心,又锻炼了回答问题的能力。2 选定适当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条件。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7、8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意志力差、好奇心强,好发问,喜欢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必要的讲解、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再通过演示、操作法尽量多给他
8、们创造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摆一摆,数一数,调动他们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9年级学生自制力已经较强,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学,还可利用形象的板书,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并理解教材,使教学活动多样化,真正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的教法,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优等生应提出较高要求,让他们吃得饱;对中等生要让他们吃得了;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后进生的培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为此,教师可以采用课前秘密辅导的方法,让他们先消化,后吸收,给他们制造成功的机会,逐渐增强他们的上
9、进心、自信心,而且使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步走出后进生行列。3 利用电化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应广泛使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直观教学的作用,变抽象事物具体化,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我们在讲威尼斯商人一课时,运用电影剪辑,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戏剧情节,再让学生进行内容表演,体会人物形象,在欢乐中学会了课文。由此可见:通过多种电教媒休的介入,使学生多渠道获得了信息,激发了兴趣,并保持了良好的记忆,促进了积极思考,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三、 引导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体作用
10、。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而不再是应试教育下被动地、消极地、毫无新意地学。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亲自经历学习的全过程。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内容。1 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学习过程,决不能仅是少数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广泛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考虑教学中各环节,怎样组织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案时,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
11、的“参与”程度。上课时,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等感官协调活动,通过读、看、听、说、做一做等方法,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使之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 质疑问难,启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上去,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习知识,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出的积极性才是比较持久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3 鼓励竞争、互相促进。学生大都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强,为了取胜,为了集体荣誉,会全力以赴,很多老师便利用这一点,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向深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根据教材提供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像“读书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评比优胜小组”等活动,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总之,在世纪之交,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作为育苗人,我们应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出一代世纪新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