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4596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栏: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王奇才*内容摘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而系统思维是其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规模性、长期性决定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从系统思维的视角看,法治具有整体性、协同性、演进性的特征。具体体现为,法治系统是一种整体性规范秩序,法治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系统集成、协同作用,法治是一个不断演进发展的系统。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从总体结构、动态演进等维度把握其理论和实践意涵。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 系统思维 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

2、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系统观念,“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实行全

3、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提出或阐述了一系列关于分析和解决法治中国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正确方法。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方法,是法学研究应当高度重视和有效运用的思维方法,是新时代中国法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原则。2 0 2 1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出:“2 0 2 1年是 十四五 开局之年,各级政法机关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系统思维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之一

4、。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开展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1*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法治实施的制度逻辑研究”(2 0 F F X B 0 3 9)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理论贡献研究”(2 2 A F X 0 0 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 0 2 2年版,第2 1页。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 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第一个

5、“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向全国人民警察致以诚挚的慰问,载“新华网”,最后访问日期:2 0 2 1年2月2 0日。一、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思维方法(一)系统思维的理论意义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维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2 0 1 2年1 2月7日至1 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2 0 2 0年1 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

6、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的说明”中指出,“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2 0 2 1年2月1 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有系统观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发挥改革整体效

7、应。”系统思维、系统观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全方位、纵深式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系统思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发挥着支撑保障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系统思维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得出的重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法治建设层面集中体现为人民群众的各种权利需求,为此迫切需要加快法治建设、提升法治品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国家。习

8、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理论和重要观点,这些重要理论观点既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又体现了对系统思维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运用。在2 0 2 0年1 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9、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4年版,第3 0页。习近平:关于 的说明,载“新华网”,最后访问日期:2 0 2 1年2月2 0日。参见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载“新华网”,最后访问日期:2 0 2 1年2月2 0日。参见王晨: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载 求是2 0 2 1年第3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10、 5年版,第1 1页。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系统思维的视角看,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十一个坚持”,具备内在统一的逻辑联系,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十一个坚持”的每一个方面,都贯彻了系统思维的方法论原则,蕴含着丰富的学理内涵和深刻的法理价值。(二)系统思维的实践基础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规模性、长期性,决定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全

11、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超大型国家,近代以来探索法治之路历经曲折。当前改革开放事业步入深水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的复杂性,体现为诸多维度因素交织形成的复杂因果关系网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从宏观顶层设计到重要法律制度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从复杂巨系统的视角,充分考量其复杂性。国内与国际、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实体与虚拟、传统与现代等等,只是法治建设复杂性可能涉及的诸多维度的部分方面,其他更多维度的复杂性还有待更为

12、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有对复杂性有足够调研和充分准备,才能从系统的、全局的眼光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一轮司法改革,就是以系统观点来处理复杂性问题的实践。着力于破解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党中央对新一轮司法改革作了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全方位有序推进。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司法改革、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法治改革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组成部分,既对改革开放事业起支撑保障作用,法治建设本身也有很多要“啃”的“硬骨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深入推进,“经

13、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以破解改革难题。法治改革也是如此。例如法律的制定修改、法律机构的撤并改制、人员队伍的调整流动等,必然涉及既有利益格局变动,改革进程中存在阻力和曲折在所难免。坚持系统思维,就是要从法治改革的整体战略布局出发,避免和解决法治建设中部门利益导致的争权诿责、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提升法治改革的整体效应,保障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稳步前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规模性。从诉讼规模看,2 0 1 9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 1 5 6.7多万

14、件。人民法院受理一审案件数从1 9 7 8年的4 4.7 6万件增长到2 0 1 9年的1 5 4 3.9 6万件。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裁判文书已达1.1 5亿多件(截至2 0 2 1年2月)。诉讼规模的变化,既反映了当代41法治现代化研究2 0 2 3年第3期参见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 求是2 0 2 1年第5期。关于“十一个坚持”的理论内涵,参见卓泽渊:习近平法治思想要义的法理解读,载 中国法学2 0 2 1年第1期;汪习根: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精神,载 中国法学2 0 2 1年第1期。参见黄文艺:中国司法改革基本理路

15、解析,载 法制与社会发展2 0 1 7年第2期。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 0 1 8年版,第6 7页。前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书,第3 1页。中国法治建设在数量上的增长,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变化,即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法律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利。上述两方面都要求法治建设进一步提升规模和质量,回应人民群众对更为充裕、更高质量法治公共产品供给的需求。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增强,对法治公共产品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不仅是数量级增长。这意味着法治公共产品供给必将更为多样、更为全面、更为系统,必须避免将法治公共产品供给的压力集中于某一类法律机构或法律部门而

16、造成法治系统失衡。同时,法治建设必须用系统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应对规模日益增长的法治公共产品需求,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法律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快法律技术方法升级更新。建设法治强国是一项长期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法治建设经验,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矢志不渝推进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和推动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

17、成就。党的十九大规划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两个阶段,即2 0 3 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法治建设是这项伟大的长期事业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当前,法治中国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统筹谋划、把握重点、系统推进。法治建设的长期性,还体现在法治改革先行先试与法治系统稳定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局部先行先试、经验总结推广是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法治改革先行先试和经验总结需要逐步探索、长期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法治建设的长期性,必须分析把握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关键问题,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新兴重点领域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18、“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但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时间差、空白区。”二、法治的系统化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法治原理,从系统思维认识并揭示法治基本原理是其中一个方面。坚持系统思维,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增强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挥法治的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的功能作用。同时,法治是具有开放性、演进性的系统,必须始

19、终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法治不断更新完善。从系统思维看待法治,可以从整体性、协同性、演进性等方面展开。(一)法治的整体性第一,法治的整体性体现在其本质属性。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法治与政治文明、国家制度的本质属性具有内在一致性,政治文明和国家制度的性质决51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前引,习近平文。前引,习近平文。参见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载 法制与社会发展2 0 2 1年第1期。关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参见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5年版,第2 0 1 3 5 3页。定了法治的政治方向和价值理念。

20、法治是一种整体性的规范秩序,必须从政治文明和国家制度的整体方向来布局谋划,并与政治文明和国家制度的本质属性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法治秩序意味着通过法律调整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存量利益与增量利益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宪法与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制度,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宪法与法律的实施,还意味着从整体性秩序立场出发推动法治不断发展完善,通过防范整体性、系统性风险以避免国家和社会陷入失序状态,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促进政治文明发展、社会持续繁荣。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整体性,首先体现在其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既是我国社

21、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第二,法治的整体性体现在其核心理念。一个良好的社会系统必然有其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系统,并由相应思想理论体系给予支撑,法治系统亦是如此。关于法治的核心理念,最典型的分析框架是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其重心在于以何种法治理念为核心构建一个系统的法治理论和法治价值体系,两者的区别在于是更为偏重法律的形式性价值还是更为偏重法律的目的性价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以良法善治为目标追求和核心理念,包含“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等法理命题,构建了一个集良法标准、善治机制和目标价值为一体的法治理论体系,具体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内

22、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保障立法质量;法律制度应当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治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第三,法治的整体性体现在其制度体系。法律是现代社会典型的系统化制度形式,是现代社会制度结构中规范性最强的组成部分。法治统一性是生产力进步、社会秩序保持稳定的制度性保障。一方面,由于法律的清晰性、稳定性、公开性、一致性、不溯及既往等品格,以及法律救济的可及性、中立性和公正性,发达的法律可服务于市场,而“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等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

23、法律原则,共同作为现代法治的基本要素,为社会主体行动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化的可预期性。另一方面,与法律的中立性、司法的可及性、法治的正义性等相匹配的法律制度设计,必须从体系化的整体性视角来加以考察,不能仅仅从某一个法律条款、单一法律制度来判断。例如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优先保障和倾斜照顾,就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结构正义出发的制度性安排。第四,法治的整体性体现在其功能作用。结构统一性与功能有效性是对法治作系统分析的两个主要维度。法治自身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又由各种子系统构成,从而其功能也分为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和规范法治各子系统的功能。人们常说的“法律是定纷止争的艺术”“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24、”等,都是对法治功能作用的法理概括。对国家治理体系来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准概括了法治的支撑保障作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法治系统的功能作用不是其各子系统的简单汇总,而是系统集成之后的总体功能和整体效应。法治的作用有其局限性,法治功能作用的发挥受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制约,并且与国家治理体系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运行状态和发展态势息息相关。同时,法治各子系统集成的优化程度和整合深度也将影响法治功能作用的实现。因此,法治的功能作用必须放在整体性视角来考察和定位。61法治现代化研究

25、2 0 2 3年第3期参见李林: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政治基础,载 法学杂志2 0 2 1年第1期。参见公丕祥:习近平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思想论要,载 法律科学2 0 2 1年第2期。(二)协同性第一,法治要素的系统集成。法治作为一个系统,由各要素、各子系统组成。法治各要素的系统集成,是法治系统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要求。法治系统的要素,可以分为理念、规范、机构和技术方法四个方面。法治要素的系统集成,既包括四个方面要素的总体集成,也包括四个要素自身的集成。就法治理念的集成而言,如上文所论及的,法治有其整体性的核心理念。法治的核心理念由各种类型的法治观念整合而成,包括但不限于对法治的古代因素和现代因

26、素、本土因素和外来因素、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法治的价值性因素。法治核心理念整合成功与否,对法治实践的方向和目标有着决定性作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优势和经验之一,就在于系统融入和集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核心价值。就法律规范的集成而言,体现在作为法治之前提和基础的法律规范体系的系统集成。单部法律的集成性,体现在该法律的系统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其中,法典是现代社会成文法系统集成的高级阶段。一国法律体系的集成性则体现在完备性、体系性、科学性、前瞻性等方面。一国法律体系在为法治实现提供系统化的制度规范之同时,还需不断发展完善以回应法治实践的新

27、要求。就法律机构的集成而言,其不仅包括立法机构、执法机构、司法机构、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等各种类型法律机构的分工协同,也在于各类机构自身通过集成的方式不断优化和演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法治中国建设中,法律机构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2 0 1 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政法体制改革,以及相对更具体的司法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组建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机构等,都体现了法律机构的集成优化。就法律技术方法的集成而言,它是法律从书本走向社会实际生活的关键步骤。一方面,以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构成的经典法律方法体系,本身就是各种更为具体的法律方法的集成,其中体系解释和体系思维扮演着整合性角色。另一方面,

28、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将把法律技术方法的系统集成提高到新的层次,提高了智慧司法的治理效能。法治理念、法律规范、法律机构和法律技术方法等共同构成的法治系统集成,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法治系统集成的各种路径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民主政治的方式。民主政治决定了法治的性质内容,基于民主政治而构建的法律规范体系、国家权力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是法治系统集成的基本载体。“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通过民主政治,法治实现对社会利益和民众意愿的整合,并为民主政治提供制度性保障。第二,法治子系统之间的整合协同。法治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巨系统,由各种子系统整合而成

29、。法治的系统集成、高效运行,离不开法治各子系统的有效协同。法治各要素的系统集成,存在于法治系统整体层面和法治各子系统层面,其中法治各子系统对法治各要素的集成度对法治系统总体集成度也有着重要影响。从法治运行角度看,法治系统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子系统。从空间性维度看,法治系统包括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涉外法治)、区域法治等子系统。从对象性维度来看,法治系统还可以分为领域法治、行业法治等子系统,例如生态环境法治、经济法治、文化法治、教育法治等。法治子系统之71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参见公丕祥:习近平法治价值论思想的内在蕴涵,载 行政法学研究2 0 2 0年第6期。参见周旺生:法

30、典在制度文明中的位置,载 法学论坛2 0 0 2年第4期。参见马长山: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载 法学研究2 0 2 0年第4期。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 人民日报2 0 1 9年9月2 1日。间难免存在发展不平衡、集成度差别明显的情况。以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为例,营商环境法治化程度上的差异直接关联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别,并引发各地区间的法治建设竞争。在生态环境法治、法治社会建设等领域也存在类似情况。法治子系统之间的差异和发展不均衡,引发了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与竞争,其最终目标是形成法治秩序的稳定形态。因此,法治子系统的有效协同,应当

31、在承认法治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解决法治子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竞争和协同问题。就法治子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而言,应当注重法治运行各子系统的均衡发展、协同推进,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法治子系统之间的竞争而言,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把握重点,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进行规范引导,使其成为一种良性竞争,避免无序发展和内耗。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各子系统的协同集成,要达成的一个目标是克服和解决“条块分割”下国家治理分散性所导致的局限性。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规范秩序。强调法治的统一性,有利于协调整合多元的治理主体、分散的治理资源和碎片化的治理机制,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32、。(三)法治的演进性第一,法治是一个不断演进优化的系统。法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造就了法治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一国的法治发展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孤立的。法律制度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需要通过法治改革来加以解决。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往往以法治变革作为内容甚至标志,法治一直随之处于动态演进之中。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和法国大革命、明治维新等法治改革推动了法治理念的变革和法律制度的演进。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 等自其颁布以来适用至今的法典,也一直不断加以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系统是动态运行而不是静止孤立的,必须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法治。从系统思维看,法治发

33、展和法治演进的核心问题是法治的优化,即追求更好的法治。法治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制度体系,必须持续优化完善,否则其演进结果有可能是衰退甚至失败。历史上,法治自其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之中,譬如现代法治相较于古代法治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信息时代把法治带入了虚拟空间、丰富了虚拟空间治理的法治原则和法治化治理方式。系统优化最重要的是整体优化,即整体结构和系统功能上的优化。法治的演进优化以提升一国法治的整体效能为目标和衡量,法治各要素各子系统的优化最终服务于法治系统的整体优化。在要素层面,以法典化为标志的现代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罪刑法定、严格责任、公司社会责任等为节点的法律制度发

34、展,以人工智能法律辅助技术为代表的法律技术方法的创新等,都是对现代法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在子系统层面,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立法体制改革、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政法体制改革、司法改革、法治社会建设等,都是为了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二,法治优化的动力机制。竞争和互动推动系统演进优化。系统演化的动力来源,既来自系统自身也来自系统之外,或兼而有81法治现代化研究2 0 2 3年第3期关于地方法治竞争,参见周尚君:地方法治竞争范式及其制度约束,载 中国法学2 0 1 7年第3期。参见朱光磊: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新治理观,载 中国社会科学2 0 1 7年第4期。参见耿林:论法

35、国民法典的演变与发展,载 比较法研究2 0 1 6年第4期;德 弗洛里安艾修:2 0 0 2年后 的主要发展,孙义义译,载 私法研究(第2 0卷),法律出版社2 0 1 6年版,第1 3 1 1 4 1页。之。本文把法治系统演进优化的动力来源分为两个方面,即法治系统之外和法治系统之内。上文所述法治各子系统的竞争,主要侧重来自法治系统之内的动力机制。无论是法治运行各环节,还是各部门领域法治,其在提供法律公共产品、增强自身合法性等方面的竞争是法治发展的良性动力。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条块分割、利益竞合、责任推诿等竞争的负面现象,必须通过法治系统优化来加以解决。法治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与外部

36、环境不断互动的开放系统。外部环境和其他系统对法治的影响及其与法治系统的互动,都会刺激和推动法治系统的演进和优化。法治的演进优化,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国之内,法治系统、政治系统、道德系统和社会自治系统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彼此互动,体现为法治与政治系统、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治与自治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一国之外,区域法治、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也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联合国体系、WT O体系、欧盟体系等与国家法之间的互通和竞争,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法律成果和法治事件。尤其重要的是,国家治理体系是法治系统的“母系统”,“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

37、国家治理体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了法治系统优化的方向、道路和发展阶段。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进程都具有独特性,法治发展必须“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三、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理论判断,也是法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结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结构主要呈现为:新时代全面

38、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主线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工作布局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全面依法治国这项系统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践推进,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了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

39、导,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91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年版,第8 4页。参见赵骏: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载 中国社会科学2 0 1 4年第1 0期。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 求是2 0 1 5年第1期。前引,习近平文。前引,习近平文。全面依法治国的主线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中

40、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三个核心要义和五个基本原则,引领和保障了全面依法治国这项系统工程整体性、规范性和协同性。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内涵和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

41、规体系”。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数量极多的各种变量,必须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抓住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千头万绪的工作汇集到这个统一的总抓手之上。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是法治运行的主要环节,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等法律机构是法治运行系统中的主要法律机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任务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2、、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体现了党对法治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从法治运行的基本格局和环节来规划和布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其中,“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如何把全面依法治国的各子系统、各个方面协同起来,解决分工不清、逻辑不明、整体性不强的问题,需要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工作布局。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中,“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

43、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动态优化面向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动态优化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党中央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明确了法治发展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法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1.确立了科学的法治发展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

44、“加02法治现代化研究2 0 2 3年第3期前引,习近平文。习近平:关于 的说明,载 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 0 1 4年版,第5 1页。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载 东方法学2 0 2 1年第1期。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0年版,第2 2 9 2 3 0页。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的组成部分,系统思维、系统观念是制定和实施法治建设规划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要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使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

45、。法治建设规划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和实践需求来系统设计,统筹考虑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各方面的关系,综合谋划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子系统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对2 0 2 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出了重大战略安排,其中包括了全面建成法治中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 0 2 1年1月1 0日,中共中央发布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 0 2 02 0 2 5年),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总体目标以及2 0 2 5年、2 0 3 5年的阶段性建设目标。从建设目标看,法治中国建设总目标为“实

46、现法律规范科学完备统一,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监督,人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确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2 0 2 5年阶段性建设目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2 0 3 5年阶段性建设目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体现了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循序渐进和统筹规划。从内容上看,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 0 2 02 0 2 5年)既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措施,注重和党中央与法治建设有关的规划、纲要、意见之间的衔接配套,又注重规划设计和推进的时间序列性,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分阶

47、段、分步骤有序推进。2.确立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法治原则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之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在改革与法治的问题上,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法治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起着引领、推动和规范作用,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是改革的重要原则。“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法治为改革的合法性、可持续性提供制度性支撑,保障改革能够应对化解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48、改革是法治不断发展完善的途径和动力。法治系统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更新优化来服务和支撑改革发展需求。在确保法治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决定,为特定领域或者局部地区先行先试提供法律依据,从而既不影响法治系统乃至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合法性,又能够通过局部试验推动法律制度创新和法治系统优化。因此,改革既是法治保障和服务的目标对象,更是法治系统更新优化的不竭动力。12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思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载 人民日报2 0 2 0年1

49、1月4日。前引,习近平书,第2 3 2页。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中央依法治国办负责同志就 答记者问.载“新华网”,最后访问日期:2 0 2 0年2月2 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五年新年贺词,载“新华网”,最后访问日期:2 0 2 0年2月2 0日。前引,习近平书,第3 8页。参见信春鹰:改革开放4 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载 求是2 0 1 9年第4期。法治系统演进优化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是守正创新,这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明特色。守正是法治确保其根本性质、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法治系统不断创新、适用社会发展需要的途径方式。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守正创新,就

50、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五、结语系统思维贯穿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始终,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从系统思维的视角看,法治具有整体性、协同性、演进性的特征。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系统工程,具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以改革为动力的创新发展机制。随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进一步深入推进,系统思维的法治意义和法理意涵必将更加丰富深刻,系统思维的实践应用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