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对性质定理的探究: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及应用.【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比指的是什么?2.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吗?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可知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5.相似三角形还有其它的性质吗?本节我们就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其它性质.【教学说明】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 如图,ABC和AB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k,其中,AD、AD分别为BC、BC边上的高,那么,AD和AD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ABCABC,B=B , 又ADBC, ADBC ADB=ADB=90, ABDABD,ABAB=ADAD=k.2. ABC ABC,AD、AD分别是ABC 和ABC边上的中线,AE、AE分别是ABC 和ABC的角平分线,且ABAB=k,那么AD与AD、AE与AE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归纳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
3、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教学说明】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出过程,教师点评.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ABCABC,BD和B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且 ,BD=4,则BD的长为 6 .解析:因为ABCABC,BD和B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根据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即,BD=6.2.已知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且AD=8cm, AD=3cm.则ABC与ABC对应高的比为.3.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AFDE于点O, 则等于( D )A. B. C. D.解析:由题意可知DAODEA,=.所以选D.4.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1)则图
4、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2)若AD=9cm,CD=6cm,求BD;(3)若AB=25cm,BC=15cm,求BD.解析:(1)CDAB,ADC=BDC=ACB=90.在ADC和 ACB中,ADC=ACB=90,A=A,ADCACB,同理可知,CDBACB,ADCCDB.所以图中有三对相似三角形.(2)ACDCBD,即,BD=4(cm).(3)CBDABC,即,BD=9(cm).5.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接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1)证明:梯形
5、ABCD,ABCD,CDF=FGB,DCF=GBF,CDFBGF.(2)解:CDFBGF,又F是BC的中点,CDFBGF,DF=FG,CD=BG,又EFCD,ABCD,EFAG,得2EF=AB+BG.BG=2EF-AB=24-6=2cm,CD=BG=2cm.【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的拓展延伸,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11及5.12”中第1 、3 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导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进行初步运用,让学生经历相似三角形性质探索的过程,体会相似三角形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