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地级市环境承载力评价.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461038 上传时间:2025-0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6.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地级市环境承载力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地级市环境承载力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 一、国内外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1 二、环境承载力常用定量评价方法简述 2 (一)单要素加权分析法 2 (二)矢量分析法 2 三、江苏省地级市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分析 3 (一)研究区概况 3 (二)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 (三)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建立 4 (四)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分析 6 四、对策与建议 8 (一)解决环境问题应从经济发展入手 8 (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发展 9 (三)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9 参考文献 10 10 江苏省地级市环境承载力评价 摘要:江苏省作为中国沿海大省,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发展都在全国占重要的一席。环境承载力决定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论文在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苏省地级市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简单要素分析法和矢量分析法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13个地级市分别进行总环境承载力、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及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评价,得出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针对江苏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与理论参照价值。 关键词:地级市;环境承载力;矢量分析法  Analysis of city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s a Chinese coastal province, no matter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ational, Jiangsu province play an important pole.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determines 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and scale. At the base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ing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the thesis builds up the appraisable integration guide line system. Basing upon simple factor analytical method and vector analytical method, build up the model to appraise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o appraise the total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natural source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econormic bears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and sciatica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I get the result that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remarkable prohibitive correlation. According the detail condi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I will give some advice, and they will be practice applicable support and theoretic consult value. Keywords: Terrell class city; Bear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Vector analytical method 一、国内外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环境承载力又称为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其含义包括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的承载能力。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由承载力的概念派生而来,20世纪80年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面临资源短缺的同时,大气、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对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充分认识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并在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概念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将应用到实际环境管理与规划中。叶文虎、刘晓丽、方创琳等学者进行了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科学意义的研究,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在《Science》上发表了"经济增长、承载力和环境"一文,在学界和政界均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承载力相关问题的关注,大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Saveriades对塞浦路斯东海岸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陈国南、周白、郑剑非、聂庆华、郑国强、曹月娥、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杨建军等学者对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徐强、王玉平等对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王民良等对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李川等对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还较为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有待加强的地方表现在:①环境承载力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研究欠缺;②环境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③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针对这些不足,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深入探讨:①从综合多要素角度加强区域承载力研究;②加大环境承载力研究力度,注重科技进步、制度管理等人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③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度与定量测算方法研究。 二、环境承载力常用定量评价方法简述 (一)单要素加权分析法 所谓单要素加权,就是首先构建由发展变量和限制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然后赋予各项指标一定的权重系数进行加合。刘殿生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了与环境承载力相关的发展变量和限制变量以及相应环境要素的权重,将大气、水质、生物、水资源、土地资源五个单要素环境承载力按照加权平均的思想进行汇总,以求得综合环境承载力I,用公式可表达为: 式中,Ii为单要素环境承载力,Wi为相应要素的权值。单要素加权分析法思路明了,容易理解,易于操作。 (二)矢量分析法 将环境承载力视作多维空间的一个矢量,其中的每一个分向量均代表一项环境要素的承载力。针对区域i而言,可选取m +n个环境承载力指标(m为发展变量指标的个数,n为限制变量指标的个数),则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即为矢量的模,表示形式如下: 由于环境承载力的各个分量具有不同的量纲,因此,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以下结果: 其中, 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后可以求得,具体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为: 上式中,为区域i上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根据上述结论,可以进一步求出区域综合环境承载力强度的计量模型,即: 矢量分析法不仅考虑到环境承载力的层次性和综合性,而且可以忽略环境承载力各项指标的不同方向,省去了统一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的麻烦。 三、江苏省地级市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江苏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群,经济实力提升迅速,增长效率显著提高,现设13个地级市,无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还是人均指标均居全国省(市)的前列,对全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压力却不容乐观,2007年,江苏全省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达23.68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6.88亿吨,工业废气排放量达2358.54亿标立米,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21.80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7.1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7354.22万吨,很多污染物指标均比往年有较大的提高。在这样一个经济增长较为迅速的地区进行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较大实践意义与理论参照价值。 (二)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建立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反映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相互间的协调程度,应从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入手,寻求一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同时能全面反映承载力各方面要求的特征指标。环境系统分为经济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自然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从而在“环境承载力”这一总目标下,把环境承载力分解为经济环境子系统承载力、社会生活环境子系统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承载力三个二级层次,在二级层次下又可分解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口、城市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承、运输压力、生活能源消耗、资源需求、环境质量、污染排放强度和污染治理水平等十二个指标构成的三级层次;最后在三级层次下选择若干可量化的具体指标构成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第四级层次。 表1 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环境系统B1 资源需求压力C1 工业用水量(万吨)C11 工业用电(亿千瓦时)C12 环境质量C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C21 SO2年均值(毫克\立方米)C22 NO2年均值(毫克\立方米)C23 污染排放强度C3 废水排放量(亿吨)C31 SO2排放量(亿吨)C32 烟尘排放量(万吨)C33 经济环境系统 B2 经济增长速度C4 GDP年增长(%)C41 经济发展水平C5 人均GDP(元)C51 经济结构C6 第二产业站GDP比重C61 第三产业站GDP比重C62 社会生活环境系统 B3 人口压力C7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C71 人口总数(万人)C72 人口自然增长率(‰)C73 城市发展C8 城市化水平(%)C81 生活质量C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C9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C92 人均住宅实用面积(平方米)C93 恩格尔系数C94 基础设施C10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C10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C102 万人拥有公交车数(标台C103) 运输压力C11 全年公路货运量(万吨)C111 全年公路客运量(万人)C112 生活能源消耗C12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C121 人均生活用电量(亿千瓦时)C122 人均生活用液化石油气量(吨/万人)C123 (三)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建立 根据江苏省的实际情况,结合单要素分析法与矢量分析法,提出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如下: 设有M个区域的环境承载力Xj(j=1,2,3,..m), Xj又由n个具体指标确定的分量组成,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规格化处理,当指标与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时 xi=xi/(xmax+xmin) 当指标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时 Xi=1-xi/(xmax+xmin) 则第j个环境承载力大小可表示为: 式中为权重,权数的确定使用熵值法 熵值法确定的权重 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是:设有m个待评方案,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 将各指标同度量化,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方案指标值的比重公式如下: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公式如下: 其中k>0,ln为自然对数, 。如果对于给定的j全部相等,那么 此时ej取极大值,即 若设于是,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对于给定的j, xij的差异性越小,则ej越大;当xij全部相等时, 此时对于方案的比较,指标xj毫无作用;当各方案的指标值相差越大时,ej越小,该项指标对于方案比较所起的作用越大。定义差异性系数 则当越大时,指标越重要。 定义权数,令 (四)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分析 基于前面建立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的数据为分析数据(数据见附录)。首先对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不同的影响,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xi=xi/(xmax+xmin)与xi=1-xi/(xmax+xmin) 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见附录)。 根据以下公式: 计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总的环境承载力指数(表2)。 表2 江苏省地级市总环境承载力指数表 市名 苏州市 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扬州市 南通市 徐州市 泰州市 镇江市 宿迁市 盐城市 连云港市 淮安市 承载力指数 0.639 0.590 0.553 0.543 0.520 0.518 0.505 0.497 0.489 0.484 0.479 0.454 0.430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上表可以看出,江苏省各地级市环境承载力,大体分为三个层次:苏州、南京、无锡、常州为第一类型,扬州、南通、徐州为第二类型,泰州、镇江、宿迁、盐城、连云港、淮安为第三类型。将江苏省2007年各市的GDP和环境承载力指数合成作图(图1),可以看出环境承载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高达0.915,为显著正相关,也即经济发展越好,其环境承载力越强。 图1 GDP和环境承载力指数合成作图 将江苏省地级市总的环境承载力指数进行分解,分别就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三个子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江苏省地级市子系统环境承载力指数表 城市/指数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 0.249 0.293 0.328 0.293 0.334 0.299 0.338 0.307 0.372 0.350 0.304 0.379 0.371 经济环境承载力 0.198 0.229 0.187 0.198 0.238 0.201 0.167 0.156 0.153 0.189 0.187 0.186 0.160 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 0.497 0.410 0.336 0.412 0.489 0.373 0.254 0.258 0.259 0.336 0.335 0.263 0.267 由以上表可知: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最高的为南京,经济环境承载力最高的为苏州,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为泰州,各地市的子系统环境承载力发展并不平衡。可以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判断依据,通过对江苏省各地级市环境承载力的比较分析,从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角度,比较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从而对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现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四、对策与建议 (一)解决环境问题应从经济发展入手 江苏省现阶段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实现的。这不仅制约经济持续增长,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二要转变体制和机制,经济体制的转变既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符合生态环境的规律。不仅要关注GDP是否增长,还应考核环境质量变化的指标和环保法规执行的情况。三要制定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政策,包括各种资源能源节约的政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排污收费制度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发展 建立一个节约型社会是当前非常紧迫的问题。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不能再先为经济发展就严重污染环境、后来再治理恢复。如何实现环保跨越式发展?一靠机制、体制创新,二靠科学技术进步。今后技术进步应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这既有利于缓解资源不足,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企业的行为对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所以尽可能减少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是其自发倾向。政府必须加大法制的力度,严格要求企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要健全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及其配套的制度和标准,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提高处罚标准,更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同时要有各种引导措施,激发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努力实现双赢。对于生产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对环境有影响产品的企业,要负责这些产品使用后回收和处理,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另一方面政府自身也应加大投入环境保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崔凤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58—62 [2] 刘晓丽,方创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8,5:35—42 [3] 黄震方,袁林旺,葛军连,顾秋实.海滨型旅游地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为例[J], 地理科学,2008, 28(4): 578—584 [4] 胡习英.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3:270—273 [5] 毛洪章,陈军.武汉市环境承载力研究[J],理论月刊,2006,1: 72—77 [6] 王民良,曹健,乔美芳:上海市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6,4 [7] 曾维华,杨月梅: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6: 27—31 [8] 潘东旭,冯本超:徐州市区域承载力实证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5期:596—600 [9] 唐剑武,叶文虎: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3: 227—230 [10] 洪阳,叶文虎:可持续环境承载力的度量及其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3:54—58 [11]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4 [12] 王俭,孙铁珩等: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16(4):768—772 [13] 彭再德,杨凯,王云: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1996,1 [14] 刘敏,王书肖,段雷: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北京市和房山区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4):12—14 [15] Daily GC, Ehrlich PR. Popul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earth's carrying capacity[J]. BioScience, 1992, 42(10):761~771 [16] Arrow K, Bolin, Costanza R, et al. Economic growth,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environment. Science[J]. 1995, 268:520~52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