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摘要:数学是生活中最基础的学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社会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所以加强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新的课题。一、创造具有创造性的课堂,多一些鼓励支持,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关键词:课堂氛围 主体性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是生活中最基础的学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社会每一个人
2、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所以加强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新的课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张扬将受到更多的重视。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是教师创造性活动的一部分。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设问、探索、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在生活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问题,在创新的同时赢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因此,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国家和人民对每
3、一个一线教师刻不容缓的要求,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创造具有创造性的课堂,多一些鼓励支持,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环境,这个环境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起巨大作用的“场”。发挥场的作用,让学生去主动思考,课堂不再是教师提问,讲例题、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听讲,照葫芦画瓢的完成作业。教师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进入环境;提出课题,让学生自己探讨,自己提问,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将“天机”有意识的泄露给学生,适当的去“误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展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检错,找漏
4、洞,挑毛病的意识。比如在讲应用题的时候,把实际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去找需要的条件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或是自己动手摆一摆,通过分组讨论而得出不同的解法,从这些揭发中去追求正确、去追求简便,而反面挫力却又加深了他们对错误的认识更清楚。通过这样的教学,理论联系了实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那么,教师又何必永远充当“编、导、演”,充分真理的化身、正确的先知呢? 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
5、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
6、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理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数学教学中,师
7、生之间应该是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教育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平等相处,诚恳相待,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动手操作,学生群体才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
8、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行为也才有可能被激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发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教师应独具匠心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激发其内在潜能,使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动手动脑,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活动时,教师引导提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设计几个实验方法并说明自己的结论,学生折折叠叠、剪剪拼拼、观察、度量、猜想结论,“发现”了三种可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方法。第一种折叠法,
9、第二种剪拼法,第三种是度量法,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在教材上未介绍,是学生在实验中经过探索,拓展发散思维而创造的。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心理学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课堂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爱生如子,善待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用眼神、声音、微笑、手势等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并且以自己的进步回报老师。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光有爱生的情感还不够,还
10、要设法激起其学习成功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敢想敢说,从“要我学”变“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能够正确理解概念,学会应用,而且在解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敢于思考、乐于参与,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提高。
11、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倡导、鼓励学生质疑是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知识创新连结在一起,而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学生大胆质疑,需要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中,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要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一种答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只要学生能大胆质疑,不论问题正确与否,首先要给予肯定,把纠正错误放在第二位。保护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育的发展,呼唤着数学教学的改革,只要我们以新课标实施为目标,切实领会新课标要义,扎扎实实地探索下去,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大胆质疑和敢于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卞国华主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课程教学发展与教学新方法 人民日报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编印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黄永刚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