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4484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3.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二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二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二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二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口腔正畸学第二章 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1.第一节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2.从胎儿从胎儿2 2个月至个月至2525岁身体各部分比例变化(岁身体各部分比例变化(Robbins WJRobbins WJ,19281928)3.一、概述v生长与发育的基本概念 生长:指各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形态的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即有量的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机体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4.生长发育型 从器官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看,可分为四种类型:v一般型v神经系型v性器官型v淋巴系型 与口腔正畸较为密切的是一般型和神经系型。5.快速期 缓慢期出生 5、6岁 青春发

2、育期 缓慢期 发育完成。女性10岁左右男性12岁左右女性1416岁男性1618岁女性1820岁男性24岁左右机体生长的快速期与慢速期6.青春迸发期v女孩:9-10y开始,11-13y高峰,14y以后减速。v男孩:12-13y开始,14-15y高峰,16y以后减速。v骨骼生长最为显著,治疗时机。v组织反应迅速,钙化及时。v错合明朗化。7.二、颅面的生长发育v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有三种v(1)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v(2)骨缝的间质增生:成骨基质钙化而成新骨。v(3)骨的表面增生:在骨的表面增生新骨以增大其体积。8.9.10.(一)颅部的生长发育v颅部前后径增大,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v颅部上下径

3、及左右径增大,主要靠颅骨骨缝的生长,其次是骨的表面生长。11.v颅底的生长发育:受颌面部一般型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受脑的生长发育影响。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v蝶枕软骨结合在18-20岁之间还有活动,由此可见后部有生长发育。12.颅面部发育和全身的关系颌面部的增大基本和身体一致,但和牙的萌出有关:v第一快速期:3周7个月 乳牙萌出v第二快速期:47岁 第一恒磨牙萌出v第三快速期:1113岁 第二恒磨牙萌出v第四快速期:1619岁 第三恒磨牙萌出13.(二)上颌骨的生长发育v上颌骨由前颌骨和上颌体两部分组成v是面部中1/3的主要骨性支架v由第一鳃弓的上颌

4、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14.1、长度的增长:v1)四条骨缝:额颌缝、颧颌缝、颞颧缝、翼腭缝四个骨缝大致平行,此四个骨缝的间质增生使面部向下前方扩展,面部的长度及高度得以增加。15.v2)骨表面生长: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陈骨v3)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v4)骨后缘增生新骨,维持后鼻棘位置16.2、宽度的增长v1)腭盖的宽度增加及上颌骨表面增生v2)颧骨宽度增加:主要在颧颌缝及部分颧骨侧面增生新骨。v3)上颌骨前部:随恒牙的唇侧萌出使宽度增加17.3、高度增加v1)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向下向前生长)v2)牙齿的萌出和牙槽骨的表面增生v3)腭盖表面增生,鼻底表面吸收使腭盖下降18.(三

5、)下颌骨的生长发育v是身体中唯一能左右联动的关节v由下颌体、下颌支、牙槽骨三部分组成19.1 三维生长v(1)长度增长:下颌支前缘吸收陈骨和后缘增生新骨而增加长度20.v(2)宽度增长:外侧面增生新骨,内侧面吸收陈骨21.v(3)高度增长:髁突及喙突生长、牙槽突生长及下颌下缘少量新骨增生使下颌骨高度增加22.v2 关节部:髁状突呈 v字形向后上方移动v3 喙突:舌侧骨增生与外侧骨吸收,使其向舌侧移动。喙突顶端向上、侧向移动。23.v4 颏部:随着发育慢慢突起5 下颌角变化:随年龄及功能发生变化24.三、牙列与合的生长发育v(一)合的建立与平衡1、合的建立:乳牙萌出到最后一颗恒牙萌出2、建合的动

6、力平衡向前的动力:颞肌、咬肌、翼内肌向后的动力: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颊肌、颏肌、颧肌等内外动力平衡:内侧:舌体、肌的作用,外侧:唇颊肌的作用垂直向动力平衡:闭口肌(颞肌、咬肌、翼内肌)与开口肌(翼外肌)25.v(二)合的发育1、萌牙前期:下颌只有前后运动,无侧方运动2、乳牙期:6-8月至2-3岁萌出时间和顺序:一般萌出顺序为:下上下上下上乳牙牙冠的大小和形状:窄根宽冠26.v乳牙列的间隙变化:在前牙部分,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为生长间隙。在上乳尖牙的近中和下乳尖牙远中出现间隙为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这是灵长类动物的特征。27.3、替牙期:6-12岁期间v(1)恒牙开始钙化

7、的时间及顺序:出生时上下第一恒磨牙开始钙化;8-10岁时第二磨牙开始钙化v(2)萌出时间及顺序:受种族、遗传等影响 顺序:上颌:6124537,下颌:6123457 或为上颌:6124357,下颌:612435728.v(3)替牙间隙:Leeway Space的意义及作用;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替牙间隙,上颌单侧约有0.9 1mm,下颌单侧为1.72mm。v乳恒牙交替中,恒前牙大于乳前牙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补偿:v1)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v2)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颊侧v3)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加v4)前磨牙萌出时较偏颊侧v5)乳恒牙的大小比

8、例协调v6)替牙间隙的调节作用29.v(4)替牙期的暂时性错合:是发育中的自然现象,暂不需要矫正,包括以下:v1)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v2)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v3)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v4)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合关系。v5)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合。30.4、恒牙期:乳牙全部脱落开始到第二恒磨牙完成建合,为恒牙列早期阶段,约12-14岁,生长发育高峰期,颌骨可塑性强,是正畸治疗的理想时期。31.第二节 错颌畸形的形成机制1骨骼因素 基骨-牙槽骨牙弓 上下关系2、肌因素 1)建牙合的动力平衡v 向前的动力 向后的动力v 牙弓内外的动力平衡v

9、垂直向的动力平衡 2)舌肌、面肌、咀嚼肌.特别是舌肌和唇颊肌与牙弓关系密切3牙因素 牙量与骨量协调与否32.先天性后天性遗传性环境性全身性局部性第三节 错颌畸形的病因33.环境遗传34.(一)遗传因素精子与卵子在受孕时就已经因遗传基因的作用而决定了的因素称为遗传因素。v遗传(heredity):指子代与亲代间的相似性。v变异(variation):指子代与亲代间、子代与子代间不完全相同,有所差异的现象。v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35.1.种族演化(race evolution)从古人类到现代人,错合畸形表现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趋势。1)行走姿势的改变2)食物的改变3)

10、咀嚼器官退化不平衡36.行走姿势的改变37.38.咀嚼器官退化不平衡肌 肉骨 骼牙 齿协调39.2.2.个体发育 现代多数人有错合畸形,这与双亲的遗传有关。在个体发育中,子代继承了双亲的错合畸形,子女的颌面像父母-咀嚼器官的遗传现象。亲代和子代之间可直接重现。错牙合畸形是多基因遗传病,但环境因素能影响基因的表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改变其表现强度及方式,所以亲代的遗传特性在子代有多种表现形式。40遗传因素的特点v遗传因素是错合畸形的重要致病因素,约占29.4%。v错合畸形是多基因遗传,环境能影响基因的表现。v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v遗传性错合畸形矫治困难,应顺势矫治,矫治 结束后需

11、长期保持。41.42.43.有遗传因素的错合畸形颜面不对称、牙间隙、牙拥挤、牙齿数目形态异常、牙齿萌出时间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深覆合。大多数中等程度的骨性错合是遗传因素所致。44.二、环境因素environmentenvironment(一)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scongenital causes)母体因素:营养不良,疾病,外伤,放射。胎儿因素:胎儿生长环境的改变。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胎儿生长发育中各种突起融合、形成牙胚等如发生障碍则引起错合畸形。45.牙齿数目异常v额外牙(supernumberary):牙胚发生时期发育异常或遗传因素所致。46.v先天

12、性缺牙(congenitally missing teeth):v外胚叶发育障碍、遗传。v发生率顺序上下颌第三恒磨牙、下颌切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及上颌侧切牙。47.v牙大小形态异常:遗传决定,变异引起。牙齿过大或过小,侧切牙过小牙,磨牙两个舌尖,融合牙。48.v舌形态异常:v有些舌体肥大造成的开合、反合畸形。v舌体过小形成牙弓狭窄及牙列拥挤。49.唇系带异常v唇系带不萎缩,仍然粗大形成上中切牙间隙,可能与遗传有关。50.唇裂和腭裂51.(二)后天因素v1、全身性疾病:某些急性或慢性疾病对身体健康都可有不同的影响,尤其在儿童时期更影响牙合、颌、面及其全身的生长发育。v1)急性或慢性

13、传染病:52.v2)内分泌功能紊乱:垂体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53.甲状腺功能不足呆小症功能亢进甲亢54.v3)营养不良:55.2、功能性因素:儿童的任何器官都需要适当的行使功能,合理的使用方可正常发育,口腔器官也不例外。v1)吮吸功能异常 下颌远中错位或下颌前突畸形56.v2)咀嚼功能异常 一定硬度、富有纤维性、粗糙性和咀嚼性的食品能增强咀嚼功能,促进合、颌、面的正常发育,降低龋患率和牙周病率。57.3)吞咽功能异常(tongue thrusting)正常吞咽:上下牙弓紧密地咬合在正中合位,上下唇闭合,舌体与牙弓内侧牙齿舌面和硬腭接触,舌肌与唇颊肌的协同作用形成内外肌动力平衡,从而保持儿

14、童合、颌、面的正常发育。婴儿型吞咽:唇舌接触和下颌的协调。异常吞咽:婴儿吞咽方式的持续保留主要导致上颌前突、开合畸形58.59.4)呼吸功能异常正常呼吸60.v呼吸功能异常 慢性鼻炎、鼻甲肥大,增殖腺肥大,扁桃体肥大 口呼吸(mouth breathing)。v下颌下垂、舌低位,颊肌压迫,内外肌不平衡,牙弓狭窄、腭盖高拱,v舌、下颌后退 下颌后缩畸形v扁桃体大 下颌前突61.鼻阻塞性口呼吸呼吸功能异常62.扁桃体肿大63.v3、口腔不良习惯指在一定间隔时间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复做一相同的动作。占错合病因的1/4.畸形产生与程度:频率、强度、持续时间v吮指习惯 v舌习惯 v唇习惯 v偏侧咀嚼习惯

15、 v咬物习惯 v不良睡眠习惯 64.导致上前牙前突、开合吮指习惯65.吮拇指习惯吮指习惯66.吮食指习惯67.口腔不良习惯 v吮指习惯 v舌习惯 v唇习惯 v偏侧咀嚼习惯 v咬物习惯 v不良睡眠习惯 伸舌、舔舌习惯、继发性舌习惯 下颌前突、开合、间隙等68.69.口腔不良习惯 v吮指习惯 v舌习惯 v唇习惯v偏侧咀嚼习惯 v咬物习惯 v不良睡眠习惯 咬下唇: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开唇露齿咬上唇:反合、下颌前突覆盖下唇:下唇自然于上下前牙之间70.唇习惯71.咬上唇常导致“地包天”72.口腔不良习惯 v吮指习惯 v舌习惯 v唇习惯 v偏侧咀嚼习惯 v咬物习惯 v不良睡眠习惯 73.偏侧咀嚼习惯7

16、4.咬物习惯75.托腮及单侧枕物习惯76.4 4、乳牙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 v(1)乳牙早失 影响咀嚼功能 影响后继恒牙的萌出 影响咬合关系77.乳牙早失78.v多数乳牙早失 79.80.v(2)乳尖牙磨耗不足81.乳尖牙磨耗不足82.(3)乳牙滞留(retained deciduous teeth)83.乳牙滞留84.(4)乳牙下沉(ankylosis)85.(5)恒牙早萌 乳牙早失。由于牙根未发育完全,而导致早脱。86.(6)恒牙萌出顺序异常 87.88.(7)恒牙早失 恒前牙早失89.v恒牙早失 恒磨牙早失 90.5、其他局部因素v龋齿v牙周病v肿瘤v外伤v不良修复体91.小结v遗传因素是错合畸形的重要病因,约占29.4%。v不良习惯引起的错合畸形约占1/4。v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是形成错合畸形常见的局部原因。v遗传因素主要影响颅面部骨的特征,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牙列的特征。v错合畸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2.思考题v1、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方式v2、建合的动力平衡v3、错颌畸形的病因有哪些?v4、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有哪些?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