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数据的表示一、 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二 、学习任务分析教科
2、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
3、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通过小组交流与展示对比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课本169页为例)第二环节 新课引入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课本168-169页):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中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此问题体会实际生活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借助前一问题的解决方
4、式,学生很容易完成此问题.但通过两个小题的对比,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更直观.活动效果:学生在完成(1)问题后,对条形统计图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标注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成绩68分72分75分78分79分80分81分82分83分85分人数111212223186分87分88分89分90分91分92分94分41211311你能帮
5、小明改进吗?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成绩段60707080809090100人数15186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以课本(170页统计图为范)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活动目的:通过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就很容易观察到成绩的整体分布.但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分段的必要性.活动效果:学生在两个问题的思考中进行对比后,发现第(2)小题的图表与条形统计图也很繁琐,也不易看出整体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改进,促进新知识的自然生成,发现改进后的统计图更直观的反映了数据
6、的整体情况,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困惑,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解释.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活动目的: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仿照前面的统计图呈现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将成绩分段的必要性与优越性,熟悉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再认识.活动效果:此环节通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小组的讨论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判,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频数分布直方图横轴与条形统计图横轴的区别.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